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王噶瑪巴首次加拿大弘法 .第四屆「對話」論壇

實證諸法本性無繆誤

依觀照見大圓鏡妙智

眾生憶念賜喜慶吉祥

日佩多傑足下誠祈請

清涼境域正法之傳規

再次重披弘揚之鎧甲

為成如此心願而降生

鄔金欽列多傑誠祈請

法王噶瑪巴首次加拿大弘法

時間:2017年6月1日

地點:加拿大多倫多大學

降伏自心,才是真修行!

什麼叫做修行?就是面對惡習、願意去改變,要下定決心改個性、改掉你的惡習!

主題:佛教三大傳乘對談:如何應對負面情緒

對談:藏傳:第十七世法王噶瑪巴

南傳:Bhante Saranapala

漢傳:達義大和尚

第四屆「對話」論壇邀請到藏傳佛教代表:噶瑪噶舉傳承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加拿大漢傳佛教代表達義大和尚,及加拿大南傳佛教代表Bhante Saranapala,在6月1日,於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展開佛教三大傳乘對話。

本次「對話」論題是:「佛教三大傳乘對談:如何應對負面情緒」,受邀參與對談的達義大和尚,是加拿大佛教會的會長,多年來已在加拿大創建了加國佛教四大名山;而Bhante Saranapala既是佛教博士,也是南傳佛教的高僧,於兒童佛學教育方面有卓越貢獻。當天的現場聽眾超過1500人。

依照當天發言順序,以下依序為三位高僧的開示重點內容:

南傳大師: Bhante Saranapala──以正念覺知止息痛苦

大家早安!非常高興有機會參與這次論壇,與大寶法王和達義法師對談,也特別感謝在座各位,尤其是丹增喇嘛對於這次論壇的付出與貢獻。

非常開心這次法王能夠來到多倫多,這論壇已在多倫多城市舉辦四屆了,今天很高興法王能參與我們的對談。雖然我們代表佛教的三大傳承,但我們都是佛陀的弟子,探討的問題都是相同的,只是講述方式有些差異而已。

□以八正道,發現它、觀察它、止息它

在佛陀初轉法輪時,開示煩惱為苦,剛剛看到的影像中也講述到四聖諦內容:「苦集滅道」,雖然「苦」常被稱為「痛苦」、「煩惱」、「焦慮」等等,但其實「苦」字有甚深含意,在巴利語中,「苦」」有兩種意義,第一種是「困難」,第二種是「承受」。所以「苦」是指「心裡上難以承受」。

現在我們常有許多身心上難以承受之事,巴利語有一句講述煩惱的偈文是說「想要而不可得者,就是苦」。生活中有許多包括焦慮、悲傷等各樣煩惱的情緒,因此佛陀講述了四聖諦的內容,教導說:首先我們要發現「有煩惱」,然後去觀察煩惱生起的原因,若想要煩惱止息的話,就需要走上一條讓煩惱停止的道路:若想要改變和轉化煩惱,就必須遵循「八正道」。

□提起正念,轉心為正,給自己正能量

而在八正道的修行法中,有一個「正念」的修行方法,將想法分為正面與負面,若我們想停止生活中的煩惱,就需要將自己的思維方式,做一個翻天覆地的轉換,需要重新選擇:應該怎樣去思考、怎樣去思維,訓練自己將錯誤的想法,轉變成正確的想法,正確的思維方法。

我想給大家舉三個例子:這三個煩惱分別是貪欲、嗔心和暴力,我們要如何運用八正道的方法來對治它們,如何將思想從負面的想法轉換成正面的想法呢?我們應該有一種慈悲心、平等心,面對一切時,就能把負面的思維方式轉換成正面的思維方法,從而會使人的身心都產生轉變。

在八正道中,首先我們先要儘量去避免負面思維,然後去消除,之後讓自己生起一種正念,並且防止再去犯同樣的錯誤。在前兩個步驟,我們首先可以儘量讓自己生起一些快樂和積極的情緒,譬如快樂、大笑、慈悲心、愛心,之後再去保持這樣的正念的心態。

□覺知自己的情緒,呼口氣、放下它!

當代心理學和精神科學也常探討類似議題,而佛教教導的,是我們應該怎樣去看待這些「情緒生起」的問題。比如說當我們看到法王時,感到非常的歡喜,看到法王這麼年輕、這麼英俊莊嚴,坐在我們面前,當我們看著他時,就會覺得非常開心。

在這情況中,佛陀教導我們不要去看法王年輕英俊的臉龐,而是要去看自己的心和自己的情緒是如何產生的,然後告訴自己說,「這是我的情緒」,接著長呼一口氣,再把這種情緒放下。

實際上我們可將這種修行方式,使用於任何人或情境上,譬如某人讓我們非常生氣,這時若此人出現在眼前,我們要做的不是對他生氣,不是要去看「這個人讓我生氣」,而是要看到自己生氣的情緒、對生氣的情緒產生覺知。實際上,我們大部分之所以會有負面情緒,是因為我們對負面情緒沒有任何的覺知。

□以愛與慈悲,取代負面情緒

當我們對這種情緒產生覺知的時候,就可以讓這種情緒離開,在負面情緒離開後,還可以讓自己產生更多積極的情緒積極的想法,比如「這個讓我生氣的人就站在我面前,我並不是想著去傷害他,而是想著怎麼讓這個人快樂,怎麼樣給這個人慈悲心和愛心給他」等等,如此一來,負面的情緒就會消失不見。

此時,我們就可以想說「我希望自己可以不生氣,遠離憤怒,我希望我的敵人也能遠離憤怒」,通過這樣的方法,就能夠轉換負面的情緒。

漢傳大師:達義大和尚──化煩惱為菩提

在我們的一生當中,能聽到法王的名字,本身就是很有福報的,何況今天我們能夠近距離的、面對面的來聽大寶法王的開示,這是在座各位多生多世的福報,所以我們希望各位聽完大寶法王的開示後,要把他講的話記在心裡面,然後落實到生活當中去修行。

第十六世大寶法王曾經訪問過我們加拿大佛教會湛山精舍,我們的長老今年94歲,他今天特別讓我來向法王問好,希望法王有機會到加拿大佛教會湛山精舍來開示法要。

□其實,「不安之心」是找不到的

我們佛教誕生於印度,之後發展到全世界,雖然現在有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南傳佛教等,在修行方式、誦經語言上有所不同,但是我們的核心價值和目的是一樣的,我們大家都相信緣起性空,相信因果、六道輪迴,同時我們相信每個人都有佛性,通過修行將來所有人都能成佛。

今天我的主題是「化煩惱為菩提」,我從中國佛教的禪宗的思想,來探討這個問題。大家都知道中國佛教有一位非常出名的人叫菩提達摩,從印度到中國的廣州,後來到現在的南京,最後到嵩山面壁九年。

有一次,一位英勇善戰的將軍,叫慧可神光,雖然他英勇善戰,每一次打仗都打贏了,但是他殺了好多人,他感覺他們都是無辜的,因此心裡面非常痛苦難過,吃不下、睡不著,每天就像活在地獄裡一樣非常痛苦。

後來他聽說印度有一位高僧大德菩提達摩到了中國來,所以他特意去求見他。那麼菩提達摩祖師就問他:「你來做什麼?」,他說:「我心不安」,這時候菩提達摩祖師就問他了:「把心拿給我看」,慧可神光當下覓心了不可得,就覺悟了,煩惱也沒有了。

□煩惱來去如雨雲,自性不動如虛空

所以從這個禪宗的公案裡面就說明,我們每一個人不管是有內在的煩惱還是外在的煩惱,其實都是一個心念的問題,當我們未覺悟的時候,我們用凡夫心、希望恐懼、分別心時,就會執著、就會計較,所以會給我們惹來好多的困惑。

當我有一天覺悟了,悟到:煩惱就像是天空的雲雨一樣,有時候來,有時候去;天空如同我們的自性,我們的佛性一般,我們的佛性永遠是清淨的。時間可以改變一切,在煩惱來的時候懂得去修行,煩惱自然而然就消失了。

□心淨則國土淨,把握當下一念心

我們怎麼樣化煩惱為菩提,在禪宗的第二個公案裡面就講到,唐代時,有神秀大師,還有慧能大師,他們各呈一個偈語給師父,讓師父看看他們修行的境界怎麼樣。

神秀大師說:「身如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意思是說當我們有煩惱時,要常常觀心,要找一種方法去對治它,當然這個對我們一般人來講是一個非常好的修行方法,但是從禪宗的境界裡面來講還不徹底。

六祖慧能大師就寫了另一個偈語:「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時,他們的師父就知道他抓到精髓了。這個說明什麼道理呢?我們為什麼有煩惱?因為你錯用你的心,用你的希望、恐懼、分別心來對待的話,你的煩惱就越來越多。

如果有一天你通過拜佛、持咒、誦經、坐禪能夠找到你本有的清淨心,煩惱自然而然就沒有了。我們常常會講「我煩惱、我痛苦、我不舒服」,但是《金剛經》裡講:「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為什麼說現在心不可得呢?因為現在心是剎那、剎那的在生滅,所以我們所有的煩惱,都是因為自己想不開。

所以從佛法來講,我們知道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現在心也不可得,那我們現在怎麼做呢?就是去把握當下。

當下這一念心你不要染汙、不要被外在所影響,那麼你心就清淨了,心清淨,國土就清淨了,煩惱就沒有了。

□想發脾氣時,先打坐幾分鐘

以上所講的,是我根據釋迦牟尼佛、還有我們中國的歷代高僧大德的修行和對治煩惱的方法。下面我來講講,我個人在生活中,是怎麼樣轉化煩惱的。

我記得在2011年的5月28日,我們加拿大五臺山奠基大典的時候,我邀請了幾千位嘉賓來Peterborough參加奠基大典,但是那天突然之間下了好大的雨,路道車子全部都不能走,也把山上佈置的壇城全部弄得亂七八糟。我是一個很要面子的人,邀請了這麼多嘉賓,本來是想準備最好、最莊嚴的壇城來和大家分享,沒想到到了五臺山是這麼一個情況。

當時心裡很難過,覺得很沒有面子,還有義工們的工作也因為這樣的突發狀況,變得非常混亂,我心裡非常想發脾氣,想找義工發脾氣。後來我就覺得「我不能發脾氣,我要鎮定」,所以這時候就有兩個「我」:一個是「本有自性」的我,另外一個是「有希懼分別」的我,一個說「你不能發脾氣」,一個說「你要發脾氣」。

這時候我就馬上坐下來打坐,打坐幾分鐘,把心定下來。然後想:「天氣是這樣,我們要隨順因緣,該怎麼樣就怎麼樣」。所以我們一切重新開始,重新佈置,那個時候我就感覺到我這個修行還是有用的,平常的打坐還是有用的,在你關鍵時刻時,還能夠沈得住氣,不會發脾氣。所以禪修對治脾氣,是非常有幫助的。

藏傳大師:第十七世大寶法王──修行就是要降伏自心

今天我們在這樣一個難得的聚會當中,可以跟能夠見到南傳佛教、漢傳佛教還有藏傳佛教三大傳承的持教大師,三位相聚一堂,我感到非常非常的高興,其實從以前到現在我參加過非常多類似的佛教會議,這大概是我第一次這樣參加三個傳承一起討論的一個佛教會議,所以我個人感到非常的高興。

從整體佛教來說,今天非常難得,我覺得自已就是一個佛弟子,不斷的在佛教當中學習。今天能夠跟倆位大師相聚一堂,感到非常榮幸。之前兩位法師都已經給了很好的開示,我是他們當中年紀最輕的,我也不好意思多說什麼,而且時間有限,聽說11點前要講完,再加上有中文英文翻譯,我能夠講的實在是不多。

但就像開頭提到,我自己感覺非常榮幸、非常難得,能參加一次這樣的活動,我接下來會簡單的講幾句話。

□法,就是轉化和降伏自己的心

在佛教當中我們會談到一個詞叫「法」,「法」本身有極多意涵,其中最主要的意思,跟我們今天煩惱的主題相關者,就是「法」代表了「轉化」、「調整」、「降服」的意思。

我們常常說,為什麼要學佛?為什麼要修行?就是要調伏我們的心。什麼叫「調伏我們的心」呢?就是讓我們的心更加向善,或者讓你的心得以開啟、更加進步。

在過去的藏傳佛教傳承祖師當中,經常會以「指引心性」,也就是將實修經驗,透過口訣來傳承下來,而你會發現在其中,祖師們一直強調一個重點,就是「讓法成為真的法」,我們稱為「願心向法」。

□法要入心,不能光是轉轉念珠、持持咒

現在很多人都在說「我在修行,我在學習佛法」,而其實大家對於「修行」都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認識,有的人覺得「我在修行」,是因為「我在供養」或「我在做禮拜」、「我在讀很多的佛經和很多的論典」、「我在禪修」等等,所以會說「我在修行,我在學佛」。

但是我覺得很重要的是,「願心向法」,你的修行是真的是要符合佛法,是在修行。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許多朋友都會來見我、會來跟我分享他們是如何成為一個佛教徒,或成為佛教徒後,有什麼改變,但是我聽起來,都覺得他們形容的,比較是外在、或形式上的不同,好像「學佛」就只是形式上的、一些你以前不會做的事,現在你改變了,會去做了。

舉例來說,他們會說「我以前沒有拜佛,也不懂怎麼拜佛,但現在我會了,所以我是佛教徒。」或者有的說「我以前都不會拿念珠,現在我現在手上有拿著念珠」、或「我現在會念什麼咒」等等。但是我們要想一想,這些外在的改變,就會讓你成為佛教徒嗎?這些就是「法」的定義嗎?其實並不一定。

□別自欺欺人,做個真正的佛弟子吧

所以這裡我以個人的經驗而言,我出生於佛教家庭,因此接觸佛法或者對佛法有信仰,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我知道在座有些人是很困難的,因為可能你是學佛,但是家庭親人並沒有學佛,而因此面臨一些困難。但我並不是。

總之接著呢,我七歲又被認證為「噶瑪巴」,說實在「他」是誰?「噶瑪巴」是誰?我都不知道,就是有一天有人跟我說「你是噶瑪巴」,那我說「好吧!」那我就是吧」,也就裝著就是噶瑪巴了。

總之接著我就進到了寺院,也繼續去學習佛教、對佛教有一些認識,所以從這經驗來講,我比較自然的、或者可以說是不得不的,就成為了一個佛教徒。

因此,如果有一個人問我說「你是不是佛教徒?」,我可以很快、很簡單的回答說「當然是!」。所以「身為佛教徒」對我來說,是一個很理所當然的答案,我就是一個佛教徒。

但是接著,比較深刻的另外一個問題是說,那我是不是一個好人?我夠不夠善良?你會發現到,要回答這個問題,就不那麼容易了,可能需要再想一想。

有時候我自己一想就會發現,「好像也不一定(是好人)耶」,有時還不錯,但有的時候實在很糟糕,而且大部分時候都不怎麼好。所以這個時候你會發現到,又說自己是佛教徒,但是捫心自問,對於「法」,或說「法」就是「善」、「好」時,我有做到嗎?我有真正在做嗎?甚至我們會說:「成為佛教徒」不是應該比「做個好人」更好、更殊勝嗎?但是我卻沒有做到。

所以或許到現在為止,我並不是一個真正的佛教徒,說「我是佛教徒」時,可能只是一種理所當然的、在環境影響之下的一種裝模作樣,或者說一種自我欺騙的情況而已。

因此,我覺得「修行」並不是你要變成很另類,譬如說突然變的奇裝異服,或者說甚至是變得很異類,讓別人一走在路上看出你就是佛教徒,並不是這個樣子。

「成為佛教徒」或者「學佛」,並不是一種外在形式上的改變,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你的內心變得更善良了、你成為了一個好人,甚至你的心更加的開闊、更加的包容了,我覺得這才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修行,就是要改個性!

而且更重要的是,學佛、修行其實是改變你的個性。尤其「個性」最為難改,很多人都會口頭禪都會說:「誒!我就這樣,改不了的,不可能的!」但如果你要真的是個佛教徒,就不能用這種藉口。你不能說「因為我是這樣,我就改不了」,如果你真是個佛教徒,就不會說出這樣的話。

換句話說,佛教徒他會很積極的說:「嗯!這是我的惡習,所以我下定決心、我有一種勇氣去面對它、去接受它,同時要去改變它。」所以什麼叫做修行?你面對惡習、願意去改變,下定決心要改變你的惡習,我覺得這個就是修行吧。

現場開放提問:

問:請問法王,如果碰到特別緊急的情況,例如我現在很生氣、壓力非常大時候,有沒有什麼開示,能讓我能在三到五分鐘之內,控制我的情緒?

法王答:

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說,我們談到要「降伏煩惱」,「煩惱」其實分很多種,若要仔細去講解的話,會說有「根本煩惱」、「支分煩惱」等等。

但是總而言之,我們可以說,「煩惱」大致分為三種,也就是一般說的「貪、嗔、癡」三種,我覺得,先去瞭解煩惱是很重要的,就是「這是什麼?」還有「這會造成什麼問題?」等。

以嗔心、生氣而言,我覺得比較容易去覺察,造成的結果、問題,也比較容易覺知得到,但是其他煩惱要去察覺,就比較困難。

譬如「貪心」這個煩惱,有時候不太容易被瞭解,因為它有時候好像會是負面的,但有時候好像帶來的結果又是正面的,因此很難直接斷定說「這就是不好的」。更難的是「愚癡」,因為「愚癡」本身就是「愚癡」,就是「難以被知道」,所以你更難覺察到。

所以換句話說,談到「對治」而言,我覺得更難說「一次對治三種煩惱」,通常我們會說,是一個一個去對治,尤其是各位,我們可以先去找找看,看你覺得自己哪一個煩惱最重的?從那個來開始對治。

□好好運用切身經驗,別浪費修行機會

那舉自己一個例子,舉嗔心來說好了,在談到降伏嗔心的時候,我覺得很重要是,你必須要把握你過去所有生起嗔心的經驗,當成修行機會,不要浪費它。我們其實很多時候都浪費了生氣時禪修的機會,生氣了、生氣完了,也沒了,自己痛苦得半死,好像懲罰到自己。

但我覺得,對治煩惱的重點,就是你要回顧一下,過去當你生氣時,你去回想說,「我以前生氣時,曾經對我造成什麼問題、什麼痛苦」。從自己過去的經驗中去反思、去學習,因為切身經歷過,所以會特別瞭解、會更深刻瞭解到嗔心所帶來的問題。

不然的話,若只是因為別人灌輸給你「嗔心不好」的觀念,其實那都是他自己的經驗,很難真正成為你的感受,無法切重要點。所以重點是,對治煩惱時,可以從自己的切身經驗上去學習。

□天人交戰時,下定決心做好人

舉例來說,之前我們達義法師就有談到他自己如何面對嗔心,生氣時好像有兩個「我」,我覺的這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因為我們常常就是處在這種人天交戰的、「兩個我」的局面。我覺得修行的重點就在於,此時,你要決定該怎麼辦。就是你要決定:「我要成為善的人、好人,還是要成為惡的人、壞人?」這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你要下定決心,做出正確決定後,就如是去做。

再來就是在對治煩惱時,不要過於嚴肅,不要太注重成敗。若你過於嚴肅時,可能會發現煩惱因此越來越強,然後你又會覺得,我生起煩惱了,因此還會有種罪惡感,想說「我怎麼會生起煩惱?」而生起更多煩惱,之後因此心灰意冷,覺得無力再對治它。

□堅持,直到習慣不煩惱

所以我覺得,對治煩惱時,要像是玩遊戲一樣,煩惱來了,要想說,「看看誰厲害,來吧!我對治你」,今天輸了沒關係,我可以明天再來,明天我們來再玩一次。

這樣一來,你就會有種越戰越勇的感覺,這也就是對治煩惱的另一個重點,就是「堅持」,你選擇了之後,就要堅持的去做,成為你每天要去做的事情,可能兩、三個月之後,慢慢養成習慣了,就會發現你不需要再提醒自己了。

總之,對治情緒並非易事,可能要歷經兩、三年,才知道它是不好的、才覺得應該對治它,所以請大家不要灰心,繼續努力,加油!


噶瑪巴千諾

願你能成為 /你所在之處的 / 那道光明

|中國噶舉中心|

讓我們共同搭建一個沒有邊界的精神樂園

Let us work together to build a spiritual paradise without borders.

弟子,要堅定,堅強,上師一直在看護和注視你,你感覺到力量了嗎?

Disciples, to strengthen, strong, Guru has been nursing and watching you,

yet you feel the power?


推薦閱讀:

有沒有一件事讓你覺得加拿大真不錯?
如何看待加拿大狙擊手使用TAC-50一發入魂,打破最遠狙擊記錄?
實拍加拿大最有「王者「之氣的絕美大學
加拿大魁北克移民有多難?
【收藏帖】在加拿大不小心丟失了護照和簽證腫么辦?

TAG:加拿大 | 對話 | 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