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黎明,詩意的吟唱——什麼是新教育晨誦?如何開展新教育晨誦?
[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實驗專題培訓]
來自守望新教育
00:00 02:49生命的黎明,詩意的吟唱
——什麼是新教育晨誦?
如何開展新教育晨誦?
作者|趙晶
(作者註:本文根據2011年絳縣小學新教育晨誦推進培訓稿修改。重要參考文獻有:《新教育晨誦的理論與實踐(上)》、《新教育晨誦的理論與實踐(下)》、《手心裡的光》、《新教育年度主報告》、《教育在線》晨誦相關主題帖等。)
新教育實驗開發的「與黎明共舞」晨誦項目,是一個結合了古典詩詞、兒歌與兒童詩、晨間誦詩的複合課程。目的是通過晨誦讓孩子養成一種與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習誦、領略優美的母語,感受詩歌所傳達的感恩、優美及音樂感,讓孩子能有一個博愛而敏感的心靈,能有詩的情緒,感動於花開花落,流淚於天邊的一絲流雲。
一、什麼是新教育晨誦?
什麼是晨誦?它是一種儀式,一種師生共同穿越詩歌,享受生命,開啟新的一天的洗禮儀式。說到儀式,新教育非常注重儀式的作用,他們說生命是需要儀式的。孩子的生命中有許多重要的時刻,比如生日,比如開學等等,如果沒有豐富的精神內容,這些重要的時刻都會成為形式。」晨誦就是要點亮孩子生命中這些重要的儀式,讓孩子的生命充滿詩意。比如開學的第一天就是一個學期中第一個重要的日子,因為孩子有了新的班級,步入一個新的階段,這時就需要一個儀式讓孩子充滿對新學期的嚮往,我們來舉一個例子:在五年級的開學儀式上,老師深情地將《你們的名字》這首詩誦讀給孩子,在詩的最後教師將全班學生的名字一一讀出,接著教師在黑板上畫上了一棵大樹,給這棵樹取名為班級樹,告訴孩子們你們的名字從今天開始就刻在這棵大樹上了,會一天天長大起來,茁壯起來。你們的名字也將會刻在老師的心裡,一天天長大起來,一天天閃亮起來!讓孩子們在這樣的儀式中感受到自己在老師心目中的地位,充滿信心地走向新的學習生活。
它是一種氛圍,一種教師與學生一起朗誦、一起感受、一起陶醉,一起激勵,教師、學生、詩歌三者交織在一起的氛圍,在這種氛圍中,沒有人是可以置身詩外的。
它是一種精神,一種來自於老師自身的感染、傳遞以及老師對學生的鼓勵和欣賞,師生能以嶄新的、富有活力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的一天,所以說晨誦詩歌的誦讀不同於語文學科的詩歌學習。語文學科強調學生對詩歌知識與技能的精確掌握,對詩歌的準確理解;而晨誦重在強調學生對詩歌的感受,以及詩歌對生命的滋養,強調的是學生的精神狀態。
它是一種積累,一種對經典、對優美語言文字的積累。
《守望新教育》特別鏈接——
如何讓詩歌擦亮每個日子
新教育晨誦的理論與實踐(上)
新教育晨誦的理論與實踐(下)
二、如何開展新教育晨誦?
在開展新教育晨誦中,我們要選好誦讀內容,掌握晨誦類型,理清晨誦流程和層次,了解晨誦的技巧,還要指導孩子進行晨誦的寫繪。
(一)、晨誦的內容
絳縣新教育實驗辦公室曾編寫了《晨誦、午讀、暮省指導手冊》和《優秀晨誦篇目推薦(下冊)》兩本書,並提出了每周兩首晨誦詩歌的底線要求,每周選取兩首進行晨誦,一次是現代詩歌的誦讀,一次是古典詩詞的誦讀。其中在指導手冊中現代詩推薦了兩首,老師們可以從中選擇一首進行誦讀,如果有充分的時間,希望孩子們穿越更多的詩歌,還可以將推薦的兩首現代詩都進行誦讀。
同時我們還可以對指導手冊中的內容進行靈活調整或是重組內容
1、根據班級情況進行調整
如六年級班裡的某個男孩子和女孩子鬧矛盾了,或是班級中男孩女孩不團結,我們開就可以將下冊《男孩子和女孩子》這首詩在出現問題的時候適時誦讀,引導孩子們理解男孩子也好,女孩子也好,組合成了這個班級是一個整體,要想讓這個組合成的集體明天會更好,從今天開始,從每一個細節做起,我們都應該心往「一塊兒」想,勁往「一塊兒」使,那麼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中時時提起這首詩,引導孩子用行動來把這首詩擦亮。同時這種調整不局限於本年級的晨誦內容,也可以跨年級進行調整,把優秀資源共享。
2、根據教學需要進行調整
語文教學的需要:比如說某一單元的主題為感恩,我們就可以在學習本單元的時候結合晨誦詩《媽媽,我只能是個小孩子嗎》、《母親的愛》、《萱草》等加深孩子對母愛的感悟,促進語文教學的開展,培養孩子感恩的美好情愫。
3、根據節日時令進行調整
晨誦的開展我們注重與學生當下相結合,與重大節日相結合,所以在指導手冊編寫中,所選晨誦的內容也側重這樣的結合,同時又因為每年的節日時令和我們教學的周次未必能完全吻合,所以要對內容進行適時的調整。比如在《優秀晨誦篇目推薦(下冊)》三年級中有一首古詩是《清明》,這首詩的推薦是在第七周,但對於今年的實際清明節是在第五周,就要將這首詩在第五周安排誦讀,而不是放在第七周。
4、根據階段主題進行重組
階段主題也就是班級開展晨誦的小課程,在階段時間系統地交給孩子某一個主題的所有詩歌正如農曆課程進行的花之詠,梅花詩詞之旅……
以《優秀晨誦篇目推薦(下冊)》為例:
二年級可以安排春天組詩的誦讀:將《春天的早晨》《芽苞》《紫雲英地》《風箏》《小花朵的夢》這些原本分散在五周而且不連續的內容集中安排在一至兩周完成,讓孩子們充分地理解和喚醒春天。
比如三年級可以安排動物組詩的誦讀:《蝴蝶》《 雁兒們》《蝌蚪》《 蜘蛛》《螢火蟲》《壁虎》放在集中的一段時間內進行誦讀。
除此,我們還可以安排集中朗誦某個詩人的部分作品:比如說金子美玲課程、金波課程、狄迪金森課程等等。
所以,我們對於開學初的晨誦計劃表的填寫,不是將指導手冊的每個年級的晨誦篇目推薦一覽表整個的照搬到到這個表上,而是要求老師們對於本學期的晨誦內容在開學初進行通覽和進一步的熟悉,然後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時安排。
目前,新教育編寫的《新教育晨誦》系列讀本,已經成為新教育的教室里老師最好的晨誦指導範本,孩子們最好的誦讀內容讀本。
(二)、晨誦的類型
新教育晨誦有以下幾種形式:晨間頌詩、日常誦詩、生日誦詩、情境誦詩。
1、晨間頌詩
新教育的晨誦,提倡在一定的時間內,可以是一個星期、一個月或者更長的時間裡,用同一首詩歌來「開啟」黎明,為每一天注入生命的源泉。這樣的詩歌,往往需要千挑萬選,需要千百次地咀嚼玩味,同時,它們的數量也是極為有限的。所以對於晨間頌詩的選擇要格外慎重,並不是隨便一首詩拿來就可以作為晨間頌詩每日誦讀。
在晨間頌詩的選擇上我們要選擇經典的詩歌,選擇適合孩子的詩歌。
對於經典而言,如低段《全都喜歡上》,中段《我是一隻小蝴蝶》、《千屈菜》、《向著明亮那方》,高段《沒有一艘船能像一本書》等。這些詩歌用來開啟一個個黎明,讓孩子的靈魂、精神因詩歌而舒展,為孩子的每一天注入生命的源泉。
對於適合而言,就是要適合孩子的年齡特點,適合班級學生情況。如對於一年級的孩子的好動,晨間頌詩就要選擇那種具有遊戲、律動在其中的詩歌,讓晨誦喚醒的不止是黎明,還有孩子們的笑容。如《種子》「一粒小種子,睡在泥土裡,春風吹吹它,春雨抱抱它,太陽公公叫醒它:春來啦!春來啦!小小種子伸伸腰,呀!變成了一棵綠芽芽!」當它作為晨間頌詩帶給孩子時,在前半部分可以讓孩子們拍著手說,到後面加動作同時改編「春來啦!春來啦!可愛的孩子們,伸伸腰,呀!變成了一棵綠芽芽!」對於適合班級情況而言,如班裡的孩子對班集體的事情漠不關心,則可以用《總得有人去擦擦星星》作為晨間誦詩開啟一天的學校生活。
2、日常誦詩
除了上述的晨誦頌詩,我們的孩子需要更多的詩歌來豐富他們的生命。像優美典雅、天真純凈、奮發向上、想像奇特……最核心的就是讓學生以當下的生命能夠感受到。那就是我們的日常誦詩。
日常誦詩的開展,需要注意這樣幾點:
(1)日常誦詩貴在堅持,在於形成一種習慣,一周或一短時間結束後可以將所誦讀過的日常誦詩串在一起,進行一個小小的慶典。
(2)日常誦詩不強求學生背誦,它注重的是「誦」,而非「背」。
(3)用自己的聲音,來喚醒每一首被我們選擇的日常誦詩。在整個過程中,我們不僅不能置自身於詩歌之外,而且要更加地投入,惟有自己的投入才能帶動孩子們對詩歌的熱愛,對黎明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以及用一種感性的方式來感受詩歌。所以老師的聲音就是最大的引領,這種引領不是說聲音多大就引領的多好,而是要注意的是教師要能把握好詩的基調,詩熱烈晨誦就熱烈,詩寧靜晨誦就寧靜,詩樸素晨誦變樸素,詩沉默晨誦就沉默,通過我們用生命對詩的理解,來范讀,來領唱。
(4)處理好誦讀與感悟、個體讀與齊讀的關係:誦讀為主,感悟為副。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在反覆的誦讀中自然獲得感悟,在不斷的深入感悟中提高誦讀的水平。對於個體讀和齊讀的比例安排是根據詩歌內容合理採用個體讀及共讀。自由單獨的吟誦要多於集體的齊誦。要讓每個孩子亮出自己的聲音,感受自我的存在。
(5)喜歡運用課件進行晨誦的老師要注意:製作和運用課件的時候如果不是特別的詩句,最好在學習的時候不宜出現圖片,否則會影響兒童在頭腦中用文字構建畫面。圖片在複習詩的時候運用比較合宜,學習完後,配上漂亮的畫面,給他更美好的視覺效果;同時動畫動作不要設置得過多,過於花樣,這樣都會給孩子帶來一種注意上的干擾,從而把對詩歌的注意拉向對多媒體手段的運用,也就違背了晨誦的宗旨。
3、生日誦詩:
生日誦詩一直是新教育晨誦項目中的一朵奇葩,散發著持久而迷人的香味,也是最富有特色、最受孩子們歡迎和期待的一種晨誦形式。在孩子過生日時,我們精心選擇一首詩進行改編。生日當天,請這個孩子站在講台前,讓個別學生、老師及全班同學把這首屬於他(她)的詩誦給他(她)聽。
在開展生日誦詩的時候我們要注意,
(1)為班級中每一個孩子的生日舉行一個特殊的儀式。
這個儀式也許是一個隆重的慶典,由生日鮮花、蛋糕、生日故事、生日信等家長、全體老師參與,也許就是用樸素的方式在屬於他的這一天送給他全班孩子的一首改編的詩歌或是符合的故事的祝福。
(2)所選詩歌必須符合孩子內在的品質,並結合每個學生的特點與當下為他誦詩。
每個孩子性格不同,生活背景也不一樣,在不同的背景下,形成了不同的性格,有了自身的特點。所選詩歌生日詩首先要適合這個孩子,符合他的特點。如沉默內向,但一直在默默堅持的女孩子可以送給她《星星和蒲公英》,而陽光燦爛、性格奔放、成績優秀的女孩子可以送給她《美麗一萬倍》。
我們可以想像,適合的生日誦詩,可以為一個孩子帶來感動?他生長中的生命,又因為這樣的詩歌而添加多少詩意與堅強?而師生的關係,學生之間的關係,又會因這樣的相互吟唱,而達到一個怎樣的令人憧憬的境界呢?如果我們再細心一些,注意把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的一些細節表現及作業、作品等拍成照片,和生日詩一起做成漂亮的課件,展示給孩子們,效果往往會更好。
(3)給班級中每個孩子的生日詩不能一樣,因為每個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
一首詩贈於一個孩子,就只能屬於這個孩子。這首詩對他來說是獨一無二的禮物。切忌不要將一首詩反覆送給多個孩子,這樣這首詩的魅力就不在有了。
(4)生日詩要不間斷地送給孩子。
一首生日詩不是送給孩子一時的禮物,而是要送給孩子一生的禮物。所以,我們不能在孩子生日那天送給孩子之後,就讓孩子置之高閣,塵封箱底。我們要經常在孩子需要的時候把詩送給他,讓生日詩不斷地喚醒孩子。
當孩子遇到困難與挫折時,我們把詩再次送給他。當孩子取得進步時,我們還會把生日詩再次送給他。讓孩子獲得了新的力量,讓孩子在鼓勵中一步步成長。
4、情境誦詩:
情景誦詩是在特別的情境下選擇特定的詩歌來晨誦。情境誦詩要注意的是:
1、教師有敏感的情境意識:這個意識包括兩點,一是節日意識,比如母親節、父親節、兒童節或教師節來臨時,要精心選擇適合的詩歌進行朗誦,讓孩子對加深對這個節日的理解,也讓孩子懂得用詩歌來祝福身邊過節的每一個人,讓孩子學會從內心深處對生命的真愛和讚美,比如在六一兒童節的時候誦讀《快樂的節日》,與孩子一起點亮這個生命的儀式,為他們送上真誠的祝福;中秋節的時候誦讀《水調歌頭》,感受詩詞所寄託的渴望團圓之情。二是要有場景的意識,如送別、新同學入班、秋遊等班級活動,讓孩子們吟誦符合這個相應場景的詩歌,讓孩子用詩歌表達此情此景的感受。班中有孩子轉學時誦讀《送別》,師生共同回憶走過的日子,讓孩子們理解雖然不能共同學習了,但是友誼之樹常青!
2、情景誦詩的誦讀要及時,不要在節日或某個特殊的場景已經過去再來誦讀,這樣就失去了情境誦詩的意義。
3、情境誦詩還要與孩子的實踐體驗相結合,比如在父親節、母親節的時候讓孩子製作賀卡回家後為父母送上祝福,或是為他們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從而讓此情此境更為有情感地融進孩子的生命。
(三)、晨誦的層次
對於這四類詩的誦讀安排是這樣的:首先是晨間頌詩(開啟黎明)——複習昨天學過的或者是與新詩有關聯的舊詩,然後是新詩朗誦,這裡的新詩可以日常誦詩,也可以是生日誦詩或是情景誦詩,對於一首新詩的誦讀有這樣三個層次:
1、正確、流利地朗讀詩歌:在出示一首新詩之後,我們切記不要一上來就讓孩子們齊讀,可以採用自由讀或是教師範讀,還可以由班內誦讀好的孩子先來范讀,力求在孩子們腦海中一開始就產生正確的鏡像。
2、準確、適宜地理解詩歌:教師運用巧妙地策略幫助孩子簡單地理解詩意,進入詩的情景,能把握好適時的停頓以及朗讀的抑揚頓挫。
3、將生活(生命)融入詩歌:此時達到了孩子與詩歌的共鳴,能用無比的激情、能用充沛的感情,用胸中的那股子真情來吐出每一個字讀出自己生命的美麗來。接下來我們就來談談晨誦技巧的運用。
(四)、晨誦的技巧
1、理解詩意的技巧:
①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幫助孩子理解詩意
引讀和添補讀是兩種幫助孩子理解詩意的常用技巧。
A、引讀:
燕子的記事本
金子美鈴
在清晨寂靜的沙灘上,
我發現了一本小小的記事本。
紅緞面,燙金字,
裡頭一個字都還沒寫的,新本子。
是誰落(là)下的呢?
問海浪,海浪嘩嘩嘩,
尋遍了四周,
沙灘上一個腳印也沒留下。
一定是天剛亮時,
飛回南方的燕子,
準備用來寫旅行日誌,
特地買好卻落(là)在這裡飛走了。
這是一首帶故事的美麗小詩,小燕子在飛回南方前,精挑細選,買了一個精緻無比的記事本,結果卻不知何故,落在了海灘上。教師通過繪聲繪色的講述和引讀,將孩子們帶入詩中:
第一次引讀:「小燕子飛啊飛,它第一次到南方去,真沒想到平常天天見的大海竟會有這麼遼闊,它想,我要畫下大海,把它寫在我的記事本上,可記事本呢?唉呀,怎麼不見了。記事本在哪裡呢?」
在清晨寂靜的沙灘上,
我發現了一本小小的記事本。
紅緞面,燙金字,
裡頭一個字都還沒寫的,新本子。
第二次引讀:「飛啊飛啊,小燕子飛過了一座又一座高山,這些高山真是雄偉壯觀啊。它多麼想把高山畫下寫下在記事本上啊。可是,記事本卻不小心被落下了——」
「這時,我們二(2)班的小朋友,正在到處詢問,著急地尋找記事本的主人呢!」
學生齊讀:
是誰落(là)下的呢?
問海浪,海浪嘩嘩嘩,
尋遍了四周,
沙灘上一個腳印也沒留下。
第三次引讀:「飛啊飛啊,小燕子飛了很遠很遠的地方,看到了絢爛無比的秋色,它多麼想把這些美麗的紅的黃的葉子畫下寫下在記事本上啊,可是,記事本卻不小心被落在了——」
在清晨寂靜的沙灘上,
我發現了一本小小的記事本。
紅緞面,燙金字,
裡頭一個字都還沒寫的,新本子。
第四次引讀:「飛啊飛啊,小燕子飛了很遠很遠的地方,看到了美麗無比的落日,它多麼想把這最後一縷美麗的光線畫下寫下在記事本上啊,可是,記事本卻不小心被落在了——」
是誰落(là)下的呢?
問海浪,海浪嘩嘩嘩,
尋遍了四周,
沙灘上一個腳印也沒留下。
第五次引讀:「飛啊飛啊,小燕子還結識了很多好朋友呢,幽默的大雁給他講了很多很多的笑話,他笑得肚子都痛了,小燕子多麼想把好朋友大雁和這些笑話也都畫下寫下在記事本上啊,可是,記事本卻不小心被落在了——」
在清晨寂靜的沙灘上,
我發現了一本小小的記事本。
紅緞面,燙金字,
裡頭一個字都還沒寫的,新本子。
第六次引讀:「飛啊飛啊,小燕子還遇到很多次驚險遭遇呢,最驚險的是一天晚上,他剛睡下,忽然聽見沙拉沙拉的聲音,原來有一隻狐狸悄悄地過來,幸好小燕子及時發現,向大家發出了警報,才幸免於難。小燕子多麼想這個驚險的經歷記錄下來,可是,記事本卻不小心被落在了——」
是誰落(là)下的呢?
問海浪,海浪嘩嘩嘩,
尋遍了四周,
沙灘上一個腳印也沒留下。
就在這樣的故事情境中,通過老師六次的描述引讀,學生一次又一次把詩句反反覆復朗讀,但朗讀的層次卻很明顯不同的,隨著情節的發展,對於「小燕子丟失記事本」的遺憾惋惜之情越來越深入地理解,學生的朗讀也越來越有味道了。
B、添補讀:對於跳躍性比較大的詩歌就可以採用這種方法解讀。
比如《沒有一艘船能像一本書》可這樣添補:
沒有一艘船能像一本書(那樣)把人帶往遠方也沒有一匹駿馬能像一頁跳躍著的詩行那樣把人帶往遠方
(讀書)這條路
最窮的人也能走
不必為通行稅傷神
書籍啊,這是何等節儉的車
承載著人的靈魂
(把我們帶往遠方)
通過這樣的添補,不需要對詩做過多的講述,孩子們對於詩意的理解便迎刃而解,但最後,還是要消除一切解釋,回到原詩,為什麼這麼說呢,新教育強調我們要有文化傳承感和使命感,對於經典的作品,過於頻繁的改寫是不妥的,這樣會使學生逐漸缺乏對經典詩歌的敬畏。
②通過必要的問答分析來幫助孩子理解詩意——墨水瓶
新教育說「如何讓學生帶著生活體驗儘快進入詩歌?如果反覆的誦讀不能夠使他們進入的話?教師或許要通過必要的討論分析幫學生理解詩歌。」為什麼這裡強調說是「必要的問答分析呢」,我想是因為在運用「問答分析」這一策略的時候很多教師很容易陷進語文教學的誤區,對於詩歌進行瑣碎的分析,將晨誦課上成語文的詩歌學習課。
比如羅大里的《墨水瓶》。在學生熟讀的基礎上,可以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的方法來理解詩的內容。「在墨水瓶底隱藏著寶物」這個「寶物」指的是什麼?這個問題是全詩的靈魂,學生自己解決問題。有學生回答說「寶物」指的是知識,教師及時引導,寶物可以指知識、勇氣、信心、勤奮。只要我們擁有這些,就一定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書寫下燦爛的詞句。說到這裡,孩子就對這首詩有所理解了,再讀時,就可以讀到位了。
③通過聯繫學生生命(生活)實際來理解詩意
案例一:《我和小鳥和鈴鐺》這首詩告訴孩子「我們不一樣,我們都很棒。」但如何讓孩子充分地獲得這樣的體驗,激發孩子的信心呢?我們可以分這樣兩步呈現:
首先:浪漫把握主題。
在自由朗讀的基礎上,提出「我們棒在哪裡」,經過簡單的交流,孩子很快明白了「我」、小鳥、鈴鐺都有自己的優點,小鳥會飛,鈴鐺能發出好聽的聲響,而「我」會奔跑,會歌唱。
其次:將孩子的生活與詩歌相互編織。
「我們班的孩子也很棒,大家能誇誇班上的同學嗎?」這讓孩子的目光轉向本班的同學,學會欣賞同伴的優點。「某某某同學字寫得特別棒;某某某同學每一篇作文寫得都很出色。讓我們也來誇一誇他們!」然後讓孩子來說一說自己的優點,讓孩子們明白「我們各有各的優點,我們不一樣,但我們都很棒」,這樣這首詩就聯繫到學生自己的生命了。
案例二:又比如在《愛讀書的樹葉》中,想一想,「捧著陽光讀,讀得興奮滿臉」,小樹葉讀的寫在陽光上的會是什麼故事呢?想一想,「捧著月光讀,讀得平平安安」,小樹葉讀的寫在月光上的又會是什麼故事呢?
孩子們會想到自己閱讀過得《一隻孤獨的烏鴉》、《蚯蚓的日記》、《三隻強盜》、《猜猜我有多愛你》、《月亮,生日快樂》等這些曾經給他們帶來甜蜜回憶的故事,這樣聯繫到孩子自己的閱讀體驗了。
案例三:《會飛的葉子》教師通過這樣的方式把詩和孩子們的生活聯繫起來。老師問孩子們:「只有小麻雀不怕冷嗎?」孩子回答之後,教師出示自然界中不畏嚴寒的景物。接著,教師再追問:「還有誰也不怕冷呢?還有我們,可愛的二年級的孩子們。」PPT上出現了一組二年級的孩子的晨誦、跑步、跳繩、讀書、講故事的照片。這樣的聯繫為後面的編織打下了很好的基礎「誰都怕冬天/說冬天冷/小朋友們卻說不/在操場上/跳繩/誰都怕冬天/說冬天冷/蠟梅花卻說不/在寒冷的枝頭上/開放」最後,老師把這首小詩改編成《會飛的葉子》送給了二(3)班的孩子們,
④通過角色遊戲幫助孩子來理解詩意
《跳水板》這首詩在寫法上非常別緻,連用七個「你確定了」營造了一種小心、謹慎、緊張的氣氛,但是結尾卻陡轉直下,帶來一種非常強烈的幽默效果。但是笑過之後,卻又讓人回味無窮。淺顯易懂的文字簡單重複卻道出了每個普通人的同樣心理過程,那個站在跳水板上的小男孩不就像身邊的很多人,也包括我們自己,所以在這首詩里就可以進行這樣的角色遊戲:第一場:男孩子們,這個站在跳水板上的小男孩就是你啊,為了跳水,你都做了哪些準備啊?哪位男孩再來告訴大家你的準備。(指名一男孩讀,再由全體男孩齊讀)第二場:女孩子作為旁觀者的身份:「女孩們,你們看到男孩的準備了嗎?(女孩齊讀)第三場:女孩子們,來問問男孩子們,是不是確定做好了充分的準備?通過這樣的角色讓孩子們置身於這首詩中。
2、改寫編織的技巧:
新教育晨誦強調詩歌與孩子當下生命的關聯,也就是,一首詩,必須對孩子當下的生命有直接的作用力,讓孩子的生命(靈魂與精神)因此而空靈,而充實,而激昂,而沉靜,而豐富……但是對於選擇的很多詩是不是都能引起孩子的共鳴,都能與孩子的當下生命有直接的聯繫?此時就需要教師能夠用一種特殊的方式將詩歌重新創造或者喚醒。這也是新教育晨誦中屢屢出現為孩子而改詩的初衷:讓每一首詩與兒童當下的生命相關聯。改寫編織的技巧有:
①改詞換句
這是我們在改編詩歌時最常用的一種方法,既把詩歌中的某個詞語換成我們需要的詞語,或者把某個學生的名字編織進去。(加上學生和班級孩子的名字)如陳美麗老師的晨誦課《小花的信念》:
《小花的信念》:
在山石組成的路上
浮起一片小花
它們用黃金的微笑
來回報石頭的冷遇
它們相信
最後,石頭也會發芽
也會粗糙地微笑
在陽光和樹影間
露出善良的牙齒
為了加強孩子們對詩歌的理解,加強詩歌對孩子當下生命的意義,陳老師引導孩子們替換了一下詩中的詞語,把詩中的它們(她們),改變成「我們」,將「一片」,改成了班級中的學生數58。
這樣,學生們最後讀的詩就成了:
在山石組成的路上
浮起58朵小花
我們用黃金的微笑
來回報石頭的冷遇
我們相信
最後,石頭也會發芽
也會粗糙地微笑
在陽光和樹影間
露出善良的牙齒
②添加小節
這種方式特別適合與並列格式的詩,比如《信》、《假如我是一片雪花》,就可以讓孩子們仿照裡面的句式再添加一個小節。
③仿寫創作
仿寫是晨誦作業的一種最常見的方式,仿寫有簡單仿寫和創造性仿寫之分。簡單仿寫就是改變原詩中的個別字句,原詩的形式和內容基本上是不變的,這在低中段運用較多,效果也更為明顯,比如金子美玲《全都喜歡上》一詩中,只要把作者不喜歡的「西紅柿」「醫生、烏鴉」等換上自己不喜歡的即可,對於全詩要表達的主題幾乎沒有任何影響。而到了中高段後,再都是這樣的簡單仿寫,對學生的智商就是一種輕視了。因此,如何進行更具挑戰的「創造性仿寫」也成為對老師更大的挑戰,從而也將帶來更大的教學上的愉悅。
(五)、晨誦的寫繪
對於晨誦的每個學生都能有一個寫繪本,這個寫繪本在低段可以和讀寫繪的本子合二為一,如果有精力讓學生配上圖畫;如果低年級學生寫字能力還較差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列印下來,粘貼在本上。每學期都換一個新本,一個新本子就是一個新的開端,然後把孩子的每一本都保存起來,六年的12個寫繪本就是是對孩子小學生活寶貴的積累,也是孩子童年的財富。
1、寫繪的內容:
寫什麼?寫上今天學的詩歌,或是寫上自己改寫的詩、還可以寫下自己的感想。繪什麼?根據詩中內容寫繪,根據生命(生活)體驗寫,根據仿寫內容寫繪或是就是簡單的美化頁面,裝飾詩歌,沒有什麼特別的含義。寫繪單單是由孩子來完成嗎?我們知道寫繪是暮省的一種,新教育實驗倡導「共讀、共寫、共同生活」,在寫繪中就要體現我們的「共讀、共寫」,所以開展讀寫繪和晨誦的老師也要有一盒油畫棒,在翻看孩子作品的時候,總有這麼一兩篇讓你有些感動,有些意外,或是有些失望,所以對於有進步的孩子隨手寫上鼓勵的話語,畫面精美、仿寫很好的孩子寫上讚美的話語,對於畫面有欠缺的地方我們還可以添上幾筆讓其錦上添花,或者靈感來時我們給孩子的詩歌進行配圖,除此,家長也可以參與到寫繪中來,家長可以一周或是一個月給孩子的寫繪作品留言、給教師建議,這也不失為一種家校聯繫,更重要的它是一種師生之間、親子之間的一種編織,這樣的編織對於學生而言就是莫大的鼓勵。
2、寫繪的展示:
展示的形式有這樣兩種:
(1)每日晨誦課上的展示
因為是在上課前,時間不是很充裕,這樣的展示側重於對優秀作品的展示,也是對榜樣的展示。在展示時老師不需要說誰誰的作品怎麼好,只要伴隨著詩歌出示優秀學生的作品,孩子們自然會被畫面所吸引。
(2)小主題結束時慶典展示
小主題結束時慶典展示就側重於全體的展示,寫繪不好的孩子也要有展示的機會,這樣的展示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就某一個孩子在一段時間中的寫繪歷程回顧——縱向展示。
一種是就某一首詩全班學生寫繪作品的集中展示——橫向展示,進行這樣展示的目的,是為了不斷地發現優秀,不斷地推出優秀,讓優秀的作品引領全班同學,同時也在鞭策孩子:他們做得多好啊,我也要努力趕上,爭做優秀。無論哪種展示中都要讓孩子感受到:精心製作出一份自己滿意的寫繪作品是一件多麼快樂的事情,而這快樂,和發下的糖塊不同,糖吃完了,快樂的味道也就淡了,而畫下來、寫下來的晨誦作業,則是我們再一次的創造。作家寫出了詩,老師上課教給了我們,我們再根據自己的理解,給它一個完美的構思,並且用顏色和線條在紙上清楚準確地表現出來,那麼,這首詩對於我們,也就不同了。我們不僅是讀詩的孩子,而且,也是參與這首詩再書寫的孩子。這首詩,因為有了我們的書寫,而更加有生命力了。」
這就是新教育的晨誦,它是日常的課程而不是偶然的華麗的表演,是歲月的積澱而不是一堂課的作秀,強調當下的感受而不是機械的記憶。
同時我們想說的是晨誦的激情、快樂和感染不只是帶給孩子們,在這樣的過程中,作為我們老師自己其實也是在與優美的語文文字共舞,在與學生一起誦讀的過程中,我們的精神也得到了滋養,當我們也拍著手和孩子們一遍遍地吟誦童謠,和孩子們小聲地吟唱著《向著明亮那方》,和孩子們用心地品味那一首首經典的詩歌時,我們似乎找尋到了失去的童年,就讓我們帶著渴望成長的孩子們,走進晨誦,在每一個生命的黎明,詩意的吟唱!
《守望新教育》特別鏈接——
[新教育真教育}
推薦閱讀:
※——坎大哈黎明:戰爭終結 苦難依舊————————▲582《深度中國》中國新聞周刊2012
※黎明1996年到2004年都發行了什麼音樂?
※NASA宣布黎明號飛船已經接近穀神星插入軌道|NASA|黎明號飛船
※李健--《美若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