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名曲:漫步西方音樂史
鋼琴:西方音樂史1600-1750巴洛克時期,代表人物:巴赫1750-1800古典時期,代表人物:莫扎特、貝多芬1800-1900浪漫樂派,代表人物:肖邦、李斯特1850-1900晚期浪漫派,代表人物:拉赫瑪尼諾夫1900印象派,代表人物:德彪西1900-20世紀初古典爵士,代表人物:格什溫11600-1750巴洛克時期代表人物: 巴赫
巴赫是巴洛克時期的最後一位音樂家,被後人尊稱為『音樂之父』。在巴哈時期,因貴族王權的興起,給音樂家在貢獻教會之外, 另外一種生存的選擇,因此器樂音樂有更多發展的空間;巴哈將單簧管、雙簧管、小號、法國號等管樂器在樂曲中大量使用,使管弦樂團更富音色的變化。 他的音樂樂曲結構雖然複雜,卻能表現得流利自然。21750-1800古典時期代表人物: 莫扎特
音樂家為貴族皇室演奏一直是一種重要的謀生方式。莫扎特自幼受父親的音樂訓練,他的音樂才華在極為年幼時已表露無遺,他的父親便開始安排他四處巡迴演奏,在巴黎、倫敦、阿姆斯特丹、法蘭克福等大城市表演,莫扎特亦由這時開始聲名大噪,受到各地的貴族、皇室人員及主教的歡迎及讚譽。當時莫扎特每天演奏兩場是平常的事情,他要整天乘坐馬車,奔走於各演出場地之間。各貴族要預先在多天出前作出邀請,才能邀約莫扎特在他們的宴會或私人音樂會上演奏。到了古典時期,作曲家為了讓音樂更為簡潔有力,開始以主調音樂的方式來創作,樂句簡短、分句清晰、旋律優美典雅、結構和樂句都對完美對稱。奏鳴曲式也從此階段開始發展,並對後期音樂創作模式產生了重大影響。31750-1800古典時期代表人物: 貝多芬
古典樂派的音樂家也逐漸從「為貴族服務」這種觀念里跳脫出來,到了古典後期,音樂家開始成為藝術家,也受到社會更多的尊敬。這時音樂家為藝術而創作,而不是為了王公貴族的慶典、或者是某一場舞會而服務。貝多芬命運比他的前輩如海頓 ,莫扎特要好得多 , 一方面受到貴族的保護 , 另一方面又享有創作上的自由。 也因為這時的人文思想崇尚理性與自由,因此古典樂派的風格也非常重視理性、均衡、和諧、以及秩序。此外,作曲家也開始運用一些民間的典故、或是民謠來當作創作的題材,使得音樂更接近平民的生活。41800-1900浪漫樂派代表人物:蕭邦、李斯特
浪漫時期是從貝多芬的晚年,也就是十九世紀初期一直到二十世紀初。古典時期的音樂作品通常會受到交響曲與奏鳴曲的影響,到了浪漫時期,作曲家越來越不喜歡這種限制,樂曲的形式也就更自由了。加上時代的動蕩不安,有時雖然還是會舉行大型音樂會,但是詩人、藝術家、音樂家、以及逐漸崛起的社會新勢力,也就是中產階級的群眾,喜歡在咖啡廳、或是一些人經常聚集的公共場所出現,於是音樂家也創作了許多適合在這種比較小的場地里演出的獨奏曲、歌曲或是室內樂。有時我們就稱之為沙龍音樂,沙龍指的就是這些社會精英或是藝術家們聚集的地方。這就是為什麼影片中李斯特彈琴的時候旁邊有兩個沙龍中的貴婦了。51850-1900晚期浪漫派代表人物:拉赫瑪尼諾夫
作品以交響樂曲與鋼琴曲為主,深受柴可夫斯基(Pyotr Ilyich Tchaikovsky,1840-1893),林姆斯基?高沙可夫(Nikolai Andreyevich Rimsky- Korsakov,1844-1908),與其他俄國作曲家的影響。早期的作品尚無強烈的拉赫瑪尼諾夫個人特色,僅僅是一些模仿先前作曲家,如門德爾頌(Felix Mendelssohn,1809-1847)、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1856)、肖邦(Frederic Chopin,1810-1849)等的練習作品。在音樂風格上,拉赫瑪尼諾夫雖隱藏著其他音樂家濃厚的身影,隨著時間的歷練,日漸成熟,漸漸地自有特色,獨樹一格。其音樂特色包含了俄國的色彩,優美的旋律及豐富的管弦樂和聲。61900印象派代表人物:德彪西
十九世紀後期的法國畫家和詩人,開始創導並實踐所謂印象主義或象徵主義,他們並不在客觀地描繪事物的色與形,而是在主觀地表現由這些物體流曳出來的光或情趣,換句話說,也就是不在直接描寫某種事物,而是把握其印象,然後創作成藝術。這種印象主義,也影響到音樂,其創始者為德彪西。德彪西的作品,完成是把印象,用音樂編織起來的, 所有的作曲技巧,都自由地揉合在一起使用,但一點也不受到拘束,而以獨特的手法,描寫出心中的印象。音樂上的印象樂派(或象徵主義音樂)相對於繪畫上,同樣都是追求對於光澤色彩瞬間的捕捉。在德彪西音樂中,各種樂器的表現都保有其獨特性與獨立感,而在樂曲創作手法上,捕捉瞬間印象或氣氛,力圖以簡潔的手法正確地記錄下思想的神髓。71900-20世紀初古典爵士代表人物: 格什溫
美國的音樂歷史不長,長期地被歐洲主流音樂所影響。一直到二十世紀初,才有明確表現美國國民性格的音樂出現,其先驅者便是格什溫。他將二十世紀美國大陸流行的爵士樂手法用在演奏會的音樂中;他結合傳統的歐洲音樂藝術、爵士樂、黑人歌曲等各種型式的音樂,而成為美國所獨有的音樂。格什溫的作品涵蓋通俗音樂與古典音樂的內涵,早期創作大量的百老匯歌曲,後則融入將爵士樂與美國黑人的音樂元素,知名的作品如《藍色狂想曲》、《F小調鋼琴協奏曲》(Concerto in F minor,1925)、《一個美國人在巴黎》(An American in Paris,1931)及歌劇《波吉與貝絲》(1935),最顯著的音樂特徵是通俗而抒情優美的旋律線條。-END-
推薦閱讀:
※圖解西方人與中國人的區別【24P】
※西方話語中的「民主陷阱」及其批判
※八字,申酉戌會西方金,婚姻讓他破了大財
※《嚴伯鈞·西方藝術史》每天一小步,登上藝術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