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讀書筆記
《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
(修訂版)
(美)塞繆爾·亨廷頓著 新華出版社,2012
1、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信任者可能將仍然存在於『像馬那瓜、平壤和馬塞諸塞的坎布里奇這樣一些地方』,但是自由民主制已經獲得全面勝利。P9
2、第一次世界大戰產生了共產主義、法西斯主義,改變了持續了一個世紀之久的走向民主制的趨向。第二次世界大戰產生了真正的全球冷戰。冷戰結束時的和諧錯覺很快被下述情況所驅散:發生了大量的種族衝突和「種族清洗」,法律和秩序陷於崩潰,出現了國家之間聯盟和衝突的模式,新共產主義和新法西斯主義開始復活,宗教原教旨主義得到了加強,俄羅斯結束了同西方關係的「微笑外交」和「同意政策」,聯合國和美國沒有能力制止流血的地區衝突,一個正興起的中國日益自信。P10
3、20世重大的意識形態包括自由主義、社會主義、無政府主義、社團主義、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社會民主、保守主義、國家主義、法西斯主義和基督教民主。它們在一點上是共同的,即它們都是西方文明的產物。沒有任何一個其他文明產生過一個重要的政治意識形態。然而,西方從未產生過一個主要的宗教。世界上的偉大宗教無不是非西方文明的產物,而且,在大多數情況下是先於西方文明產生的。
4、使用英語來作知識交流因而有助於維持民族相互分離的文化認同,並且確實加強了這種認同。正是由於人們想要保存他們自己的文化,他們才使用英語來同具有其他文化的民族交流。P41
5、現代化包括工業化、城市化,以及識字率、教育水平、富裕程度、社會動員程度的提高和複雜的、更多樣化的職業結構。它是始於18世紀的科學知識和工程知識驚人擴張的產物,這一擴張使人類可以前未所有的方式來控制和營造他們的環境。現代是一個革命進程,唯一能與之相比的是從原始社會向文明社會的轉變,即文明本身的出現……….P47
6、簡而言之,在農業社會中,地理塑造了社會結構。相反,工業社會較少依賴於地方的自然環境。工業組織的差別可能產生於文化和社會結構的差別,而不是地理差別。可以設想,前者可能趨同,後者則不能。P48
7、上帝與皇帝,教會與國家,精神權威與世俗權威,在西方文化中始終普遍地是二元的。除西方文明之外,只是印度文明也才有宗教與政治如此明顯的分離。在伊斯蘭教中,上帝即皇帝;在中國和日本,皇帝即上帝;在東正教中,上帝是皇帝的小夥伴。作為西方文明象徵的教會與國家之間的分離和一再出現的衝突,在其他文明中並不存在。這種權威的分裂極大地有利於西方自由的發展。P49
8、派普斯在明確提到伊斯蘭教時提出了同樣的觀點:「為了逃避社會的反常狀態,穆斯林只有一個選擇。因為現代化要求西方化………穆斯林教沒有提供可供選擇的實現現代化的方法……...世俗主義不可避免。現代科技要求吸收伴隨著它們的思想進程;政治體制也要求如此。由於對內容的模仿必須不亞於形式,所以必須承認西方文明的主導地位以便能夠學習它。歐洲語言和西方教育體制是不可避免的,即使後者鼓勵自由地思考和隨意地生活。只有當穆斯林明確接受西方模式時,他們才可能實現技術化,爾後才可能發展。」P53
9、20世紀,俄羅斯、亞洲、阿拉伯、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精英們引進了社會主義和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並把它們與民族主義相結合,以反對西方資本主義和西方帝國主義。共產主義在蘇聯的垮台以其在中國的重大修改,以及社會主義經濟不能獲得持續發展,現在已造成一個意識形態的真空。P80
10、根據大多數估計,中國經濟將於21世紀早期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經濟。20世紀90年代已經擁有世界第二、第三大經濟國的亞洲,可能到2020年將擁有世界五大經濟國中的四個,世界十大經濟國的七個。P84
11、李光耀:「東亞人(日本人、韓國人、中國人和新加坡人)的帶有更強群體意識的價值觀和實踐,在趕超過程中表明是寶貴的東西。東亞文化所持的價值觀,如集體主義高於個人利益,支持了團體的努力,而這對於迅速發展是必要的。」P88
12、就政治表現而言,伊斯蘭復興運動與馬克思毫不留 有某種相似之處,它有其經文,是對理想社會的描述,執著於根本的變革,拒絕現行政權的民族國家,以及從溫和的改良主義到暴力革命的不同主張。然而另一個更有用的類比是基督教新教改革。它們都是對現存體制僵化和腐朽的反應;都提倡回復到其更純正和更苛求的宗教形式;都鼓吹工作、秩序和紀律;都對正在形成的、有生氣的中間階級有吸引力。兩者都是複雜的運動,有許多不同的分支,但其中都各有兩支是主要的,即路德教和加爾文主義,什葉派和遜尼派原教旨主義,甚至約翰·加爾文和霍梅尼之間以及他們試圖強加於其社會的禁慾紀律都相似。基督教改革和伊斯蘭復興運動的核心精神都是根本的改革。P91
13、(土耳其欲加入歐盟而不得)私下裡,歐洲人和土耳其人都承認,真正的理由是由於希臘人的強烈反對,更重要的是,土耳其是一個穆斯林國家……..他們感到在文化上,土耳其不屬於歐洲。正如奧扎爾總統在1992年所說的,「土耳其的人權記錄是土耳其無法加入歐盟的虛構的理由,真正的理由是,我們是穆斯林,他們是基督徒。」P126
14、中國經濟迅速增長10年後,西方對中國的經濟參與曾由於天安門事件而減少,這為海外華人創造了一個利用共同文化和私人交往在中國大量投資的機會和動力,結果是各華人群體之間的整個經濟聯繫明顯擴大。P149
15、經濟關係的發展導致了兩個「政府」之間的判斷。1991年,台灣成立了「海峽交流基金會」,大陸成立了「台灣海峽兩岸關係協會」,以便相到進行交流。P150
16、在車臣人和相關的北高加索人中間,存在著100個「山區」部族和70個「平原」部族,它們如此緊密地控制著政治和經濟,以至於與蘇聯的計劃經濟形成對照的是,據說車臣有「部族」經濟。P 153
17、在微觀層面上,最強烈的斷層線是在伊斯蘭國家與東正教、印度、非洲和西方基督教鄰國之間。在宏觀層面上,最主要的是分裂在西方和非西方之間;在以穆斯林和亞洲社會為一方,以西方為另一方之間,存在著最為嚴重的衝突。P161
18、李光耀:「美國和英國成功地降低了中國的威望…....它們反對中國的表面原因是『人權』,真正的原因卻是政治,為的是顯示西方的政治影響。」p 175
19、(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都是一神教,與多神教不同,它們不容易接受其他的神;它們都是二元的,非我即彼的眼光看待世界;它們又都是普世主義的,聲稱自己是全人類都應追隨的唯一真正信仰;它們都是負有使命感的宗教,認為其教徒有義務說服非教徒皈依這唯一的真正信仰。自創始起,伊斯蘭教就依靠征服進行擴張,只要有機會,基督教也是如此行事。「聖戰」和「十字軍東征」這兩個類似的概念不僅令它們彼此相像,而且將這兩種信仰與世界其他主要宗教區別開來。伊斯蘭教、基督教和猶太教還持有一種目的論的歷史觀,與其他文明普遍持有的輪轉或靜態觀完全不同。P 187
20、在西方陣營,美國將7個國家列入了「恐怖主義國家」,其中有5個是穆斯林國家(伊朗、伊拉克、敘利亞、利比亞、蘇丹),另外2個是古巴和朝鮮。P193
21、西方面臨的根本問題不是伊斯蘭原教旨主義,而是一個不同的文明——伊斯蘭,它的人民堅信自身文化的優越性,並擔心自己的力量處於劣勢。伊斯蘭面臨的問題不是美國中央情報局和國防部,而是一個不同的文明——西方,它的人民確信自身文化的普遍性,而且確信,儘管他們的優勢正在下降,但這一優勢仍然使他們有義務把他們的文化擴展到全世界。這些是造成伊斯蘭和西方衝突的根本因素。P 194
22、1985年廣場飯店協議調整了美國對歐洲的貿易逆差,然而 在解決對日本貿易逆差問題上卻收效甚微……..一位分析家說:「不論西方人作何預測,日本的經濟發展沒有遵循西方的邏輯,原因很簡單,因為它不是西方自由市場經濟。日本人…….創造了一種經濟類型,它的運作方式超出了西方觀察的預測能力。」P202
23、在用均勢來平衡一個國家的力量時,各國可以扮演主要的角色。也可以扮演次要的角色。首先,國家A可以與國家C和國家D結成聯盟,用均勢來平衡它確認的潛在對手國家B的力量,或者發展自己的軍事力量與其他力量(這有可能導致軍備競賽),或者結合使用這些手段。在此情況下,國家A和國家B互為主要的平衡力量。其次,國家A並未將任何國家視為直接的對手,但是它可能從促進國家B和國家C的均勢中得到好處,因為,如果兩者中的任何一個變得過於強大都會對國家A構成威脅。在此情況下,國家A和國家B和國家C都是次要的平衡力量,而後兩者可能互為主要的平衡力量。P208
24、至20世紀90世紀中期,一個近乎於事實的聯盟已經在這三個國家中存在(中國、伊朗、巴基斯坦),該聯盟的基礎是反對西方、在安全問題上對印度的關注以及抗衡土耳其和俄羅斯在中亞的影響。P214
25、卡扎菲:「新的世界秩序意味著猶太人和基督徒控制穆斯林,如果他們能夠,隨後他們還將控制印度、中國和日本的儒教和其他宗教。基督徒和猶太教徒說:我們原先是決心摧毀共產主義,而西方瑞 必須摧毀伊斯蘭教和儒教。現在我們希望看到,以中國為首的儒教陣營和以美國為首的基督教十字軍陣營之間發生對抗。我們沒有理由不對十字軍的參加者持有偏見。我們和儒教站在一起,與它結盟,和它在一條國際戰線上並肩作戰,我們將一同消滅我們的共同的敵人。因此,作為穆斯林,我們將支持中國反對我們共同敵人的鬥爭…….我們希望中國勝利……」P 215
26、20世紀80年代末,人口對比的變化導致了阿爾巴尼亞族提出科索沃享有南斯拉夫共和國地位的要求。塞爾維亞族和南斯拉夫政府抵制了這一要求,擔心科索沃一旦擁有脫離權便會如此實行,或者與阿爾巴尼亞合併。P236
27、民主主義者、共產主義者和法西斯分子都到西班牙去與他們各自的意識形態兄弟並肩作戰,而民主的政府、共產黨的政府,以及最為積極的法西斯政府則分別對之提供援助。南斯拉夫戰爭同樣得到了外界的巨大支持,西方基督教徒、東正教徒和穆斯林都為了本文明親族的利益加入了支持者的行列。東正教、伊斯蘭教和西方主要國家都深深地捲入了這場戰爭。P267
28、在一個世界各國人民都以文化來界定自己的時代,一個沒有文化核心而僅僅以政治信條來界定自己的社會哪裡會有立足之地?政治原則對於一個持久的共同體來說只是一個易變的基礎。在一個講求文化的多文明的世界裡,美國可能不過是一個正在消失的講求意識形態的西方世界中殘留下來的最後一個不合時宜者。P282
29、在當今正在呈現的存在民族衝突和文明衝突的世界中,西方文化的普世觀念遇到了三個問題:它是錯誤的;它是不道德的;它是危險的。邁克爾·霍華德說,「西方的一個假設是,文化多樣化是一個特殊的歷史現象,它正迅速地受到了個共同的、西方取向的、以英語為基礎的世界文化的侵蝕,這種文化造就了我們的基本階段……..這一假設是根本不真實的。」………西方的普世主義對於來說是危險的,因為它可能導致核心國家之間的重大文明間戰爭;它對於西方來說也是危險的,因為它可能導致西方的失敗。P286
推薦閱讀:
※七絕——213《隨園詩話》(下)學習筆記——讀後另感
※【中華文化筆記第四章】百家爭鳴(三),儒家概述
※《Go程序設計語言》筆記四
※文學祖母——多麗絲·萊辛的金色筆記
※基督教與政治哲學筆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