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到顛覆的「月子禁忌」 ————| 健康朝九晚五主題站 | 果殼網 科技有意思

甘吉利娜 2011-05-20 08:25

不出門、不洗澡、不見生人、不吃水果……這可都是老祖宗積累下的經驗?其實,月子禁忌雖然有一定道理,但與其說它是健康守則,倒不如說更像是一種社會行為規範。

中國媽媽有「坐月子」的傳統,比如多穿衣服、少說話、不勞動、不見生人、每天一個雞蛋、狂吃補品……生下寶寶的一個月內,這些禁忌著實讓媽媽們抓狂。等到寶寶滿月後,媽媽立刻從禁錮在自己身上的月子規則中破身而出。面對一堆麻煩到死的規則,我們究竟要不要繼續遵守傳統的月子禁忌呢?哪些規則對健康有益的?哪些規則會對媽媽造成傷害?你認為像小S這樣的辣媽,也會老老實實地「坐月子」嗎?

「月子」不止一個月

對某些媽媽來說,在乖乖「坐」滿一個月之後,那第31天就像大赦之日,終於「刑滿釋放」了。她們一方面確實被關膩了,另一方面認為身體已經完全恢復了,需要馬上「重獲自由」。有些地方甚至舉行一些儀式來宣告坐月子的結束。比如在中國南方的某些地區,月子坐滿當天,產婦要用艾蒿煎熬的水沖洗身體,之後,媽媽就可以帶著寶寶外出,歡喜地拜見各路親戚了。

現代醫學認為,胎兒、胎盤娩出後,產婦的身體(特別是子宮等生殖器官)和心理方面需要調適復原一段時間,一般需6~8周,也就是42~56天,這段時期被稱為「產褥期」。也就是說,一個月的時間並不足以讓身體完全恢復。傳統上所謂的「坐月子」,實際上只強調了產褥期前30天的重要性。若是僅休息一個月之後就開始大肆吃喝玩樂,或者投入高強度的工作,就真的有可能患上子宮脫垂一類的病。

所以,媽媽們,作好準備把「月子」坐穿吧!

「月子禁忌」遭顛覆

多數人類學家認為,相比醫學上的作用,「坐月子」的意義更多的來自於社會傳統規範。在以「家」為單位的漢民族傳統社會裡,「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婦女出嫁之後,傾其一生的任務便是為男方家庭養育後代。所以,月子里,產婦的飲食起居則主要由婆婆負責打理。這個時候,「月子禁忌」的作用就是反覆提醒媽媽注意自己的角色:你現在是媽媽了,要負責讓孩子健康成長。你現在是媽媽了,你現在是媽媽了……

雖然有一些「老人言」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比如在傳統社會裡,衛生條件得不到保證,不洗澡洗頭、不與外人接觸,幾乎可以斷絕免疫力低下的產婦被感染的可能性。而高蛋白、高脂肪的飲食也能夠為疲勞的身體充電,加速媽媽身體機能的順利恢復。

然而,隨著生活和醫療條件的改善,現代醫學越來越多地發現,「月子禁忌」有時候卻導致了負面效果,傷害了媽媽甚至寶寶的健康。

2007年,美國北達科他州立大學研究員Strand MA在調查中有一項驚人的發現,通過對六組在中國山西農村地區母子的研究,發現,孩子的佝僂病和媽媽坐月子期間不曬太陽具有一定關聯。原因是媽媽缺乏陽光照射,乳汁中會相應缺少維生素D。我們知道,維生素D對骨骼發育所需的鈣的吸收至關重要。[1]

另外一些調查的結果則表明產後抑鬱和「月子禁忌」相關。2002年,澳大利亞悉尼東南健康服務中心針對移民澳洲的中國婦女做了一項調查,是關於嚴格遵守坐月子規則與產褥期情緒之間的關係。調查共抽取102位身在悉尼的中國婦女,發現18%的中國婦女在坐月子期間因為各種「禁忌」產生情緒上的矛盾(ambivalent)。[2]

2006年,華中科技大學毛麗梅博士針對產褥期疾病的影響因素作了一項定量研究,研究不僅設置了各種變數的干預組和對照組,還使用統計學方法確知了各種飲食、行為因素的獨立作用。研究結果顛覆了大多數「月子禁忌」:不攝入蔬菜水果、完全不運動更可能導致肛腸疾病;不洗澡則會增加生殖泌尿系統感染的風險;產褥期洗澡、洗頭和腰腿痛並無直接關聯;肉類攝入量大是乳腺疾病和肥胖發生的危險因素之一。另外,令人驚訝的是,米酒不會增加母乳,只會增加血性惡露。[3]

總結起來,現代醫學從原則上規定了三條新的「月子守則」:

  • 保證休養時間,讓產婦身心得到充足的恢復,保持好心情,身體倍兒棒,高高興興的哺育寶寶,投入新的生活中去;
  • 保證飲食平衡,多吃水果蔬菜,攝入一定量的動物內臟以降低貧血的風險,忌酒;
  • 保證個人清潔衛生,在注意保暖的情況下,勤洗澡洗頭,常洗下身,能有效防止細菌感染。
  • 按照傳統的辦法坐月子,很多看來還真的不利於健康,不想坐月子?讓婆婆看看這篇文章吧。

    了解更多:

    惡露:產婦分娩後,隨子宮蛻膜,會有壞死蛻膜等組織經陰道排出,含有血液,叫做惡露。一般情況下,產後三周以內即可排凈。

    血性惡露:色鮮紅,含大量血液,量多,有時有小血塊。有少量胎膜及壞死蛻膜組織。血性惡露持續3到4天後,子宮出血量逐漸減少,漿液增加,轉變為漿液惡露。

    參考文獻:

    [1] Mark A. Strand, Judith Perry RN, Jinzhi Guo. Doing the month: rickets and post-partum convalescence in rural China. Midwifery,Volume 25, Issue 5, October 2009, Pages 588-596[2] Matthey S, Panasetis P, Barnett B. Adherence to cultural practices following childbirth in migrant Chinese women and relation to postpartum mood. Health Care Women Int. 2002 Sep-Nov;23(6-7):567-75[3] Limei Mao, Nian Liu, Xiufa Sun. Postpartum practices of puerperal women and their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hree regions of Hubei, China. BMC Public Health 2006, 6:274
    推薦閱讀:

    曆法的故事 | 日誌 | 果殼網 科技有意思
    誰說蛋疼活不長 ————| 健康朝九晚五主題站 | 果殼網 科技有意思
    聊聊PC肌,什麼原理?為什麼重要?怎麼練? | 性 情小組 | 果殼網 科技有意思
    男性和女性,誰更有創造力? | 科學人 | 果殼網 科技有意思

    TAG:健康 | 科技 | 果殼網 | 有意思 | 禁忌 | 意思 | 主題 | 顛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