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論文:傳承感恩——讓生活充滿愛

傳承感恩——讓生活充滿愛 壽光市侯鎮中心幼兒園 郭玉玲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每時每刻都能感受到社會生活的恩賜: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師長的諄諄教誨、他人無私的服務和幫助、大自然的無私饋贈……每個人都應該感謝生活,但是我們常常缺少一種感恩的思想和心理,孩子們大多對這樣的「恩賜」表現得非常漠然,甚至覺得理所應當。無論是生活還是生命,都需要感恩。一般家庭以孩子為中心,從來沒有想過得到孩子的回報,時間長了,很多孩子自然不會想著去關心別人、感激他人,他們只懂得受恩而不懂得施恩。出現這種現象,原因是多方面的:從當前社會感恩教育方面來看,在孩子成長所接觸的電視、電腦等各種媒體中,宣傳較多的是武打和暴力遊戲,只重經濟利益,忽視對孩子的基礎教育,如感恩節沒有像其它節日那樣被商家重視;從當前獨生子女所處的家庭環境看,現在不少家長在對孩子的教育上,只重視孩子的智力開發,忽視了對孩子進行品德教育;從孩子所處的幼兒園環境看,我們老師在幼兒園課程里對幼兒進行感恩教育的內容也很少。久而久之,我們的孩子無意中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只知道獲取,不懂得付出的心理傾向。我們結合幼兒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對幼兒進行感恩教育,充分利用各種教育契機和周圍環境中的資源,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感恩活動,並把「識恩、知恩、感恩、報恩、施恩」活動分解、滲透在日常教學中,讓幼兒從活動中體驗感恩,在生活中實踐感恩。 我們為幼兒創設一個愛的環境,讓幼兒園的每個角落都成為感恩教育的搖籃,激發幼兒感恩的美好情感。我們教師要注意日常生活中自己的言行,使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學會知恩、感恩。根據幼兒的不同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我們制訂了切實可行的感恩教育的目標,並有針對性地進行了不同內容的「感恩教育」:小班孩子年齡小,正處於由父母向同伴和老師轉變的時期,我們在滿足他們生理安全需要的同時,通過遊戲、模仿、兒歌等形式對他們進行了愛父母、愛幼兒園、愛老師的教育;中班幼兒正處於認知發展的關鍵期,能關心、同情他人、友好合作增多,對他們進行了同伴合作、尊重同伴的教育;大班幼兒出現了有意自我控制和調節自己心理的活動,對他們進行了愛他人、愛集體、愛祖國、愛家鄉的教育。通過這一系列循序漸進的教育,我們的孩子識恩、知恩,進而從感恩上升到報恩和施恩,他們從內心真正領悟到了「愛」的真諦,並轉化成為了有「愛」的行為。如何教育幼兒學會感恩,我結合平時的教育實踐,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活動: 一、讓幼兒懂得知恩圖報。 幼兒感恩教育從實質來說是一種知恩圖報的教育,「圖報」的前提是「知恩」。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處處受到恩惠,無論是父母的撫養、老師的教育,還是朋友的友情以及他人給予的幫助,這一切都是「恩情」。我們通過開展講故事、念兒歌、演唱歌曲等形式豐富幼兒的認知,點撥幼兒知恩。每天的晨間活動和午睡前的活動,是講感恩故事的最佳時機。每當這個時候,我總會給他們聲情並茂地講有關感恩的故事。如:「狐狸與仙鶴」、「孔融讓梨」等,讓幼兒在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喚起幼兒心靈深處善良的天性,從而產生感恩情節。我還和孩子們一起背誦感恩的古詩「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在反覆的吟誦中,讓孩子們感受父母的恩情。《小烏鴉愛媽媽》、《風兒找媽媽》這些經典的歌曲隨著幼兒的不斷傳唱,感恩之情不斷增長。 二、激發幼兒的感恩情感。 我們培養幼兒感恩,從發生在幼兒身邊的事情做起。通過在一日活動中滲透「感恩」意識,利用節日開展感恩活動,生成新的感恩主題活動、等形式,讓他們在接受愛的同時也能給予愛,鑄造幼兒健康的人格。 幼兒園的一日活動,是有針對性地對幼兒進行感恩教育的良好時機。讓孩子明白:父母養育孩子的不易,父母也需要孩子的愛,促使孩子不斷由「被愛」向「施愛」轉化。在吃午飯或點心時,我們組織幼兒說說食物的由來,讓他們知道食物是農民伯伯辛苦種出來的,廚房的叔叔阿姨精心製作出來的,我們應該感謝他們,不浪費糧食。我們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要求幼兒早上來園主動和老師問好,跟父母再見,培養幼兒愛老師、愛家人的情感;幫助同伴搬下小椅子,給自然角的植物澆水,培養幼兒愛同伴、愛集體、愛自然的情感。我們只有在生活中引導幼兒,啟發他們學會感恩,增強感恩意識。 我們把老師和母親兩個角色恰當地統一起來,而且要特別突出慈母的角色,對孩子充滿慈母之情,施以慈母之愛給孩子形成安全感。對待剛入園的孩子,我們事先認識孩子,在孩子入園第一天,像媽媽一樣親切地叫出孩子的乳名,孩子就會感覺到老師象媽媽一樣親切,使孩子自然地親近老師,減少陌生感。www.jy135.com對於個別能力弱的孩子,我們在幼兒身旁細心照料,讓幼兒感到時時刻刻有老師存在。拍拍幼兒的小腦袋、拉拉幼兒的小手、抱抱他、和他說幾句悄悄話等,都讓幼兒對教師產生深深的親切感和依戀感。如果孩子有哭鬧行為,教師應和顏悅色地加以勸導,決不能用尖利的甚至惡狠狠的語言去恐嚇孩子,如「再哭,把你送給公安局叔叔」、「再哭,把你一個人鎖到一間屋子裡去」等恐嚇性語言是必須制止的。這樣做或許一時也能奏效,但是會造成不利於孩子心理健康的不良後果,使孩子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對老師抱有畏懼感和不信任感。 節日反映著民族的傳統習慣和道德風尚。我國有很多帶有感恩色彩的重大節日,每年的「三八節」、「教師節」、「母親節」、「父親節」、「重陽節」、「國慶節」……是我們開展感恩教育良好的時機。我們不斷挖掘節日內涵,在國慶節讓幼兒了解祖國的大事喜事,進而萌發熱愛祖國的情感;在重陽節時,教孩子親自動手做一些感恩卡片送全家人一起為爺爺奶奶送溫暖,給爺爺奶奶捶背;「三八節」時,讓孩子了解媽媽的職業,講一講媽媽哺育孩子的經歷,知道媽媽在他的成長過程中所付出的愛與辛苦;讓孩子深深地體驗愛,並發自內心的想付出愛,對媽媽說一句祝福的話或者給媽媽唱首歌;……激發了孩子對生活的美好情感,使幼兒都成為一個富有愛心的孩子。 在這些節日里開展集體的感恩活動,讓幼兒在一個大的氛圍中體驗「感恩」。 在活動中使幼兒將「感恩」內化為心靈深處的情感,並且從內心深處迸發出熱愛祖國、孝敬父母、尊敬長輩的情懷與慾望,進一步激發了幼兒的感恩情感。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感恩活動。 1、結合主題開展感恩教育,落實到幼兒的行為中,讓感恩教育不斷深化。為了使感恩教育行之有效,我們結合本班幼兒年齡特點,創設了相關主題活動,讓幼兒去體驗,滲透感恩教育。創設有趣的情境以及活動,讓幼兒去體驗、感受,滲透感恩教育。如生成活動《今天我來做家務》,特別注重培養幼兒對家人的情感,讓幼兒從體驗、理解親子之間的親密無間的美好情感出發,由此及彼,萌生親近、關愛自己生活周圍的人的情感。在主題「愛心對對碰」活動中,緊緊圍繞家人、社會、同伴這些線索,結合次主題「團團圓圓」「甜甜蜜蜜」「快快樂樂」,我們開展了《我和家人過大年》,《我與媽媽同歡樂》、《好朋友》等一系列活動,讓幼兒體會父母對自己濃濃的愛意,知道家庭的溫馨,學會如何去愛父母,表達自己對親人、對家人的愛。這一主題活動結束時,孩子們對家人的愛到了高潮,許多家長向我們反應:「老師,我家孩子變化真大,現在就學會慢慢關心我們了,也會和朋友們友好相處了,我們真的很感動。」在《護蛋行動》中,了解了媽媽愛寶寶的各種方法,感受媽媽對自己濃厚的愛。 2、在遊戲中開展感恩教育,幼兒的一日生活都離不開遊戲。將感恩教育貫穿於遊戲中,讓幼兒在玩樂中愉快地嘗試「感恩」行為。如「我來當小動物的爸爸媽媽」遊戲中,要求幼兒親自給小動物餵食,抱著小動物去走路等等,幼兒真切地體驗到當爸爸媽媽的不易,感受到他們無憂無慮的生活,是和父母的無私奉獻和關懷分不開的,從而學會他人,尊重他人的勞動,關心周圍的世界。在遊戲中體驗並學會「感恩」是讓幼兒直接體驗接受的良好途徑。教師在孩子們的遊戲中開展「感恩」教育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傳承感恩,讓生活充滿愛。 在「感恩」之後,幼兒就會以更大的誠意和實際行動給予回報,報答父母,回報師長,報效祖國,回饋社會。引導幼兒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去報恩,要知恩圖報,又要施恩不圖報。主動問候父母,把好吃的東西留給沒有下班的家人,幫助家人關心招待客人,對接送自己上幼兒園的老人攙著慢慢走不奔跑,與小客人分享食品、玩具、圖書…… 幼兒的自理能力和良好行為習慣是進行報恩的基礎,我們老師和家長要教育孩子逐步養成獨立進餐、收拾碗筷、掃地、自己穿脫衣服等,培養幼兒獨自生活、為他人服務的能力;家長要學會做「弱者」,告訴孩子自己工作的煩惱、辛苦,創造機會讓孩子表達他們對父母的愛。同時用遊戲、兒歌、故事正面引導、榜樣示範,對幼兒進行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如用壞的東西修修再用等,通過這些讓幼兒從中體會父母、教師的艱辛,在潛移默化中深化感恩之情。 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與幼兒在家庭中所受的教育有很大的關係。父母對老人的關心、照顧、尊重、孝順,家人之間的民主平等,這些充滿溫情的家庭氛圍對培養孩子的愛心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在有意無意中,家人的一言一行中,孩子們會看在眼裡,慢慢的記在心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幼兒的各種習慣與行為首先來源於家人,自己在得到幫助時,真誠的說聲「謝謝」,適時地擁抱父母與家人,感謝他們的付出。在與家人相處的過程中幼兒慢慢感受、接觸這些愛的行為,雖然看似不經意,久而久之孩子們會在這樣的氛圍下,會不自覺的表達自己的愛與關心。 讓孩子們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感悟自己的行為,讓這個世界多一些愛。感恩教育是一個持續發展的過程,需要我們耐心細緻的引導、教育,將之貫穿於幼兒的整個成長過程中,滲透在幼兒遊戲、學習和日常活動的整個過程之中,滲透在幼兒與同伴以及與成年人的各種交往關係之中。總之,感恩教育教育要持之以恆,通過堅持不懈地努力,讓在感激父母養育之恩、感謝師長教育之恩的同時,學會了感激他人,並逐步引申到感恩朋友、感恩大自然、感恩整個社會,把我們的孩子培養成有情感,有愛心,能知恩圖報的新一代兒童。
推薦閱讀:

課堂是德育的核心和關鍵
德育,應從娃娃抓起
德育故事:《二十四信》【四集卷四】
對傳統德育研究的回顧與反思

TAG:生活 | 論文 | 傳承 | 感恩 | 德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