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一個時代人的困惑

清哲木

沒有一個時代,象今天這樣我們經常談論鄉愁,沒有一個時代象今天這樣,讓我們無時無刻不在追尋著對鄉土情結的嚮往。「月是故鄉明」。人是感情的動物,無論漂泊何處,內心裡總是眷戀著鄉土情結,無論你來自那裡,將要去那裡,我們很多人的根,它深深紮根在農村那片土地,以至於行走在異域他鄉的時候,也總是能牽動一種情懷:何事吟余復惆悵,村橋原樹似吾鄉。

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我們越來越多的人拋棄了農村老家,進城生活,但是,熱鬧喧囂的街頭和色彩斑斕夜晚,那一抹鄉愁,無時無刻不湧上心頭,彷彿我們還是沒有離開故土的旅人,那老屋的一草一木,氤氳了我們成長的歲月,寄予了我們朝夕相處的冷暖,人需要一片寄情的山水,而故鄉隱約的召喚牽動靈魂。

鄉愁是一種思念。抽象而又具體,就像月籠霧江,空闊蒼蒼,但,如果不走近鄉土,聽聽鄉音,看看鄉貌,卻無法滿足對鄉愁的釋放。

人都是戀家的,農村土地是我們中國人生存的土壤,只要我們老家在農村的人,都能夠體會到生命的老家,就是故鄉。有史以來,遷徙卻是人類發展的常態,正是社會發展繁榮的強大動力。人在異鄉難免有失意的懷舊,有躊躇滿志的順水行舟,但,時光並不會改變消磨掉那份濃濃的鄉愁。

我始終覺得,無論城市化的高度發展,還是人的生物本性,甚至是藝術審美的需求,人們都會走向自然。除了感性或理性兩者交融的情感驅動作用,親近自然——相對於城市化而言就是逆城市化——將是人類社會未來發展的潮流。這在今後人類生活狀態中將會得到更多的體現,自然,永遠是人類精神上的鄉土。

中國文化史中,鄉愁,始終是龐大的文學命題,留下了數不清的鄉愁文字。不管是「低頭思故鄉」的李白,或是「月落烏啼霜滿天」的張繼,不管是「西出陽關無故人」的王維,或是「少小離家老大回」的賀知章,都在站在異鄉的大地上,遠望蒼茫,發出最為動人的鄉愁呼喚。可以說,鄉愁是一個時代人的情感,一個時代永遠逃不脫的話題。

只要離開家鄉,就要與鄉愁相伴,鄉愁是離家出走必然產生的情感,家有多遠,鄉愁就有多濃。鄉愁是永恆的。可奇怪的是卻沒有「城愁」這個詞。一個人在城裡不管住了多少年,離開這個城市後,也可能產生懷念,但卻仍然上升不到鄉愁的高度。也許,城市與鄉村就是兩個不同地方,擁擠、冷漠、虛偽喧囂的城市難以承載情感,安放靈魂,一棟火柴盒一樣的樓房,或許就不值得懷念,一片廣闊的沃土才是休養生息的地方。

鄉村不但為人提供了生存的家園,更為重要的是,為人提供了真實情感的安實依託,在鄉村生活,即使貧窮得揭不開鍋,但情感仍在漫延,靈魂仍在飛翔,人格是完整的。因為,鄉愁是對鄉村整體生態的緬懷。從人到物,在到細枝末節,故鄉的土地里,那裡有一個完整的自己,鄉愁是一種舒服的在家感覺,那裡沒有圍牆,鄰居的往來都是自然和諧,紅白喜事就是全村的悲喜,村莊連著田地,田地連著山野,山野連著雲天,那是能時刻感覺到的雲水家園,也只有這樣的家園才叫家園........

如今,我們生活在城市,才發現擁擠冷漠的城市只是一個掙錢的地方,火柴盒式的樓房,鋼筋水泥的壁壘,它沒有家園的印記,鄉村雖然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但卻更適合居住,卻象我們夢想中的家園,也許這就是我們困惑的鄉愁。

清哲木觀察:

清哲木觀察

透析社會現象,理性洞察新聞背後的新聞,多視點涵蓋網民關注的話題,讓思想有溫度,讓道德有厚度,讓公民見證有力度!

推薦閱讀:

民國才女們的「黃金時代」
非文學時代的文學痛苦
「黑天鵝」群居時代下的「白天鵝」
跪舔的時代已經過去,讓女生倒追的正確做法,高情商壞男人就愛用
問《無問西東》:過去的才是黃金時代?

TAG:時代 | 困惑 | 鄉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