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大臣李鴻章怎麼死的?李鴻章墓在哪裡?

主打滿族文化和東北文化,打造最接地氣的生活微信。

李鴻章怎麼死的

李鴻章在晚年時期擔任兩廣總督,不久後八國聯軍侵華,清政府通知廣東,將李鴻章改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全權負責戰事。淮系以《馬關條約》一事進行勸阻,然而北方局面無法控制,首都淪陷,朝廷逃亡。李鴻章接受朝廷旨意,前往北京進行談判。

李鴻章劇照

到達北京後,李鴻章在議和初期就患下重病,隨後列強制定了耗盡清政府國力的和談目的,強迫李鴻章和慶親王奕劻簽下《辛丑條約》,定下所有事宜後,李鴻章被全國上下一致聲討,簽字歸去後李鴻章的病情越發嚴重。

俄國試圖通過這次侵華事件并吞中國東北,東北滿洲仍舊在抵禦俄國侵略,其餘西方列強極力阻止俄國在中國的利益擴大。李鴻章斡旋於列強之間,意欲拖延至東北戰事結束或列強中阻止俄國侵佔東北。

俄約制定完畢,俄國從東北撤軍,但擁有隨時向東北進兵權利。李鴻章不允簽字,仍舊商談中俄條約事宜,然而身體已然支撐不住。在前往俄國使館談判期間,俄國公使態度蠻橫地要求李鴻章儘快簽字。在歸去之後,李鴻章開始嘔血,「紫黑色,有大塊」,「痰咳不支,飲食不進」,醫生經過診斷認為是胃出血。

清政府下旨允他休息,等到病體痊癒後再度談判,孰料李鴻章心力交瘁,翌日便已經病逝了,朝廷下旨謚號為文忠。臨死之前李鴻章仍舊心有感嘆,試圖挽救這個沒落的帝國。

李鴻章墓

李鴻章在北京逝世後,晚清政府下令協同李鴻章後人建造李鴻章墓,名為享堂,建造地點位於現在的合肥大興集。李鴻章享堂原佔據面積一萬多平方米,以「久久」之意修建了99個房間。晚清朝廷又鐫刻了李鴻章生平的神道碑,立在墓前。利用十六個月的時間終於建立起來的享堂,埋葬了這個盡忠四十餘年的李中堂。

李鴻章墓

李鴻章墓並非祖祠,因李鴻章崇仰包拯,因此李鴻章墓與包拯葬地相鄰,同時這片墓群還有明朝蔡國公張德勝墓。當地人稱「一里三公」,三個朝代的高官顯貴埋葬在大興集。

李鴻章墓並未能躲過世人的偏見,被冠於「賣國賊」半個世紀之久的李鴻章沒有得到安寧。大躍進時期,當地人民挖開了李鴻章墓,將所有殉葬物品包括李鴻章的遺體破壞殆盡。整個享堂也成為廢墟,唯有數間房屋被當作倉庫而得以留存,約九百平方米。

改革開放後,政府將李鴻章墓和李鴻章故居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然而墓穴中埋葬的古人遺體已經消亡,徒留下九百平方米的享堂成為了李鴻章墓最後的象徵。

李鴻章作為近代中國晚清時期唯一的救世主,入朝為官出庭拜將,拋下氣節只為國家求存。歷史行進的太過緩慢,半個世紀的時間並不能讓所有人看透他曾經的功勞,看透他曾經犯下過錯的根源。生前顯赫半生,家族富貴堂堂,後人沒落分散,墓穴只留空響。

李鴻章墓現狀

清光緒二十九年二月十八日(公元1903年3月16日),李鴻章靈柩歸葬合肥東鄉夏小郢,與先他去世的夫人趙小蓮合葬,即今安徽省合肥市瑤海區大興鎮雙圩社區,合裕路南側,李鴻章享堂內,2011年4月5日下午尋訪,門票免費,停車免費。

上圖即2011年的衛星地圖,從圖中可以看出當時李鴻章享堂門前的景象。

圖上方即正在建設中的裕溪路高架橋,下方為李鴻章享堂及墓園,墓冢的北側緊緊挨著施工圍擋;

中間夾著一條起伏不平的狹窄土路,即供行人、車輛臨時通行的便道,侵佔了享堂門前牌坊的位置。

我們從銘傳鄉出發,一路向東進入合肥市區,卻發現無法按照導航的指示,駛上合裕路。

原來,當時正在建設裕溪路高架橋,通往合裕路的各個主要路口,均圍擋或設置了繞行標誌。

繞了半天,終於來到了李鴻章享堂的大門前。

眼前所見,大門口的一小塊空地上,那座四柱三間三樓、額上刻有光緒皇帝所賜「鈞衡篤祜」的石牌坊,構件被拆散了,毫無保護性的堆放著。

李鴻章享堂,始建於李鴻章晚年,作為李氏祠堂;

解放初期,享堂大部分被拆除,只剩下現存的一部分一直封存;

上世紀70年代,合鋼在此擴建廠房,後經有關方面的同意,便一直作為合鋼公司的倉庫使用;

1985年7月12日,「李鴻章享堂」被合肥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合肥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4年10月28日,「李鴻章享堂」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新文保碑的背面,刻有簡介:

「李鴻章享堂

李鴻章1823年生於合肥,是晚清軍政重臣,1901年在北京去世,1903年歸葬家鄉。

李鴻章享堂是李氏家族為祭祀李鴻章而建造的墓上建築,現存13000餘平方米,由西向東依次為墓園、享堂、倉房三個部分,墓園區為李鴻章及趙氏夫人的合葬墓,享堂區有墓上祭祀建築,倉房則用來存放護墳田出產的穀物。享堂是國內目前保存較完好的名臣墓園建築。

李鴻章享堂1985年公布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公布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5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

這一場景,已經是出乎意外了,孰料,等待我們的竟是閉門羹。

此行前,通過網上查詢,並未見關於閉館的相關說明,但在這裡的大門上,卻無情地貼出閉館通告:

「李鴻章享堂因高架橋建設和內部維修,於2010年3曰22日起閉園,不對外開放。敬請諒解,重新開放時間另行通知。」

就是看通告的這麼短的時間,門口陸陸續續聚集了不少遊客,有單位組織、有學生結伴、還有單槍匹馬,均是乘興而來敗興而歸,徘徊在門外,十分無奈。

圍牆外觀察一番,大門兩側均堆著一牆來高的土方。

登上大門西側的土方,可以觀望圍擋內的墓冢,而土堆和圍牆之間,緊挨著墓冢北側的陰暗角落裡,遍布施工人員隨地大小便的痕迹。

再來到大門的土方前,赫然見一缺口,跨上去後,發現其後方的園區牆上也有一相同缺口,便於翻越,只是牆內豎著紅外線報警裝置。

倖幸苦苦來一趟不容易,況且我是真心實意前來尋訪李鴻章墓的,也就是說動機是好的,這缺口想必也是前人留下的,煩不了了,翻!

進院後,也未及細看享堂,抓緊時間去到中堂大人的墓要緊。

順著享堂的院牆向南走到頭,便看見有一處照壁,北側並排立著三尊石碑。

東側一尊碑的篆額天宮內,刻著「御制碑文」;中間和西側的兩尊碑的篆額天宮內,則刻著「御制祭文」字樣。

此三碑的御制碑文內容,居然沒能找到,望方家不吝賜教。

(2013年五一,三諸葛兄前往尋訪,告知此三碑,中間一塊碑為複製的新碑,邊上兩塊為原碑修復。)

從此三尊御制碑前經過,繼續向西,即進入墓園區,門口豎著簡介牌:

「墓園區由神道碑、神道(墓道)和墓冢組成。

神道碑,放置於神道的入口,記述李鴻章的一生及朝廷追贈和封賞情況。碑額上刻有「清故文華殿大學士直隸總督太傅一等侯李文忠公神道碑」。李鴻章追封一等侯,神道兩旁設有五對石像生,分別為文官、武官、馬、虎、羊。石像生,陵墓前安設的石人、石獸,用於顯示墓主的身份。墓前有石五供和擺放祭品的供桌。墓冢為李鴻章與趙氏夫人的合葬墓。」

神道的南端,新建有一座神道碑亭,內有李鴻章墓的神道碑一尊。

按如今神道的位置看,李鴻章墓為坐東北朝西南。

但是,觀此神道碑朝向,卻為坐西南朝東北,與墓碑面對面遙相呼應,實在不解。

不知是當年李墓設計如此,還是現今因地域所限,而隨意改動的朝向?

正面碑額上刻有「清故文華殿大學士直隸總督贈太傅一等侯李文忠公神道碑」25個篆字。

吳汝倫撰《李文忠公神道碑文》,按《吳摯甫文鈔》,全文如下:

「公諱某,字少荃,晚自號儀叟,世爲安徽合肥縣人,姓李氏,其本許氏也。曾祖某,祖某,皆不仕。父某,進士,刑部郎中。三世皆以公貴,贈如公官爵。曾祖妣某氏,祖妣某氏,妣李氏皆贈一等侯夫人。公少受業曾文正公之門,道光丁未成進士,在翰林有聲。粵盜洪秀全據金陵,呂文節公爲安徽團練大臣,奏公自助。江忠烈公巡撫安徽省,曾文正貽書江公,稱公可屬大事。其後將兵淮甸,久之無所就,乃奔去。從曾公軍江西。曾公既克安慶,且大舉東伐。會江蘇闕帥, 朝廷諮訪曾公,曾公以公應。而上海薦紳,亦來皖乞援師。於是公以福建延建邵遺缺道,超授江蘇巡撫,召募淮士六千五百人,閉置西國汽舟中,穿賊地二千餘里,抵上海。特起一軍,天下所謂淮軍也。是時三道出兵,曾忠襄公徑搗金陵,左文襄公進歸淅江,公趨上海獨公功先成。自上海誓師,至克復甦州,凡廿閱月。大小數十戰,所向望風靡,公時時臨陣督戰,曾文正自謂不及也。蘇州既克,出境助平浙亂,分兵金陵軍聲援。金陵平封一等肅毅伯。及提兵北定流寇,先後蕩平任桂張總愚等,天下稱頌淮軍,公遂進位宰相。國家制相權在政府,輿曾文爲相皆總督兼官,非真相。中外繫望,聲出政府上,政府亦倚辦二公,公尤銳身當天下大任。雖權有屬有不屬其遇事勇爲,夷險一節,未嘗有所諉謝退讓畏避也。於是公數平大難,有威風以宰相總督湖廣。嘗帥軍一援陝西,未幾代曾公總督直隸,垂三十年,所經畫皆防海交鄰大計。思欲以西國新法,導中國利用之,以求自強,一興亞洲。權力既有不屬, 國勢積弱,人才希少,拘學姿意妒毀,必壞其成。公忍詢負重,不激不撓,誹譽順逆榮辱,一不顧問。知強弱相形,不一變革,不克自振拔。顧積習不反,先其重要,莫急兵備,參校彼已,常持和節,而育才尤競競雲。同治十一年,與曾公合疏選學童送往美國就學,歲百廿人,期以廿年學成,歲歸百廿人,爲 國效用。未幾,中學而輟,公爭不能得。隨遣生徒分出就學英、德、法諸國,前後踵相躡不絕。及建海軍,將校盡取才諸生中。初在上海,奏設外國學館。及駐節天津奏設水師、武備、筦輸、電報、醫術諸學堂。海陸諸軍,又各自立學堂,兵學寖盛。卒以財權不屬,不能大展功緒。外國兵備,歲糜數千萬,吾政府初議倚公防海,歲止四百萬,其後不能如約,積十一年,僅購鐵甲兵艦二艘,海軍自此起。初,公所部淮士,盡用外國兵械,後歷鎮南北,皆設局製造。聞歐美出一新器,必百計營購。備不虞。已而戶部奏立制限,不令購船械。及日本搆兵,艦礮新舊不敵,以故敗。公嘗奏稱,國不可無備,備具矣,交顧不可失。其交遠人,談笑嫚罵,陰陽闔開。接其風采,知爲蓋代英偉人也,事隨以定。英人馬加利,在雲南徼外被殺,英使威妥瑪忿爭至下旗出都,禍變岌岌。公請自往之罘留行,遂召集俄、德、美、法、倭、澳六國公使,大會樂飲,往來談讌,親至英兵船閱習海戰,卒定議而歸。法兵入越南,公持和議,朝野異論蜂起,遂開戰。敵知公有備,無一兵犯北海,卒以交綏定和罷兵。甲午朝鮮乞師定亂,遣將往,日本聞亦兵至,久相持不決。公方設謀解紛難,議者攘臂言戰,主謀者信之,王師熸焉。既敗, 朝廷命公往日本議和,遇刺幾死,卒結約解兵紆國禍。已又遣公使俄,遂歷聘歐美諸名國。自公始出治兵,至是四十餘年,國勢日益傾,外患日益危逼。公內固疆圄,外交強鄰,搘拄艱困,濟變振急,五洲交推。與德相畢士馬克,英相格蘭斯登,並稱賢相。奉 命遠使,於是公年七十五矣, 國威新挫,輿櫬出疆。所至,君臣不以勝敗易慮,敬禮有如,邦交益睦。使歸, 命掌外部,已而出鎮兩廣。庚子,亂民肇釁,八國連兵內犯。有 詔,召公入。行至上海,道阻不得進,敵禍益急, 兩宮蒙塵。公突入敵軍,動遭檢制,既至京。如陷重圍,孑然一老,與八國強兵相抗。年餘,還我京輦,而公亦以勞瘁至疾不起。及 車駕至陝還京,公已不及見矣。訃聞, 行在震悼,再遣親王賜祭,追贈太傅,進封一等候,諡文忠賜銀五千兩治喪,祀賢良祠。本籍及立功各行省及京師,皆建專祠。子刑部員外郎輕述,賞四品京堂,襲封一等候。工部員外郎經邁,賞四五品京堂。公初無子,以弟之子經方爲子,至是以記名道遇缺簡放旋賞四品京堂。孫戶部員外郎國傑,以郎中即補。國燕,國煦,以員外郎分部行走。國熊,國燾,賜舉人。經述,旅以毀卒。前夫人某氏,後夫人太湖趙氏,翰林修撰某官某之女,先公卒。側室某氏,封某號。公生平嚴事曾文正公,出治軍,持國論,與曾公相首尾。其忠謀英斷,能使國重。是非成敗,不毫髮動心,一秉曾公學。曾公薨後,西國勢力益東注,若倒瓴水,不可遏止, 國家一以故常待之。公獨邁往競進,導國先路。雖衆疑莫隨,而堅忍盡瘁,外國望之如大廈一柱。既用西法,勒習陸海軍,設防旅順、威海。財政不己屬,則興立招商輪船,建設各行省電綫,倡造鐵路,開採唐山煤礦、漠河金礦,皆成績昭著,與兵備表裏。其外交機智,能以弱勢軀策羣強,使寢謀釋怨,謂國有人。任艱馭遠,前古無有,功高取忌。性闊達,喜謿譃,忌者益衆,公一不屑意。履晦履險,若無事然。生既不盡行其志,沒而無與繼軌,以此 朝廷尤痛惜之。公薨以光緒廿七年九月某日,享年七十有九。經方等將以廿九年二月某日,葬公合肥某鄉某原。前以書抵汝綸曰,先君曩以墓刻屬君,今葬有日,請踐諾。乃爲銘曰:

國於瀛寰,強立競存。政法到今,變古一新。有拘木化,岌乎危艱。 皇怵外患,歲逾六十。安其久故,不艾益急。篤生我公,遠撫宙合。橫身頹流,挽使山立。有舌燒城,以國傾倒公。公傾國危,公徐正之。公在衆忌,公沒誰嗣。最跡纔辭,訊萬萬世。」

神道碑北,即為神道及墓冢,設有石刻若干,由南向北分別為:

石羊2、石虎2、石馬2、武將2、文臣2、石五供、墓碑。

前面的4通石碑得以倖存,但看來其他石刻均蕩然無存,甚至連修舊如舊的參照依據的一絲線索都沒有了。

如今墓前的神道石刻,均為新物,其形制必與李鴻章墓舊物大相徑庭。

為什麼敢這麼說?

因為此後尋訪了桐城的張廷玉墓,張廷玉墓石刻為舊物修復,卻與李墓前的形制基本相同,恐非巧合。

將張廷玉墓的神道石刻,複製一套,放在李鴻章墓前,也算搞笑。

(三諸葛兄告知,李鴻章墓的石像生原物,尚存有石羊等個把件殘留,現置於祠堂南面的後院內,廁所旁邊。)

神道的盡頭,石五供後,便是新的墓碑了。

墓碑上刻:

「皇清/太傅大學士李文忠公/一品侯夫人趙氏夫人/之墓」。

該種形制的墓碑,放在李鴻章的墓前,實在讓人看不懂,一品大員卻用方趺的碑座,而碑額裝飾則好像是孔雀紋樣,聞所未聞的形制,不倫不類。

此地,自李鴻章下葬後,便得名「一里三公」。

即指黃泥坎的崗坡上,在前後不到500米的範圍內,分布有三座大冢,居中者為北宋包孝肅公包拯墓,其右前方為明開國功臣蔡國公張得勝墓,其右後方為清李文忠公李鴻章墓。

李鴻章墓址,為李鴻章生前親自選定,明言就是要挨著包公墓,故李鴻章墓距包公墓原址不足300米。

遺憾的是,這一獨特的、著名的人文景觀,在李鴻章下葬後時隔整整半個世紀,便已不復存在。

最先被毀的是張得勝墓,解放初,合肥鋼廠新開一條鐵路支線,規劃從張墓經過,即將張墓徹底平毀;

接下來,便輪到了李鴻章墓,1958年大鍊鋼鐵,合肥鋼廠擴建合鋼二廠,李鴻章墓恰位於廠區範圍內;

包拯墓,由於在1956年11月,被安徽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安徽省文物保護單位,暫時躲過一劫,但到了文革期間,包公自然在劫難逃,此是後話,這裡暫且不表。

當年,發掘李鴻章墓時,共抽調了周邊32個生產隊的隊長。

但由於寶頂為水泥質,異常堅固,無法撼動。

後來,發掘者想出一條妙計,盜墓術語叫「鯉魚打挺」,即從墓冢前挖地道,自墓室底部進入墓室內,將棺材拖出。

後據發掘者回憶,墓室里並列兩口棺材,一口是李鴻章的,另一口則是其夫人趙小蓮的。

李夫人遺體保存完好,身著華服,所蓋慈禧太后賜葬的陀羅經被;棺旁小箱內放著一隻精緻木盒,內有兩塊「金磚」,重30斤,後經銀行鑒定,實為銅質。

李鴻章遺體,用層層棉絮包裹,保存完好,枕下有金元寶,下壓其親筆所寫自傳,遺體旁擺放一副眼睛、一塊懷錶、一根拐杖,身下墊著按照北斗七星形狀擺放的七枚金幣。

另有一把寶劍,出土時完好無損,後被省劇團借去作道具用。

最後,在群眾的高呼聲中,將兩具遺體用繩子拴在拖拉機後遊街,一直拖到屍骨散盡。

根據記載,李鴻章墓還出土有手槍、德制大刀、朝珠、戒指、銀幣等物,金幣、銀幣、朝珠等,當時收藏於肥東縣有關文物部門。

按《安徽省志·供銷合作社志》記載,1959年,收購到李鴻章墓群出土的陪葬品,有三顆特大鑽石,上交省人民政府後,獎勵合肥市3萬元。

遺憾的是,李鴻章墓所出文物,去年參觀安徽省博物館時,均未見展出,不知去向?

上圖老照片中,可見李鴻章墓前設有供案,而墓碑也並非今天這種形制。

根據墓冢上有一頂墳帽子挺立,推測該片攝於其後人某次上墳之後。

資料中沒有顯示,李鴻章墓的寶頂,日後是否被平毀,如今的墓冢是否為當年舊物?

相比張得勝墓被平毀無存,包公墓後被遷走另建,「一里三公」碩果僅存的李鴻章墓,能在原址重建,雖成「一里一公」,已屬萬幸。

網上見有「清故文華殿大學士直隸總督贈太傅一等侯李文忠公墓志銘」的拓片出售。

按《吳汝倫全集》,吳汝倫撰《李文忠公墓志銘》,全文如下:

「光緒廿六年,畿甸亂,東西海八國連兵內犯,詔兩廣總督、大學士、一等肅毅伯合肥李公入朝。至上海,道阻不得前,則締合東南疆帥保衛封域,使不動搖。既,北禍益急,兩宮西狩,外國兵喋血京師。公孑身犯險難,入不測之敵軍,左右前後盡敵國人,動輒防檢。公掉舌搖筆,與眾強國勝兵相抵抗,日共外國使、敵軍將率爭議盟約條件可許不可許。敵益敬禮公,相誡斂手,不分毫忤觸。久之,相率退軍,宮廟復完如故時。於是朝野中外,交走相慶,皆曰:『內吾等死骨使不化為外國人者,公力也。』約定,兩宮還京有日矣,而公遽以勞勩告終。事聞,朝廷震悼,飾終有加禮,贈太傅,追封一等侯,謚文忠,子孫進官秩各有差。漢大臣京師立專祠自公始。外國使、敵軍將率在京者四十餘人,成集弔唁,皆曰:『公定約時所設施,他人不能為也。』當是時,國勢傾危,外國人尚心折公至如此,咨可謂難已!

始公起治軍上海,用外國兵械,肅清江蘇,與平金陵,歐美諸國聞知,已竦起加敬。既再提兵定中原流寇,宇內清夷,遂專力外事。在直隸最久,於外國政學、製法、兵備、財用、工商、藝業,無一不究討,尤盡心防禦。嘗言:『國家百用可省,獨練兵設備萬不可省。』於是用歐美兵法勒習所部淮將士,置局製造歐美兵器械,購鐵甲兵艦立海軍,建築大沽、旅順、威海營壘,開輪船招商公司,設各行省電線,采開平煤井、漠河金礦,皆導國使猛進,與歐美強國競盛。以財權不屬,人才不興,卒牽於異議,靳饋餫不予,使不能競所施為。而西人顧交口稱頌,謂為『東方畢士馬克』,五洲萬國,婦孺皆知公姓名,中國因之益重雲。

公既盡心防禦,顧持重不肯開兵釁,待遇外國客,能時其剛柔張弛,使來說者自失本謀。國家每與外國生隙,公輒運計謀消彌之,以故數十年中外無事。甲午,日本構兵,主議者信新進少年謀畫,不用公計策,遂成戰禍。師既敗,朝廷命公往日本議和,遇刺不死,卒定和而還。未幾,遣公曆聘歐美諸國,諸國人聞公威望久,所至禮遇逾等,忘我敗挫,交益睦親。蓋公持國事四十餘年,所與外國共事者皆一國之選,今大率物故,後之執事,聞諸故老,皆愛敬公,及八國定盟京師,其使臣大將多少年,其視公皆丈人行也,公舊望足相詟服,故兵雖勝而不敢驕,和議以此成益易。

公薨以廿七年九月某日,壽七十有九。公諱某字某,道光丁未翰林。自祖以上皆不仕。父某,進士,刑部郎中,多隱德,粵盜起,治兵鄉里,功未競而卒。三世贈如公官。郎中與曾文正公為同歲生,故公少受學曾公。其用兵方略,為國決大計,處榮悴顯晦,事成敗不易常度,得於曾公者為多。夫人某氏。繼室太湖趙氏,父翰林修撰某官某也。公子經述,毀卒;經方、經邁以廿九年二月某日葬公某所,後夫人趙氏祔。公始無恙時,嘗以身後碑誌諈諉汝綸,汝綸不敢忘。銘曰:

猗惟我公,一國之命,命屢瀕危,恃公而振。公之振之,不恤險艱。談笑詼嘲,而厝之安。已安忘危,壞成使虧。安成公忌,危虧公毀。誰毀誰譽,視之亡如。獨其閎聲,荒遐憚驚。苞禍在心,逆折其萌。讒口百車,莫掩公功。朝有顯命,謚公曰『忠』。公壽八十,壯采故在。浩氣雄心,入土不壞。埋詩幽宮,永貞罔害。」

對於中堂大人的印象,從小受到了電影《甲午風雲》先入為主,那個老奸巨猾、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對待下屬橫眉立目、對待主子俯首帖耳、對待洋人阿諛獻媚的形象。

小學、中學的歷史教科書中,也是他代表清政府簽署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

如今,重修李鴻章享堂及墓,恐怕不僅僅是恢復歷史舊貌、作為反面教材這麼簡單吧。

觀一代大家吳汝綸為其所撰神道碑文、墓志銘,應屬客觀。

墓園內尋訪完畢,就聽得牆外警笛長鳴,聽著像救護車的聲音,但恍惚又覺得是警車的聲音,別是沖著我來的吧。

氣急敗壞之下,急急忙忙順著來時的路,加快腳步往外趕。

回到圍牆缺口處,剛準備往外跨,此時,缺口處又蹦下來一對學生情侶,瞧見我後,倒把他們嚇了一跳,立即向我比劃著,支支吾吾緊張地又說不出來。

我看得好笑,趕緊表明身份,並非園內工作人員,請來人放心遊覽,便跨出牆外去了。

出來一看,果然是一輛救護車,被堵在了門前,虛驚一場。

之前聽友人講起,自2003年李鴻章享堂對外開放後,收取門票15元;

2008年,成為安徽省首個免費開放的文博景點;

根據合肥當地新聞報道,2013年3月1日,因合裕路高架橋修建等原因,閉館整修兩年之久的李鴻章享堂,重新免費開放。

為配合合裕路修路需要,享堂整體後退了5米。

從上圖今年拍攝的衛星地圖看,享堂大門前的牌坊已重新樹立,只是門前除了合裕路外,又多了竣工的裕溪路高架。

作者EpochOfYao


推薦閱讀:

文革時被挖墳的名人:從孔丘到李鴻章
替罪羊李鴻章:為何成了萬人踩的賣國賊?
李鴻章訪美,轟動美國朝野的10天
騙局1896:俄國人為東北算計李鴻章
李鴻章:1894年的官場生態一瞥

TAG:清朝 | 李鴻章 | 怎麼 | 在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