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年大禮包!特色小鎮·全球樣板系列
特色小鎮巡禮:
回不去的小鎮,喚得醒的鄉愁
說到小鎮,似乎永遠充滿著情懷、情調和情感,有的人期望在小鎮釋放自己的文藝情懷;有的人想去尋覓那種具有小資情調的生活,甚至只是一場邂逅;但對更多的人而言,小鎮與故鄉則完全是等同概念,她飽含兒時記憶,她透著親情與鄉愁,她才是我們留在心底的家……
2016年7月1日,住建部、發改委和財政部聯合下發《關於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計划到2020年,培育1000個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閑旅遊、商貿物流、現代製造、教育科技、傳統文化、美麗宜居等特色小鎮,引領帶動全國小城鎮建設。短短不到半年時間,在已經先期推進省份浙江的帶領下,全國各省明確推出特色小鎮計劃的小鎮數量,就已經達到1370個之多。小鎮已不再是情懷、情調和情感的代名詞了,而是已經迅速的成為財經熱詞,開始承載著新型城鎮化的重擔,更重要的是,開發商們似乎又迎來一片新的藍海。
藍海,果真到來了嗎?
直觀來看,藍海是無疑的。即使按照每個小鎮新增1萬人、新開發1平方公里計,未來總的人口遷入將達到1000萬之多,總開發量達1000平方公里,相當於新開發一座超大城市,如果按照特大鎮10萬人口規模計,未來這片藍海將相當於建設10座超大城市。
果真如此嗎?
以夢想小鎮、雲棲小鎮等為代表的浙江特色小鎮果真能在全國範圍內批量「生產」嗎?蜂擁而上的小城鎮開發果真會成為開發商新的蛋糕嗎?特色小城鎮建設果真能夠承擔新型城鎮化的重擔,取代大城市成為城市化的主力軍嗎?
答案是否定的!
不可逆轉的都市化:再也回不去的小鎮
現代意義的城市,在其最初的防禦和交易兩項職能中,強化甚至只保留其「交易」的職能,成為完全意義上的經濟單元,政治、軍事上的防禦職能基本消失殆盡。這種背景下,經濟規律也就主導了其發展趨勢,城市只有具有足夠的規模,才能降低交易、交流成本,尤其是在現代工業化驅動下,這種規模效應得以進一步將強化,而交通工具的改善,使得更遠距離的聚集也成為可能,與之對應的就形成了全球的城市化格局。
於是,城市間的競爭,雖然包含了科技、教育、人才、基礎設施等方方面面的競爭,但歸根到底是城市規模的競爭,因為只有形成足夠的規模,才能具備足夠的規模經濟;只有足夠的規模,才能提供更多的就業人口,只有足夠的規模,才能形成更多大的消費市場。在生活層面更是如此,只有足夠的規模,城市才能建設類似於地鐵等通勤工具;只有足夠的規模,才能成就更好的醫院;也只有足夠的規模,才能培育更好的教育。只因為城市的規模攤薄了地鐵建設的成本,足夠的人流增加了運營的收入,足夠的城市人口為醫生提高醫術提供了更多的病人案例和更細緻的專業分科,更多的產業對接、轉化平台和更旺盛的人才需求為教育提供了成長的土壤。總之,所有的一切都因為具有足夠的規模,為更大、更好提供了更低的維護成本和更多的實踐機會。反過來,如果沒有足夠的規模支撐;投巨資修建的地鐵最終因營運水平不足而荒廢,興建一坐高標準的醫院,即使通過高新配置最高水準的醫生,這些醫生也會因為病人不足而導致自己醫術下降;遷入一所高質量的學校,也會因為無法與城市形成產業、人才的共振而走下坡路……地處合肥的中國科技大學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一言蔽之,越大的城市就越有競爭力,中小城市發展面臨著巨大的競爭壓力,小城鎮就更不用提了。唯一可能的就是「傍大款」,小城鎮、中小城市與大城市共同組成城市群,與之共享規模效應,從這個意義上講,脫離了大都市的小城鎮甚至中小城市,未來發展空間將會越來越小,進而衰落。
這種再也回不去的小鎮,要成為新的藍海何其難!
亘古不變的家國意識:小鎮,從來就不是一個夢想
說到這,可能很多人會用德國和瑞士兩個國家的例子來反駁。他們都是發達國家,作為經濟體發展的城市,遠遠走在我們的前面,可他們不是仍然保留著非常好的城市級配,沒有世界級的超大城市,卻有眾多美麗中小城市,尤其是有著享譽世界的魅力小鎮,難道他們就不嚮往大城市的生活嗎?難道他們的城市發展就不受經濟規律的影響嗎?非也!
這其中關鍵的因素在於其聯邦制所帶來的城邦意識。就拿德國來說,我們都知道德國名字的全稱有「聯邦」二字,其實它準確地翻譯叫做「城邦」,是由過去的315個城邦國即現在德國315個城市和小城鎮融合而成的國家。這些城市都有自己的城徽、城旗、城歌,都有自己的傳說、教堂和樂隊,都有自己的小學課本,進行著城邦意識的教育。所以,我們能看到,在德國乃至整個歐洲,一座小城甚至一座小鎮都能養得起一隻超級或甲級足球連帶球隊,比如說德甲的門興格拉德巴赫隊。這就是典型的城邦意識的結果,在門興格拉德巴赫的小學課本上就寫著這樣一段話:「我是門興格拉德巴赫人,門興格拉德巴赫是我的家鄉,它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我這輩子哪裡都不去,我要世世代代生活在我的家鄉」。他們從小就接受城邦意識的教育,對於城邦的熱愛自小就根植於心底,他們不是不嚮往大城市的生活,而是情感因素讓他們更喜歡自己的小城鎮,即使是因為求學等因素較長時間的離開,他們也還回來,因為這是他們的夢想!他們的城鎮不是不受規模經濟規律的支配,而是城邦意識的外力對經濟規律形成的影響,這才是包括德國在內的歐洲形成大中小城市級配的根源所在,也是其小城市有全球型大企業,小城鎮有名球隊的根本原因。
1789年處於封建分裂時期的德國
而在中國,我們的城市最多只有城花和城樹,我們的小城市無法成長出全球性大企業,我們的知名球隊只能存活於一、二線城市。這其中的根源也在於我們缺乏以城邦為自豪的城邦意識,取而代之的則是心憂天下的家國意識,只有「國」才是我們的「家」,愛國就是愛家,國之所在就是家之所在,千年傳承,亘古不變。正是這種家國意識對家鄉情感的弱化,使得我們對自己小城鎮不那麼熱愛,使得我們的城市發展只受規模經濟規律影響而不受外力干擾,我們的城市也就很難形成歐洲那樣的大中小城市級配。
消失殆盡的鄉紳文化:小鎮不再是我的家園
傳統的鄉紳之鄉
問題又來了,既然我們的家國意識是千年傳承,亘古不變的,那為什麼歷史上的中國能形成良好的城市級配,成就眾多的名鎮、大鎮,現在的熱點旅遊古鎮不就是當年留存最好的明證嗎?這些已形成的歷史城鎮,難道就沒有形成一定的城邦意識,在現代城市化的浪潮下就如此不堪一擊嗎?
這其中,在中國傳統家國意識中,同樣有著一種外力在影響著歷史中國的城市發展,那就是鄉紳文化,傳統中國就是依託於鄉紳文化實現了對鄉村有效、穩定的管理。它為社會不僅提供官員之外即「員外」的管理方式,降低政府行政管理的成本,更重要的是它為城市和鄉村提供了一種交換機制,官員告老還鄉、商人葉落歸根,鄉村在向城市不斷輸送精英人才的同時,城市也在向鄉村強制非強制地迴流精英人才,這迴流的精英,也為鄉村帶來先進的管理、優秀的教育,可觀的財富,使鄉村能得以穩定,鄉村經濟得以繁榮,鄉村人口得以發展。這種意義上講,鄉紳文化和城邦意識對城市發展起的作用是一樣的,他們最終都為小城鎮成功建立了自己的自豪感和家園感。
那麼,我們就不能保留或重建鄉紳文化,從而實現小城鎮的繼續繁榮嗎?答案仍是否定的!雖然我們的鄉紳文化和城邦意識同樣能夠建立自豪感和家園感,同樣能形成對家鄉的熱愛,但是,我們的自豪、熱愛和家園感是一種「扭曲」的自豪、熱愛和家園感,它雖能引導精英人群迴流,但卻不再是社會經濟發展主力的「老人力」,而是一種鼓勵年輕精英們外出奮鬥年老榮歸故里的文化。鄉村得以穩定,是因為鄉紳,鄉村沒有受到城市衝擊,則只是因為城市的機會還不夠多、不夠強,一旦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這種依託於鄉紳文化建立的自豪、熱愛和家園感,都不堪一擊,唯一能繼續的就只有鄉紳對鄉村社會的管理了。
說到底,是對家鄉的熱愛、家園的自豪感不夠!保留和重建鄉紳文化,至多也就能緩解下大城市對小城鎮的衝擊,更何況鄉紳文化已經消失殆盡呢?
生活著的小鎮,未來真正的藍海
好嚴重,好嚴峻。別說藍海了,感覺都要成「死海」了,小城鎮就真的沒有機遇了嗎?答案還是否定的!
機遇還存在危機中。都市化趨勢不可逆,就要順應都市趨勢,圍繞大都市做文章,要麼在空間上實現快速對接,要麼在客戶訴求上進行匹配,以需求解決空間問題。前者意味著大都市、城市群周郊小城鎮的機遇,後者意味著更遠距離的特定小鎮,也是一種發展方向,只不過難度較更大而已,畢竟始終面臨著來自前者的競爭,不是極為獨特、前者無法滿足或更好滿足的訴求,就很難真正與之競爭,因為空間是痛點,訴求是爽點,如果能夠將痛點和爽點進行結合,對客戶而言,無疑是最佳的選擇。
機會來自於大都市和大都市圈,此其一!
其二,機會來自於小鎮生活所賦予的情感訴求。
相較於區域,情感訴求顯得更重要,不論是大都市周邊還是遠離大都市,都脫離不了情感訴求的滿足,前者增強競爭力,兌現更高價值,後者則是生死攸關。同樣,遠離小城鎮後失去的歸屬感、自豪感和家園感是匹配其情感需求的核心,其最本源來自於小鎮的生活,是一種逃離不了北上廣又深埋心中的生活渴望,是一種都市化的鄉愁。
都市化鄉愁,最直接就是隱藏在心底的小鎮記憶和文化傳承,這是第一重境界。既包括了對小鎮田園生活的嚮往,也包括了告老還鄉、解甲歸田的期待,更包括了一種昔日家園的眷戀。這種都市化鄉愁,原汁原味是其根本要求,正因為如此,距離也不再那麼敏感,人們可以遠離都市去體驗那些文旅小鎮,在很田園的地方養老,在一個陌生的區域尋找一片新故鄉。換言之,農業復興、手工業傳承等文旅小鎮,醫養小鎮,新故鄉小鎮是一種可以遠離大都市的難得機遇。
第一重境—心境鄉愁小鎮:麗江
都市化鄉愁的第二重境界,是一種相對都市而言的鄉愁,只要不再是都市化的生活,就是都市人所嚮往的,也正因為如此,雖然不期望長期脫離都市生活,但人們期望這個短暫的生活脫離都市越徹底越好。比如說基於都市微旅遊(City Break)所構建的CBC休閑小鎮就是典型的這種相對於都市的鄉愁。不僅如此,由於其非都市性要求,其也往往能夠支撐更遠的距離:資源優勢明顯的,「背靠大樹好乘涼」,只需針對都市人群需求充分挖掘自身資源即可,如依託戶外資源構建的戶外運動小鎮,甚至能夠成就一個世界級的小鎮,吸引到全球化的人群;而資源相對貧乏的,依靠自身就很難有突破,這就需要「抱團取暖」,根據自身的資源特點,加入甚至聯合創建各種小鎮協會和聯盟,如具有一定文教資源的小鎮加入世界書鎮聯盟,就能與英國威爾士的海伊(Hay-on-Wye),這個全球第一個書鎮同台共舞。
CBC模型圖
第二重境——CBC休閑小鎮:北京 古北水鎮
都市化鄉愁的第三重境界,則是一種都市與生活的融合狀態,將工作與生活、夢想與家園結合起來,具體表現為能與都市快速鏈接,形成良好的互動,同時小鎮本身則具有明顯的產業屬性,是一個為專屬產業打造的小鎮。簡言之,都市提供產業動力,小鎮滿足生活追求,都市給人以夢想,小鎮給人以家園。科創小鎮、金融小鎮等高端產業小鎮就是其典型的代表,這是大都市周邊小鎮最具競爭力和持續力的機遇所在。
第三重境——為專屬產業打造的小鎮:杭州 基金小鎮
這些,就是未來特色小鎮的藍海!
不可逆轉的都市化趨勢,沒有城邦制所特有的城邦意識對家園感的強化,更沒有傳統鄉紳文化傳承對故鄉的情感維繫,小城鎮們很難抵抗住大都市(圈)的攻城拔寨。唯有喚醒大都市人群鄉愁,生活著的小鎮,才是未來真正的藍海,資源獨特、文化傳承深厚的特色小鎮如此,依託大都市周邊各類產業小鎮、休閑小鎮更是如此,前者是一種更純粹、更深厚、更稀缺的鄉愁,後者是一種觸手可及的鄉愁。
都市強關聯,喚得醒鄉愁,生活著的小鎮,這才是藍海!無關大小、無關遠近、無關風情、更無關產業,只關乎生活,只關乎鄉愁,只關乎都市!可謂回不去的小鎮,喚得醒的鄉愁,不同的小鎮,未變的鄉愁!
本文為華高萊斯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推薦閱讀:
※智敏上師:我們佛教的特色
※柔性正骨臨床特色與系列手法
※天津特色小吃耳朵眼炸糕的做法
※3分鐘!帶你逛遍6條泉州古巷,吃遍巷內特色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