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師筆下的年俗

又是一年春節來。中國老百姓對過年這一古老的習俗情有獨鍾,在他們看來,年俗里不僅有物質的豐盛,更有文化的豐美。近現代大師們筆下的年俗,至今讀來仍讓人回味無窮。   豐子愷的年俗充滿了溫馨。他在《過年》中寫到,請染坊里的夥計吃年酒,似乎是豐家過年的「序幕」。送灶時,給灶君吃赤豆糯米飯,甚至拿一點糖塌餅來粘在他嘴上,免得他在玉皇大帝面前多嘴多舌,講主人家的壞話。廿七夜祭「年菩薩」是個聖典,白天忙著燒祭品:豬頭、全雞、大魚、大肉,都是裝大盤子的。吃過夜飯之後,把兩張八仙桌接起來,上面供設「六神牌」:佛、觀音、玉皇大帝、孔子、文昌帝君、魁星都包括在內,把這些「年菩薩」都供全了,廣結善緣,何樂而不為?   老舍的年俗異常的熱鬧。每年春節,老舍家的小院里都會舉辦猜燈謎活動,猜中的人都會得到一份小禮品。老舍在《北京的春節》中,用他那優美的筆調,描繪了老北京春節前後的日程、活動、玩意兒、吃食、禮儀、景觀。以至於有人讀後驚呼,這哪裡是篇散文,分明就是一幅活脫脫的老北京年俗風情畫卷。其實老舍的名字也和春節有關,老捨出生於臘月二十三,第二天便是立春,父母為他取名舒慶春,就有慶賀春天到來的含義。   梁實秋的年俗趣味無窮。他曾在《過年》一文中回憶,早在民國前一兩年,家中除歲方式已然做了「維新」。「我不再奉派出去挨門磕頭拜年。我從此不再是磕頭蟲兒。過年不再做年菜,而向致美齋定做八道大菜及若干小菜。」只是除夕要守歲,不過十二點不能睡覺,這對於一直習於早睡的梁實秋是一種煎熬。梁家前庭後院掛滿了燈籠,又是宮燈,又是紗燈,燭光輝煌,地上鋪了芝麻秸兒,踩上去咯咯吱吱響,這一切當然有趣。「初一特別起得早,梳小辮兒,換新衣裳,大棉襖加上一件新藍布罩袍、黑馬褂、灰鼠絨綠鼻臉兒的靴子。見人就得請安,口說:『新喜。』」   魯迅的年俗讓人過目不忘。他在《祝福》中,寫「祝福」是家鄉年終的大典,致敬盡禮,迎接福神,拜求來年一年中的好運氣。殺雞,宰鵝,買豬肉,用心細細地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裡浸得通紅,有的還戴著絞絲銀鐲子。煮熟之後,橫七豎八地插些筷子在這類東西上,可就稱為「福禮」了,五更天陳列起來,並且點上香燭,恭請福神們來享用,拜的卻只限於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對於人們過舊曆年的喜愛,魯迅表現出了讚賞之情。   冰心的年俗十分喜慶。她在《漫談過年》里寫到,從祭灶那天起,大家就都忙乎起來。最先是疊「元寶」,那是用金銀紙箔,疊成元寶的樣子,然後用繩子穿成一串一串的,準備在供神供祖的時候燒;然後就忙掃房,用很長的撣子將屋角的蛛網和塵土,都掃除乾淨,又擦亮一切銅器,如蠟台、香爐,以及柜子箱子上的銅鎖等。大門上貼上新的鮮紅的春聯。祖父還用紅紙在書桌旁邊貼上「元旦開筆,新春大吉」等等的吉利話。這些當然都是大人們的事,小孩子只準備穿新衣服,放花炮,拜年,拿壓歲錢。   現在,恐怕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過年的傳統有很多,想過一個真正的年還真的不容易。林語堂曾做過統計,從除夕到正月十五,共有130多項年俗,例如貼窗花、踏青、採摘梅花燈,現在這些內容絕大部分都已經沒有了。反思一下,作為現代人的我們,心中還保有和珍存著這樣的對「年俗」的文化情懷嗎?
推薦閱讀:

中國歷代大儒(47位大師的簡明小傳) 十八
星雲大師揚州說禪,作《十修歌》送吉祥
念佛伽陀弁言倓虛大師宣講
折傘大師(一)
易海蓮華寅集第二章第10節_大師是高手

TAG:大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