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遠程胎心監護對於高危孕婦以及胎兒健康的現實意義

二孩政策放開後,越來越多的高齡女性加入了生二胎的隊伍中,但是隨之而來的妊娠高危問題也是困擾著每一個媽媽。電子胎心監護是孕晚期一種重要的評估胎兒宮內狀態的方法,其目的在於及早發現和預警胎兒宮內缺氧並儘早採取相應的處理,避免因缺氧而產生的不良結局。目前胎心監護在臨床上被廣泛使用,有效的降低了胎死宮內等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風險。

但目前對於胎心監護真實意義的理解,不少孕婦媽媽還是心存懷疑,下面我們就舉一個和胎心監護有關的真實例子給大家聽聽。

「因為秦女士的情況沒有達到危急程度,所以我們讓她戴了一個居家遠程胎心監護儀回家,好讓我們實時監測胎兒胎心,增加母嬰安全係數。」何芸萍說,「之所以選擇胎心監護儀,是因為有時人為數胎動的結果並不準確,甚至也有準媽媽誤把其他狀況(如腸胃蠕動)當作胎動的。」

何芸萍表示,現在一般建議准媽媽從孕34周開始,每周做一次胎心監護。有高危因素(包括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壓、肝內膽汁淤積、羊水過多或過少等情況)的准媽媽則從孕32周開始,每5天做一次胎心監護。

第二天上午,何芸萍和同事等了很久,也並未見秦女士上傳胎心監護圖,於是聯繫了秦女士。「我覺得孩子不會有問題,摸著胎動挺正常的,就沒有在家做胎心監護了,不過抵不住醫護人員勸了那麼久,所以我才做上了監護。」秦女士解釋。

下午1點39分,胎心監護室的醫生通過電腦遠程監測,發現秦女士的胎心監護結果仍舊可疑,便讓她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可秦女士嫌路途遠不願去,醫生不放心,囑咐她一定要繼續監護。

4點50分,醫生髮現胎心監護出現明顯異常,緊急聯繫秦女士到醫院。「我當時做完胎心監護就去外面吃晚飯,忘帶手機了。」秦女士說,「回家後,發現手機里有幾十個未接電話。」

6點20分左右,秦女士一家終於來到醫院,再次複查發現,胎心監護結果仍不樂觀,醫生立即為其進行了急診剖宮產。「術中發現,臍帶已經繞胎兒頸部一圈,並且臍帶扭轉得厲害,像麻花一樣,所幸及時發現,否則孩子很有可能胎死宮內。」何芸萍說。

最後,秦女士有驚無險地生下了女兒3550克。

二孩政策放開後,困擾孕產婦的妊娠高危問題也接踵而至。像: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妊娠期糖尿病;臍帶繞頸;有異常孕產史;羊水過多或過少;孕期出血,如前置胎盤、胎盤早剝;多胎妊娠;胎位異常;妊娠期接觸有害物質,如放射線、同位素、農藥、化學毒物、CO中毒及服用對胎兒有害藥物;母兒血型不合;產道異常(包括骨產道及軟產道)等。

妊娠高危問題除了直接影響孕婦本身的健康安全,也會引起胎兒發育的健康安全問題,嚴重的會導致胎兒的生命安危。對於妊娠高危人群,醫生都會建議在36周之後開始一周一次的胎心監護,以此來降低胎兒風險幾率,但現實狀況是,還是有很多媽媽不理解,覺得是醫生故意增加檢查項目,不願意去做胎心監護。

對於有妊娠高危問題的孕婦來說,胎心監護對於胎兒的安全至關重要。傳統的胎心監護需要孕婦每周定期到醫院完成,兩次監測間隔期間胎兒可能會有發生缺氧、窘迫甚至胎死腹中的風險,影響圍產結局;每次監護時間20~40分鐘,醫護人員工作時間長,效率低,工作強度大;孕婦需要長時間排隊等候,容易產生疲憊感;同時可能因為監護不在最佳時間導致假陽性結果;基層、偏遠地區,規模小的醫院醫生對監護圖判讀的準確性限制了此項服務的開展和應用。

基於互聯網的居家遠程胎心監護服務模式,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胎兒監護更加有效和便捷,孕婦和醫生共同受益。孕婦在家中使用居家遠程胎心監護儀,在APP的智能引導下自行完成胎兒監護,胎心監護數據會自動上傳雲端,供醫生遠程判讀、及時評估胎兒的宮內狀況,開創了胎心監護的「互聯網+」解決方案。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婦幼保健中心楊琦主任助理表示,「近年來在圍繞互聯網+胎心監護提高圍產服務質量方面,業界專家、學者進行了不斷研究與探索,居家遠程胎心監護為我們將遠程移動醫療技術應用於孕期保健服務與管理、藉助移動醫療等信息化手段提升醫療保健服務質量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推薦閱讀:

密閉的房間能點香嗎?就是檀香之類的
古色古香居家擺設
居家防賊妙計大集合
[轉載]你知道自己在居家中的本位嗎?

TAG:健康 | 現實 | 孕婦 | 胎兒 | 意義 | 居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