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分寸是成功者的處世聖經

幾乎人人皆知分寸的重要,但為什麼要講分寸?分寸之於說話辦事何以有如此大的干係?這個問題說起來卻並不很輕鬆。打個比方也許會使問題更易於理解。分寸在很大程度上含有「火候」的意思,想一想什麼叫「火候」就知道了:你燒鍋造飯,不添柴不加溫當然不會把飯做熟。但柴禾添少了,火候小,飯不熟;柴禾添多了,火太大,飯又被燒焦了,徒勞無功且有所失。炒菜更是如此,好的廚師是要講究火候的,想一想那些色香味美的菜肴,哪一道菜不是對火候把握得恰到好處才端上宴席的。同樣的,能不能辦成事,能不能把事情辦好,其中也有一個添柴加溫的火候問題,也有一個進退得體、成敗可資的分寸問題。說話有度,交往有節,辦事伸縮得當,社會上的人才會通情達禮地承領你的要求,尊重你的體面,滿足你的願望。反之,你不懂分寸,說話冒失,舉止失體;你不懂分寸,不識深淺,不知厚薄,到頭來不但人緣一塌糊塗,處世也可能處處留下敗筆。所以,人生之福禍、社交之得失、事業之成敗,可以說皆在為人處世的「分寸」之間。講分寸是為人處世的普遍規則:分寸是個很普通的詞兒,可是你認真地想想,發現人們獲取成功的所有奧秘都在這「分寸」二字上。中國過去的五種人倫,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之類,其實也就是五種為人處世的分寸。中庸之道可不是平庸之道,是要求人們做人做事不要太過,也不要不及,這不正是通行於世的分寸之道么?交情深淺不同,走路時距離就不一樣。熟識的程度有別,說話方式遂殊。把握不當,便會在分寸上出毛病。苟子《勸學》中說:人們交談,有問有答。不問而告,謂之傲慢;問一而告二,謂之多嘴。傲慢不對,多嘴不對,君子說話要像迴音那樣,沒發聲就別回聲,發一聲葛應回一聲。這是在指說話方面的分寸。分寸是人的天分與修養在內心沉澱而成的對人或事物的合理認可度。超過這個度是不行的。分寸感又因人而異,一個好法官判案,天理人情全照顧到;一個好的木匠運斤成風,砍掉人家鼻子上的白粉點而不傷鼻;一個好的賣油翁,不用「聚口」,直接由油葫蘆往瓶子里灌油,都是得力於手與心並用多年而擁有的分寸感。分寸感可以人工調養,比如貴婦閨秀儀態萬方,雍容華貴,馴化成分很多。但有些則人力莫可奈何。有人說,嘴唇厚適合當廚師,厚唇神經多,味覺敏感。嗟乎!僅憑兩片厚唇決不會烹出美味佳肴來。美味是大腦里分寸感的傑作,火候、配料等等,全賴分寸感。所以,把握分寸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獲得分寸感不僅僅源自於內在的修養,也源自於外在的經驗。分寸隱藏在何處,不是觸摸出來的,而是體會出來的。分寸既不單純囿於「情」字,也不單純拘於「理」字,所謂通情達理者可識分寸,「分寸」二字就在情理之間!所以,要學會把握分寸,必須通人情、曉世故、有修養。把握分寸是人的一種綜合素質,是內在涵養與外在經的集中表現。感悟:日常言談舉止、行為處世,喜愛走「中庸之道」「過猶不及」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智慧。「分寸」,就是尺和法。把握分寸,就是要審時分寸勢、嚴寬不誤。做人做到恰如其分,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把握好了人生分寸,就等於掌握了自己的命運。文/單眼老表
推薦閱讀:

最簡單的為人處世原則,好懂的話
《處世必讀嘉言集》之福相現前
為人處世的100條忠告
【處世哲理】是非只為亂開口
紫雲斗數論星情之四化,權祿守財福之鄉處世榮華

TAG:成功 | 聖經 | 處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