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勒D大調第九交響曲(告別)伯恩斯坦指揮維也納愛樂交響樂團》
馬勒的《第九交響曲》,D大調,作於1909-1910年,由布魯諾·瓦爾特於1912年6月26日在維也納指揮首演。在此曲之前的《大地之歌》,原應稱為《第九交響曲》,因考慮到與第九有關連的作曲家的命運,才舍第九不用。作此曲時,馬勒好像已安然超越了死亡,在第一樂章發展部也曾記有「呵,我消逝了的青春,我消費了的愛」,第三樂章開頭記有「給在阿波羅的我的弟兄」,第四樂章結尾有「像死那樣結束」。4個樂章這首作品按美國音樂評論家唐斯的說法,4個樂章好比「浩大的死亡之舞,按每樂章順序分別為:死亡作為解放者,死亡作為死亡舞的伴奏者,死亡作為戰場上的敵手,以及最後死亡作為一個起慰藉作用的友人。」對於一顆敏感的心而言,命運的風不改方向地吹著。馬勒從少年時代已看到了一張浮動而起的命運巨大、隱形的面容。他在19歲寫給朋友的一封信中這樣寫道:「可愛的大地,你什麼時候懷抱了這片荒涼之地?啊,永恆的母親,請收留一顆孤獨不寧的心吧,」「地平線處處是淡藍色,永無盡頭!永遠,永遠……」從記述馬勒的生活資料得知,馬勒幾乎從少年或更早就已進入了對生命的沉思之境中。不安的酵母潛藏在馬勒的血液里。時空、大地以及個人在其中的位置、形象,這些對20世紀極為重要的文化命題,在一位19世紀末面色蒼白的少年身上過早降臨了。
作曲家、指揮家——未來的同時代人——馬勒。在奧地利我是個波西米亞人在德國人眼中我是個奧地利人在這世界上我又不可避免地被看作是猶太人不論哪個地方都勉強收容了我卻沒有一個地方真正歡迎我我是一個三重無國籍的人——馬勒死亡與告別——聽馬勒《第九交響曲》聽馬勒是一件聽樂活動中大事。一是因為馬勒作品往往很龐大,很長。二是非常艱深,如果不用心聽的話,往往會形成一種不經意的疲憊。再者,馬勒其音樂內在的巨大張力,往往弄得人心裡很糾結。他的音樂不象肖邦或者巴洛克音樂,偶爾作為背景音樂放放也很不錯。聽馬勒的音樂,如果真正要聽的真切,就得放下一切,關好門窗,排除一切干擾,方能在音響的海洋中,隨著馬勒的音樂體會生死和留戀;在眾多的馬勒作品中,我尤愛《大地之歌》和馬勒《第九交響曲》。這部作品,確實讓我觸摸到了死亡。。。。創作《第九交響曲》的有關背景:少年時的馬勒,似乎就有一種宿命的傾向,和在那個時代少有的一種不安全感。19歲時,在給友人的信中,馬勒寫道:「可愛的大地,你什麼時候懷抱了這片荒涼之地?啊,永恆的母親,請收留一顆孤獨不寧的心吧,」這裡似乎就有一種回歸的隱士情懷。「地平線處處是淡藍色,永無盡頭!永遠,永遠……」,這些年少的片言隻語,讓我知道馬勒的孤獨和融於大自然的情懷!事實上,馬勒的部分紀錄片中反映,他從少年或更早就對生命進行思考和冥想。不安的糾結似乎一直潛藏在馬勒的血液里。時空、大地以及個人在世界的位置、形象,這些在20世紀60年代後才為人所重的文化命題,馬勒早在19世紀後半葉、還是一個少年時就開始思慮了。。。1907年,馬勒禍不單行,被歌劇院解僱、愛女夭折、無法治癒的心臟病。內外夾擊,內創外傷,似為天意,這一切,恐將馬勒置身於絕望之境,馬勒只有從更深的精神意義上體味世間的愛與恨,甚至直面「死亡」。。。。。[url=][/url]1909年至1910年,馬勒創作了這首第九交響曲,這部作品,通常被認為是馬勒的「辭世之作」。這是一首以「告別」和「死亡」為主題的交響曲。馬勒歷經艱難曲折的人生道路,已經達到這樣一種境界;他似要表達:他即將去天國去找他的上帝和早逝的女兒,平靜而安詳的告別人世,並在離去中永生!對他而言,死亡,更可以看成是通往天國的旅程罷了。馬勒說「交響曲應當包含整個宇宙。」。在我聽來,第九交響曲更像是對於自然的回歸,是馬勒在死前站在一個異常高的空間里俯瞰人間的一種抽象的描寫。是對於第一交響曲的現實之美的完美呼應……死也不再是悲傷,一種歸寂感彷彿讓人走入了安詳,光漸漸消逝,寂靜得讓心臟也失去了呼吸......馬勒對於死亡的理解,在第九交響曲中絕不僅限於人的生命之死,而泛指萬物的歸寂,萬物再沒有華麗的顏色,只留下淡淡的清香,它們隨時等待著自然的召喚,隨時捐棄生命,隨時在漸弱中歸寂,這個遍存萬有的樂思始終在交響曲中交織出現。。。在這首作品中,音樂已經掙脫了人世,彷彿來到了一個全新的境界——平靜的面對死亡和對人生無限眷戀。。。作此曲時,馬勒似乎已安然超越了死亡。馬勒生前並沒有聽到這首交響曲的首演,在他死後的1912年6月26日,由他的學生和朋友大指揮家布魯諾.瓦爾特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在維也納首演。
伯恩斯坦美國當今最傑出的音樂指揮大師,1918年8月25日出生在美國馬薩諸塞州的勞倫斯,17歲考入哈佛大學學習音樂,他是一位集指揮家、作曲家、演奏家、教育家、理論家於一身的藝術大師,其藝術造詣舉世推崇。國際輿論認為,「他所留下的空白是難以填補的」。他的代表作《西城故事》、《憨第德》。中文名:倫納德·伯恩斯坦外文名:LeonardBernstein國籍:美國出生地:美國出生日期:1918年逝世日期:1990年10月14日職業:音樂家畢業院校:哈佛大學代表作品:《西城故事》、《憨第德》主要成就:美國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倫納德·伯恩斯坦,美國當今最傑出的音樂指揮大師倫納德·伯恩斯坦因心臟病突發與世長辭,享年72歲。他是一位集指揮家、作曲家、演奏家、教育家、理論家於一身的藝術大師,其藝術造詣舉世推崇。國際輿論認為,「他所留下的空白是難以填補的」。伯恩斯坦於1918年8月25日出生在美國馬薩諸塞州的勞倫斯,他自幼聰明,喜好鋼琴,凡是接觸過的曲子,幾乎都能很快彈奏出來,顯示了超眾的天賦。17歲那年,他躋身哈佛大學,學習音樂理論和作曲,畢業後又分別在柯蒂斯音樂學院和伯克夏音樂中心專修鋼琴和指揮。曾經教過他的老師有梅利特、比斯頓、希爾、范格羅娃、雷納、湯普森、庫塞維茨基等。伯恩斯坦從這些名家身上汲取了豐富的藝術營養,打下了牢固的專業功底。伯恩斯坦可以說是美國音樂史上永遠難忘的一個名字,他多才多藝,博學多聞,其天份與稟賦應受到最高的讚揚,就在伯恩斯坦逝世前5天,當他因肺部感染而住進醫院時,不少美國報紙就刊載消息稱,伯恩斯坦退出表演舞台將意味著「美國音樂史上最激動人心的篇章結束了」。不過當時誰也沒有想到這位音樂大師會如此快的謝世。他是繼卡拉揚之後,世界樂壇隕落的又一顆巨星。LeonardBernstein倫納德·伯恩斯坦(1918-1990)出生於美國馬薩諸塞洲,畢業於哈佛大學,他是一們集指揮家、作曲家、演奏家、教育家、理論家於一身的藝術大師,其藝術造詣舉世推崇。他和另一位超級天王卡拉揚(HerbertvonKarajan)共同締造了音樂的一個新時代。俯拾地芥恩斯坦可以說是美國音樂史上永遠難忘的一個名字,他多才多藝,博學多聞,期天人與稟賦愛到了最高的讚揚,生為當代最著名的音樂家做出了諸多文化貢獻。與人世訣別,痛徹肝肺,余極愛之,特發之以饗同好也。
推薦閱讀:
※馬勒---D大調第一交響曲
※巨人
※馬勒升C小調第五交響曲可以倒著聽
※三部《命運》交響曲,三種生活態度丨聆聽貝多芬、柴可夫斯基、馬勒的《第五交響曲》
※【今日交響樂】馬勒《第五交響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