五中全會「定調」:樓市調控演變為全面打壓
來源:人民網2010年10月21日09:56 我來說兩句(0)
中央黨校經濟學部副主任、教授 潘雲良 即將過去的2010年,中國經濟增速在超過預定目標的同時,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同樣取得了積極進展和重大成就,這是有目共睹的。但當我們多角度解構經濟、展望未來的時候,我們又不得不承認,中國經濟似乎走入最矛盾、最複雜的境況,一面是蓬勃生動的增長,另一面是多種問題累積,調和起來很困難。
|
「兩難」的宏觀經濟形勢
如何正確判斷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是制定正確政策的關鍵,如果判斷不準或判斷有較大偏差,政策不但對宏觀經濟運行不能起到調控的作用反而是破壞作用。那麼,對當前宏觀經濟形勢判斷的分歧到底在哪裡呢?我認為,分歧主要在於宏觀經濟運行的不確定性。其中,保增長與控通脹是最大的「兩難」。從一個方面看,對於中國經濟最擔心的有三個方面。首先是中國的經濟增長會否下滑,主要原因是政府逐步取消經濟刺激性支出以及近期出台的緊縮政策,而並非源於經濟基本面惡化。第二個方面在於歐元區經濟的持續下滑和歐洲債務危機蔓延將削弱中國的出口復甦。第三個擔憂在於金融市場方面,各個國家的流動性情況和去年完全不同,從注入和寬鬆走向中性和緊縮。
在此背景下,有可能出現的情況是,中國發生與歐美相同的情況:由於實體經濟投資缺乏吸引力,沒有好的投資領域,大量資金從房地產、股市和農產品市場撤出,貨幣迴流到銀行系統。銀行也加強風險控制,再次出現「惜貸」景象,企業融資困難,則中國經濟陷入通縮的可能性也不是沒有。而一旦出現衰退,政府再想重新啟動經濟則是相當困難的。
但換一個角度看,國家統計局8月份公布的物價指數表明,通脹隱憂則是未來我們要首先防範的重點。這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通脹是個貨幣現象,目前天量的貨幣供應量背景下,貨幣總要尋找一個出口;二是中國的貨幣泛濫與歐美不同,是在經濟刺激計劃的引導下,從銀行系統進入市場中,而歐美的情況則是大量的流動性滯留在銀行系統,沒有進入市場;三是由於部分農產品出現短缺,物價上漲,加之製造業勞動力成本上升,國內煤電油氣價格皆有上升趨勢,因此,通脹恐怕已不僅僅是隱憂,而是正在慢慢變為現實。如果真的出現通脹的局面,資產泡沫、結構失衡將不可避免,也將導致更為嚴重的社會矛盾、甚至社會動蕩。
政策調控的抉擇
在種種不確定因素的籠罩下,政策調控開始進入錯綜複雜的觀望期。中國經濟進入了關鍵的十字路口。
首先,刺激政策退出時機選擇難。自國務院宣布4萬億元財政刺激計劃以來,中央部委和地方省市紛紛表態跟進。到2008年11月底,全國24個省份已宣布的投資計劃總額超過18萬億元。雖然這些計劃並不一定都能獲批,但如此驚人的投資衝動,包含更多的是不切實際的泡沫。緊隨地方政府之後,銀行也跟著瘋狂起來——為配合國務院「4萬億」的計劃,工、農、中、建等銀行迅速落實支持國家擴大內需的信貸計劃,最終造成的結果,是2009年全年9.7萬億元人民幣的天量信貸規模,超過2007年與2008年兩年信貸之和。
根據國家統計局4月15日公布的數據,一季度GDP為80577億元,同比增長11.9%。全國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9.6%,比上年加快14.5個百分點。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5320億元,同比增長25.6%,比上年同期回落3.2個百分點。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374億元,同比增長17.9%。由此說明,經濟整體處於偏熱的運行狀態。很多經濟學家一再呼籲,我們不僅要關注GDP的增速,更要關心GDP的構成和質量。
與此同時,也有分析人士擔心,應注意過高的經濟增長速度可能會給生態、環境、資源等方面帶來的較大壓力,導致中國經濟在可持續發展方面存在隱憂。尤其是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可能導致本來就不合理的經濟結構更加不合理,本來就有難度的節能減排目標更難實現。
但另一方面,如果刺激政策退出過早,又可能導致經濟收縮。其因有三。
第一,今年一季度以來,鑒於外部經濟形勢有所好轉,許多國家實行「退出」之策。中國政府亦進行微調,收緊貨幣和信貸。孰料恰好趕上歐洲主權債務危機蔓延,內外壓力齊至,多重因素疊加。
第二,出口難以再現昨日輝煌。金融危機之後,外部環境惡化,出口下滑。歐元對人民幣亦大幅貶值,中國對歐出口急劇下降。順差減少成為外匯占款減少的重要原因,國內貨幣環境進一步收縮。近期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大幅上揚,已顯示出銀行間流動性緊張乃至短缺。表面是流動性過剩,實則流動性短缺,如同一個人吃得太多而無法消化。
第三,房地產調控政策已經由初始的「遏制房價過快上漲」演變為全面打壓。這將影響房地產投資、保障性住房以及舊城改造等投資,未必能彌補商品房投資下降的缺口。近期看,投資下滑跡象明顯,消費增長亦不平穩而呈微幅下降趨勢。如果年末投資增速下滑至20%,則經濟增長危矣。
其次,銀行加息政策抉擇難。中國加息最主要的參考變數是通貨膨脹水平,假如未來CPI在某些月份超過3%,就有可能加息。事實上,2月份CPI公布後人們驚奇地發現,2.7%的CPI增速已經超過了1年期基準利率 2.25%的水平。而根據最新公布的數據,當前物價水平不但超過了2.25%、2.79%的一年期、兩年期存款利率,而且首次超過3.33%的三年期存款利率,居民實際存款已連續7個月為負,負利率格局進一步形成。
存款負利率給儲戶帶來的影響顯而易見。7月份當CPI同比漲幅達到3.3%後,城鎮居民一年期存款實際貶值首次超過1%,達到1.05%,8月份CPI同比漲幅再創新高,居民一年期定期存款實際貶值達到1.25%。這意味著長期下來,居民手中的一萬元存款,一年後實際縮水超過125元。這意味著,定期存款已經跑不贏通脹率了。
除了導致存款縮水外,如果存款負利率進一步擴大,則直接導致我國居民對自身財富的重新配置行為,助推社會通脹預期,並令投資行為發生扭曲。一方面,通脹預期會快速抬頭,另一方面,鼓勵居民財富進入樓市等資產價格市場的信號會得到強化,最終不利於當前經濟調控。有研究發現,正是在上一次持續負利率狀態下,資產價格出現了大幅飆升。
此外專家也指出,如果存款利率較低,將導致銀行存貸息差過高,會進一步釋放銀行的放貸衝動,也不利於經濟結構的調整。因此,加息勢在必行。
為了遏制通貨膨脹和資產泡沫,央行一再提高準備金率,控制流動性。現在有學者提出要加息,也有學者主張人民幣升值,更有人表示升值的同時加息。這些措施肯定有幫助,但是對於企業來說,融資成本大大提升,對經濟未來的增長將帶來很大的不利影響。
最後,房地產政策走向取捨難。對於房地產來說,出台了一系列調控政策,加上貨幣政策,還有清理地方融資平台,導致信貸規模將大大下降。可能對房地產行業健康發展不利,對經濟增長也會造成一些不利情況。但也不能因為怕政策疊加,就不出台政策,該提高存款準備金率不提高,該加息不加,這樣最後會造成一個大的資產泡沫出現。
由於實體經濟中產能過剩以及大規模投資造成的資本邊際收益率下降,將會有更多資金流向資產市場,從而推高資產價格。特別是房地產市場,房價居高不下,並且漲幅不減,出現泡沫的隱憂愈來愈嚴重。雖然房產政策基調從「抑制」轉為「遏制」,但由於流動性充裕、土地出讓「招拍掛」制度以及現有財稅制度不合理等因素,預計近期房價回調的可能性較小。如果政策到此為止,房地產政策的實際效果和老百姓的預期相去甚遠,新一輪漲價在所難免,資產泡沫非但沒有擠出,反而越吹越大;但如果再深度打壓,必將造成房地產業的動蕩以及相關產業如銀行和建築、交通等的連鎖反應。
五中全會將定調政策走向
當理論界莫衷一是、政府的政策舉棋不定的關鍵時刻,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2日召開會議,決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開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主要議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報告工作,研究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這實際上是定調未來五年中國的經濟工作指導方針。毋庸置疑,十七屆五中全會將是具有重大戰略意義並決定中國未來發展前途的會議。
事實上,自20世紀90年代之後,黨的歷屆五中全會都對經濟發展提出了的指導和部署。
十三屆五中全會:中央《決定》就是要通過進一步治理整頓和深化改革,努力實現國民經濟的長期持續穩定協調發展。全會決定,包括1989年在內,用三年或者更長一點的時間,基本完成治理整頓任務。十四屆五中全會: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建議》提出實行兩個具有全局意義的根本性轉變,一是經濟體制從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二是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十五屆五中全會:全會按照十五大對新世紀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總體展望和部署,提出了「十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奮鬥目標。十六屆五中全會:全會按照十六大對本世紀頭二十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體部署,提出了「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
當前,我國已經進入了只有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才能持續發展的關鍵時期。中央決策層多次強調「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關係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局」。按照這一主基調,十七屆五中全會的政策走向可能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產業結構調整。雖然2009年的產業振興計劃將得到延續,但與以拉動投資增長為主的振興計劃不同的是,產業的合理布局和市場秩序的規範更被看重。促進傳統產業的去產能化,推動更具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的發展成為今後政策的著力點,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產業、新醫藥、生物育種、節能環保、電動汽車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刺激方案將成為明年的「開場戲」。
第二,中央財政政策也將發生調整。2009年中央資金重點投資的領域「鐵公基」(鐵路、高速公路、基礎設施)將會失寵,取而代之的將會是民生、消費和社會事業,與此同時,經濟增長結構的轉變也被不斷提及。與過去籠統的「內需推動」不同的是,「消費投資出口協調發展」的政策表述,顯示經濟增長驅動力的結構將發生根本的轉變,政策將著力推動以消費增長為主的經濟增長方式。
第三,信貸結構也將發生改變——信貸支持從極度寬鬆走向注重信貸速度、重點,強調針對性和靈活性,並嚴格控制對高耗能、高排行業和產能過剩行業的貸款。
第四,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提升城鎮發展質量和水平將成為明年增加居民消費,擴大內需,調整經濟結構的一個重要著力點。
第五,涉及重大利益關係調整的改革也將是規劃重點。(來源:《中國報道》雜誌供人民網專用)
推薦閱讀:
※【魏晉南北朝10】東南諸族之演變
※中國禪宗的禪及其演變
※中國古代的槍、矛的演變過程
※從宗教與政治關係的演變歷史分析建立和諧政教關係的社會意義
※中國古代燭台的形態演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