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上路:認識古玩市場
古玩市場如博物館一樣,是反映一座城市經濟規模與人文活力的縮影,有歷史沉澱的城市古玩就是資源,新型發達城市淘寶人群越多,城市的包容性及親和力越強,淘寶人文化素養越高,城市的品味和開放程度也越高。如琉璃廠是北京過去文人墨客達官顯貴出沒的地方,改革開放後的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北京報國寺周邊開始出現「鬼市」吸引周邊農村人送舊貨供淘選,讓淘寶的人直呼過癮沒有假貨,成就了一批內地的資深藏家如馬未都等。但港台的收藏鑒賞比內地早也要成熟,所以上世紀八十年代就流行了假貨贗品走向港台古玩市場,如最典型的贗品藍精靈貴族琥珀說白了就是台灣塑料。
如今各地古玩市場初具規模,定期有交流集市活動,平常是本地玩家或暫住的外地人開店設攤。但古玩市場還不規範,因為一些珠寶經銷與工藝品買賣都包含其中,加上贗品批發上市讓淘寶成為一個陷阱,地攤經銷也沒有明碼標價習慣。官方的徵集得到的一些普通文物,一般都在自己城市的文物商店出售,品相一般的舊貨可能價格奇高,所以不是普通淘寶人理想的實戰場所。
古玩市場有幾種現象新人不得不提防,首先「碰瓷」,這是最先出現在古玩行的欺詐行為,我在北京潘家園外就親眼見一個維族小伙向行人兜售白手鐲,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料器,成本也就幾十元,當有人好奇搭訕,他順勢把手鐲掉在地上摔碎,這時躲在旁邊的同夥圍上來讓搭訕的人就很難脫身。在無錫古玩市場上,進出路口人流量大的地方見到兩三個人地上擺一張回收舊錢幣的印刷廣告紙,還有幾件所謂的紅木小物件,手裡握一塊白色的玉牌子(也是玻璃的),有人走過時一個人就特意用珠寶手電筒照玉牌子大聲喧嘩道:你這個是白玉的,你要幾萬元但我只能給你幾百元。另一人此時就要奪回道具,假裝不賣。此時若有人也好奇,基本上要麼把道具掉地上摔壞、要麼天花亂墜砍大山讓你出錢買假貨。最後一種現象有人尾隨在你耳旁悄悄說諸如:老闆,有老瓷器要嗎?(或有出土的什麼什麼,我領你去看貨)這就是古玩市場上的托,專門藏在小旅社中兜售假古董的騙子的眼線。
地攤市場古玩商出身農民文化程度都不高,他們靠口口相傳有許多的行業忌諱顯得神秘與迷信。因此古玩賣家不會坦然相告物件的出處與真偽,希望以偷換概念的方式賣出東西。面對菜鳥級新人,文化素質低的古玩商首先會有欺詐心理和迷信心理交織,新人「吃藥」交學費成為必然過程。古玩商是如何辨別菜鳥的呢?第一是看手勢,新人到攤位喜歡蹲下看,不自覺就會拿起物件上眼細看,動作如不老道就會被當新人。如看手鐲,老道手勢是先用兩手指勾穩,然後另一手掌相托保證手鐲被拿穩後再對光線看,新人則習慣用兩手指或三手指直接去抓手鐲的。第二是問價格,新手習慣直接問價格,或者問完後拍屁股走人,這是農民古玩商最忌諱的事。老道者,若看中某件物件一般先挑毛病,並且毛病挑到賣家心服口服後再開口問價,這是懂行人打壓對方心理的實戰方法。如果自己確實不喜歡想脫身,可以還一個離奇的低價,看到古玩商搖頭後就立馬走人。和自己做過買賣的,再次相遇看貨後,可以說自己暫時沒看懂就脫身,一般也不宜多問價格。第三是賣弄知識,真古董年代久遠用途材質工藝專家都可能會有分歧,農民古玩商最喜歡你顯擺口若懸河,因為他正準備狠狠地在價格上讓你為自己的一知半解買單了。如明清玉器中有一種扁長的一頭卷邊或圓形一頭扁平,多數人以為是發簪,其實是文人讀線裝書用的「書撥」,線裝書用手指蘸口水翻書易損壞紙張,書撥是古人精緻生活愛惜書籍的見證。故宮藏的書撥是和田白玉的,民間多是和田青玉的,前幾年古玩市場上比較多見價格在幾十至幾百元間。老道的人,就只買自己懂的物件才會少吃虧,就是看懂的也喜歡聽賣家先介紹,然後有針對性地擊破賣家的說法或故事,於是就可以撿漏。如一個高人在市場上遇到一個和田白玉手鐲,買家拿起看看後問價,老農說:找人看過這是和田玉,要八千元的。買家笑笑說沒看懂,起身走人。轉一圈後再次問價,老農說要一萬了。只見買家也不還價先坐下來和老農攀談,手鐲是這個高平人在和順縣收到的,買家說自己也是山西晉城人之類,不一會冷不防問鐲子最低多少錢買,說自己身上只有兩千元現金。「兩千就兩千,老鄉嘛」老者話音剛落,買家立即付款消失在人群里。事後這個和田白玉手鐲被喜歡的人當天出價兩萬元,買家婉拒打算送拍賣,經鑒定材質達到羊脂玉,參考估價120萬元,而且傳世品也不違法。
新人要不要交學費呢?當眼力不夠時,不記住玩家們血的教訓,吃藥打眼買假貨會在所不惜,這樣的新人不久就會成為花小錢想買真古董是古玩市場上的主力軍,許多入行晚的退休老人也是古玩市場上的一道風景,他們中許多人因古玩還成為了臆想狂,花一兩百元剛買的東西,立即想成要值幾十萬的了,並且相互間拿出來評頭論足,真讓賣東西的人躲在後面暗笑。玩家的教訓有哪些呢,第一是多看少買。如果不分系列見到喜歡就買,最終也玩不出名堂,弄得家裡一屋子假貨。第二是不懂千萬不買。聽故事、想發財是由於把別人當成傻瓜自己總是上當。第三是出書顯擺。有些文化人手頭有些了藏品,自己花錢出版藏品圖冊寫寫介紹,對照真的出圖文物一眼假的貨色,早晚貽笑大方。老道者眼力夠用財力許可,他們一般都很低調,要麼出入買拍行找心儀的藏品,偶爾在市場上看看,遇到來路可靠的老實人會花錢買點小物件送人,這叫花錢買路,一旦這些老實人收到真舊貨,喜歡找這些藏家掌眼,適當加點價格就會出手,東西可能不會在市場上露頭。玩家們都知道古董是從哪裡來的,主要是自己的路子廣與不廣了。第四是違禁品不要買。國家法律沒有放開允許流通的文物就是違禁品,如青銅器以及其它盜墓盜賣的出土文物。前幾年蘇北某縣鄉下農民挖塘時,挖到一個西周青銅編鐘,隨後以一萬六千元賣給了無錫的藏家,最後事情被告發當地公安部門上門追繳了文物,買家也受到了法律制裁。
古玩市場有沒有真東西?1993年前後全國盜挖古墓成風,「要想富挖古墓,一夜挖成萬元戶」,如當時的河北霸縣農村參與盜挖古墓的村莊,專門派人放「消息樹」來對付提防村外有陌生人靠近,村裡小孩子都有幾件精美的玉器做玩具,孩子們見多古玉還對鑒別方法編成童謠:漢代玉獸不回頭,回頭不到漢。村民盜墓致使一批東西重新散落在民間,專家估算如果以正式出土的文物數量為基數,館藏占出土文物數量不足5%。但專業盜墓組織施行的犯罪是「訂單式生產」,其文物多是流落出境,不會在國內古玩市場出現。偶然發現的文物,則命運各有不同,絕大多數會流落到古玩市場及藏家手裡,如江蘇盱眙縣早年村裡興修水利組織挖水溝,生產隊長的弟弟起來最晚分到了最難挖的硬地,結果挖出戰國窖藏青銅器和豹子型金獸(約九公斤),這對兄弟把東西拿回家也吃不準,到東到西找人鑒定黃金成色,如是轟動鄉里十里八村,人人上門要求賣寶貝分錢,鬧得兄弟不厭其煩,將這批東西捐給博物館,如今戰國豹子型金獸成為南京博物院的鎮館之寶。隨著市場的形成,古玩贗品成為市場主流,遇到有點年頭的舊貨是可能的,想買到有價值的真文物概率幾乎為零。
和心儀的物件相遇,是每個藏家的等待——等待是知識造就的眼力和隨遇而安的耐心組成。
(本文圖片為美國的古玩店資料)
?(美國古玩店賣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