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去世後,眾人送花圈稱他「總理、同志」,唯有一人稱他戰友
1976年1月8日,周總理因病去世。雖說周恩來生前曾提出三點請求,一是請求不保留骨灰,將骨灰撒在祖國江河大地;二是在他的後事處理上,不搞特殊化;三是不要開追悼會,不搞遺體告別,以免浪費人力、物力。但該請求經上報中央領導,李先念同志表示,對總理不能不搞追悼會,就算今後不搞追悼會,現在也不能拿總理開刀,這是違背民心的事,我們沒法向人民群眾交待。鄧小平同志也表示,贊成李先念同志的意見,應該開追悼會,最後該意見得到毛主席的批准。
1月10日,周總理的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醫院告別廳舉行。現場,擺放著毛主席等中央領導人獻上的花圈,挽帶上都寫著「悼念周恩來同志」。從周總理去世那天起,鄧穎超每天都要向周恩來的遺體邊獻上一個鮮花編織的花圈,每個鮮花花圈的絲綢挽帶上都會寫著「悼念恩來戰友,小超哀獻」幾個字。
當時許多人都知道,周恩來和鄧穎超是有著共同理想信念的革命夫妻。那是1919年 6月,鄧穎超在南開學校禮堂進行了一次關於「反對日貨、提倡國貨「的演講,這次激情與理性交織的演講引起了周恩來的注意。不久,二人相識、相知、相戀、相愛,終於在 1925年 8月革命之花開放的時候,愛情之花也隨之綻放。在後來的歲月里,他們一同經受了大革命的狂風暴雨、白色恐怖的嚴峻考驗,經歷了抗日戰爭的滾滾烽煙以及解放戰爭的隆隆炮火。他們風雨同舟、相濡以沫、攜手並進,情深意篤,一直遵從著「互敬、互愛、互助、互勉、互信、互慰、互讓、互諒「的夫妻約定。
在為革命理想並肩奮鬥的漫長歲月中,他們之間常用書信往來,或互道思念,或互相鼓勵,有同志式的關心,也有親人間的叮嚀。在幾十年共同的戰鬥和生活中,只要是兩個人單獨相處,周恩來總是稱鄧穎超為「小超」。 鮮花花圈上雖然只有寥寥幾個字,但那不尋常的署名卻體現了他們夫妻至深至愛的情感。(張煒)
推薦閱讀:
※在這個非洲國家,他們管中國來賓叫「同志」
※宋江同志在梁山泊招安動員大會上的講話(另類小說)
※「同志」為何叫不出口?
※同志經濟學,一個你所不知道的隱秘同志世界的商業機會
※江青同志(舒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