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每節課教師講幾分鐘豈能硬性規定

每節課教師講幾分鐘豈能硬性規定

蔡林森

編者按:如何借鑒名校的經驗,是絕大多數校長都在面臨的一個現實問題。每個學校都有其特殊的校情,名校之所以成功,並不在於它外顯的教育形式,而在於對外顯的教育形式背後的教育教學規律的深層次探究。因此,在學習名校時,校長萬不可被表面的「枝枝葉葉」迷住了雙眼,而應靜下心來,多問幾個「為什麼」,對其之所以成功進行深層次追問。只有這樣,才能悟出名校成功的真諦,才能取到「真經」。

每節課教師講幾分鐘豈能硬性規定

  早在幾年前發表在《中國教育報》上的《每節課教師只講4分鐘》一文,介紹了江蘇省洋思中學「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引起了教育界的關注。據該文作者天津市教科院基礎教育研究所所長王敏勤教授說,之所以以「每節課教師只講4分鐘」為題,就是為了讓洋思中學「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更加引人注目。十多年來,全國各地數百萬領導、校長和教師湧進洋思中學聽課,特別注意每節課教師講課的時間。有的學校大力推廣洋思中學「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結構,硬性規定每節課教師講的時間。2002年,我到某地講學時,一位校長拿出一份學校推廣「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的決定給我看,上面寫著:「每節課教師只准講10分鐘……」他還笑著問我:「蔡校長,你說一節講幾分鐘最好?」我笑了,難以回答,覺得他們搞偏了,怎麼能硬性規定每節課教師講幾分鐘呢?如此形式化、簡單化,課改怎麼能堅持,怎麼能有效呢?

  2006年10月,我退休後,受聘到河南省沁陽市永威學校任職,僅用了一年時間,永威學校初中部各年級、各學科教師都能靈活運用「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結構,取得了喜人的成果,教學質量大幅度提高,本市和外省、市的校長們也紛紛趕來聽課,並給予高度評價。

  為什麼永威學校推廣「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結構能夠很快見效呢?主要是因為我當過24年洋思中學的校長,能真正透徹理解自己帶領教師們所創的洋思經驗,能夠抓住根本,不斷引導教師們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依靠科學,遵循規律,從永威學校實際出發,講究實效,注重靈活運用教學結構,真正把理論落實到教改實踐中去。在這過程中,我們特別注意處理好如下幾種關係——

  既解放思想、大膽改革,又堅持科學、實事求是

  2006年10月20日,我到永威學校上班,連續聽了兩天的課,發現教師講課「滿堂灌」,課堂效率低,教學質量差。面對與洋思中學完全不同的現實,我吃不下飯,躺在床上思考著:怎麼求生存?怎樣才能走出困境?經過反覆思考,我鼓起勇氣,衝破阻力,決定立即組織全體教師扎紮實實地搞新課程改革。我連夜制訂了《講課制度》,指導教師課堂上如何引導學生學習,幫助學生解決疑難問題;又制訂了《評課標準》,明確指出:第一,評效果(不單是知識)。效果是衡量課講得好不好的標準,效果好就是好課;第二,看標誌。效果好的標誌是學生緊張地學習;第三,作分析。學生學得好要靠教師引導得好,要分析教師引導得如何。到永威學校任職的第三天,我就大膽地組織全體教師賽課、評課,邊學教育理論,邊研究解決實際問題,尋找規律。這一輪賽課,主要解決「滿堂灌」的問題。12月下旬,進行了第二輪賽課,與上次不同的是,每節課都有十幾名外校來這裡培訓的校長、教師參加,還有幾十名同學科的外校教師參加,開課的大教室常常被擠得水泄不通。評課的方法是先讓賽課教師自己評,外校校長接著評,最後我總評。賽課中努力解決死搬硬套、放任自流、該講不講等形式主義的傾向問題。寒假前,進行了第三輪賽課,使課改基本上了軌道。2007年暑假教師賽課和10月份第五輪賽課,繼續研究如何提高課改的實效性。平時,領導堅持聽隨堂課,新老教師相互聽課,幾乎每天聽課、評課,從實際出發,努力解決課改中的問題。就這樣,經過一年不間斷的探索,教師們逐步找到了規律,嘗到了甜頭。

  既抓知識、能力學習,又抓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

  搞新課程改革,要實施多元化的學習目標。文化課上既有知識、能力的學習目標,又有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學習目標。知識、能力的學習目標是主要的,但又不能忽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學習目標。

  怎樣實施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學習目標呢?我認為,不在於教師在課堂上講什麼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空話,不在於貼什麼標籤,而在於以學習知識為載體滲透德育,在於教師用良好的形象和恰當的舉動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

  教師微笑著走進教室,走上講台,信任、尊重、關愛每個學生,特別能把溫暖送給後進生,讓後進生優先讀書,優先板演,優先更正、討論……教師滿意的目光、微微的點頭、真誠的稱讚都是情感,學生見了也就有了情感。教師在課堂上一絲不苟,全身心地投入,板書工整,講話有力,聲音洪亮,抑揚頓挫,以姿勢助說話,必定能激發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刻苦學習。教師在努力實現著人生的價值,也必定能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總之,教師的素質直接關係到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

  因此,我校在組織教師賽課,進行各項基本功大比武的同時,加強了師德教育,努力提高教師的思想素質,使之能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既要堅持課程改革,又要整體推進

  課堂教學改革是一項複雜的綜合工程。搞新課程改革,必然涉及到管理、教育、後勤等方方面面,許多人對此還很不習慣,難以推進,難以堅持。因此,必須整體推進。

  嚴格的管理。首先要制訂各種規章制度。2006年,我一到永威學校,就根據實際和新課改的要求起草了各項制度,經全體教師討論和修改後定稿。每個制度都有很強的操作性,也便於領導檢查。其次,狠抓制度執行。執行和落實制度很難,制度的執行關鍵在於領導帶頭。校長給班子成員作表率,班子成員給教師作表率,教師給學生作表率,層層帶動,人人照章行事。再次,制度落實的關鍵是檢查、考核。如我們按照制度,周周查教案,重點查教案中如何引導學生緊張地學,如何引導學生解決自學後存在的問題,並根據要求準確記錄,到學期末,按責任獎優罰劣。這樣,嚴格的教學過程管理,有力地保證了新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

  搞好「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所謂「堂堂清」,就是要學生在課堂上像考試那樣緊張地學習,當堂能理解、記憶知識,當堂完成作業,力爭不把問題留到課後。所謂「日日清」,就是指今日事今日畢。當天學的知識,該背的都會背,該運用的都做對,做錯了的都更正。「周周清」就是普查本周所學知識,一一過關。「月月清」就是指月月調查學習質量,查漏補缺。「四清」之間關係密切,相互促進:「堂堂清」是「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的基礎;抓「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就能促進學生課堂上緊張學習,提高效率,達到「堂堂清」。總之,我們扎紮實實抓好「四清」,讓學生打好了基礎。學生學習能力強了,在課堂上就能學得更好、更活,課堂教學改革就會比較順利。

  堅決執行各種教育法令、法規。排除各種干擾,為新課改提供良好的環境。教育的法令、法規是科學,依法治校就是要堅決執行教育法令、法規。如:學校貫徹教育方針,按國家課程計劃開全開足課程,加強德育,尤其是加強養成教育,重視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同學們有了良好的習慣,有了精神動力,才能在課堂上學得緊張。又如:學校控制學生活動總量,確保了學生睡覺、休息時間,學生在課堂上才會精力充沛。同樣,不加班加點,不延長學生在校時間,才會逼著教師集中精力搞課改,向45分鐘課堂要質量。

  總之,我從江蘇省洋思中學來到河南省永威學校,學校變了,一切都變了,我既堅持正確的教育思想,又從永威的實際出發,講究實效,靈活地、創造性地推廣「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結構,邁開了可喜的一步。如今,永威的教師們正在總結經驗教訓,堅持改革開放,力求自主創新,依靠科學,提高質量,為辦好人民滿意的學校做出應有的貢獻。

  既要用好教材,又要走出教材

  今年春天,我在山東濰坊參加全國目標教學研究會。有位小學教師告訴我,他上課時都叫學生把課本放在抽屜里。我問他為什麼,他說,學生一看就會了,就不聽我講了,我在課堂上無法講。我就說:「如學生會了你就不講,就讓學生自己練習,自己更正、討論……」

  如今在永威學校的課堂上,師生都能用好教材。首先,學生用好教材。課堂教學從學生讀書開始(語文課讀書,數學課看書)。學生讀書後,再檢測效果,學生模仿例題做類似的習題,或口頭回答問題;檢測後,學生依據課本更正、討論,教師歸納,最後學生當堂背誦,當堂完成作業。全過程學生都離不開課本,逐步養成讀書的習慣。其次,教師用好教材。教師雖然不教書(教材)了,不講例題了,但仍要用好教材。首先鑽研教材,根據教材制訂學習目標,引導學生如何看書,出好學生看書時的思考題、檢測題(一般選自課本:語文課以課文後邊的練習為主;數理化、政史地生課常用雲圖中思考題或練習題),當堂訓練的內容也是以課本中的練習、習題為主。

  教師不僅引導學生走進教材,而且引導學生走出教材。例如,語文講讀課上,教師要指導學生如何運用課文中學到的知識,去閱讀課外書籍,去寫作文;數學課上,指導學生運用剛學到的書本知識,如何解決實際問題。學校還開設了課外閱讀課。這樣,學生走出教材,知識拓寬、延伸了,能力強了。

既要學生緊張學習,又要教師科學引導

  在一年的實踐中,永威學校的教師們逐步解放了思想,相信每個學生都能學得好,作業都能當堂完成,大膽地放手讓學生像考試那樣緊張地自學。學生的學習不是蠻幹、死練,而是有效的、符合科學的。

  符合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的原則。「先學」(看書、練習)是「自主學習」,「後教」(學生更正、討論,教師評點)是「合作學習」,「當堂訓練」仍是「自主學習」,全過程都是「探究性學習」。這樣「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結構很好地處理了「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之間的關係,例如,開頭的「自主學習」(「先學」,即看書、檢測)後出現了疑難問題而學生個人不能解決,這使後來的「合作學習」(「後教」,即更正、討論)有了必要性,也有了明確的內容和恰當的形式。這種開頭的「自主學習」是後來「合作學習」的基礎,很有必要,如果沒有這種基礎,一上課就「合作學習」(讓學生小組討論)就會流於形式。因此,「先學後教、當堂訓練」就是體現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原則的課堂教學結構。

  符合「循序漸進」的原則。「先學」時,「看書」是初步接觸、了解新知識,「檢測練習」是模仿例題開始運用新知識;「後教」時,「學生更正」是從反面進一步理解新知識;「學生討論」是努力弄懂「為什麼」,教師的補充與更正,是幫助學生解決疑難,讓學生真正弄懂新知識並知道怎樣運用。「當堂訓練」是讓學生運用新知識,形成能力。

  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則。「先學」時,優生、後進生同樣看書、練習,結果有的會了、對了,有的不會、錯了;「後教」時,「兵教兵」,即會了的、對了的學生幫助不會的、錯了的學生更正,並且講清「為什麼」,這樣不會的、錯了的學生的問題就基本得到解決。同時,優生在幫助後進生解決疑難問題的過程中,也加深了理解,增強了能力,達到了「培優」。

  符合「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認識規律。「先學」時,「看書」是實踐,獲得認識,再實踐(練習),「後教」時,「更正」是實踐,討論弄懂「為什麼」,上升理論是「認識」,「當堂訓練」是「再實踐」。

  符合自主創新、素質教育的要求。「先學」時,學生運用舊知識看書,獲得新知識是「創新」;學生看書後完成檢測練習,是開始運用新知識,也是「創新」;學生自己糾正問題、學生討論、自己弄懂為什麼,最後當堂訓練,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各種問題也都是創新。全過程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就是自主創新,就是在培養自主創新的意識和能力。

  總之,學生像考試那樣緊張學習,不僅獲得了知識,而且增強了思維、自學等能力,培養了合作的精神、刻苦學習的精神,全面素質得到了提高。

  不過,學生緊張地自學,還要靠教師的正確引導。首先,課前,教師們備好課,精心設計好學生學習的方案(準備錦囊妙計)。其次,課堂上,教師們要像電視主持人那樣,講好激動人心的過渡語,一步一步地激發、引導學生看書、練習、更正、討論、當堂完成作業。第三,該講的要講好。通過「兵教兵」(學生更正、討論自學檢測中存在的問題),學生會了的,就不講;學生錯了的、不會的,都不能解決的疑難問題,教師一定要講,一定要講得有序,講得好,不是就題講題,一題一題地講,而是要一類題一類題地講,由個別(這道題)到一般(歸納理論知識),再指導學生如何應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每節課,教師該講幾分鐘?要根據學情而定,即根據出現問題的多少、難易的程度而定。如問題少,易懂,就可以少講;如問題多,學生難懂,就一定要多講。不同的科目、不同的班級,情況各不相同,教師在課堂上,指導的方法、講的時間也就各不相同,應該隨機應變。再說,不同的學校,不同的校情,不同的課改現狀,教師講的時間更應該各不相同。我知道,現在洋思中學的教師在課堂上講得很少,一般只有幾分鐘,但這是隨著課改的深入、學生自學能力的增強、教師引導水平的提高而逐步減少的。我在永威學校推廣「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結構至今,並沒有硬性規定教師每節課講多長時間。

 (作者 蔡林森 系原江蘇省泰興市洋思中學校長、全國勞動模範,現河南省沁陽市永威學校執行校長)

  《中國教育報》2007年11月20日第7版


推薦閱讀:

好教師就是好教育
頭條 | 李鎮西:好的教育,應讓教師成為精神自由的人
一位教師給「教師節」的特殊禮物:網上曬出學生禮單
我國古代對教師的稱呼
【好話題】教師(特別是幼兒教師)是服務行業嗎?

TAG:教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