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滿校園才能追求卓越
——讀《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
「書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撥亮的是人的心燈。欲求教書好,先做讀書人。
教師只有不斷學習,才能滿足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的要求;教師只有不斷學習,才能以淵博的知識贏得學生的尊重。讀書既可以增長教師的職業智慧,又可以陶冶教師高尚情操。陶行知老先生讓中國教育事業向前邁了一大步,是我們學習的楷模。《陶行知教育名篇》一書彙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的精髓,文章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從「教學合一」、「學生自治」、「平民教育」、「學校觀」等各個方面集中體現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獨特教育思想,對今天的中國教育改革具有很強的借鑒價值和指導意義。 通過閱讀《陶行知教育名篇》,讓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教育教學理論是那麼的貧乏,感受到自己需要不斷的學習和積累。 「愛滿天下」是陶行知先生畢生追求的教育真諦;「熱愛每一個學生」這是陶行知的人生箴言;「為了孩子甘為駱駝。幹人有益,牛馬也做」。
師愛能營造出和諧、溫馨、親切的師生關係。
愛的教育無疑是一個永恆的主題,對於特殊家庭的學生,孩子原本就缺乏愛,老師就要用愛去消除師生之間的情感障礙,要用信任去填補師生之間的心理鴻溝,要用期待去激發學生的智慧和潛力,培養他們的自信心。愛是教師美麗的語言,我們教師應有那顆與學生溝通的法寶——博愛之心,用愛去對待學生,影響學生,只有火才能點燃火,只有心才能塑造心,尊重學生,更是對學生愛的真實體現,這樣才能使孩子們在人生的航程中不斷調整方向,才能使每一個孩子們在陽光燦爛的日子裡健康成長。在這種師生關係中,學生不僅樂學,而且個性會得到充分發展,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
教師對後進生也要有一顆愛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應擎在手上,高高舉起,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時時感覺到。老師對後進生更要傾注真誠的愛心,使學生感到老師的親切、集體的溫暖,從而樹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學習陶行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獻身教育的品格、「愛滿天下」的高尚情懷,發揚「因為差,更要抓」「因為差,更要愛」的敬業精神。
教師對學生的愛是高尚職業道德的體現。
熱愛學生,喜歡學生,以慈詳的態度、和藹的語言對待孩子,使孩子與自己越來越貼近。沒有對學生的愛,即使教學也沒有激情。沒有課堂上師生間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產生教學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學生的技巧。只愛一部分學生,意味著對另一部分學生冷漠,那是偏愛,偏愛是一種非理智的情感。陶行知特別反對「純以面貌美醜為取捨」的選拔法,他做到了如諺語所說的那樣:「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歡,只有愛難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愛。」由此我想到,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一種理智的誠實的公正的穩定的師愛,唯有高尚的師德修養,才能振興教育,也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陶行知曾說:「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裡發出來,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是的,當教師把愛的種子播灑在學生的心田,何愁它不生根發芽?
記得有這樣一個與眾不同的學生,臉上全然沒有同齡孩子的天真與活潑,相反布滿滄桑,額頭常常緊鎖,下課從不出外玩耍,默默無語靜坐發獃。很少和老師同學說一句話,更談不上在課堂上發言了。我利用每天的課堂教學創造機會與她溝通,開始她很拘束,久而久之親近了,話題多了,課堂上遇到困難主動地請教老師。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她變了,課堂上能積極發言了,課後主動與同學們聊天,操場上出現了她活潑矯健的身影。教師對學生無私、高尚的愛的情感,會帶動學生產生相應的情感。
愛是博大的、無窮的、偉大的,作為一名普通的教師,我將永遠牢記陶行知先生的教誨,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以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論為指導,引導學生動腦、動手、動心,手腦心並用,學會過硬的學習生活技能,使學生的素質得到全面發展,成為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有用人才。
推薦閱讀:
※如果苦難極美,追求它吧!(約翰·派博)
※人一定要有些精神追求
※筆墨的時代性應成為畫家的藝術追求|寫生|作品展
※一個攝影人,對光與影陳設,是一生的追求。
※妙造自然 神超理得——楊小強國畫藝術的審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