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唐詩三百首(二)

七言絕句

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註解

1.芙蓉樓:原址在今江蘇省鎮江市西北。

2.楚山:古時吳、楚兩地相接,鎮江一帶也稱楚地,故其附近的山也可叫楚山。

譯文

迷濛的煙雨,連夜灑遍吳地江天;

清晨送走你,孤對楚山離愁無限!

朋友呵,洛陽親友若是問起我來;

就說我依然冰心玉壺,堅守信念!

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詩的構思新穎,淡寫朋友的離情別緒,重寫自己的高風亮節。首兩句蒼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別時的孤寂之情;後兩句自比冰壺,表達自己開郎胸懷和堅強性格。全詩即景生情,寓情於景,含蓄蘊藉,韻味無窮。

閨怨(王昌齡)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註解

1.凝妝:盛妝。

2.悔教:悔使。

譯文

閨閣中的少婦,從來不知憂愁;

春來細心打扮,獨自登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新綠,心裡難受;

呵,悔不該叫夫君去覓取封侯。

賞析

這是閨怨詩、描寫了上流貴婦賞春時心理的變化。詩的首句,與題意相反,寫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二句寫她登樓賞春:帶有幼稚無知,成熟稍晚的憨態;三句急轉,寫忽見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樹又綠,夫君未歸,時光流逝,春情易失;四句寫她的省悟:悔恨當初慫恿「夫婿覓封侯」的過錯。詩無刻意寫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裸露無餘。

春宮曲(王昌齡)

昨夜風開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輪高。

平陽歌舞新承寵,簾外春寒賜錦袍。

註解

1.未央:漢宮殿名,也指唐宮。 2.平陽歌舞:平陽公主家中的歌女。

譯文

昨夜春風吹開了露井邊的桃花,

未央宮前殿明月高照一片光華。

平陽公主的歌女新受武帝寵幸,

簾外春正寒皇上特把錦袍賜她。

賞析

詩寫春宮之怨,卻無怨語怨字。作者著力於背面敷粉,以側面打光的手法,使其明暗清晰。詩明寫新人受寵的情狀,暗抒舊人失寵之怨恨。虛此實彼,言近意遠:似乎無怨,怨至深;似乎無恨,恨至長。實弦外有音的手法。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註解

1.登高:陰曆九月九日重陽節,民間有登高避邪的習俗。 2.茱萸:一種植物,傳說重陽節扎茱萸袋,登高飲菊花酒,可避災。

譯文

獨自流落他鄉,長做異地之客,

每逢佳節良辰,越發思念眷親。

遙想今日重陽,兄弟又在登高,

他們佩帶茱萸,發覺少我一人。

賞析

詩寫遊子思鄉懷親。詩人一開頭便緊急切題,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凄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覆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節倍思親」千百年來,成為遊子思念的名言,打動多少遊子離人之心。

涼州詞(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注釋

1.夜光杯:一種白玉製成的杯子。

譯文

新釀成的葡萄美酒,盛滿夜光杯;

正想開懷暢飲,馬上琵琶聲頻催。

即使醉倒沙場,請諸君不要見笑;

自古男兒出征,有幾人活著歸回?

賞析

詩是詠邊寒情景之名曲。全詩寫艱苦荒涼的邊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徵人們開懷痛飲、盡情酣醉的場面。首句用語絢麗優美,音調清越悅耳,顯出盛宴的豪華氣派;一句用「欲飲」兩字,進一層極寫熱烈場面,酒宴外加音樂,著意渲染氣氛。三、四句極寫徵人互相斟酌勸飲,盡情盡致,樂而忘憂,豪放曠達。這兩句,蘅塘退士評曰:「作曠達語,倍覺悲痛。」歷來評註家也都以為悲涼感傷,厭惡征戰。清代施補華的《峴佣說詩》評說:「作悲傷語讀便淺,作諧謔語讀便妙。在學人領悟。」從內容看,無厭惡戎馬生涯之語,無哀嘆生命不保之意,無非難征戰痛苦之情,謂是悲涼感傷,似乎勉強。施補華的話有其深度。千古名絕,眾論殊多,見仁見智,學人自悟。

後宮詞(白居易)

淚濕羅巾夢不成,夜深前殿按歌聲。

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熏籠坐到明。

注釋

1.淚濕:猶濕透。

2.恩:指皇帝對她的恩愛。

3.熏籠:薰香爐子上罩的竹籠。

譯文

淚水濕透羅巾,好夢卻難做成;

深夜,前殿傳來有節奏的歌聲。

紅顏尚未衰減,恩寵卻已斷絕;

她獨倚著熏籠,一直坐待天明。

賞析

詩是代宮人所作的怨詞。首句寫夜來不寐,夢想君王臨幸;二句寫忽聞前殿歌聲,君王來幸無望;三句寫紅顏猶在,君恩已斷之苦;四句寫再幻想君王可能來幸,於是斜倚熏籠,坐待至天明,終成泡影。語言明快自然,感情真摯而多層次,細膩地刻划了失寵宮女千迴百轉的心理狀態。

宮中詞(朱慶餘)

寂寂花時閉院門,美人相併立瓊軒。

含情慾說宮中事,鸚鵡前頭不敢言。

賞析

在一般宮怨詩,特別是以絕句體裁寫的宮怨詩里,大多隻讓一位女主角在極端孤獨之中出揚。在這首詩里,我們卻看見兩位女主角同時出場,相依相併,立在軒前。而就在這樣一幅動人的雙美圖中,詩人以別出心裁的構思,巧妙而曲折地托出了怨情,點出了題旨。

詩從寫景入手。它的首句「寂寂花時閉院門」,既是以景襯情,又是景中見情。就以景襯情而言,它是以春花盛開之景從反面來襯托這首詩所要表達的美人幽怨之情,從而收到王夫之在《詩繹》中所說的「以樂景寫哀」、「倍增其哀」的藝術效果。就景中見情而言,它雖然寫的是「花時」,卻在重門深閉的環境之中,給人以「寂寂」之感,從而在本句中已經把哀情注入了樂景,對景中人的處境和心情已經作了暗示。這樣,在第二句中把兩位主角引進場時,就只要展示一幅「美人相併立瓊軒」的畫面,而不必再費筆墨去寫她們被關閉在深宮中的凄涼處境和寂寞愁苦的心情了。

看了上半首詩,也許讀者會猜測:詩人之所以使雙美並立,大概是要讓她們互吐衷曲,從她們口中訴出怨情吧。可是,接著看下去,詩人卻並沒有讓這兩位女主角開口。讀者從「含情慾說宮中事」這第三句詩中看到的,只是一個含情不吐、欲說還休的場面。而且,所含之情是什麼情,欲說之事是什麼事,也沒有去點破它。讀者也許還會猜測:既然「含情」,既然「欲言」,大概最後總要讓她們盡情一吐、暢所欲言吧。可是,讀到終篇,看了「鸚鵡前頭不敢言」一句,這才知道:原來這幅雙美圖始終是一幅無聲的畫,而這兩位畫中人之始而欲言,終於無言,既不是因為感情微妙到難以言傳,也不是因為事情隱秘到羞於出口,只是有所畏忌而「不敢言」。那麼,其所含之情自是怨情,欲言之事決非樂事,就不言而喻了。

詩人留給讀者自己去想像的還不止以上這些。這首詩還有一個言外不盡之意。它最後說,兩位美人之「不敢言」是因為在「鸚鵡前頭」。而誰都知道,鸚鵡雖會學舌,並不會告密,其實沒有什麼可怕。這顯然是一個託辭。從這一託辭,讀者自會看到:在這幅以「花時」、「瓊軒」、「美人」、「鸚鵡」組成的風光旖旎的畫圖背後,卻是一個羅網密布的恐怖世界,生活在其中的宮人不但被奪去了青春和幸福,就是連說話的自由也沒有的。這首別開生面的宮怨詩,表達的正是這樣一個重大主題,揭露的正是這樣一幕人間悲劇。

近試上張水部(朱慶餘)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注釋

1.舅姑:公婆。

譯文

洞房裡昨夜花燭徹夜通明,

等待拂曉拜公婆討個好評。

打扮好了輕輕問郎君一聲:

我的眉畫得濃淡可合時興?

賞析

朱慶餘曾得到張籍的賞識,而張籍又樂於薦拔後輩。因而朱慶餘在臨應考前作這首詩獻給他,藉以徵求意見。

全詩以「入時無」三字為靈魂。新娘打扮得入不入時,能否討得公婆歡心,最好先問問新郎,如此精心設問寓意自明,令人驚嘆。 張籍在《酬朱慶餘》詩中答道:「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敵萬金。」把朱氏比作越州鏡湖的采菱女,不僅長得艷麗動人,而且有絕妙的歌喉,這是身著貴重絲綢的其他越女所不能比並的。文人相重,酬答俱妙,千古佳話,流譽詩壇。

逢入京使(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註解

1.故園:指長安,作者在長安有別墅。

2.龍鍾:這裡是沾濕的意思。

3.憑:托。

譯文

回頭東望故園千里,路途遙遠迷漫;

滿面龍鍾兩袖淋漓,涕淚依然不幹。

途中與君馬上邂逅,修書卻無紙筆;

唯有托你捎個口信,回家報個平安。

賞析

詩寫遊客邂逅京使,托他捎帶口信回家的情境。詩來自生活,反映生活,信手寫去,不事雕琢,親切不味,真摯感人。「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是生活中常見之事,一經藝術提煉概括,多麼典雅感人,富有生氣!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注釋

1.黃鶴樓:中國著名的名勝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蛇山的黃鵠磯上,傳說三國時期的費禕在此登仙乘黃鶴而去,故稱黃鶴樓。原樓已毀,最新一次修葺黃鶴樓,峻工於1985年。孟浩然:李白的好朋友。之:到達。廣陵:即揚州。

2.故人:老朋友,這裡指孟浩然。其年齡比李白大,在詩壇上享有盛名。李白對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稱之為「故人」。

3.煙花: 形容柳絮如煙,鮮花似錦的春天景物。下:順流向下而行。

4.碧空盡:在碧藍的天際消失。盡:沒了,消失了。

5.碧空:一作「碧山」。陸遊的《入蜀記》云:「八月二十八日訪黃鶴樓故址,太白登此樓送孟浩然詩云:『孤帆遠映碧山盡,惟見長江天際流。』蓋帆檣映遠,山尤可觀,非江行久不能知也。」

6.唯見:只看見。天際流:流向天邊。天際:天邊。

7.辭:辭別。

譯文

老朋友在黃鶴樓與我辭別,在鮮花爛漫的三月去往揚州。孤帆的影子遠去,在碧空中消逝,只看見浩浩蕩蕩的長江向天邊流去。

賞析

這首送別詩有它特殊的情味。它不同於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種少年剛腸的離別,也不同於王維《渭城曲》那種深情體貼的離別。這首詩,表現的是一種充滿詩意的離別。其所以如此,是因為這是兩位風流瀟洒的詩人的離別,還因為這次離別跟一個繁華的時代、繁華的季節、繁華的地區相聯繫,在愉快的分手中還帶著詩人李白的嚮往,這就使得這次離別有著無比的詩意。

李白與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剛出四川不久,正當年輕快意的時候,他眼裡的世界,還幾乎像黃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歲的孟浩然,這時已經詩名滿天下。他給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間,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贈孟浩然》詩中說:「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卧松雲。」這次離別正是開元盛世,太平而又繁榮,季節是煙花三月、春意最濃的時候,從黃鶴樓到揚州,這一路都是繁花似錦。而揚州,更是當時整個東南地區最繁華的都會。李白是那樣一個浪漫、愛好遊覽的人,所以這次離別完全是在很濃郁的暢想曲和抒情詩的氣氛里進行的。李白心裡沒有什麼憂傷和不愉快,相反地認為孟浩然這趟旅行快樂得很,他嚮往揚州,又嚮往孟浩然,所以一邊送別,一邊心也就跟著飛翔,胸中有無窮的詩意隨著江水蕩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別友人,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美景令人悅目,送別卻令人傷懷,以景見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達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藝術效果。

「故人西辭黃鶴樓」,這一句不光是為了點題,更因為黃鶴樓是天下名勝,可能是兩位詩人經常流連聚會之所。因此一提到黃鶴樓,就帶出種種與此處有關的富於詩意的生活內容。而黃鶴樓本身,又是傳說仙人飛上天空去的地方,這和李白心目中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揚州,又構成一種聯想,增加了那種愉快的、暢想曲的氣氛。

「煙花三月下揚州」 ,在「三月」上加「煙花」二字,把送別環境中那種詩的氣氛塗抹得尤為濃郁。煙花,指煙霧迷濛,繁花似錦。給讀者的感覺絕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盡、看不透的大片陽春煙景。三月是煙花之時,而開元時代繁華的長江下游,又正是煙花之地。「煙花三月」,不僅再現了那暮春時節、繁華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時代氣氛。此句意境優美,文字綺麗,清人孫洙譽為「千古麗句」。

總之,這一場極富詩意的、兩位風流瀟洒的詩人的離別,對李白來說,又是帶著一片嚮往之情的離別,被詩人用絢爛的陽春三月的景色,將放舟長江的寬闊畫面,將目送孤帆遠影的細節,極為傳神地表現出來了。

早發白帝城(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注釋

1.白帝:今四川省奉節

2.江陵:今湖北省江寧縣。縣。

3.一日還:一天就可以到達。

譯文

清晨,我告別高入雲霄的白帝城;

江陵遠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時間。

兩岸猿聲,還在耳邊不停地啼叫;

不知不覺,輕舟已穿過萬重青山。

賞析

詩是寫景的。唐肅宗乾元二年(759),詩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東還江陵時而作此詩。詩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長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飛的情況。首句寫白帝城之高;二句寫江陵路遙,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聲烘托行舟飛進;四句寫行舟輕如無物,點明水勢如瀉。

全詩鋒棱挺拔,一瀉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遠。難怪乎明人楊慎贊曰:「驚風雨而泣鬼神矣!」

夜上受降城聞笛(李益)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

註解

1.回樂峰:唐代有回樂縣,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縣西南。回樂峰即當地的山峰。 2.受降城:唐代有東、中、西三座受降城,都在內蒙古自治區境內。 3.蘆管:笛子。

譯文

回樂峰前的沙地白得象雪,

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

不知何處吹起凄涼的蘆管,

一夜間徵人個個眺望故鄉。

賞析

詩意在抒寫邊防將士之鄉情。前二句寫月下邊塞的景色;三句寫聲音,聞見蘆管悲聲;四句寫心中感受,蘆笛能動徵人回鄉之望。全詩把景色、聲音,感受融為一體,意境渾成。《唐詩紀事》說這首詩在當時便被度曲入畫。仔細體味全詩意境,確也是譜歌作畫的佳品。

賈生(李商隱)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註解

1.宣室:漢未央宮前正室;

2.逐臣:指賈誼曾被貶謫。

3.才調:才氣。

譯文

漢文帝在宣室求問被貶謫的賢臣,

賈誼的才華和格調更是無可比倫。

談至深夜漢文帝挪動雙膝靠近他,

可惜他不垂詢民生卻是窮究鬼神。

賞析

這是一首托古諷時詩,意在借賈誼的遭遇,抒寫詩人懷才不遇的感慨。詩選取漢文帝宣室召見賈誼,夜半傾談的情節,寫文帝不能識賢,任賢;「不問蒼生問鬼神」卻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藥求仙,荒於政事,不能任賢,不顧民生的昏庸特性。詩寓慨於諷,諷刺效果頗好。

隋宮(李商隱)

乘興南遊不戒嚴,九重誰省諫書函。

春風舉國裁宮錦,半作障泥半作帆。

注釋

1.張《箋》編此詩於大中十一年(857),時商隱因柳仲郢推薦,任鹽鐵推官,游江東。隋宮:隋煬帝楊廣建造的行宮。《輿地紀勝》:"淮南東路,揚州江都宮,煬帝於江都郡置宮,號江都宮。"《嘉慶一統志》:江蘇省揚州府古迹:臨江宮在江都縣南二十里,隋大業七年,煬帝升釣台臨揚子津,大燕百僚,尋建臨江宮於此。顯福宮在甘泉縣東北,隋城外離宮。……江都宮在甘泉縣西七里,故廣陵城內。中有成象殿,水精殿及流珠堂,皆隋煬帝建。……十宮在甘泉縣北五里,隋煬帝建。《寰宇記》:十宮在江都縣北五里,長阜苑內,依林傍澗,高跨岡阜,隨城形置焉。曰歸雁、迴流、九里、松林、楓林、大雷、小雷、春草、九華、光汾。

2.乘興句:《晉書·輿服志》:"凡車駕親戎,中外戒嚴。"此言不戒嚴,意謂煬帝驕橫無忌,毫無戒備。

3.九重:指皇帝居住的深宮。省:明察,懂得。諫書函:給皇帝的諫書。《隋書·煬帝紀》載:隋煬帝巡遊,大臣上表勸諫者皆斬之,遂無人敢諫。大業十四年(618),在行宮裡被其部下宇文化及所殺。

4.宮錦:供皇家使用的高級錦緞。

5.障泥:馬韉,墊在馬鞍的下面,兩邊下垂至馬蹬,用來擋泥土。《隋書·食貨志》:"大業元年,造龍舟,鳳榻、黃龍、赤艦、樓船、篾舫……幸江都……舳艫相接,二百餘里

翻譯

隋煬帝為南遊江都不顧安全,

九重宮中有誰理會勸諫書函。

春遊中全國裁製的綾羅錦緞,

一半作御馬障泥一半作船帆。

賞析

此詩諷詠隋煬帝奢侈嬉遊之事。首二句寫煬帝任興恣游,肆行無忌,且濫殺忠諫之士,遂伏下殺身之禍。次二句取裁錦一事寫其耗費之巨,將一人與舉國、宮錦與障泥和船帆對比,突出煬帝之驕奢淫逸。然而全詩無一議論之語,於風華流美的敘述之中,暗寓深沉之慮,令人鑒古事而思興亡。

瑤池(李商隱)

瑤池阿母綺窗開,黃竹歌聲動地哀。

八駿日行三萬里,穆王何事不重來。

注釋

1.八駿:據說穆王有赤驥、華騮、綠耳等八匹駿馬。

2.穆王:西周人,姓姬名滿,傳說他曾周遊天下。

譯文

西王母在瑤池上把綺窗打開;

只聽得黃竹歌聲音動地悲哀。

八駿神馬的車子日行三萬里;

周穆王為了何事違約不再來?

賞析

晚唐迷信神仙之風極盛,最高統治者尤最,好幾個皇帝因服丹藥妄求長生而喪命。這首詩是借周穆王西遊遇仙人西王母的神話,加以生髮,譏刺皇帝求仙的虛妄。全詩虛構了西王母盼不到周穆王重來,暗示穆王已故的故事情節,顯示了求仙妄想與死亡不可避免的對立。詩人不作正面議論,而卻以西王母心中的疑問作詰。構思巧妙,用心良苦,諷刺辛竦,韻味無窮。

嫦娥(李商隱)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註解

1.深:暗。

2.長河:銀河。

3.碧海青天: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見到碧色的海,深藍色的天。

4.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會感到孤單。

譯文

雲母屏風染上一層濃濃的燭影,

銀河逐漸斜落啟明星也已下沉。

嫦娥想必悔恨當初偷吃不死葯,

如今獨處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賞析

就內容而論,這是一首詠嫦娥的詩。然而各家看法不一。有人以為歌詠意中人的私奔,有人以為是直接歌詠主人公處境孤寂,有人以為是借詠嫦娥另外有所寄託,有人以為是歌詠女子學道求仙,有人以為應當作「無題」來看。我們姑且當作歌詠幽居寂處,終夜不眠的女子。以此而論,著實寫得貼情貼理。語言含蘊,情調感傷。

夜雨寄北(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註解

1.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縣以北。

2.共翦西窗燭:翦同剪;在西窗下共剪燭蕊。

3.卻話:重頭談起。

譯文

你問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歸期;

今晚巴山下著大雨,雨水漲滿秋池。

何時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燭花;

再告訴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賞析

這是一首抒情詩。詩的開頭兩句以問答和對眼前環境的抒寫,闡發了孤寂的情懷和對妻子深深的懷念。後兩句即設想來日重逢談心的歡悅,反襯今夜的孤寂。語淺情深,含蓄雋永,膾炙人口,餘味無窮。

有人考證,以為此詩是作者於大中五年(851)七月至九月間入東川節度使柳中郢梓州幕府時作。其時義山妻王氏已歿(王氏歿於大中五年夏秋間)。為此,以為此詩是寄給長安友人。但義山入梓幕,與其妻仙逝,均在大中五年夏秋之際,即使王氏仙逝居先,義山詩作在後,在當時交通阻塞和信息不靈的時代,也是完全可能的。就詩的內容看,按「寄內」解,便情思委曲,悱惻纏綿;作「寄北」看,便嫌細膩恬淡,未免纖弱。

寄令狐郎中(李商隱)

嵩雲秦樹久離居,雙鯉迢迢一紙書。

休問梁園舊賓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注釋

1.嵩:中嶽嵩山,在今河南。

2.雙鯉:指書信。

3.茂陵:今陝西興平縣東北,以漢武帝陵墓而得名。

譯文

你是嵩山雲我是秦川樹,長久離居;

千里迢迢,你寄來一封慰問的鯉書。

請別問我這個梁園舊客生活的甘苦;

我就象茂陵秋雨中多病的司馬相如。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於武宗會昌五年(845)閑居洛陽,寄給長安故友令狐的。令狐這時正任右司郎中。首句寫嵩山與秦川遠隔,各在一方。以各自所見的「雲」和「樹」,寄寓思念;二句寫收到書信後心中的快感;三、四句寫自己的境況。以因病免職閑居茂陵的司馬相如自比,傾訴潦倒多病,寂寞無聊的心情。

今人劉學鍇評此詩:「有感念舊恩故交之意,卻無卑屈趨奉之態;有感慨身世落寞之辭,卻無乞援望薦之意;情意雖談不上深厚濃至,卻比較直率誠懇。」這個論斷頗為中肯。

為有(李商隱)

為有雲屏無限嬌,鳳城寒盡怕春宵。

無端嫁得金龜婿,辜負香衾事早朝。

注釋

1.雲屏:以雲母飾制的屏風。

2.鳳城:京城。

3.衾:被子。

譯文

雲母屏風後,鎖著無限嬌媚的人兒;

京城寒冬已盡,我還害怕春宵難捱。

呵,為什麼我嫁個佩戴金龜的夫婿?

辜負了錦衾香帳,為早朝將儂撇開。

賞析

這首詩是描寫宦家少婦閨怨的。首句點明官宦人家,雲母屏風,人兒嬌媚;二句寫寒冬去盡,春風送暖,氣候宜人,然而不得貪眠晏起;第三、四句,寫因為丈夫在朝內為官,每日必須早起上朝,自己仍是孤零寂寥。「無端嫁得金龜婿」,語淺意深,春情春怨,和盤托出。這首詩與王昌齡的「悔教夫婿覓封侯」,李益的「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都是異曲同工,八度和弦。

江南逢李龜年(杜甫)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注釋

1.李龜年:唐代著名的音樂家,受唐玄宗賞識,後流落江南。

2. 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名叫李隆范,以好學愛才著稱,雅善音律。

3.尋常:經常。

4.崔九:崔滌,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書令崔湜的弟弟。玄宗時,曾任殿中監,出入禁中,得玄宗寵幸。崔姓,是當時一家大姓,以此表明李龜年原來受賞識。

5.江南:這裡指今湖南省一帶。

6.落花時節:暮春,通常指陰曆三月。落花的寓意很多,人衰老飄零,社會的凋弊喪亂都在其中。

7.君:指李龜年。

譯文

當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見到你的演出,

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聽到你的演唱,欣賞到你的藝術。

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落花時節,

沒有想到能在這時巧遇你這位老相識。

中心

詩是感傷世態炎涼的。李龜年是唐玄宗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貴族豪門歌唱。杜甫少年時才華卓著,常出入於岐王李隆范和中書監崔滌的門庭,得以欣賞李龜年的歌唱藝術。詩的開首二句是追憶昔日與李龜年的接觸,寄寓詩人對開元初年鼎盛的眷懷;後兩句是對國事凋零,藝人顛沛流離的感慨。僅僅四句卻概括了整個開元時期(註:開元時期為713年——741年)的時代滄桑,人生巨變。語極平淡,內涵卻無限豐滿。[4]

李龜年是開元時期「特承顧遇」的著名歌唱家。杜甫初逢李龜年,是在「開口詠鳳凰」的少年時期,正值所謂「開元全盛日」。當時王公貴族普遍愛好文藝,杜甫即因才華早著而受到岐王李隆范和中書監崔滌的延接,得以在他們的府邸欣賞李龜年的歌唱。而一位傑出的藝術家,既是特定時代的產物,也往往是特定時代的標誌和象徵。在杜甫心目中,李龜年正是和鼎盛的開元時代、也和他自己充滿浪漫情調的青少年時期的生活,緊緊聯結在一起的。幾十年之後,他們又在江南重逢。這時,遭受了八年動亂的唐王朝業已從繁榮昌盛的頂峰跌落下來,陷入重重矛盾之中;杜甫輾轉漂泊到潭州,「疏布纏枯骨,奔走苦不暖」,晚境極為凄涼;李龜年也流落江南,「每逢良辰勝景,為人歌數闋,座中聞之,莫不掩泣罷酒」(《明皇雜錄》)。這種會見,自然很容易觸發杜甫胸中原本就鬱積著的無限滄桑之感。

賞析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詩人雖然是在追憶往昔與李龜年的接觸,流露的卻是對「開元全盛日」的深情懷念。這兩句下語似乎很輕,含蘊的感情卻深沉而凝重。「岐王宅里」、「崔九堂前」,彷彿信口道出,但在當事者心目中,這兩個文藝名流經常雅集之處,是鼎盛的開元時期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的集中的地方,它們的名字就足以勾起詩人對「全盛日」的美好回憶。當年詩人出入其間,接觸李龜年這樣的藝術明星,是「尋常」而不難「幾度」的,多年過後回想起來,簡直是不可企及的夢境了。這裡所蘊含的天上人間之隔的感慨,讀者是要結合下兩句才能品味出來的。兩句詩在迭唱和詠嘆中,流露了詩人對開元全盛日的無限眷戀,猶如要拉長回味的時間。

夢一樣的回憶,畢竟改變不了眼前的現實。「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風景秀麗的江南,在承平時代,原是詩人們所嚮往的作快意之游的所在。詩人真正置身其間,所面對的竟是滿眼凋零的「落花時節」和皤然白首的流落藝人。「落花時節」,如同是即景書事,又如同是別有寓托,寄興在有意無意之間。這四個字,暗喻了世運的衰頹、社會的動亂和詩人的衰病漂泊,但詩人絲毫沒有在刻意設喻,這種寫法顯得特別渾成無跡。加上兩句當中「正是」和「又」這兩個虛詞一轉一跌,更在字裡行間寓藏著無限感慨。江南好風景,恰恰成了亂離時世和沉淪身世的有力反襯。一位老歌唱家與一位老詩人在飄流顛沛中重逢了,落花流水的風光,點綴著兩位形容憔悴的老人,成了時代滄桑的一幅典型畫圖。它無情地證實「開元全盛日」已經成為歷史陳跡,一場翻天覆地的大動亂,使杜甫和李龜年這些經歷過盛世的人,淪落到了不幸的地步。感慨是很深的,但詩人寫到「落花時節又逢君」,卻黯然而收,在無言中包孕著深沉的慨嘆,痛定思痛的悲哀。這樣「剛開頭卻又煞了尾」,連一句也不願多說,顯得蘊藉之極。清代沈德潛評此詩:「含意未申,有案未斷。」詩人這種「未申」之意對於有著類似經歷的當事者李龜年,是不難領會的;對於後世善於知人論世的讀者,也不難把握。像《長生殿·彈詞》中李龜年所唱的「當時天上清歌,今日沿街鼓板」,「唱不盡興亡夢幻,彈不盡悲傷感嘆,凄涼滿眼對江山」等等,儘管反覆唱嘆,意思並不比杜詩更多,倒很像是劇作家從杜甫的詩中抽繹出來的一樣。

總結

四句詩,從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聞」歌,到落花江南的重「逢」,「聞」、「逢」之間,聯結著四十年的時代滄桑、人生巨變。儘管詩中沒有一筆正面涉及時世身世,但透過詩人的追憶感喟,卻表現出了給唐代社會物質財富和文化繁榮帶來浩劫的那場大動亂的陰影,以及它給人們造成的巨大災難和心靈創傷。可以說「世運之治亂,華年之盛衰,彼此之凄涼流落,俱在其中」(孫洙評)。正如同舊戲舞台上不用布景,觀眾通過演員的歌唱表演,可以想像出極廣闊的空間背景和事件過程;又像小說里往往通過一個人的命運,反映一個時代一樣。這首詩的成功創作表明:在具有高度藝術概括力和豐富生活體驗的大詩人那裡,絕句這樣短小的體裁可以具有很大的容量,而在表現如此豐富的內容時,又能達到舉重若輕、渾然無跡的藝術境界。

這首七言絕句膾炙人口,是杜甫晚年創作生涯中的絕唱,歷代好評眾多,如清代邵長蘅評價說:「子美七絕,此為壓卷。」《唐宋詩醇》也說,這首詩「言情在筆墨之外,悄然數語,可抵白氏(白居易)一篇《琵琶行》矣。……此千秋絕調也。」詩中撫今思昔,世境的離亂,年華的盛衰,人情的聚散,彼此的凄涼流落,都濃縮在這短短的二十八字中。語言極平易,而含意極深遠,包含著非常豐富的社會生活內容。那種昔盛今衰,構成了尖銳的對比,使讀者感到詩情的深沉與凝重。清代黃生《杜詩說》評論說:「今昔盛衰之感,言外黯然欲絕。見風韻於行間,寓感慨於字里。即使龍標(王昌齡)、供奉(李白)操筆,亦無以過。乃知公於此體,非不能為正聲,直不屑耳。有目公七言絕句為別調者,亦可持此解嘲矣。」

贈別二首·娉娉裊裊十三餘 (杜牧)

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註解

1.豆蔻句:喻處女,後因稱十三四歲女子為豆蔻年華。

譯文

姿態美好舉止輕盈正是十三年華,

活象二月初含苞待放一朵豆蔻花。

看遍揚州城十里長街的青春佳麗,

捲起珠簾賣俏粉黛沒有比得上她。

賞析

這兩首詩是詩人在大和九年(835),調任監察御史,離揚州赴長安是,與妓女分別之作。

第一首著重寫其美麗,讚揚她是揚州歌女中美艷第一。首句描摹少女身姿體態,妙齡丰韻;二句以花喻人,寫她嬌小秀美;三、四兩句,以星拱月,寫揚州佳麗極多,唯她獨俏。手法上強此弱彼,大有「除卻巫山不是雲」之概。語言精萃麻利,揮灑自如,情感真摯明朗,蕩然肺腑。

贈別二首·多情卻似總無情(杜牧)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尊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註解

1.多情句:意謂多情者滿腔情緒,一時無法表達,只能無言相對,倒象彼此無情。

2.尊:酒杯。

譯文

聚首如膠似漆作別卻象無情;

只覺得酒筵上要笑笑不出聲。

案頭蠟燭有心它還依依惜別;

你看它替我們流淚流到天明。

賞析

第二首著重寫惜別,描繪與她的筵席上難分難捨的情懷。首名寫離筵之上壓抑無語,似乎冷淡無情;次句以「笑不成」點明原非無情,而是鬱悒感傷,實乃多情,回應首句。

金谷園(杜牧)

繁華事散逐香塵,流水無情草自春。

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

註解

1.香塵:石崇為教練家中舞妓步法,以沉香屑鋪象牙床上,使她們踐踏,無跡者賜以珍珠。

2.墜樓人:指石崇愛妾綠珠,曾為石崇墜樓而死。

譯文

繁華往事,已隨沉香煙塵飄蕩無存;

流水無情,野草卻年年以碧綠迎春。

啼鳥悲鳴,傍晚隨著東風聲聲傳來;

落花紛紛,恰似那墜樓的綠珠美人。

賞析

這是一首即景生情詩。大概寫詩人經過西晉富豪石崇的金谷園遺址而興弔古情思。前句寫金谷園昔日的繁華,今已不見;二句寫人事雖非,風景不殊;三、四兩句即景生情,聽到啼鳥聲聲似在哀怨;看到落花滿地,想起當年墜樓自盡的石崇愛妾綠珠。句句寫景,層層深入,景中有人,景中寓情。寫景意味雋永,抒情凄切哀婉。

寄揚州韓綽判官(杜牧)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注釋

1.迢迢:形容遙遠。

2.玉人:指韓綽,含讚美之意。

譯文

青山隱隱起伏,江流千里迢迢。

時令已過深秋,江南草木枯凋。

揚州二十四橋,月色格外嬌嬈。

老友你在何處,聽取美人吹簫?

賞析

這是一首調笑詩。詩的首聯是寫江南秋景,說明懷念故人的背景,末聯是借揚州二十四橋的典故,與友人韓綽調侃。意思是說你處在東南形勝的揚州,當此深秋之際,在何處教玉人吹簫取樂呢?意境優美,清麗俊爽,情趣盎然,千百年來,傳誦不衰。

遣懷(杜牧)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注釋

1.落魄:漂泊。

2.楚腰:楚靈王好細腰的典故。這裡均指揚州妓女。

3.青樓:指妓女居處。

翻譯

飄泊江湖生活潦倒,常常載酒而行。

放浪形骸沉溺美色,欣賞細腰輕盈。

十年揚州不堪回首,竟是一場春夢;

留連青樓,只落得個薄情郎的聲名。

賞析

這是作者回憶昔日的放蕩生涯,悔恨沉淪的詩。首句追敘揚州生活:寄人籬下。二句寫放浪形骸,沉湎於酒色。以「楚王好細腰」和「趙飛燕體輕能為掌上舞」,兩個典故,形容揚州妓女之多之美和作者沉淪之深。三句寫留連美色太久,十年冶遊,於今方才省悟。四句寫覺醒後的感傷,一生聲名喪失殆盡,僅存青樓薄倖之名。自嘲自責,抑鬱詼諧。

《全唐詩話》說,吳武陵看了杜牧這首詩,即以他的《阿房宮賦》向崔郾推薦,杜牧於是登第。

秋夕(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註解

1.畫屏:畫有圖案的屏風。

2.輕羅:柔軟的絲織品。

3.流螢:飛動的螢火蟲。

4.天階:露天的石階。

5.牽牛織女星:兩個星座的名字。

譯文

秋夜,白色的燭光映著冷清的畫屏;

我手執綾羅小扇,輕盈地扑打流螢。

天街上的夜色,有如井水般地清涼;

卧榻仰望星空,牽牛星正對織女星。

賞析

這是寫失意宮女生活的孤寂幽怨。首句寫秋景,用一「冷」字,暗示寒秋氣氛,又襯出主人公內心的孤凄。二句寫借撲螢以打發時光,排遣愁緒。三句寫夜深仍不能眠,以待臨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末句借羨慕牽牛織女,抒發心中悲苦。蘅塘退士評曰:「層層布景,是一幅著色人物畫。只『卧看』兩字,逗出情思,便通身靈動。」

將赴吳興登樂游原一絕(杜牧)

清時有味是無能,閑愛孤雲靜愛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樂游原上望昭陵。

譯文

太平時有閑情逸興,是無能之人;喜歡孤雲悠閑,也喜歡和尚清靜。我想手擎旌麾,遠去江海的吳興;再登上樂游原,遙望太宗的昭陵。

賞析

在唐人七絕中,也和在整個古典詩歌中一樣,以賦、比二體寫成的作品較多,興而比或全屬興體的較少。杜牧這首詩採用了「託事於物」的興體寫法,表達了作者的愛國之情,稱得上是一首「言在此而意在彼」、「言已盡而意有餘」的名篇。

這首詩是作者於公元850年(宣宗大中四年)將離長安到湖州(即吳興,今浙江湖州市)任刺史時所作。樂游原在長安城南,地勢高敞,可以眺望,是當時的遊覽勝地。

杜牧不但長於文學,而且具有政治、軍事才能,渴望為國家作出貢獻。當時他在京城裡任吏部員外郎,投閑置散,無法展其抱負,因此請求出守外郡。對於這種被迫無所作為的環境,他當然是很不滿意的。詩從安於現實寫起,反言見意。武宗、宣宗時期,牛李黨爭正烈,宦官擅權,中央和藩鎮及少數民族政權之間都有戰鬥,根本算不上「清時」。詩的起句不但稱其時為「清時」,而且進一步指出,既然如此,沒有才能的自己,倒反而可以藉此藏拙,這是很有意趣的。次句承上,點明「閑」與「靜」就是上句所指之「味」。而以愛孤雲之閑見自己之閑,愛和尚之靜見自己之靜,這就把閑靜之味這樣一種抽象的感情形象地顯示了出來。

第三句一轉。漢代制度,郡太守一車兩幡。幡即旌麾之類。唐時刺史略等於漢之太守。這句是說,由於在京城抑鬱無聊,所以想手持旌麾,遠去江海。(湖州北面是太湖和長江,東南是東海,故到湖州可雲去江海。)第四句再轉。昭陵是唐太宗的陵墓,在長安西邊醴泉縣的九嵏山。古人離開京城,每每多所眷戀,如曹植詩:「顧瞻戀城闕,引領情內傷。」(《贈白馬王彪》)杜甫詩:「無才日衰老,駐馬望千門。」(《至德二載自京金光門出乾元初有悲往事》)都是傳誦人口之句。但此詩寫登樂游原不望皇宮、城闕,也不望其他已故皇帝的陵墓,而獨望昭陵,則是別有深意的。唐太宗是唐代、也是我國封建社會中傑出的皇帝。他建立了大唐帝國,文治武功,都很煊赫;而知人善任,惟賢是舉,則是他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詩人登高縱目,西望昭陵,就不能不想起當前國家衰敗的局勢,自己閑靜的處境來,而深感生不逢時之可悲可嘆了。詩句雖然只是以登樂游原起興,說到望昭陵,戛然而止,不再多寫一字,但其對祖國的熱愛,對盛世的追懷,對自己無所施展的悲憤,無不包括在內。寫得既深刻,又簡練;既沉鬱,又含蓄,真所謂「稱名也小,取類也大」。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註解

1.折戟沉沙:斷了戟沒入沙中;戟:一種武器。

2.東風:東吳以火攻攻打西面的曹營要藉助東風。

3.周郎:周瑜,吳軍統率。

4.二喬:吳國二美女,大喬嫁給吳國國君;小喬嫁給周瑜。

譯文

斷戟沉沒泥沙中,六百年來竟未銷熔;

自己拿來磨洗,認出是赤壁之戰所用。

假使當年東風不給周瑜的火攻計方便;

大喬小喬就要被曹操鎖閉在銅雀台中。

賞析

這首詠史弔古詩,似是譏諷周瑜成功的僥倖。詩的開頭二句,借物起興,慨嘆前朝人物事迹,後二句議論:赤壁大戰,周瑜火攻,倘無東風,東吳早滅,二喬將被虜去,歷史就要改觀。詩的構思極為精巧,點染用功。

泊秦淮(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註解

1.秦淮:河名,源出江蘇省溧水縣,貫穿南京市。

2.商女:賣唱的歌女。

3.後庭花:歌曲名,南朝後主所作《玉樹後庭花》,後人亡國之音。

譯文

煙霧瀰漫秋水,月光籠罩白沙;

小船夜泊秦淮,靠近岸邊酒家。

歌女為人作樂,那知亡國之恨?

她們在岸那邊,還唱著後庭花。

賞析

這首詩是即景感懷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華一時。目睹如今的唐朝國勢日衰,當權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轍,無限感傷。首句寫景,先竭力渲染水邊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敘事,點明夜泊地點;三、四句感懷,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妓,自然洒脫;由歌曲之靡靡,牽出「不知亡國恨」,抨擊豪紳權貴沉溺於聲色,含蓄深沉;由「亡國恨」推出「後庭花」的曲調,借陳後主之屍,鞭笞權貴的荒淫,深刻犀利。

徵人怨(柳中庸)

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

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

題解

這首詩意在寫征夫長期守邊,東西輾轉不能還鄉的怨情。詩的首句寫守邊時間延續,地點轉換;二句寫天天戰爭不息,生活單調凄苦;三句寫邊塞氣候惡劣,暗隱生還無望(歸青冢);四句寫邊塞形勝,點明生涯之不定。以怨為題,卻無一「怨」 字,用疊字和名詞,渾成對偶反覆,迴腸盪氣,雖無「怨」字,怨情自生。

注釋

1.金河:即黑河,在今呼和浩特市城南。玉關:玉門關的簡稱。歲歲:指年年月月,下文的「朝朝」同義。

2.馬策:馬鞭。刀環:刀柄上的銅環,喻征戰事。

3.三春:春季的三個月或暮春,此處為暮春。青冢:漢王昭君墓,在今內蒙古呼和浩特之南。

4.黑山:一名殺虎山,在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東南。

譯文

去年駐金河今年來守玉門關,天天只有馬鞭和大刀與我作伴。

白雪還在昭君墓地,我走過萬里黃河又繞過了黑山。

鑒賞

這是一首傳誦極廣的邊塞詩。詩中寫到的金河、青冢、黑山,都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境內,唐時屬單于都護府。由此可以推斷,這首詩寫的是一個隸屬於單于都護府的徵人的怨情。全詩四句,一句一景,表面上似乎不相連屬,實際上卻統一於「徵人」的形象,都緊緊圍繞著一個「怨」字鋪開。

前兩句就時記事,說的是:年復一年,東西奔波,往來邊城;日復一日,躍馬橫刀,征戰不休。這兩句「歲歲」「朝朝」相對,「金河」「玉關」「馬策」「刀環」並舉,又加以「復」字、「與」字,給人以單調困苦、無盡無窮之感,怨情自然透出。

前兩句從「歲歲」說到「朝朝」,似乎已經把話說盡。然而,對於滿懷怨情的徵人來說,這只是說著了一面。他不僅從那無休止的時間中感到怨苦之無時不在,而且從即目所見的景象中感到怨苦之無處不有,於是又有三、四句之作。

三句寫時屆暮春,在苦寒的塞外卻「春色未曾看」,所見者惟有白雪落向青冢而已。肅殺如此,令人凄絕。末句寫邊塞的山川形勢:滔滔黃河,繞過沉沉黑山,復又奔騰向前。這兩句寫景,似乎與詩題無關,其實都是徵人常見之景,常履之地,因而從白雪青冢與黃河黑山這兩幅圖畫里,讀者不僅看到征戍之地的苦寒與荒涼,也可以感受到徵人轉戰跋涉的辛苦。詩雖然不直接發出怨語,而蘊蓄於其中的怨恨之情足以使人迴腸盪氣。

通篇不著一個「怨」字,卻又處處瀰漫著怨情。詩人抓住產生怨情的緣由,從時間和空間兩方面落筆,讓「歲歲」「朝朝」的戎馬生涯以及「三春雪」與「黃河」「黑山」的自然景象去現身說法,收到了「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司空圖《二十四詩品》)的藝術效果,可謂妙絕。全詩對仗精工,巧於鍊字,別具情韻。

金陵圖(韋莊)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注釋

1.六朝:指吳、東晉、宋、齊、梁、陳。

2.台城:也稱苑城,在南京玄武湖邊,原為六朝時城牆。

譯文

江上春雨霏霏岸邊青草離離,

六朝往事如夢只剩春鳥悲啼。

最無情的還是台城外的垂柳,

依舊輕煙般地籠罩十里長堤。

賞析

這是一首憑弔六朝古迹的詩。詩的首句寫金陵雨景,渲染氛圍;二句寫六朝往事如夢,台城早已破敗;三、四句寫風景依舊,人世滄桑。觸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傷今。語言含蓄蘊藉,情緒無限感傷。

滁州西澗(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註解

1.滁州:在今安徽滁縣以西。

2.西澗:在滁縣城西,俗名稱上馬河。

3.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譯文

我憐愛生長在澗邊的幽草,

澗上有黃鸝在深林中啼叫。

春潮伴著夜雨急急地湧來,

渡口無人船隻隨波浪橫漂。

賞析

這是寫景詩的名篇,描寫春遊滁州西澗賞景和晚潮帶雨的野渡所見。首二句寫春景、愛幽草而輕黃鸝,以喻樂守節,而嫉高媚;後二句寫帶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橫的景象,蘊含一種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可奈何之憂傷。全詩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憂傷之情懷。

桃花溪(張旭)

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礬西畔問漁船。

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注釋

1.飛橋:高橋。

2.石磯:河流中露出的石堆。

3.洞:指《桃花源記》中武陵漁人找到的洞口。

譯文

隱隱看見一座長橋,被野煙隔斷;

在石嶼的西畔,借問打漁的小船。

桃花隨著流水,終日地漂流不盡;

桃花源洞口,在清溪的哪段哪邊?

賞析

這是借陶潛《桃花源記》的意境而寫的寫景詩。詩由遠外落筆,寫山谷深幽,迷離恍惚,隔煙朦朧,其境若仙。然後鏡頭移近,寫桃花流水,漁舟輕泛,問訊漁人,尋找桃源。詩的構思婉曲,意境若畫,有景有情,趣味深遠。蘅塘退士批註:「四句抵得一篇《桃花源記》。」這話不無道理。

寄人(張泌)

別夢依依到謝家,小廊回合曲闌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

注釋

1.小廊句:指夢中所見景物。

2.多情兩句:指夢後所見。

譯文

離別後夢裡依稀來到謝家,

徘徊在小迴廊闌干畔底下。

醒來只見庭前多情的明月,

它還在臨照離人臨照落花。

賞析

這是與情人別後的寄懷詩。詩的首句寫夢中重聚,難捨難離;二句寫依舊當年環境,往日歡情;三句寫明月有情,伊人無義;四句寫落花有恨,慰藉無人。前二句是表明自己思念之深;後兩句是埋怨伊人無情,魚沉雁杳。以明月有情,寄希望於對方,含蓄深厚,曲折委婉,情真意真。

題金陵渡(張祜)

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兩三星火是瓜州。

注釋

1.金陵:南京。

2.津渡:渡口。

3.瓜州:今江蘇邗江縣南邊。

譯文

在鎮江附近金陵渡口的小山樓,

我一夜不能入眠心中自有憂愁。

月光西斜的時候江潮剛剛退落,

隔岸幾點星火閃爍可能是瓜州?

賞析

詩寫偶見的江上清麗夜色。首句點題,次句抒發感慨;三、四句寫因懷愁而難眠,推窗遠望,斜月朦朧,江潮初落,隔江瓜州,星火閃爍。全詩畫面清麗宜人,但卻難免有孤寂之感。有人認為這首詩是作者至京求官不遂後所作,寄寓懷才不遇落拓失意之情。有人以為是寫鄉愁情思的。寄愁是真,但什麼愁?愁什麼?也確實難斷。我們暫且欣賞這清美寧靜的夜景吧。

贈內人(張祜)

禁門宮樹月痕過,媚眼惟看宿鷺巢。

斜拔玉釵燈影畔,剔開紅焰救飛蛾。

注釋

1.禁門:宮門。

2.紅焰:指燈芯。

譯文

暗淡的月光移過宮門和樹木,

明眸媚眼只看那宿鷺的巢窠。

孤燈斜影看她偏頭拔下玉釵,

挑開燭芯的紅焰救出了飛蛾。

賞析

詩意在寫宮女靜夜的孤寂無聊;先寫宮門森嚴,時光飛逝;次寫麗質不寵,艷羨宿鷺;再寫斜拔玉釵,丰姿裊娜;最後寫剔焰救蛾,使其重生。雖是無意,卻頗有情。有感於自身深鎖宮禁,恰如飛蛾撲焰,大有憐蛾自憐的情感。全詩造意深曲,耐人尋味。

集靈台二首·日光斜照集靈台(張祜)

日光斜照集靈台,紅樹花迎曉露開。

昨夜上皇新授籙,太真含笑入簾來。

註解

1.太真:楊貴妃為女道士時號太真,住內太真宮。

譯文

旭日光輝斜照華清宮旁的集靈台,

樹上紅花一朵朵地迎著朝露綻開。

昨夜玄宗剛在這裡為楊玉環授籙,

太真滿面笑容地進入珠簾受寵來。

賞析

這兩首詩是諷刺楊玉環姊妹的專寵。第一首諷楊玉環的輕薄。楊玉環原系玄宗十八子壽王瑁的妃子,玄宗召入禁中為女官,號太真,後來大加寵幸,進而冊封為貴妃。集靈台是清靜祀神所在,詩人指出玄宗不該在這裡行道教授給秘文儀式。並指出貴妃在這時「含笑」入內,自願為女道士,配合默契,掩人耳目,足見其輕薄風騷。

集靈台二首·虢國夫人承主恩(張祜)

虢國夫人承主恩,平明騎馬入宮門。

卻嫌脂粉污顏色,淡掃峨眉朝至尊。

註解

1.虢國夫人:楊貴妃三姊的封號。

2.平明:天剛亮時。

譯文

虢國夫人受到皇上的寵恩,

大清早就騎馬進入了宮門。

只嫌脂粉會玷污她的美艷,

淡描蛾眉就進去朝見至尊。

賞析

第二首諷虢國夫人的驕縱風騷。虢國夫人是楊玉環的三姊,嫁給裴家,是當時名聲極壞的人。她並非「后妃」,卻「承主恩」,而且「騎馬入宮」「朝至尊」。自恃美艷,不施脂粉,足見她的輕佻,也可見玄宗的昏庸。

這兩首詩語言頗為含蓄,看似是褒,實則是貶,諷刺深刻,入木三分。

楓橋夜泊(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注釋

1.漁火:漁船上的燈火。

2.姑蘇:今江蘇省蘇州市。

3.寒山寺:蘇州楓橋附近的寺院。

譯文

明月西落秋霜滿天,幾聲烏啼山前;

江上漁火映紅楓樹,愁緒攪我難眠。

呵,蘇州城外那聞名海內的寒山寺;

夜半鐘聲,漫悠悠地飄到我的船邊。

賞析

這是記敘夜泊楓橋的景象和感受的詩。首句寫所見(月落),所聞(烏啼),所感(霜滿天);二句描繪楓橋附近的景色和愁寂的心情;三、四句寫客船卧聽古剎鐘聲。平凡的橋,平凡的樹,平凡的水,平凡的寺,平凡的鐘,經過詩人藝術的再創造,就構成了一幅情味雋永幽靜誘人的江南水鄉的夜景圖,成為流傳古今的名作、名勝。此詩自從歐陽修說了「三更不是打鐘時」之後,議論頗多。其實寒山寺夜半鳴鐘卻是事實,直到宋化仍然。宋人孫覿的《過楓橋寺》詩:「白首重來一夢中,青山不改舊時容。烏啼月落橋邊寺,倚枕猶聞半夜鍾。」即可為證。張繼大概也以夜半鳴鐘為異,故有「夜半鐘聲」一句。今人或以為「烏啼」乃寒山寺以西有「烏啼山」,非指「烏鴉啼叫。」「愁眠」乃寒山寺以南的「愁眠山」,非指「憂愁難眠」。殊不知「烏啼山」與「愁眠山」,卻是因張繼詩而得名。孫覿的「烏啼月落橋邊寺」句中的「烏啼」,即是明顯指「烏啼山」。

隴西行(陳陶)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深閨夢裡人。

注釋

1.隴西行:古代歌曲名。

2.貂錦:這裡指戰士。

3.無定河:在陝西北部。

4.深閨:這裡指戰死者的妻子。

譯文

唐軍將士誓死橫掃匈奴奮不顧身;

五千身穿錦袍的精兵戰死在胡塵。

真可憐呵那無定河邊成堆的白骨,

還是少婦們夢中相依相伴的戀人。

賞析

《隴西行》共四首,這是第二首。首二句寫將士忠勇,喪亡甚眾;末二句寫犧牲者是春閨少婦日夜盼望歸來團聚的情人。全詩反映了唐代長期征戰帶給人民的痛苦和災難,表達了非戰情緒。三、四兩句,以「無定河邊骨」與「春閨夢裡人」比照,虛實相對,宛若電影中的蒙太奇,用意工妙。詩情凄楚,吟來潸然淚下。

雜詩(佚名)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麥苗風柳映堤。

等是有家歸未得,杜鵑休向耳邊啼。

注釋

1.著:吹入。

2.等是:等於。

3.杜鵑:鳥名,即子規。

譯文

時令將近寒食,春雨綿綿春草萋萋;

春風過處苗麥搖擺,堤上楊柳依依。

這是為什麼呵,我卻有家歸去不得?

杜鵑呵,不要在我耳邊不停地悲啼。

賞析

這是歌詠遊客居外不得返鄉之情的詩。意思是在說寒食、清明將到,客居不能返鄉,卻聽得杜鵑悲泣,更為傷感,大有「每逢佳節倍思親」之慨。詩的節奏獨特,首兩句節拍為「一、二、三」,然而卻諧絕句平仄韻,這是絕句中少見的。句寫六朝往事如夢,台城早已破敗;三、四句寫風景依舊,人世滄桑。觸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傷今。語言含蓄蘊藉,情緒無限感傷。

回鄉偶書(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催。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註解

1.鬢毛摧:兩鬢的頭髮已經斑白。

譯文

少年時離鄉,到老了才回家來;

口音沒改變,雙鬢卻已經斑白。

兒童們看見了,沒有認識我的;

他們笑問:這客人是從哪裡來?

賞析

這是一首久客異鄉,返回故里的感懷詩。全詩抒發了山河依舊,人事不同,人生易老,世事滄桑的感慨。一、二句,詩人置於熟悉而又陌生的故鄉環境中,心情難於平靜。首句寫數十年久客他鄉的事實,次句寫自己的「老大」之態,暗寓鄉情無限。三、四句雖寫自己,卻從兒童方面的感覺著筆,極富生活情趣。詩的感情自然、逼真,內容雖平淡,人情味卻濃足。語言樸實無華,毫不雕琢,細品詩境,別有一番天地。全詩在有問無答中作結,哀婉備至,動人心弦,千百年來為人傳誦,老少皆知。

瑤瑟怨(溫庭筠)

冰簟銀床夢不成,碧天如水夜雲輕。

雁聲遠過瀟湘去,十二樓中月自明。

註解

1.冰簟:喻竹席之涼。

2.瀟湘:水名,在今湖南省內。

譯文

銀床竹席多涼爽,我卻偏偏不能入夢;

長空澄碧如水,夜裡雲絮輕輕地飄蕩。

遠處傳來幾聲雁叫,雁群飛過瀟湘去;

十二樓中夜已深,唯有明月灑著寒光。

賞析

詩是寫女子別離的悲怨,蘅塘退士批註:「通首布景,只夢不成三字露怨意。」詩所寫的是夢不成之後之所感、所見、所聞的情景。全詩象是幾種銜接緊密的寫景鏡頭,表現了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動和思想感情。冰簟、銀床、碧空、明月、輕雲,南雁、瀟湘,以至於月光籠罩下的玉樓,組成了一組離人幽怨的秋夜圖,渲染了一種和主人公離怨情緒統一和諧的情調和氛圍。詩中雖無「怨」字,然而怨意自生。

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劉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注釋

1.更深:古時計算時間,一夜分成五更。更深,夜深了。月色半人家:月光照到人家庭院的一半。

2.北斗、南斗:星宿名。闌干:縱橫交錯的樣子。

3.偏:偏偏,表示出乎意料。

4.新透:第一次透過。

譯文

夜深了,月兒向西落下,院子里只有一半還映照在月光中;橫斜的北斗星和傾斜的南斗星掛在天際,快要隱落了。就在這更深人靜、夜寒襲人的時候,忽然感到了春天溫暖的氣息;你聽,冬眠後小蟲的叫聲,第一次透過綠色紗窗傳進了屋裡。

這首詩寫的是月夜中透露出的春意,構思新穎別緻。詩人選取了靜寂的散發著寒意的月夜為背景,從夜寒中顯示出春天的暖意,從靜寂中顯示出生命的萌動,從幾聲蟲叫引起人們對春回大地的美好聯想。

點評

《月夜》寫得自然流暢,生趣橫溢,洋溢著詩人對春天、對生命的讚頌。「蟲聲新透綠窗紗」一句,展現詩人捕捉物象的敏銳能獨特的審美視角,特別是一個「透」字,寫出了「感覺」,可謂傳神。

賞析

唐詩中,以春和月為題的不少。或詠春景而感懷,或望明月而生情思。此詩寫春,不唯不從柳綠桃紅之類的事物著筆,反借夜幕將這似乎最具有春天景色特點的事物遮掩起來,寫月,也不細描其光影,不感嘆其圓缺;而只是在夜色中調進半片月色,這樣,夜色不至太濃,月色也不至太明,造成一種朦朧而和諧的旋律。

此詩首揭「更深」二字,為以下景色的描繪確定了基調,也給全詩籠罩一種特殊氛圍。「月色半人家」是「更深」二字的具體化,接下的一句「北斗闌干南斗斜」,是「更深」於夜空的徵象,兩句一起造成春夜的靜穆,意境深邃。月光半照,是因為月輪西斜,詩以星斗闌干為映襯,這就構成兩句之間的內在關聯。

恬謐的春夜,萬物的生息遷化在潛行。「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正是詩人全身心地去體察大自然的契機而得到的佳句。從蟲介之微而知寒暖之候,說明詩入有著深厚的鄉村生活的根柢。因此。這兩句非一般人所能道。沒有長期鄉村生活經驗的入。固然說不出;便是生活在鄉村,也並非人人都說得出來。今夜蟲鳴,究竟是第一回還是第幾回,誰去注意它,這須得有心人。還應該有一顆詩心。一個「新」字,飽含對鄉村生活的深情,既是說清新,又有欣悅之意。

詩中說「春氣暖」自「今夜」始,表明對節候變化十分敏感,「偏知」一語洋溢著自得之情。寫隔窗聽到蟲聲,用「透」。給人以生機勃發的力度感。窗紗的綠色,夜晚是看不出的。這綠意來自詩人內心的盎然春意。至此,我們就可以明白:詩人之所以不描寫作為春天表徵的鮮明的外在景觀。而是藉助深夜景色氣氛來烘托詩的意境,就是因為這詩得之於詩人的內心。詩人是以一顆純凈的心靈體察自然界的細微變化的。詩的前二句寫景物,不著一絲春的色彩.卻暗中關合春意,頗具蘊藉之致。第三句的「春氣暖」。結句的「蟲聲」,「綠窗紗」互為映發。於是春意俱足。但這聲與色,仍從「意」(感覺)中來。詩人並非唯從「蟲聲」才知道春氣已暖,「春氣暖」是詩人對「今夜」的細微感覺,而「蟲聲」只是與其感覺冥合的一個物候。因此,詩的意蘊是深厚的。構思的新穎別緻,決定於感受的獨特。

唐代田園詩成為一個重要流派,也不乏名家。然而。能彷彿陶詩一二者並不多見。象本詩這樣深得陶體真趣的。就更為寥寥。

春怨·紗窗日落漸黃昏(劉方平)

紗窗日落漸黃昏,金屋無人見淚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

注釋

金屋:原指漢武帝少時欲金屋藏阿嬌事。這裡指妃嬪所住的華麗宮室。

譯文

紗窗外的陽光淡去,黃昏漸漸降臨;

鎖閉華屋,無人看見我悲哀的淚痕。

庭院空曠寂寞,春天景色行將逝盡;

梨花飄落滿地,無情無緒把門關緊。

賞析

起句「紗窗日落漸黃昏」,是使無人的「金屋」顯得更加凄涼。屋內環顧無人,固然已經很凄涼,但在陽光照射下,也許還可以減少幾分凄涼。現在,屋內的光線隨著紗窗日落、黃昏降臨而越來越昏暗,如李清照《聲聲慢》詞中所說,「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其凄涼況味就更可想而知了。

第二句「金屋無人見淚痕」。所寫之人是幽閉在宮內的少女。下面「無人見淚痕」五字,可能有兩重含意:一是其人因孤處一室、無人作伴而不禁下淚;二是其人身在極端孤寂的環境之中,縱然落淚也無人得見,無人同情。這正是宮人命運之最可悲處。句中的「淚痕」兩字,也大可玩味。淚而留痕,可見其垂淚已有多時。

第三句「寂寞空庭春欲晚」,是為無人的「金屋」增添孤寂的感覺。屋內無人,固然使人感到孤寂,假如屋外人聲喧鬧,春色濃艷,呈現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或者也可以減少幾分孤寂。現在,院中竟也寂無一人,而又是花事已了的晚春時節,正如歐陽修《蝶戀花》詞所說的「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也如李雯《虞美人》詞所說的「生怕落花時候近黃昏」,這就使「金屋」中人更感到孤寂難堪了。

末句「梨花滿地不開門」,它既直承上句,是「春欲晚」的補充和引伸;也遙應第二句,對詩中之人起陪襯作用。王夫之在《夕堂永日緒論》中指出「詩文俱有主賓」,要「立一主以待賓」。這首詩中所立之主是第二句所寫之人,所待之賓就是這句所寫之花。這裡,以賓陪主,使人泣與花落兩相襯映。李清照《聲聲慢》詞中以「滿地黃花堆積」,來陪襯「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詞中人,所採用的手法與這首詩是相同的。

烏衣巷(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註解

1.烏衣巷:南京,晉朝王導、謝安兩大家族居住此地,其弟子都穿烏衣,因此得名。2.朱雀橋:今江蘇省江寧縣,橫跨淮河。

譯文

朱雀橋邊冷落荒涼長滿野草野花,

烏衣巷口斷壁殘垣正是夕陽西斜。

晉代時王導謝安兩家的堂前紫燕,

而今築巢卻飛入尋常老百姓之家。

賞析

這是一首懷古詩。憑弔東晉時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橋和南岸的烏衣巷的繁華鼎盛,而今野草叢生,荒涼殘照。感慨滄海桑田,人生多變。以燕棲舊巢喚起人們想像,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陽斜」塗抹背景,美而不俗。語雖極淺,味卻無限。施補華的《峴佣說詩》評這首詩的三、四句時說:「若作燕子他去,便呆。蓋燕子仍入此堂,王謝零落,已化作尋常百姓矣。如此則感慨無窮,用筆極曲。」

這首詩據說博得白居易「掉頭苦吟,嘆賞良久。」自有其深意所在。

春詞(劉禹錫)

新妝宜面下朱樓,深鎖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數花朵,蜻蜓飛上玉搔頭。

註解

1.宜面:脂粉和臉色很勻稱。

2.蜻蜓句:暗指頭上之香。

譯文

宮女打扮脂粉勻稱,走下紅樓;

春光雖好獨鎖深院,怎不怨愁?

來到庭中點數花朵,遣恨消憂;

蜻蜓飛來,停在她的玉簪上頭!賞析

這首宮怨詩,是寫宮女新妝雖好,卻無人見賞。首句寫粉脂宜面,新妝初成,艷麗嫵媚,希冀寵幸;二句寫柳綠花紅,良辰美景,卻獨鎖深院,滿目生愁;三句寫無端煩惱,凝聚心頭,只好數花解悶;四句寫凝神佇立,人花相映,蜻蜓作伴,倍顯冷落。層層疊疊,婉曲新穎。寫宮女形象,丰韻多姿,嫵媚動人;寫孤凄幽怨,委婉含情,得之於神。

馬嵬坡(鄭畋)

玄宗回馬楊妃死,雲雨難忘日月新。

終是聖明天子事,景陽宮井又何人。

注釋

1.回馬:指唐玄宗由蜀還長安。

2.雲雨:意謂玄宗、貴妃之間的恩愛雖難忘卻,而國家卻已一新。

3.景陽句:陳後主叔寶,聞隋兵至,刀偕其寵妃張麗華,孔貴嬪出景陽殿,自投井中,至夜仍為隋兵所俘。

譯文

楊妃死後玄宗鑾駕又回帝京,

夫妻難忘思念之情與日俱增。

馬嵬賜死雖非情願終屬聖明,

景陽宮井陳後主又是什麼人?

賞析

這是一首詠史詩。天寶十五年(756)六月,安史亂軍攻陷潼關,長安危及,玄宗倉皇逃蜀,道經馬嵬坡,六軍駐馬嘩變。殺奸相楊國忠,逼玄宗賜死貴妃。即為馬嵬事變。詩的首兩句寫玄宗「回馬長安」時,楊妃死已多時,意謂「重返」長安是以楊妃的死換來的。儘管山河依舊,然而卻難忘懷「雲雨」之情。「雲雨難忘」與「日月新」對舉,表達玄宗欣喜與長恨兼有的複雜心理。後兩句以南朝陳後主偕寵妃張麗華、孔貴嬪躲在景陽宮的井中,終為隋兵所虜的事,對比唐玄宗馬嵬坡賜楊貴妃自縊的舉動,抑揚分明。詩對玄宗有體諒,也有婉諷。玄宗的舉動雖勝陳後主,但所勝實在無幾。

寒食(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注釋

1.寒食:每年冬至以後的一百零五天,大概是清明節的前兩天為寒食節。據左傳所載,晉文公火燒森林求介之推,沒想到他卻抱著大樹活活被燒死,晉國人為了悼念他,每年的這一天禁火,只吃冷食,所以稱寒食。 2.御柳:皇帝御花園裡的柳樹。 3.傳蠟燭:雖然寒食節禁火,但公侯之家受賜可以點蠟燭。 4.五侯:後漢桓帝在一天之中封了五個得寵的宦官為侯,世稱五侯。

譯文

春天,長安城處處飄飛著落花;

寒食節,東風把御園柳枝斜。

黃昏時,宮中傳出御賜的燭火,

輕煙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

賞析

這是一首諷刺詩。寒食節禁火,然而受寵的宦者,卻得到皇帝的特賜火燭,享有特權。詩是譏諷宦者的得寵。因此,蘅塘退士批註:「唐代宦者之盛,不減於桓靈。詩比諷深遠。」首二句寫仲春景色;後二句暗寓諷喻之情。詩不直接諷刺,而只描摹生活上的特權階層,含隱巧妙,入木三分。據唐代孟所撰的《本事詩》說:這首詩頗為唐德宗賞識,御批提拔韓為駕部郎中知制誥的要職。當時江淮刺史也名叫韓,又以同名同進。德宗便親書「春城無處不飛花」全詩,並批道「與此韓」,成為一時佳話,流傳天下。

已涼(韓偓)

碧闌干外綉簾垂,猩色屏風畫折枝。

八尺龍鬚方錦褥,已涼天氣未寒時。

註解

1.龍鬚:屬燈心草科,莖可織席。

譯文

門外是碧綠的闌干,門上綉簾低垂;

狸紅色的屏風,描畫著曲折的花枝。

大床鋪著八尺龍鬚草席,錦被緞褥;

天色正當轉涼,卻還未到寒冷之時!

賞析

這是寫景寓情詩,詩人通過對一間華麗精緻的金閨繡戶和一年中最舒適的「已涼未寒之時」的描繪,點染了在深閨繡閣中的主人公,渴望愛情生活的情懷。布景種種,不僅寫出了卧室的華貴氣派,還增添了綺靡的氛圍,並點明這是在一年中「已涼未寒之時」,便把主人公一種閨情綺思推到極點。故蘅塘退士批曰:「此亦通首布景,並不露情思,而情愈深遠。」此論確有見地。

宮詞(顧況)

玉樓天半起笙歌,風送宮嬪笑語和。

月殿影開聞夜漏,水晶簾卷近秋河。

注釋

1.聞夜漏:這裡指夜深。 2.秋河:指銀河。

譯文

高入雲天的玉樓,奏起陣陣笙歌;

隨風飄來宮嬪的笑語,與它伴和。

月宮影移,只聽得夜漏單調嘀嗒;

捲起水晶簾來,我似乎靠近銀河。

賞析

這首宮怨詩,與其他宮怨詩的不同處,是採用對比的手法。前二句寫聽到玉樓笙歌笑語;後二句寫自己鎖閉幽宮的孤凄冷落。如此相形比作,即使不言怨情,而怨情早已顯露於言外。


推薦閱讀:

唐詩之次風韻
仙與聖:李白、杜甫寫詩用字分析(唐代詩人寫詩用字分析之一)
唐詩滿基情
讀詩札記|細說唐詩三百首之五

TAG:唐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