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締組織病合併腫瘤的研究進展

概述


結締組織病合併腫瘤並不少見,即使結締組織病診斷明確,對於其不能解釋的一些癥狀,需考慮同時合併其他疾病的可能。結締組織病與腫瘤關係密切:

1.結締組織病和腫瘤並發,包括治療結締組織病的藥物導致腫瘤。有研究報道,紅斑狼瘡並發腫瘤發生率為:0.7%--11.4%,系統性硬化發生率為8.33%,乾燥綜合症發生率為6%,肌炎發生率為15%。合併腫瘤類型為:系統性紅斑狼瘡:淋巴網狀組織系統腫瘤,實體腫瘤。乾燥綜合征:惡性淋巴瘤。系統性硬化症:肺癌、消化道腫瘤。肺癌等。肌炎:上皮性腫瘤,乳腺癌、胃癌、肺癌等。類風濕關節炎:惡性淋巴瘤。

2.有著結締組織病癥狀的腫瘤,包括副癌綜合征,腫瘤直接浸潤。副癌綜合征表現為:多關節受累,不對稱,隱痛或脹痛,可伴關節腫脹及短時晨僵。影像學正常。非甾體抗炎葯和激素可緩解癥狀,但病程持續,逐漸加重,根治原發腫瘤後疼痛可緩解。腫瘤直接浸潤:腰背痛隱痛,漸為錐痛,劇烈持續性疼痛,影像學有異常。非甾體抗炎葯治療無效。需麻醉性鎮痛葯短時緩解。

常見結締組織病與腫瘤關係


1、SLE與腫瘤:發病機理:1.共同的發病機制:病毒感染、環境、遺傳因素等。2.腫瘤細胞分泌某些物質,引起自身的免疫應答或機體對抗腫瘤的同時出現自身組織的交叉反應。3.免疫功能紊亂:結締組織病因天然免疫耐受性被打破而發生自身免疫應答,腫瘤逃逸了機體免疫功能的殺傷作用而在體內快速成長。患者病情穩定的情況下出現發熱、淋巴結腫大及血液、泌尿、消化道癥狀等,需警惕惡性腫瘤的可能。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免疫抑製劑的使用需嚴格掌握適應症,警惕其潛在長期的副作用。

2、乾燥綜合征與腫瘤:淋巴瘤發生率是普通人群的44倍。良性增殖的B淋巴細胞在其發育的不同階段均有可能轉變為惡性增殖,導致相應階段惡性腫瘤的發生。預測因素:高球蛋白血症轉為正常或低球蛋白血症,IgM突然降低。自身抗體消失,RF滴度降低。病程長,外分泌腺體、淋巴結、脾臟高度腫大,質地硬,近期迅速增大---MALT淋巴瘤。多克隆球蛋白轉為單克隆。早期診斷:唇線活檢可幫助診斷。治療:早期腺體MALT型淋巴瘤:腫瘤及周邊手術切除;如局部浸潤放療;如有轉移行化療。全身淋巴瘤:R-CHOP方案。

3、硬皮病與腫瘤:繼發腫瘤發生率為:3-7%,以腺癌多見,肺癌、乳腺癌、淋巴瘤白血病最多見。病程:腺癌多於硬皮病10年後發病。乳腺癌、淋巴瘤白血病多發生在硬皮病發病後3年內。發病機理:與慢性纖維化有關,尤為皮膚、肺和胃腸道的腫瘤。在病變部位有廣泛免疫複合物沉積,也可能是與異常的免疫反應有關,在缺乏免疫監護、病變組織結構異常使對致癌物的清除力受損,上皮細胞增生增加了惡性變得敏感性等多種機制。

4、硬皮病與腫瘤:女性患者在硬皮病後的前5年應每年進行一次乳房和早期胸部腫瘤的X線檢查,並應持續下去。合併肺間質纖維化者,在第五年後應每年進行胸部X線檢查。對有反流性食管炎、食道遠端梗阻的患者應進行胃鏡檢查並活檢取材。對曾接受免疫抑製劑治療的患者,應進行血液和內科的長期嚴密隨訪。

5、肌炎、皮肌炎與腫瘤:女性:乳腺癌、卵巢癌高。男性:肺癌、鼻咽癌高。腫瘤類型隨地理位置和種族不同而不同。腫瘤在肌炎、皮肌炎診斷前後4年,多為1年內出現,腫瘤多在後發現。肌炎較皮肌炎發生惡性腫瘤的危險性高。高危因素:1.年齡與性別,大於45歲男性多見。45-50歲時DM合併惡性腫瘤的危險因素,14-45歲是PM合併腫瘤的好發年齡段。2.惡性紅斑:皮膚異色症基礎上的紅斑呈淡紅色。3.無肌病癥狀,皮損嚴重,如皮膚壞死、非瘢痕性脫髮、水皰或大皰等。4.伴系統損害或缺乏雷諾現象者並發惡性腫瘤的可能性大。5.腫瘤標誌物、血沉及磷酸肌酸激酶檢測。6.正規激素治療病情反覆的難治性患者需警惕。7.自身抗體(抗Jo-1,抗Ku抗體,抗PM-SCL抗體)陰性。


推薦閱讀:

象法研究的一些思路
【澳洲研究】許少民:澳大利亞會疏美親華嗎
陳鑫太極拳論經典十三篇白話解(一)-理論研究-中國太極網 -
醫學大事件:2018年肺癌治療研究進展
張長東:混合型政體與威權主義韌性研究

TAG:腫瘤 | 合併 | 研究 | 進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