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潰瘍病,經方大師胡希恕三招制勝!

小編導讀

近代經方大師胡希恕先生,不僅積累了豐厚的臨床經驗,對仲景方也一直頗有研究,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和精神財富。對於潰瘍病的治療,胡老有自己獨特的三個基本觀點,每於臨床,頗有效驗。到底是哪三點呢?且看正文!

胡希恕老師對肝病和潰瘍病很有研究,十分重視人體以氣血為本,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是後天之本。胡老說: 「胃主受納,腐熟水谷,為力氣之來由,脾胃壯,才能益壽延年,如胃之陰陽失調,則會影響整個機體代謝,其機能活動,亦趨於低下。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這是很有道理的。」

一般胃之有病,多因飲食不節,寒熱不均,情志不遂,思慮過度,起居無常所致。胡老對潰瘍病的治療,有三個基本觀點:其一,潰瘍病為里之陰瘡說,其二,治療潰瘍病要重視氣滯血瘀說,其三,治療潰瘍病要調脾益氣。現據筆者的理解和臨床實踐,予以整理,不妥之處請指正。

一、潰瘍病為里之陰瘡說

胡老云:「平日體質虛弱,胃陽不振,感受寒冷,或七情六郁,憂思惱怒,肝失條達,橫逆犯胃,傷及氣血,使氣滯血瘀,胃之納降失其常態,以致胃內發生潰瘍。」經X 線造影可看到龕影,其潰瘍平塌凹陷,口小底大,向深層潰破,甚則穿孔,此病為里之生瘡。此瘡在最里,當屬陰瘡。然胃可與外界直接相通,一日三餐均直接受到刺激,所以瘡面很難癒合,不易治癒,故在治療上應調和陰陽,托瘡,生肌長肉,鼓動氣血,補益中氣,振奮胃陽,溫暖中焦。方葯可選黃芪建中湯、十全大補湯、理中湯,以黃芪建中湯應用機會尤多。因此方溫中補氣,托瘡生肌長肉,佐以制酸止痛、止血之品。二十多年來,筆者一直遵胡老這一教導,在潰瘍病治療上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不少患者潰瘍癒合以後,不再發生胃脘痛。舉例於下:

隱某,男,40歲,某醫院中藥採購員。1973年4月12日初診。

胃脘痛五年,加重一個月。患者於五年前經上消化道造影確診為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每至春秋季發病,胃痛難忍,痛有定時,飯前、夜半痛重,喜暖喜按,納谷量少,泛酸嘈雜,面黃消瘦,二便如常,舌質暗紅,苔白,兩脈沉細略緊。既往井下勞動十餘年,曾患慢性腸炎。

辨證:中氣不足,胃陽不振,脾胃虛寒,當屬虛寒性胃痛,為里之虛寒證,陰瘡為患。

治法:溫胃散寒,補益中氣,托瘡生肌。

選方:黃芪建中湯加味。

處方:黃芪30克,桂枝10克,白芍30克,甘草20克,生薑10克,大棗5枚,大貝10克,元胡10克,烏賊骨30克,飴糖30克(可用蜂蜜代替)。

上方共服十一劑,病癒至今十二年未犯過胃脘痛,複查X線,龕影消失,潰瘍癒合。

如有潰瘍病、大便潛血陽性時,胡老常用下方配成散劑沖服:

白及12克,三七3克,川軍4克,元胡10克,烏賊骨20克,甘草10克,白芍20克。

上藥共為細末分12包,日服三次,用蜂蜜水送服,胃酸多的可用開水送服,無三七,可用雲南白藥1瓶代替。如見大量柏油便或嘔血,可用白及15克、三七5克,用獨參湯(涼後)調服,可收到迅速止血之效。胡老還講:「肺胃同源,如見肺之空洞時,可用白及120克、山藥120克、三七12克,製成粉劑,每次4克,一日三次,可填補肺之空洞。」筆者臨床使用,每每取效。

二、治潰瘍病要重視氣滯血瘀

胡老講: 「潰瘍病的部位在胃脘,然胃的正常功能活動,有賴於肝氣疏泄與肝血調節。胃為中土,是水谷之海,又為多氣多血之腑,如有七情所傷,肝先受害,而後病胃,所謂『肝為起病之源,胃為傳病之所』,醒胃必然制肝,就是這個道理。」氣行血則行,氣止血則凝,這是中醫的基本病理現象,在很多病中都存在,尤其肝主氣又為剛臟,常乘土虛犯胃,氣鬱日久化火,傷及血絡,而致血瘀,甚則出血。症見噁心嘔吐,胸脅脹滿,灼熱泛酸,脘部痛甚,刺痛拒按,持續作痛,纏綿不休,脈沉,舌質稍暗紅,均可在舒肝和胃之劑中加入活血化瘀藥物,常可取效。例如:

胡某,女,48歲,護士。1975年10月17日初診。

患者胃脘痛一年,加重十天。一年來心情鬱悶,胃痛頻作,夜半尤甚,痛如針刺,難以忍受,脘腹拒按,兩脅脹滿,胃脘灼熱泛酸,食後更痛,二便如常,兩脈沉弦略緊,經服西藥止痛制酸無效。上消化道造影提示:胃底部潰瘍。患者於46歲初婚,心情多日不暢。

辨證:肝鬱日久化火,損傷胃氣,氣滯血瘀,脈絡受阻,不通而痛。

治法:舒肝和胃,活血化瘀止痛。

選方:小柴胡湯加左金丸、失笑散加減。

處方:柴胡12克,黃芩12克,半夏10克,党參15克,甘草12克,吳茱萸2克,黃連12克,五靈脂10克,蒲黃10克,元胡12克,紅花15克,香附12克,赤芍30克,烏賊骨30克。

上方共服用九劑,病癒至今未再犯。X 線造影,龕影已消失。

方中党參與五靈脂合用,未見不良反應,赤芍與甘草緩急止痛,赤芍與黃連可清泄肝火,赤芍、紅花、五靈脂、蒲黃活血化瘀,香附、柴胡、半夏疏肝解郁,降逆止痛。諸葯合用,共奏調和胃之氣血、舒肝解郁、活血化瘀、止痛之功。吳茱萸、黃連之用量為1∶6才有解厥陰肝經之鬱火,去胃之灼熱、泛酸之功。為加強制酸作用,加用烏賊骨,有保護潰瘍面收斂之效。

三、治潰瘍病要調脾益氣

胡老強調,在治潰瘍病時,要重視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生理的反常就是中醫的病理所在。「胃主納谷,脾主運化,一臟一腑,升降交錯,潤燥相濟,化納相助,以協同完成轉輸生化氣血之功」。脾胃之間相互影響,脾之虛弱常使胃之功能下降,促使潰瘍發生和加劇。

此型多見過勞、受涼或思慮過度而傷及中氣。脾陽不振,運化無權,則中滿腹脹,甚則中氣下陷,脾陽不升,胃氣虛弱,胃失通降,無力腐熟水谷,則脘腹痞悶,納谷獃滯,胃中冷痛或隱痛綿綿,形體瘦弱,形寒肢冷,泛吐清水,神疲乏力,舌質淡,苔白,脈虛弱。此型胡老多用理中湯加補中益氣湯加味。例如:

馮某,男,36歲,唐山某單位技術員。1976年4月2日初診。

胃痛年久,時輕時重,素日體弱,近因過勞受涼,胃脘疼痛加重,喜暖喜按,食後痛減,稍食量多,則脘腹飽脹,噁心泛酸,便溏乏力,兩脈虛緩。三年前上消化道造影提示:胃竇部潰瘍。

辨證:脾胃虛寒,中氣不足。

治法:培補中氣,健脾溫胃。

選方:理中湯加補中益氣湯加減。

處方:黃芪30克,党參20克,陳皮12克,當歸12克,甘草10克,柴胡10克,升麻6克,乾薑6克,白朮12克,元胡10克,烏賊骨30克,大貝12克,白芍15克。

患者服此方二十五劑,病癒,至今已八年,患者體健,氣血盛壯。

胡老治療潰瘍病方較多,筆者在臨床多採用以上三法,都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

>>>>

新媒體編輯:王丹

版權聲明

本文選自《名醫真傳:四十四位京城名醫「口傳心授」金記錄》(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石國璧主編),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悅讀中醫(微信號ydzhongyi)推薦發表,封面圖片來源於網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如有內容合作,請後台留言。(歡迎原創投稿!)


推薦閱讀:

【綜述】潰瘍性結腸炎癌變及其預防
治療胃炎、胃或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的穴位——梁門穴
傅延齡治療潰瘍性結腸炎
目前洽療消化性潰瘍的有效中成藥有哪些?

TAG:潰瘍 | 大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