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先祖何以稱郎
07-26
客家先祖何以稱郎眾所周知,漢族人的命名是由姓氏與名字組成的,而客家人是漢族的一支民系,其命名理應如此。但在宋末、元朝直至明朝的兩百多年裡,合浦客家先祖卻有用「郎」名相稱的。如陳姓,其八十五世陳欽公,號千七郎,妣張九娘,八十六世陳儉壽公,生三子,為孟一郎、孟二郎、孟三郎。一直到九十一世遷合浦六湖始祖,法號陳念八郎,妣張二娘,其子陳智仁法號稱陳公九郎,陳智義稱陳公五郎,陳智德稱陳公十三郎,陳智仁生的兒子陳源稱陳源一郎,陳深稱陳深二郎等。又如張姓,一百三十三世祖,仁良公,字天柱,號法受,祖妣黃氏,生有三子:長子張金,號金一郎;次子張玉,號珍二郎;三子張美,號泰三郎。兄弟三人住福州省汀州府上杭縣州試街瓦子巷。又如廖姓,其先祖有太一郎(懋誠)、太二郎(懋實)、太三郎(懋孫)、太四郎(懋綱)、太五郎(懋宗)的,有廖千一郎、廖宣二郎的。又如范姓,其先祖有百一郎,字松岡、百二郎,字柏岡、范念一郎的。客家祖先稱為「郎」,這是為什麼呢?有四種說法:第一種,客家學的先行者羅香林先生說是「畲閥得到客人的贄禮以後,乃依其入境次序給予幾郎幾郎的名號」。就是說,唐宋年間,客家人的先民們進入閩粵贛邊地區以後,那時這裡的原住民是以畲瑤為主的少數民族,他們世代在這裡生活,佔據著統治地位,有相當的勢力,所以,為了得到「畲閥」,也就是畲族首領的同意才能定居下來,然後按入境次序,先入者為一郎,次者為二郎……第二種,郎名、法名是畲族和瑤族命名的習俗。據史載,閩粵贛交會處的邊區,古代均為百越之地,隋唐時還居住著畲、瑤等少數民族,故又稱「畲瑤之地」,而郎名正是畲族和瑤族命名的習俗。據調查,現在粵北的瑤族仍保存此種習俗。如叫趙明一郎、鄧明一郎,二郎、三郎等。當客家先民是從北方顛沛流離、輾轉遷徙而來後,當時又處於宋元之際動亂複雜的社會和惡劣的自然環境,使得有相當部分的客家先民披荊斬棘、走進深山密林與這些少數民族為伍,後來也許還有為避元兵騷擾、求安定等因素,所以將名字均改為畲族和瑤族名諱(畲族雷姓人的名諱就按百、千、萬字行次,藍姓另加一個「念」字,再加上「郎」),並吸收他們的一些生活習俗等。所以,郎名是這一時期客家人與畲族、瑤族密切的接觸和互動的關係,客家人此俗是客、畲、瑤在文化上相互影響、相互涵化的產物。第三種,認為客家郎名應該為中原遺風,宋室南遷,大量北人南遷,客家民系因此誕生。隨著客家先民的南遷,這一命名方式被傳播到了閩粵贛邊的畲族地區。畲民在接受郎名之後,又根據自身的文化傳統進行了部分改造,使郎名的使用更加規範,從而形成了畲族的郎名文化。進而形成了今天畲族的族譜中,郎名、法名隨處可見。第四種,認為是唐宋時期,道教盛行,客家人起郎名,與道教有關。《陳氏源流》說:「為何兄為九郎而弟為五郎?這是道教門下的排序,非兄弟排行。」以上說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筆者較贊同第二種說法,即客家人取郎名是客、畲、瑤在文化上相互影響、相互涵化的產物有如下幾種理由:第一,如果是中原文化的遺存,如果是因道教盛行,但為何漢族在(東)南方的三大民系(客家民系、廣府民系、閩南民系)中,閩南民系和廣府民系均未有取郎名、法名的習俗,唯獨客家人在宋末明初這一歷史時期普遍盛行郎名和法名呢?第二,客家人有郎名、法名的姓氏佔總姓氏的76%;郎名、法名存在於三至五代人。如羅香林所說是某種封賜式的,不可能給予那麼多姓氏和那麼多代之人。第三,郎名在客家人的祖先遷來合浦後最多在第四代就消失了,這證明,第二第三代是一種慣性,第四代後,已不再在與畲瑤少數民族同住,這種影響自然慢慢消失。當然,還有更詳細的理由,但本文只是為了引起各客家人的興趣以及有關研究客家學的人的注意,並提供一點個人的看法,不是專門的學術論文,在此不再展開。(汀州庄緣整理)
推薦閱讀:
轉帖:對客家人使用「郎」名的一點膚淺認識胡誠鋒我有幸讀了學者陳世松撰寫了《大遷徙「湖廣填四川」歷史解讀》,該書中收錄了由福建長汀等地遷入四川的陳氏族譜如下:貢川世代 藍田世代 使用郎名17 1 五八郎18 2 七一郎 七十郎 七十二郎 七十三郎19 3 七十八郎 八十一郎 八十二郎 八十三郎 三十九郎20 4 九十一郎 九十二郎 九十三郎21 5 百郎 百一郎 百二郎 百三郎 百四郎 百五郎 百六郎 百七郎22 6 百十郎 百九郎 千四郎 千五郎 千十郎 千六郎23 7 萬六郎 萬七郎陳世松得出的結論:該支族至第八代起「郎名」完全消失,時間大致在明永樂至宣德期間。我們暫且不論陳世松論斷時間是否正確。又,羅香林在他的的《廣東民族概論》最先解釋了客家人的先祖使用郎名的現象:韓江一帶的客家人,其祖先有第幾千、幾百郎的名號,相傳土著畲民雷、藍、毛、賴、盤各巨閥所給與的符號。這是客家人的祖先由閩西遷至粵境,欲求性命安全。不能不納點贅禮給那些強有力的畲閥,畲閥得客人贅禮之後,乃依其入境次序給以幾郎幾郎的名號。此外,李默撰寫了《梅州客家人先祖「郎名」、「法名」探索》、蔣炳劍撰寫了《畲族史稿》。
推薦閱讀:
※客家「粄」大集合,你最喜歡吃哪種?
※客家老行當:做風水
※客家天井的「風水」之說
※《客家家訓》
※一碗濃郁甘香的擂茶,喚起了多少客家兒女的思鄉情
TAG:客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