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乘船觀瀑咫尺遙 美國遊記(44)

( 原創於2010-9-28 )

尼亞加拉瀑布是一幅壯麗的立體畫卷,從不同的角度觀賞,有不同的感受。乘坐「霧中少女號」號近距離觀賞瀑布,是尼亞加拉最有刺激的旅遊項目之一,也是最受遊客歡迎的項目。當你乘船駛向雷電轟鳴、排山倒海的瀑布最深處以及全身沉浸在細密的水霧之中時,無與倫比的體驗與興奮將是你一生中最難以忘懷的經歷!

圖1、尼亞加拉瀑布全景(網上下載)

「霧中少女」的起源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在印第安原住民部落中,一位叫Lelawala的少女,被部落首領許配給族中最老卻最有智慧的人。這是莫大的榮耀,可她卻始終無法愛上這個老者。在一個風雨交加雷鳴電閃的日子,她選擇了逃離。她越過屏障,穿過樹林,途中聽到有人在風中輕聲呼喚她的名字。Lelawala來到河畔,解開系在河沿的小舟,順流而去,最終她和小舟都被捲入馬蹄瀑布的洪流里。傳說是最大的雷神Lidum被她吸引,把她救了,後來少女也成了神。有人說在彩虹中仍可看見她的身影。

圖2、遊船穿梭於瀑布激起的濃密水霧中,如同「霧中少女」一般。

碼頭位於「霧中少女」廣場,這裡有一座棕色石頭砌成的塔形建築,塔內有商業中心,塔頂部平台是觀望尼亞加拉瀑布及照相的最佳位置。塔內有四個高速電梯把遊客送到河邊的碼頭。遊客很多,排隊的長龍繞了一圈又一圈,因有兩個輪船,每班船航行遊覽30分鐘,等於15分鐘一班輪船,隊伍移動的速度並不慢。

圖3、我們乘坐的船

「霧中少女號」長24米,擁有350馬力,上下兩層,可載客二三百人。進入檢票處時,每人發一件薄薄的藍色雨衣,還有人給你照相併在你回來時印好2張8寸的不同背景相片,你可以不要,如要,每張付10美元。遊客中帶小孩子的很多,其中有個韓國婦女帶著幾個月大的嬰兒。嬰兒太小了,什麼都不懂,父母帶他們出來是讓他們從小經風雨見世面。相比之下,中國人就保守的多,極少敢帶嬰兒來乘船探險。

圖4、整裝待發的母親和嬰兒

從1846年5月第一艘船啟航至今,幾代「霧中少女」號已經載送過千百萬遊客,將他們送到「天河」邊。船長們身經百戰,經驗豐富,但為了安全起見,船隻停在離馬蹄瀑布三四十米遠的地方。儘管如此,因為瀑布高大水急,霧氣瀰漫,感覺瀑布就掛在眼前,加上巨大的轟鳴聲的強烈衝擊,使遊客對大自然的威力感受極深,充滿敬畏。曾經登上這艘船的名人有伊莉莎白二世、菲利普王子、尼赫魯、瑪麗蓮·夢露、蘇聯前總理柯西金、黛安娜王妃……

圖5、和爸爸說悄悄話

開始登船了,大部分人都往頂層甲板跑去,搶佔有利位置。我們卻不緊不慢地在下層選好了位置。這是我第三次乘船了,老油條了。一般人認為,頂層是露天的,看瀑布效果好。實際上因為船距瀑布有一定距離,上下層看的效果一樣。在上層,瀑布濺起的水花有如暴雨般劈頭蓋臉地打過來,即使穿著雨衣,頭髮、鞋和褲子也都會淋濕,更讓人懊喪的是無法照相,除非你不怕把照相機淋壞。在下層,就不一樣了,頭頂有甲板,水大時,還可以往裡躲,照相也方便。

圖6、從船上遙看尼亞加拉瀑布

在底層,很多人湧向船頭,認為在船頭看的清楚。實際上船到瀑布後會掉頭,無論站在船的哪一邊,看得效果一樣,無非是先看到與後看到的區別。船頭人擠人,船尾卻空蕩蕩。我們悠閑自得地呆在船尾,等待大多人激情過後,慢慢享受「最後的晚餐」。「霧中少女」號先駛向美國瀑布,然後駛向馬蹄瀑布。

圖7、從船尾回頭看美國瀑布和彩虹橋

在新大陸被發現之前,尼亞加拉瀑布一直不為西方人所知。直到1678年,一位叫路易斯·亨尼平的法國傳教士來到這裡傳教,發現了大瀑布,震撼之餘,細心地記下了自己的見聞,對這絕妙的人間仙境做了傳神的描述,使尼亞加拉瀑布的美名廣為流傳。1625年,歐洲探險者雷勒門特第一個寫下了這條大河與瀑布的名字,簡稱為「Niagara」 (尼亞加拉)。

圖8、從船上看美國這邊的觀瀑塔以及碼頭

但讓尼亞加拉瀑布真正聲名鵲起的是法國皇帝拿破崙的兄弟吉羅姆·波拿巴,當時吉羅姆帶著他的新娘不遠萬里從新奧爾良搭乘馬車來到尼亞加拉瀑布度蜜月,回到歐洲後在皇族中大肆宣揚這裡的美景,於是,歐洲興起了到尼亞加拉度蜜月的風氣。時至今日,到這裡度蜜月仍是一種時尚。

圖9、美國這邊排隊等著上船的遊客

別看現在美國和加拿大這麼和諧,遊客來往方便,同乘一個公司的船,同游一條河,同看一處景,當年為了爭奪尼亞加拉瀑布這塊寶地,美、加(當時屬英國)兩國曾於1812年至1814年間進行過激烈的戰爭,打得死去活來,當地印第安人也卷了進去。

圖10、從船上看美國瀑布

美國獨立戰爭結束後,英美之間的主權之爭並未停止。1812年,美國卸任總統托瑪斯·傑斐遜說:「今年將加拿大地區兼并,包括魁北克,只要向前進,向哈利法克斯進攻,最終將英國勢力徹底逐出美洲大陸。」 美國正式向英國宣戰,美國必須控制整個北美洲大陸的信念後來被稱為美國的昭昭天命。

圖11、美國瀑布下面布滿倒塌下來的岩石

這是美國獨立後第一次對外戰爭。美國借著英國忙於和拿破崙作戰顧不上加拿大的機會,向北擴張,並且期待加拿大居民將美國軍隊視為解放者。戰爭在多個戰線同時進行,尼亞加拉是其中的重要戰場。

圖12、從船上看「新娘婚紗瀑布」

1813年4月27日,美軍進攻上加拿大首府約克(今多倫多)。1813年5月27日,美軍兩棲部隊從安大略湖攻擊加拿大尼亞加拉的喬治要塞,用很小的代價將其佔領。6月5日英軍反攻,收復失地。1813年12月19日,英軍佔領美國一方的尼亞加拉舊堡壘據為己有,幾乎將它焚毀一空,一直佔領至1815年才將堡壘歸還美國。現在加國的喬治要塞和美國的尼亞加拉舊堡壘都成為當地著名的旅遊景點。

圖11、馬蹄瀑布和游輪

1814年,美軍重新發動了對尼亞加拉半島的進攻,並迅速奪取了伊利湖要塞。7月5日,美軍在奇珀瓦戰役中取得了決定性勝利,但美軍的進一步軍事行動受挫。英軍反擊,並保衛了伊利湖要塞。由於補給困難,美軍被迫撤離尼亞加拉半島。1814年9月11日美軍在尚普蘭湖戰役大勝,完全控制了尚普蘭湖地區。

圖13、海鷗在瀑布前翱翔

戰爭結束後,兩國簽定了「根特協定」,規定尼亞加拉河為兩國共有,主航道中心線為兩國邊界。從那時起,兩國在瀑布兩側各建一個叫做尼亞加拉瀑布城的姐妹城,一個隸屬於加拿大的安大略省,加一個隸屬於美國的紐約州,兩城隔河相望,由彩虹橋連接,橋中央飄揚著美國、加拿大的旗幟,星條旗在南,楓葉旗在北。兩國在此不設一兵一卒,人民自由往來,和平共處。和平的環境也使尼亞加拉瀑布豐富的旅遊資源為兩國帶來了更多的的回報。尼亞加拉成為國與國之間和平開發自然資源的典範,也驗證中國「和為貴」的箴言。

圖14、垂直而落的瀑布猶如水上長城

在兩大瀑布之間的山羊島上,棲息著無數的海鷗,不時地為遊客表演在瀑布前飛翔的絕技,它們時而從水面上躍起沖入水霧中,身影與霧氣一樣朦朧;時而跟著下落的激流俯衝到水面,滑行後穩穩得站在旋轉的水波上;時而像主人一樣伴隨著「霧中少女」號破浪前進,為我們遠道而來的遊客發出歡樂的叫聲。沒有整齊的隊形,沒有劃一的舞姿,更沒有獻媚的口號,只有自由地起舞,在舞中自由。

圖15、從船上望去

天空越來越暗,似乎暴風雨就要來了,海鷗們反而越來越多。這使我想起了高爾基的《海燕》:「 在蒼茫的大海上,狂風卷集著烏雲。在烏雲和大海之間,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的飛翔。 一會兒翅膀碰著波浪,一會兒箭一般地直衝向烏雲,它叫喊著……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閃電中間,高傲的飛翔;這是勝利的預言家在叫喊: ——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圖16、大瀑布以磅礴氣勢鋪天蓋地而來

垂直而落的瀑布猶如水上長城,聳立在我們面前,構成尼亞加拉瀑布特有的景觀。尼亞加拉瀑布的形成在於不尋常的地質構造。在尼亞加拉峽谷中,岩石層是接近水平的,每英里僅下降19—22英尺。岩石的頂層由堅硬的大理石構成,下面則是易被水力侵蝕的鬆軟的地質層。激流能夠從瀑布頂部的懸崖邊緣筆直地飛瀉而下,正是由鬆軟地層上的那層堅硬的大理石地質層所起的作用。

圖17、大家懷著敬畏的心情默默地看著大瀑布

遊船靠到了離瀑布最近的地方,彷彿被巨大的水浪遏制住了,不再前進。大瀑布以磅礴氣勢鋪天蓋地飛流直下,打在船板以及大家身上,此時再好的雨衣也無法抵禦大瀑布的盛情,耳畔隆隆響聲,猶如千軍萬馬齊出動,向我們賓士而來,水勢之猛,水聲之響,彷彿要把游輪吞沒。頃刻間,天沒有了,地也沒有了,天空、瀑布、河流、岩石、峭壁、遊客、海鷗等一切都融合在白茫茫的水霧中,只有大水狂瀉,浪花滔滔……

圖18、加拿大一側的峭壁和高160米的斯凱隆塔

圖19、河中礁石上的水鳥

圖20、船到岸了,嬰兒在媽媽懷中酣然入睡

推薦閱讀:

美國電影《諾曼底登陸之全面戰爭》[國語譯製片]
伊朗總統內賈德接受CBS專訪時稱美國欲建帝國
美西旅途-On the way(洛杉磯-拉斯維加斯-胡弗壩)
美國還能控制美洲么?
美國家庭國慶假期的N種過法

TAG:美國 | 遊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