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讓下屬心服口服?巧用六大原理

以力服人,心抗之;以理服人,心受之;以德服人,心服之。

【案例分享】

一天下午6點左右,九華山莊的一間大會議室里,進行了兩天緊張培訓的聯想高級經理們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了,參訓的經理人再填寫一份個人改進行動計劃就OK了。不到10分鐘搞定,就等著楊元慶做結束講話了。

這時候,楊元慶還在不慌不忙地一邊思考,一邊認真地填寫自己行動計劃,一會兒,楊元慶拿起自己的行動改進計劃讀給大家聽。他的計劃總共四條,每一條都針對具體的行為、對象,並有明確的時間點。

之後楊元慶對大家說:培訓的目的是學以致用,大家不要以為填寫改進計劃是走過場。希望大家監督我的行為改進計劃,但我也要監督大家的計劃,希望每個人都認真思考自己身上存在的問題,檢查自己的行為改進計劃,達到可考量、可操作和可實現的要求。

楊元慶的話還沒有說完,不少學員就急著要回已經上交的改進計劃。從當時回收的原始計劃表來看,27份改進計劃表,總共提出改進計劃84條,其中只有6條計劃能夠完全符合「可衡量」和「可操作」的要求,占計劃條目數的7%,其他的行動計劃要麼是模模糊糊的詞語,要麼沒有說清楚改變什麼具體行為,要麼沒有具體時間點。看到大家紛紛準備「回爐」再造,楊元慶說:這兩天大家辛苦了,很緊張,就不用在現場重寫了,回去後認真思考填寫後上交就行。

之後的兩周內,每位參訓經理的行為改進計劃都經過了一番非常認真的修改,27位經理的改進計劃表裡共增加到93條改進行為,有90%左右的行為計劃基本符合要求,其他計劃即便不能量化也能夠細化和便於操作了。

楊元慶對大家上交的改進計劃不滿意,並沒有情緒化地發泄自己的不滿,而是用一種以身作則的、客觀的、舒緩的、就事論事的、同理心的溝通方式讓大家自我對照,最後每個人都心甘情願地交上了滿意的答卷。

【頭腦風暴】

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假如楊元慶看到下面的人交上來的應付差事的改進計劃表後,大聲訓斥:「怎麼搞的,純粹是應付的嘛!培訓了兩天就是這樣的結果嗎?連我都寫出了整改計劃,難道你們都沒有需要整改的嗎?就這樣的態度回去怎麼帶團隊?重寫!過不了關誰都甭想走!」

結果如何?大家也會重寫,但是心情怎樣?在被迫的情況下寫出來的計劃今後有多少能夠落實?估計很難說。

這個過程中,楊元慶做了三點不動聲色地說服:

第一,自己以身作則,要求大家監督自己,言外之意,對照一下你們的計劃看看能不能過關,事實也表明有的人當場就坐不住了;

第二,沒有發脾氣,而是給大家指出了改進計劃的具體要求「可考量、可操作和可實現」;

第三,沒有威脅大家寫不好不準吃飯回家,而是體諒大家的辛苦,回去重新寫好交上來就行了。

在管人帶隊的過程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境,你看準了一件事情,但是下面的人一時還看不清楚,而說服解釋又一時難以奏效,只好當機立斷,理解的要執行,不理解的保留意見也要執行。

可命令一下來,各種各樣的問題就出來了,不是問題的問題也出來了,有時候你覺得這就是下屬給你找事兒,但是又沒有把柄,最終你發現,導致失敗的致命因素,非天非地非強敵,而是執行者內心產生的抵觸情緒。

以力服人,心抗之;以理服人,心受之;以德服人,心服之。當下屬內心有抗拒和阻力的時候,行動上就沒有積極性。管理者不可能指揮任何人,你只能讓他的想法去指揮他自己。

所以,當管理者面臨抵制的時候,你不是要改變他的行為,更多的是要改變他的想法和意念。那麼在這個方面,強令就不如說服,達理就不如通情,所謂「一人踏不倒地上草,眾人能踩出陽光道」,讓員工心悅誠服才是最重要的。

說服是管理者管人帶隊的一項溝通基本功。說服,就是通過對下屬施加積極影響,與下屬積極溝通,把你的意圖與下屬說清楚,從而使下屬心服、接受、認可、認同、擁護,獲得下屬自覺追隨的過程。在這個意義上,說服力可以表示為:說服力=影響力 溝通力 協調力 激勵力。

可見,管理者的說服力,是一種極為重要的能力。如果沒有說服力,就沒有領導力、影響力、動員力、組織力、整合力、執行力,也就不會有效實現團隊的目標。由此,說服不僅是一種工作方法,而且是關係團隊績效成敗的大問題。

【策略方法】

說服是一門科學,行為科學家經過多次實驗研究發現,只要觸及人類根深蒂固的幾種慾望和需求,說服就可以奏效並獲得期望的結果。概括起來,如果管理者能夠遵循六條基本原理,認真地學習、領悟並加以應用,就可以讓說服變成自己管人帶隊的有效工具,從而達成一致意見,贏得他人的認同與妥協,實現你的意志和意圖。

1. 好感原理:用讚美使其「繳械」,用同路人效應使其「投降」

心理學研究發現,有兩項因素能夠有效增進對方的好感——相似性和讚美。許多研究者發現,如果你試圖改變某人的個人愛好,你越是使自己等同於他,你就越具有說服力。

正如心理學家哈斯所說的:「一個造酒廠的老闆可以告訴你為什麼一種啤酒比另一種好,但你的朋友,不管是知識淵博的,還是學識疏淺的,卻可能對你選擇哪一種啤酒具有更大的影響。」

管理者的說服策略:

考慮到人類會天然地親近內群體(我們是一夥的)並和其保持一致,「過來人」(或「同類人」)這一招殺傷力很大,可以解決很多問題。

第一,談談自己與對方相似的經歷、相同的愛好、共同的價值觀、相似的家庭背景,即便是你們的領帶顏色相似也能有效地拉近你們之間的距離;

第二,發現下屬的優點、特點等,加以真誠地讚美。

心理學家發現,人們喜歡喜歡他們的人,人們厭惡厭惡他們的人。當聽到別人對自己大加讚美時,人們都會對讚美者產生最大的好感,即使那些溢美之詞有些過頭。更具有殺傷力的是,心理學實驗發現,對他人品格、態度或者表現的積極評價,可以使得被讚美者對讚美者產生好感,並心甘情願地按照讚美者的意願行事。

2. 互惠原理:預先取之必先予之

一項心理學研究發現,美國殘疾退伍軍人協會多年來依靠一封精心製造的籌款信,就獲得了高達18%的捐款回復率。後來,當該協會開始隨信附送一份小禮物之後,捐款回復率高達35%,這份禮物只是一套個性化的地址標籤。對於捐款人來說,重要的並不是禮物,而是因為他們得到了一點東西。

管理者的說服策略:

你給下屬想要的,下屬也會給你想要的,你給下屬一個微笑,下屬就會還給你一個更燦爛的微笑。

第一,如果你希望下屬怎麼做,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你率先做出來,下屬就會做出與你同樣的行為,這就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無言的高級說服術;

第二,向下屬說明做事的理由,對他們有什麼好處,好事說在前頭,引導人們趨利的本能;

第三,應用強化原理,及時對下屬的積極表現給予表揚與認可,你所希望的行為就會重複發生。

3. 社會影響力原理:用員工「身邊的人」現身說法

一批心理學研究者挨家挨戶為一項慈善運動募捐的時候,向每戶人家出示了一份這個小區已經捐款人的名單。研究者發現,捐款人的名單越長,後續者捐款的可能性就越大。另一項研究發現,當對方並不認識那些名字的時候,說服力就會大打折扣。

管理者的說服策略:

當你推行一項管理政策的時候,與其自己口乾舌燥地說明理由,大家在下面交頭接耳,還不如找一個下屬談一談這項政策對公司、對大家有什麼好處,優秀的管理者善於利用員工「身邊人」自身的發言,而非用自己的嚴肅命令與威脅來說服員工,當然,如果這位員工在下面是一個意見領袖,或者是一個有威信的人,那麼效果更好。

4. 言行一致原理:趁熱打鐵,讓員工做出書面承諾

以色列心理學家的研究發現,他們調查某小區居民是否同意為殘障人士建立一個娛樂休閑中心,幾乎所有人都同意這項慈善活動,在徵求意見的時候,有的人被要求書面簽名,有的人則沒有被要求。兩周後,研究人員聯絡同樣一批居民,請求他們為這個項目捐款。

結果是,那些沒有在意見書上簽名的人,只有略微超過半數的人捐了款;而書面簽名的人則有92%的人捐了款。大量研究還證明,並不是所有承諾都能夠兌現,只有具備積極、公開與自願三個特徵的承諾才能有效兌現。

管理者的說服策略:

第一,對於一項比較艱巨的任務,當你經過說服,下屬已經同意之後,就應該要求他將決定寫成備忘錄,然後發給你。這樣一來,他履行承諾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加,因為人們通常都會兌現他們寫下的書面承諾。

第二,這種承諾不能是通過威脅、壓服、強迫等手段,必須是下屬自覺自愿的;

第三,有關研究顯示,當書面聲明被公開後,其效力將更加強大,承諾公開可以強化該承諾的約束力。所以,如有可能或者方便的話,公開的範圍越大,下屬履行承諾的可能性越大,因為誰也不想在大庭廣眾之下落個不守信用的名聲。

這也是有的管理者慣用的手法,比如,讓員工在大會上做表態性發言,公開簽訂責任書等。再次說明,不具備「積極、公開與自願」三個特徵的承諾,最終的履行結果可能會打折扣。

5. 權威原理:讓自己成為專家,或者借用專家的力量

心理學家為一家醫院提供諮詢服務時發現,病人總是難以按照理療師的建議去堅持日常鍛煉。原因是病人其實並不了解理療師的專業資歷,因而對理療師的意見置若罔聞。當理療師將自己的獎狀、文憑與證書懸掛在牆上之後,病人服從率增加了34%。

管理者說服策略:

第一,把你的專長、耀眼的履歷、成功故事等展露出來,切勿想當然地認為你的下屬都知道。當然,這種展示並不是自吹自擂惹人討厭,要在一般性的與下屬的溝通中自然流露才好;

第二,如果自己缺乏專業方面的權威,還有比如一些新上任的管理者,可以巧妙地藉助權威,比如巧妙地引出總裁的指示與關係、與某位業界有影響的專家的關係等;

第三,引用權威的證據、數據、名言、經典案例等,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權威效應。

比如,馬雲剛開始創業的時候,講「互聯網將改變世界」大家都不相信,認為它是騙子,後來,馬雲換了說法,說「比爾?蓋茨說互聯網將改變世界」,大家都信了。

6. 損失厭惡原理:利益誘惑不管用,就用損失威脅

《應用心理學》1988年發表了一項實驗研究,在一個小區里一半的業主被告知,如果他們給整棟房子加絕緣層,每年就可以節省一筆費用;而另一半的則被告知,如果他們沒有加絕緣層,則每年就會損失一定數量的金錢(數量和前者一樣)。

結果,後者加絕緣層的人數遠遠超過前者。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們在制定決策時,對潛在損失的關注要比對潛在收益的關注大得多。

管理者的說服策略(1)如何說服下屬接受不情願的工作。

第一,說明做這件事對他的重要性和好處;

第二,當說明好處不奏效時,要說明不做這件事將會給他帶來的有形和無形的損失,有形的損失包括加薪的機會、晉陞的機會、獎勵帶薪度假等,無形的損失包括鍛煉的機會、表現自我的機會、學習成長的機會、領導的信任度、在領導心目中的形象等。

管理者的說服策略(2)如何公布好消息、壞消息。

作為管理者,如果你有兩個或三個好消息,你應該如何向你的員工公布,以使這個好消息產生更多更積極的效果?如果你的公司有兩個或三個壞消息,你又該如何做才能最大程度地減少這個消息的不利影響呢?

基於損失厭惡所揭示的人們的心裡偏好,心理學家薩勒教授對於怎樣公布好消息和壞消息提出了的四個原則:

(1)如果你有幾個好的消息要發布,應該把它們分開發布。因為,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分別經歷兩次獲得所帶來的高興程度之和,要大於把兩個獲得加起來一次所經歷所帶來的總的高興程度。

(2)如果你有幾個壞消息要公布,應該把它們一起發布.。因為心理學家也告訴你,兩個損失結合起來所帶來的痛苦,要小於分別經歷這兩次損失所帶來的痛苦之和。

(3)如果有一個大的好消息和一個小的壞消息,應該把這兩個消息一起發布。這樣一來,壞消息帶來的痛苦會被好消息帶來的快樂所沖淡,也就減少了壞消息的負面效應。

(4)如果你有一個大的壞消息和一個小的好消息,應該分別公布這兩個消息。這樣一來,好消息帶來的快樂不至於被壞消息帶來的痛苦所淹沒,為人們帶來未來的希望,並享受到好消息帶來的快樂。

一家公司經營一直不錯,過年的時候都是給員工發6個月的工資作為年終獎。但是受經濟形勢不景氣的影響,公司盈利大幅度下滑,這次的年終獎勉強能多發一個月的工資就不錯了。但是如果這樣宣布擔心員工不滿,影響積極性。

老闆對人力資源放出風聲說,近年來效益不好,公司可能會考慮裁員。這話放出來之後,公司上下充滿了低氣壓,大家人心惶惶。不久,老闆通知召開辦公會,員工們都以為是公布裁員的消息,個個憂心忡忡。

誰知,各部門經理回來後興高采烈地告訴大家,董事長決定有難大家一起擔,公司決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勤奮的員工,這時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部門經理又告訴大家,而且董事長決定年終給大家多發一個月工資作為年終獎,整個公司爆發出熱烈的歡呼聲。

(文/宋振傑)

推薦閱讀:

符圖的結構及原理
五行原理消息賦
便秘的發生原理與防治
空氣懸架的原理是什麼?
365聽書《金字塔原理》

TAG:原理 | 下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