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舉重項目,為什麼歐美國家的冠軍特別少?

或許在多數人印象中,美國跟舉重並不太沾邊,美國上一次獲得舉重世界冠軍還要追溯至43年前。但是你是否知道,在美國練習舉重的人數上千萬,包括美國第一夫人米歇爾、前國務卿賴斯在內的眾多女性,更是將舉重奉為最時尚的健身運動。美國舉重比賽種類繁多,還有大量關於舉重的信息性網站,舉重的年齡從6歲到75 歲不等。

本屆倫敦奧運會,美國舉重隊只有三人獲得參賽資格。分別是女子項目的霍利-曼戈爾德、薩拉-羅伯斯和男子項目的肯德里克-法里斯。照理,美國人對於運動如此狂熱,看看那些打橄欖球的傢伙就知道,美國絕對不會缺少大力士。那為什麼舉重人選這麼少?圖為美國女子舉重運動員曼戈爾德。

上一位獲得舉重世界冠軍的美國人,是1969年舉重世錦賽超重量級冠軍喬伊-杜博,杜博也是美國最後一個舉重世界冠軍。這之後美國舉重隊在世界大賽上銷聲匿跡,在奧運會上更是幾乎被忽略,畢竟美國代表團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霸佔著金牌榜和獎牌榜的榜首,舉重代表團在美國代表團里十分不起眼。圖為女子舉重隊員曼戈爾德(圖下方手拿相機拍照者)隨美國代表團步入開幕式現場。

事實上美國並非是舉重運動的沙漠,反而是這項運動的熱土。在上世紀前半段,美國的競技舉重在世界上很有名氣,他們是最早將舉重列為正式項目的國家之一,當時與埃及、伊朗以及後來的蘇聯,都是競技舉重的強國。第六屆世界舉重錦標賽,美國獲得了重量級和輕量級兩個項目的冠軍,次年,於美國費城舉行第七屆世界舉重錦標賽,美國運動員獲得6個級別的冠軍。

舉重是美國非常流行的健身運動,尤其是女子舉重。美國是女子舉重開展最早的幾個國家之一,全美女子舉重練習者多達數千萬人,許多婦女都積極投身到這一項目之中。專門對女子舉重愛好者開設的俱樂部也開始遍布全國城鄉,其教練中有不少來自女子舉重運動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的中國。圖為美國某舉重俱樂部。

自從2000年,女子舉重進入奧運會以來,美國女子選手的最好成績是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的一塊銅牌。但中美兩國在舉重金牌數量上的差距,恰恰與兩國舉重運動的普及程度相反——美國舉重比賽繁多,有青少年組、成年組、公開組、老年組的比賽,去年美國舉重協會甚至在考慮單獨為老人和殘疾人設立舉重比賽。

「美國每個州每個月都有各種各樣的舉重比賽,可以這麼說,從舉重這個項目來講,中國重視的是奧運會,美國重視的是全民健身。」代表中國參加過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現在在美國從事舉重相關教學的馬建平表示。圖為馬建平在愛荷華州的一個舉重研討班示範。

在美國有很多舉重比賽,僅在國家舉重協會註冊的會員就有幾萬人。可以說,美國人雖然沒有近代的奧運舉重金牌,但卻有雄厚的舉重文化。除了這些,美國還有大量關於舉重的信息性網站,舉重人群的年齡也從6歲小姑娘到75歲老爺爺。可以說這是一項真正的親民運動,並不像很多國人對奧運競技舉重想像的那樣殘酷和沒有人性。

正是美國非常好的舉重群眾基礎,支撐了力量舉重在美國的蓬勃發展。但人們不禁要問,既然美國有如此出色的舉重基礎和先天優勢,為何在奧運會、世錦賽的舉重賽場上看不到他們的影子,他們為什麼不發展競技舉重呢?

馬建平用他在美國多年的經歷這樣解釋這個現象:「從2003年到2008年,我一直在美國國家隊當教練。一開始,美國奧委會還會為國家隊提供一點經費,但金融危機後,奧委會給舉重隊的經費又被壓縮了,比如,原先還有一輛公務車讓國家隊教練用,後來也取消了,而實際上,在美國汽車和汽油都不算很貴。」 

美國舉重就像是越南的足球一樣,是業餘班子,很多隊員就是在自己家的車庫或者地下室練習舉重,買一套杠鈴就差不多了。條件好一點的,買卡去俱樂部的健身房訓練,不過都沒有專業的教練負責,通常健身教練不懂舉重技術,只是幫隊員練練身體素質。圖為愛荷華州一所大學的學生, 在馬建平的舉重研討班練習舉重。

美國有個民間體育項目「休斯敦舉重隊」,就是由美國著名舉重教練蒂姆-索茲於16年前在自家車庫內創辦。這個項目致力於在青少年間普及並推廣舉重運動。圖為蒂姆-索茲教練與自己的隊員們。

16年來,共有約700名青少年在其車庫內接受了舉重訓練,從中走出了數十位青少年組的全美或世界冠軍。

美國舉重教練馬建平表示,他和自己的隊員根本都不熟悉,只是在參加比賽前機場集合的時候才會正式見面,見了面才第一次打招呼。這與中國的訓練方式有很大不同,中國的教練比爹媽都熟悉隊員。

在美國,沒有所謂的集訓,馬建平做教練要做的就是在集合參加比賽之後的很短時間裡,調教手下的隊員。前前後後也就是10天左右的時間,因此你很難說他會教運動員什麼。圖為美國紐約時報廣場,一名男子體驗模擬舉重項目。

「但美國人認可這種方式,他們反而不願意教練什麼都管,他們從小就有獨立自主的意識,」馬建平表示,「而且,美國國家隊的隊員也不是職業的,他們要上班、上學,必須請假才能去參加比賽。」

馬建平認為湖南選手王明娟獲得女子48公斤級舉重冠軍是「理所當然」。「中國運動員沒有後顧之憂。但是美國人參加舉重比賽是要自己交錢。區域性的比賽,自己交30美元,奧運會這種國家間的比賽,要交50美元。」

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與過去的美國總統有很大不同,第一夫人米歇爾-奧巴馬也與歷屆美國第一夫人風格迥異。她常穿著無袖套裝,露出一雙健美的臂膀,發達的肱二頭肌在剛入主白宮時就造成了一陣轟動。 而談到這一切的秘訣時,米歇爾歸功於啞鈴舉重練習。圖為第一夫人米歇爾。

無獨有偶,美國前國務卿賴斯也是一個舉重愛好者。她在參加美國著名主持人芭芭拉-哈里森的健康節目時,亮出了自己的舉重絕活,讓一旁的哈里森嘆為觀止。而賴斯也表示,舉重練習讓她保持健美的身材和曲線,這也能夠讓她在經常出席宴席場合的情況下,仍然能夠有完美身材。圖為美國前國務卿賴斯。

人們很難想像,舉重練習在美國人生活中,尤其是女性生活中,占著很重要的位置。舉重被認為是最時尚的健身運動之一,該運動不僅不會像很多人想像的那樣,讓女孩子變得過於強壯,抑制身高發育,反而對於女孩子的體型塑造有著很大幫助。

科學證明,女子舉重對身體的好處遠遠不限於使肌肉得到鍛煉。尤其對中年以上的婦女來說,每周3次每次半小時的舉重運動可能是減緩身體中骨質流失的最有效途徑,效果比慢跑、跳繩更好。舉重能帶給女子最大的好處是能夠使得身軀更加健美,一項試驗顯示,凡能堅持長期參加舉重訓練的女性不會隨年齡的增加而身體長出多餘的脂肪。也許她們身體上肌肉的重量有所增加,但總體重卻不會增加。

此外,舉重也不會使女性如傳說中的那樣『壓低』身高或讓身材變得粗壯,恰恰相反,女子舉重愛好者大多在年過半百以後,都仍顯得身軀挺拔、線條清楚。更有實踐科學證明,舉重可以矯正軀體上下肢肌肉的左右不平衡,使得走路姿態更優雅,行動更敏捷。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在美國,女子舉重運動發展如此蓬勃。儘管美國不是奧運會舉重場上的王者,但或許這種生活中的舉重才更加符合運動的真諦。圖為《舉重2:女性》的首映式上,貝弗利-弗朗西斯表演把兩個人舉起,她被稱為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壯的女性。

北京時間8月8日是我國第4個全民健身日,人們談到全民健身,多會想到游泳、羽毛球、慢跑這些項目,恐怕沒有幾個人會把「舉重」和「全民健身」聯繫在一起。然而在美國,舉重恰恰就是全民健身的最好體現之一。

採訪舉重世界錦標賽,記者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美國、英國、德國乃至西班牙等歐美體育強國的舉重許多年來一直集體低迷?

美國最近一次奪得奧運會男子舉重金牌是在1960年羅馬奧運會上,至今已過半個多世紀。美國女子選手曾經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奪金,以後就與奧運獎牌無緣。英國只有在1896年第一屆奧運會上奪得過舉重金牌,以後也是徹底絕緣。德國人最後一次拿到奧運獎牌是在1988年,由民主德國選手奪得。西班牙這個公認的體育強國甚至從來沒奪得過奧運舉重獎牌。

在本屆世錦賽男女抓舉、挺舉和總成績一共135枚獎牌的爭奪中,這些國家以及加拿大、法國和義大利等竟然寸牌不得。

難道他們不喜歡金牌、尤其是奧運金牌?對此問題,前美國舉重隊主教練吉爾告訴記者,舉重在美國是個非常普遍的健身手段,但沒人能靠此謀生,因為決定美國體育走向的是市場,而決定市場的又是大眾興趣,而非奧運金牌。

他說:「舉重是健身的基本手段,因此在我們國家健身房裡很多人都會練舉重,但不可能靠此謀生。大家練習舉重是為了去從事籃球、橄欖球等賺錢多的體育項目。」 在世錦賽現場,一位不願透露名字的美國舉重俱樂部老闆說:「在美國,全國舉重冠軍每月最多掙1700美元,亞軍每月也就拿700美元。從訓練到比賽,國家又不給任何資金補貼,全靠自己這點錢怎麼能養活一個職業選手?」

在職業體育發達的歐美國家,舉重比賽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比較單調,缺乏觀賞性,因此處於絕對業餘狀態。法國國家隊選手貝爾納丹就是一位業餘選手。他對記者說: 「我本來想去踢足球的,但我們那裡踢球的人太多了,我根本沒有機會入選職業隊。於是我就來練舉重,只用了3個月,我就成了全國冠軍。我現在是大學二年級學生,主修經濟學。課餘覺得身體不累,就去俱樂部練練舉重,從器械到食品都沒有保障。為了備戰奧運會和世錦賽,我們也會集訓一段時間。但我們的教練水平較差,訓練方法不對,把我們練得全身是傷,來到賽場也發揮不出水平來。我很羨慕中國舉重選手,他們訓練和生活都有保障,一旦拿到奧運金牌,獎金很高。他們因此動力更足。不像我們,必須要去考慮將來該如何賺錢謀生。」


推薦閱讀:

突發!11死9傷,6月5日遼寧一在建項目發生重大安全事故!
貧血的檢驗項目及結果解釋
浙江錢江項目舉行《標準工時》培訓
智者賤志:女孩子瞎給人家取什麼外號,我後來一想我錯過了幾個億的項目啊
尋找外星生命 史蒂芬·霍金支持新項目

TAG:國家 | 美國 | 歐美國家 | 歐美 | 舉重 | 項目 | 特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