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禮儀:見不見客 門告訴你
晚清時,人們依然嚴格遵循著種種中國特有的禮儀,比如男女的坐相,街坊鄰里見面時作揖打拱,相互拜訪時的穿著以及用什麼樣的交通工具等等都有講究。這些禮儀,連西方人有時候也得依葫蘆畫瓢,照著樣子遵循著。晚清男人的坐相,雙腳分開,腳掌著地,手放在膝上,即所謂「坐如鐘」。
圖中的三個男人從左到右分別是善慶、醇親王和李鴻章。
晚清婦女的坐相,雙腳必須併攏,雙手合放在膝上。
如果按照嚴格的中國禮儀,西方人拜訪清朝官員,應當坐有兩三個轎夫抬的轎子去,或是乘當地式樣的馬車去,而且陪同的僕人要穿長衫和靴子,並頭戴飾有流蘇的帽子,手捧拜訪者的「護片」。在快要到衙門的時候,僕人先趕到前面去向守門人通報主人的到來,並將護片遞進去。守門人接過護片之後,便轉手交給另一位僕人讓後者去通報。拜訪者的轎子進了衙門之後,穿過幾個院子,在一個緊閉的大門前停下來。拜訪者依然坐在由轎夫抬著的轎子上,直到從大門裡出來一個僕人,對客人說「請進」。假如主人不想見客,就會借口「不在家」,而讓僕人直接對客人說「擋駕」,其原意就是「讓馬車停下來」。
每當官老爺出巡,跟班們前呼後擁,有抬轎者,有貼身保衛者,有舉傘者,跟平民百姓出門截然不同。
假如主人確實願意見客,關閉的大門就會敞開,轎子就會被抬進宅門和更裡層的屏門,一直來到二堂,官員很可能就在那兒等著客人。但假如主人不想對客人表示出太多禮遇的話,屏門也許就會一直關著,這樣的話,拜訪者就不得不下轎,跟著僕人走進客廳。而主人往往不一定會等在那。所以這扇門的敞開或關閉暗示著主人是否態度友善或懷有敵意。
晚清時老北京的居民也十分注重禮節,街坊平時見面也要作揖打拱。
所有縣級以上的衙門都要經過四重門,才能抵達官員居住的那個院落。開在街面上的第一道門稱做頭門,第二道是儀門,第三個是帶有門的大堂,第四個是宅門。再進去就是屏門,緊接著是二堂和被稱作「花廳」的客廳。
推薦閱讀:
※三百年來傷國亂:晚清至民國中國記憶
※如果光緒新政讓張之洞主持會怎麼樣?
※121張,晚清碎影·杭州日報
※晚清的軍機處
※晚清哪位科舉狀元曾因為考官賞識提拔反而落榜|張謇|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