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拍賣私人洽購佔比提高業界褒貶不一

斯特拉迪瓦利小提琴,1686年制

  來自義大利制琴工藝黃金時代的八把提琴,日前現身佳士得拍賣行在上海舉辦的一次展覽。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展覽專為私人洽購而設,總價值近3.8億元人民幣的藏品不打算走上拍賣場接受買家們的公開競價,而是在買賣雙方一對一的討價還價中「私定終身」。

  如今,私人洽購作為一種新興的交易模式,在藝術品拍賣業中佔比逐年提高。佳士得拍賣行2014年的全球私人洽購交易額達9.165億英鎊,佔總交易額的18%,年增長20%。而佳士得的對手蘇富比拍賣行也在拓展私人洽購業務,私人洽購佔比多年來穩步提升。

  業內人士認為,私人洽購或將改變拍賣場上價高者得的單一生態,將藝術品交易引至「選對買家」「讓懂行者收藏」的方向。與此同時,也有人提出,私人洽購缺乏透明度,存在滑向暗箱操作的可能,公平、公正堪憂。

  私人洽購常規化,透明度低惹人懷疑

  近年來,藝術品拍賣業悄然發生著變化。拍賣行不純粹通過拍賣場公開競價這一種方式運轉,而漸漸將私下協商的「私人洽購」作為新的銷售增長點。蘇富比、佳士得這樣的國際老牌拍賣行,紛紛在全球各地開設藝術空間,將私人洽購業務常規化,為其市場整體表現不斷「加分」。在國內,不少拍賣行也試水私人洽購業務。2013年嘉德秋拍的一次「撤拍」事件,曾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當天拍賣會舉辦前,拍賣行突然宣布:本場拍賣中由劉文西等集體創作的拍品《幸福渠》,在委託人同意的前提下,已用三方協議的方式轉讓,因此撤拍。這次事件被認為向社會表明,私人洽購在嘉德行得通。

  在業內人士看來,相比傳統的拍賣,私密性與靈活性是私人洽購最討人歡心之處。北京榮寶拍賣總經理劉尚勇告訴記者:「私人洽購可以理解成一對一的特事特辦,通常沒有一套普遍的遊戲規則,只要參與交易的幾方認可就行。」

  不過,也有人提出,私人洽購缺乏透明度,交易過程中可以打的算盤多了。比如,私人洽購為藝術品規避了流拍的風險。一件藝術品通過私人洽購,即使藝術品未被售出,也神不知鬼不覺,不會被視為滯銷。此外,因為沒有公開拍賣的記錄,一些洽購也成為拋售甚至頻繁易手的遮羞布。

  個性化服務,也需遵循市場規則

  在藝術品市場專家、復旦大學文博系教授胡志祥看來,私人洽購是藝術品拍賣市場發展到一定階段的表現。需要引起關注的是,拍賣行主導的私人洽購,必須基於拍賣市場的框架加以討論。它只能作為拍賣的一種補充,不能喧賓奪主。否則,拍賣行就會成為文物商店。「拍賣業最講究公平、公正、公開。拍賣行主導的私人洽購儘管沒法做到完全公開,公平、公正卻仍可以期待。比如拍賣行可以對私人洽購的藝術品進行公開展示,廣泛聽取市場反映,就像拍前的預展。」

  佳士得中國區總裁蔡金青表示,佳士得的私人洽購與拍賣業務擁有同一組專家團隊,採用同一套標準,只是在出價環節照顧到一些特殊客戶的個性化需求。有專家表示,正規的私人洽購業務是服務品質的體現,而不是忙著拓展業務吆喝買賣。

  找對買家,洽購過程多了一份人情味

  拍賣場上,價高者說了算,卻未必是適合收藏的那個人。有專家提出,私人洽購最大的價值在於,它能夠將藝術品賣給對的人,妥帖地放置在最適合的地方。「洽」的過程,為藝術品交易添了一份人情味。去年青銅重器皿方罍器身在紐約佳士得為湖南省博物館購得,完成歸國合璧,為私人洽購留下一段佳話。

  對於古籍善本而言,理想的去處是為大眾所共享的圖書館;對於斯特拉迪瓦利製作的罕有樂器而言,理想的去處是音樂演奏家之手。未來藉助私人洽購,人們更樂意看到越來越多這樣的「最佳匹配」。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接受私人洽購,往往也代表著賣家的成熟心態,接受行內價格,不奢求超額利潤,更願意看到自己的心愛之物擁有好的歸宿。

  (據《文匯報》)

  來源:收藏快報

推薦閱讀:

讓人感到愉快欣喜的畫作。
LOLO LOVE VINTAGE | 上海第一家Vintage風格的店鋪
男人下巴有溝好嗎:藝術氣息的歐米伽型下巴
畫意正濃的室內藝術肖像
想去這些籃球場!雖然我不會打球,但可以拍美照呀(????-)>

TAG:藝術 | 藝術品 | 拍賣 | 提高 | 藝術品拍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