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心理學

  兒童心理學(漢語拼音:ertonɡ xinlixue;英語:child psychology),研究個體心理發展中兒童心理發展規律的學科。是個體發展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兒童是指從出生到進入成熟之前,通常到17~18歲這個階段的個體。個體的生命發生於妊娠期,即從父母的精卵結合成合子的一刻開始。兒童出生以後的生理和心理發展,都是以出生前胚胎和胎兒的發育為基礎的。為了探討心理現象的發生以及遺傳、環境因素對畢生發展的影響,現代兒童心理學把產前期作為研究個體心理發展的起點。

目錄[隱藏]

  • 1 簡史
  • 2 研究內容
  • 3 兒童心理發展階段
  • 4 發展趨勢
  • 5 參見條目
  • 簡史[編輯 | 編輯源代碼]

      近代的兒童心理學發源於西方國家,只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在中世紀,西方社會還沒有童年期的概念,即人們還不認識兒童具有區別於成人的特殊本性。在文藝復興以後,由於資產階級的興起,人們的意識形態發生了變化,也由於教育實際的要求,對兒童的看法才發生了改變。17~18世紀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J.洛克提出了「白板說」,強調環境、教育是兒童發展的決定因素。J.-J.盧梭則主張「成熟論」,強調發展的動力來自兒童有機體本身。他們的兒童觀對其後的西方兒童心理學的理論流派有深遠影響。19世紀進化論創始人C.R.達爾文曾對嬰兒的行為作過系統的觀察和記錄,他通常被認為是科學研究兒童的先驅。一般認為,兒童心理學的創始人是德國生理學家和心理學家W.T.普萊爾(1842~1897)。他對自己的孩子從出生到3歲作過觀察研究,1882年發表《兒童心理學》一書,這是第一本較系統的兒童心理學著作。20世紀初,美國的G.S.霍爾和A.格賽爾倡導用常模法研究兒童,與此同時,法國的A.比內編製了發展的診斷量表,以測驗方式區分兒童智力的正常和不正常。他們對推動兒童心理學的研究起了重要作用。20世紀初對兒童心理發展的研究逐漸成為一門正式的學科,20世紀中葉,心理學的各種理論流派紛紛出現。有些流派對兒童的心理發展建立了自成體系的理論(如J.皮亞傑的認知發展學說);有些則是從對人的心理所持的整體理論立場出發,對兒童的心理發展提出了系統的理論主張(如行為主義的學習論和精神分析學派的性心理發展等)。20世紀下半葉以後,各種兒童心理學理論都有所發展和變革,出現了一些新思想如新行為主義、新精神分析、新皮亞傑學派,還有用信息加工來解釋兒童的認知和它的發展,蘇聯心理學家L.S.維戈茨基的高級心理機能的社會起源論等。兒童心理研究蓬勃開展,研究方法日新月異,出現眾說紛呈、百家爭鳴的景象。

    研究內容[編輯 | 編輯源代碼]

      兒童心理學要研究兒童個體隨著年齡的增長,其心理發生了哪些普遍的變化,這些變化又如何在不同的個體身上有不同的表現。兒童心理學家不僅要收集發展的事實,還要進一步揭示這些事實是如何發生的以及它將如何發展。研究的更高目的是要預測有關心理行為的發生和變化,依據有關的心理發展規律,促進兒童心理水平的提高。

      概括起來兒童心理學的研究內容包括5個方面:

      認知的發展 認知是指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活動,包括感覺、知覺、注意、學習、記憶、思維和言語等心理過程或認知過程,也包括想像、創造和智能等。認知發展即上述認知活動的發展。用現代信息加工論的觀點看,認知是指人們獲取和利用信息的全部過程和活動,包括從簡單的感知覺到複雜的社會活動的全部心理活動。用這一觀點研究認知發展,就是要揭示不同年齡兒童如何獲取、儲存、提取和評價利用信息的,即隨兒童年齡的增長,其信息加工能力是如何提高的。

      情緒和意志的發展 情緒是以人的需要和主觀態度為中介的心理活動。個體產生或體驗某一種情緒時,必然表現為一種意向或行動。情緒在意向行動中起了一種動機作用,並伴隨著意向的全部過程難分彼此地融合在一起;意志是一種對行為的控制和調節力量。情緒和意志都屬於人的意向活動,情緒和意志的發展就是意向活動的發展,它和認知的發展一起都是兒童心理學的主要內容,也即研究的主要範圍。它們都屬於心理過程,所以總稱為心理過程的發展。

      個性的發展 個性是指在個體的心理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一貫的、穩定的特點,即個性特徵,包括氣質、能力和性格的特點,總稱為個性。個性的發展有先天的基礎,又是個體和環境在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形成的。個性形成的過程,也是兒童心理學研究的另一主要內容。

      兒童的社會化 兒童的心理過程和個性都是在遺傳素質的基礎上與社會環境交互作用而形成和發展的。新生兒從出生時起就處於人類社會的影響之下,在接受人類社會文化歷史遺產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自己的心理,由生物的人成長為社會的人。所以兒童的社會化也是兒童心理學研究的一個重要問題。

      個別差異 兒童心理學不僅要研究兒童的心理隨年齡增長而發生的普遍性變化,還要研究心理發展中的個別差異。從智力發展來說,絕大多數兒童屬於智力正常的兒童,但也有少數兒童表現出智力超常或智力低下。這種智力發展中的兩個極端是怎樣形成的,超常兒童或弱智兒童具有什麼樣的心理特點,如何通過一定的教育措施,對他們進行有效的干預和促進,幫助他們健康成長等,都是研究者關心的問題。從個性發展來說,絕大多數兒童能適應學校、適應社會生活,個性發展是正常的;但也有少數兒童存在嚴重的行為問題,甚至反社會行為問題,被稱為「問題兒童」。即使發展正常的兒童,也會存在各種社會適應性不良的行為。對心理發展個別差異的研究,正成為兒童心理學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結合點,以及與其他相鄰學科如醫學、教育學、社會學和兒童犯罪學交叉合作的研究領域。

    兒童心理發展階段[編輯 | 編輯源代碼]

      兒童心理發展是個體心理發展的一部分。個體心理發展是連續的,又是分階段的。但是,要把個體的全部發展過程明確地劃分為不同的階段十分困難。階段的劃分應以心理發展的事實為依據,但還沒有一個理論能全面地說明個體心理各個方面的發展。發展心理學家通常是依據自己所研究的個體心理發展的某一方面的事實,提出發展的指標作為劃分階段的標準,如皮亞傑提出了認知發展的階段理論;S.弗洛伊德提出了性心理發展階段;E.E.艾里克遜依據情緒的發展,提出了社會心理畢生發展的階段理論;L.科爾伯格提出了道德認知發展的階段理論;蘇聯心理學家A.N.列昂節夫倡導活動理論,他和I.D.列維托夫依據兒童的主導活動如遊戲、學習、勞動和社會交往等劃分發展的階段;A.A.柳布林斯卡婭則依據教育的要求(或學制)劃分階段;等等。他們劃分階段的年齡界限有許多是共同的,但也有交叉。

      為了研究方便,通常把兒童的發展劃分為5個階段:①產前期:從受孕合子的形成到出生。②嬰兒和學步兒期:出生的頭兩年。③童年早期(又稱幼兒期):2、3~6、7歲。④童年中期:6、7~11、12歲。⑤青少年期(或稱青春期):11、12~17、18歲,有些學者把這個階段又細分為兩個階段,即童年晚期(又稱少年期,11、12~14、15歲)和青年初期(14、15~17、18歲)。以上的階段劃分,年齡的界限有很大的人為性,只是代表發展的一般趨勢。這是因為心理的發展帶有很大的個體之內差異和個體之間的差異。例如,一個女孩可能10歲來月經,這標誌著她的身體發展已進入青春期,但她可能仍然具有兒童期的情緒和個性的特點。又如,兒童之間認知發展水平也是有差異的,如果用標準的皮亞傑認知作業任務進行測查,同一年齡的小學兒童大部分仍處於具體運思階段,少數可能進入形式運思階段。總之,人與人之間的個體差異很大,所以每個兒童都可能以不同的年齡經歷以上劃分的發展階段。

    發展趨勢[編輯 | 編輯源代碼]

      兒童心理學的誕生和發展與整個心理學一樣受兩股力量的推動:一是每個時代哲學思潮的影響,二是自然科學的發展與進步。

      兒童心理學從它的哲學母體中脫胎出來就打上了17~18世紀英國、法國資產階級啟蒙哲學思想的印記,近代幾個有關兒童發展的理論派別也無不受當時哲學思想的深刻影響。他們對心理發展的基本問題如遺傳和環境對心理發展的作用、發展的基本過程、發展中的人的本性或發展的動力等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他們表面上很不相同的觀點實際上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或多或少地受唯心論和形而上學觀點的束縛,因而對心理發展的本質不能作出全面、正確的解釋。蘇聯心理學家維戈茨基關於高級心理機能的社會起源論、關於教育和心理發展關係的學說重新引起人們的極大研究興趣,反映了這一趨勢。

      自然科學的發展和進步是兒童心理學的另一推動力。兒童心理學的誕生就是和生物進化論創始人達爾文的名字連在一起的;皮亞傑的兒童認知發展理論的科學背景自然是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華生的行為主義心理學是受了巴甫洛夫條件反射學說的強烈影響;現代遺傳學、神經生理學的進展不斷刷新人們關於生理與心理、遺傳與環境對發展關係的認識;對動物行為習性學的研究為觀察兒童行為發展提供了新思想;計算機科學帶動的認知心理學的興起,為兒童心理發展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說明手段。人是自然實體和社會實體的統一。人類個體的發展處於生物的、心理行為的和社會的等不同水平變數的交互作用和動態變化的影響之中,因此要全面深入地揭示兒童心理發展的規律,不能僅停留在行為水平的研究上,還要利用現代神經科學的先進技術手段,探查兒童有關心理活動的腦機制。總之,以辯證唯物主義哲學觀點為指導,開展心理學與其鄰近的社會科學(如哲學、教育學、邏輯學、語言學等)和自然科學(如遺傳學、腦生理學、認知神經科學等)的合作研究已成為兒童心理學發展的趨勢。

    參見條目[編輯 | 編輯源代碼]

  • 心理學
  • 推薦閱讀:

    各個年齡段孩子打人背後的心理
    1歲的孩子愛打人怎麼辦?
    感統訓練中的觸覺訓練!更多互動點擊我的主頁!
    將澄澈的詩意,注入他無處安放的想像
    培養孩子的創造力,要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TAG:心理學 | 兒童 | 心理 | 兒童心理 | 兒童心理學 | 童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