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之窗:南極趣聞十則
(2014-03-12 07:50:04)
世界地理之窗:南極趣聞十則原文地址:世界地理之最(十則南極趣聞)作者:啟迪慧想更多:地理百科
南極是地球上最為奇特的地區之一,有著很多令人感興趣的問題。
一、南極點用什麼時間?地球的南、北極點是地面上所有經線的交點,那裡只有明確的緯度(南、北緯90度),而沒有明確的經度。所以南、北極點不屬於世界上任何一個時區,也就沒有自己的區時。我們知道,地方時因經度而異,南、北極點沒有明確的經度,因此也沒有自己的地方時。總之,從理論的角度看,南極點既無區時也無地方的。那麼,在現實當中,南極點採用的又是什麼時間呢?美國南極點考察站(阿蒙森一斯科特站),為方便本站進行日常工作和對外聯繫,需採用一個規定的時間。由於他們的物資和人員都從紐西蘭基地用飛機直接運來,因而他們採用的是紐西蘭時間,即東12區的區時。這比我國採用的北京時間早4個小時。《秦大河橫穿南極日記》中寫到:「我們全體於智利彭塔時間(註:1989年12月11日下午5時到達南極點。極點使用的紐西蘭時間,為12月12日上午9時。」秦大河是徒步到達南極點的第一個中國人,而且很可能也是我國第一個把南極點時間告訴國人的人。
二、南極點上怎樣記風向?南極點位於地球的最南端,由南極點向任何方向都是向北,不論什麼風向都是北風。可是氣象觀測和科學研究上不能那麼記,那樣記是毫無意義的。科學家們規定:在南極點,風向是以0度經線為基本方向,按順時針方向量度的,共分為360度。按照這樣的規定,從0度、東經90度、180度、西經90度吹來的風,其風向依次是0度、90度、180度、270度,余可類推。南極點上風向比較穩定,多數來自東經26度~東經54度那個方位,即風向多為東經26度~東經54度,年最多風向為東經38度。南極點上盛行26度~54度風的原因,是因為它位於大約向東經38度方向升高的坡上,在重力和地轉偏向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緣故。據長年觀測資料,南極點年平均風速為4.8米/秒。極夜期風速大些,極晝期間風速小些。
三、為什麼南極大陸無地震?地震是最為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全世界每年發生地震約500萬次,僅有感地震就有近5萬次,能造成災難性破壞的7級及其以上的大地震,本世紀就發生了1200多次。然而到目前為止,南極大陸卻從本記錄到什麼地震。這是什麼緣故呢?科學家們經過長期研究認為,巨厚的冰層是南極大陸無地震的主要原因。據統計,南極大陸冰雪莫蓋面積達95%以上,冰層平均厚度為1880米,最厚處達4000米以上。由於巨厚冰層的壓力,其底部幾乎處於熔點狀態。此外,由於冰層面積大、分量重,在垂直方向產生了強烈的壓力,分散和減弱了地殼的形變,從而使地震無從發生。所以南極大陸是地球上名副其實的「安全島」。順便指出,地處北極地區的世界第一大島——格陵蘭島,由於同樣的原因,也沒發生過大地震。
四、為何南極地區多隕石?隨著人類對南極地區科學考察活動的回益頻繁,科學家們發現,南極地區是世界上隕石最為豐富的地區。據統計,迄今為止,各國考察隊在南極找到了近3萬多塊隕石,佔全世界隕石回收總數的90%以上。那麼,南極為什麼有如此豐富的隕石呢?據我國第15次南極考察隊地質隊長劉小漢博士分析,原因有二:一是冰蓋對隕石的搬運收集作用;二是黑色的隕石在白色的冰雪中易於辨認及被人發現。隕落到冰層深處的隕石,隨著冰蓋不停地向較低的地方移動。當冰蓋受到隆起山脈的阻擋時,厚厚的冰層便會)順著山坡向上推起。翹起的冰層表面在狂風中不斷汽化消融。冰層邊推起邊消融,久而久之,就會把冰層裡面的隕石送到表面。而冰層表面繼續消融,隕石卻留在原地不動。於是冰層又漸漸把後面的隕石推出來,就好像天然傳送
帶一樣,把損石收集在一起。一般采說,只要發現一塊隕石,很有可能就有一大片。據有關資料,日本考察隊曾在僅僅幾平方千米的冰面上找到上千塊隕石。由於南極隕石污染程度低,又長期保存在冰層內不易風化,較好地保留了作為宇宙物質帶來的信息,所以南極隕石有著很高的科研價值。五.為什麼南極沒有熊?南極和北極是地球緯度最高的地方,同時也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區。但南
極地區和北極地區卻有不同的動物群。北極有令人畏懼的兇猛的北極熊;南極有數量龐大的企鵝家族,南極洲附近海域還游弋著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動物藍鯨。然而,細心的讀者卻會發現,北極沒有企鵝;而南極大陸也沒有北極地區常見的現存最大的陸生食肉動物北極熊,這是為什麼?這個問題與熊類的起源和演化、動物地理學、地質學、冰川學以及生態學有密切關係。追溯熊類的起源,現代熊的祖先是距今2400?D?D500萬年前中新世晚期的犬熊。熊類在地球上出現雖然較晚,但發展很快,在距今500?D100萬年的上新世和更新世便很繁盛,足跡幾乎遍及全球各角落(南極洲除外)。動物的地理分布,與地質發展史也有密切關係。南、北極的自然地理環境有明顯不同。北極是被大陸圍繞的洋盆,處於歐亞大陸、北美洲大陸中間的大洋的陸生哺乳動物和海洋哺乳動物,與其周邊的大陸生物和海洋生物,在生物史上有密切聯繫,形成呈環北極分布的動物區系。南極則完全不同,南極洲是一個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包圍的大陸。在3億年前,即石炭紀末和二迭紀初,整個地球的陸塊曾經組合為兩個聯合古陸。大約距今2億5千萬年前的古生代末,聯合古陸開始分裂,到了至今6000萬年前,南極洲便完全與周邊大陸分離,從此成為獨立的大陸。熊類是雜食、適應性強的陸生動物,從北極到熱帶均有分布。第三紀由於地球上出現寒冷氣候,南北極形成冰川。來不及由極地往溫暖地區遷移的喜溫動物都滅絕,僅一些適應寒冷氣候的動物在冰川邊緣生活。原來以北極植物為主食的穴居熊絕跡了,而一種毛皮厚、肉食,並且體溫調節能力、越冬生理以及生物化學都適應嚴寒的熊類在北極生存下來,這便是以後的北極熊。它們以海豹、幼海象、魚類、鳥蛋以及擱淺鯨的腐肉為主食,成為嚴格食肉動物。而南極洲早在熊類祖先出現之前便是一個海洋環繞的大陸,不與其他大陸相連。大洋的隔斷使陸生熊類根本不可能往那裡遷移,所以南極不可能發現北極熊的蹤影。在這個面積1400萬平方公里的大陸上,卻沒有大陸區系的動物,所有動物均劃歸海洋動物區系。七.挪威極地探險家,第一個到達南極的人1872年7月16日生於奧斯陸附近的博爾格。曾在挪威海軍服役。1901年到格陵蘭東北進行海洋學研究。1903~1906年乘單桅帆船第一次通過西北航道(從大西洋西北經北冰洋到太平洋),並發現北磁極。在獲悉R.E.彼利成功到達北極後,積極準備探測南極。1910年6月乘「前進」號(Fram)從挪威出發,1911年1月3日到南極大陸的鯨灣,1911年10月20日阿蒙森與4個同伴乘狗拉雪橇向南極進發,12月14日到達。阿蒙森在南極進行了觀測研究,於12月17日離開。1926年5月11日至13日,阿蒙森和美國探險家L.埃爾斯沃思、義大利航空工程師U.諾比萊從挪威乘飛艇到阿拉斯加,第一次飛越了北極上空。1928年6月18日,阿蒙森在一次前往北極的飛行中失事亡故。主要著作有《南極》(1912)、《我作為探險家的一生》(1927)等。
八.為什麼會在南極形成臭氧層空洞而不在北極南極上空終年受極地高壓控制,氣流呈反氣旋運動,這樣在南極上空有一個深厚的渦旋,氣流沿著南極高原作順時針旋轉,把南極大陸封閉起來。從赤道來的富含臭氧的氣流進不了南極上空。而在旋渦中上升的空氣,因為上升過程中氣溫下降的速度要比實際大氣中溫度隨高度分布的速度快得多。加上南極高原本來就海拔高氣溫低,因而形成極低的低溫環境。臭氧層所在的20公里高度上氣溫常常在-80℃以下(比北極要低得多)。南極大氣渦旋中的空氣上升過程中還會生成大量的冰晶雲,雲中的冰晶不斷吸收氯氟烴氣體,濃度越來越高,氯氟烴與臭氧在此外線照射下發生化學反應,臭氧層因大量損耗臭氧而出現臭氧洞九、幾千萬年前南極洲曾是微小生物生存家園據國外媒體9月29日報道,一項最新研究指出,南極洲在數千萬年前曾是微小生物和植物的家園。這項研究顛覆了早前研究人員所認為的南極洲在冰河時代是一
片荒蕪冰凍大陸,生物無法在該地區生存。
英國南極洲測量協會多米尼克?霍奇森博士說,「即使在冰河時代,南極洲仍有一些非冰凍陸地可為某些生物提供生存環境,而且氣候要暖和一些。」據悉,英國和紐西蘭科學家通過回顧研究南極洲化石和當前生物跡象得出此項結論,具體的研究報告已發表在近期出版的《科學》雜誌期刊上。
科學家們研究發現在數千萬年前南極洲大陸曾生存著針狀大小的蟎蟲、蠕蟲、無翼昆蟲和針尾鴨,以及苔蘚等植物。這些生物曾在南極洲大陸已生存了數百萬年,而並非由於氣候轉暖才移居到南極洲。霍奇森說,「之前科學家認為南極洲大陸生物種類非常稀少,只有海豹和企鵝。」
目前,南極洲大陸僅有0.3%面積屬於非冰凍地區,即便是在2萬年前冰河時代末期氣候較溫暖時期,南極洲非冰凍地區也非常有限。科學家之前曾推測冰河時代南極洲所有陸地都覆蓋著一層厚厚的冰蓋,這層冰蓋還延伸進入南部海域200公里,足以殺死所有陸地能夠生存的任何一種動植物。霍奇森說,「然而這項最新研究卻證實了冰河時代的冰原要更加複雜,而且存在一些非冰凍地區。」
這項研究顯示,在4000-6000萬年前岡瓦納古陸分裂時,許多微型生物曾在南極洲隔絕進化發展。霍奇
遜指出,近年來全球氣候轉暖主要是由於化石燃料所釋放的二氧化碳水平升高,這將嚴重影響南極洲本土物種。目前,像南美洲的草叢和海洋螃蟹已移居到南極洲。
此外,英國《科學》雜誌報道的另一項研究報告稱,二氧化碳水平升高並不是導致冰河時代末期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暗示著氣候變暖和溫室氣體之間的關係更加複雜微妙。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州大學教授洛厄爾?斯科特說,「二氧化碳和氣候的相應變化都在記錄在冰核上,科學家們應不再將冰河時代末期氣候變化歸咎於二氧化碳水平的升高。值得注意的是,二氧化碳並不是氣候變化起始和結束的主要原因。」
10.英國評選十大瀕危景點南極北極均入選「在極地旅遊以及瀕危景點旅遊熱中潛藏著雙重風險:一方面是遊客人身安全,另一方面就是當地的生態環境。」
有專家預言,一些景觀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徹底從地球上消失。於是,很多人希望在美景消失前大飽眼福,「末日旅遊」成了時尚。
就在近日,英國媒體也對「末日旅遊」十大瀕危景點作出了評選,包括:南極冰冠、北極冰蓋、乞力馬扎羅山雪帽、馬爾地夫群島、威尼斯、阿拉斯加冰河、澳大利亞大堡礁、奧地利基茨比厄爾、厄瓜多加拉帕戈斯群島、巴塔哥尼亞冰原。
記者從北京的幾家旅行社了解到,目前國內極少開闢前往阿拉斯加冰河、基茨比厄爾、加拉帕戈斯群島,巴塔哥尼亞冰原的路線。但對馬爾地夫群島、威尼斯、澳大利亞大堡礁等地,幾乎每個月都會組團前往。一些旅行社也定期組團去北極旅遊。下個月,前往芬蘭的破冰之旅正受到中國國旅、眾信國旅等旅行社熱推。
眾信國旅告訴記者,到達芬蘭後,遊客將乘坐破冰船航行在冰雪覆蓋的波的尼亞灣上,感受北極的別樣風情,看破冰船如何破碎幾米厚的冰層;還可裝著「漂浮衣」在冰海中漂浮……
湖北省南北極科學考察學會理事長鄂棟臣告訴記者,極地旅遊熱中潛藏著雙重風險:一方面是遊客人身安全,另一方面就是當地的生態環境。以南極為例,最大風速可達100米/秒,而風速在每秒30米以上就可以把人颳起。冰雪和大風交融在一起,難以判別方向,無論多堅固的船都存在危險。
鄂棟臣說:在南極,喝水都要考慮哪種方式。南極淡水主要有3種來源:淡化海水、冰雪融水、取自冰蓋下的天然「水庫」。前兩者要消耗大量能源,增加二氧化碳排放;即使從冰蓋下取水,把水加熱也要消耗能源。因此,水基本上只用來喝,每天用濕毛巾擦一下臉都是奢侈。「在常規環境下生活的旅遊者,能否會考慮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很難保證。這無疑給南極環境的惡化雪上加霜。」
目前,去南極旅遊的人數正以每年10%至15%的速度上升,專家預計今年將突破4萬人次。神舟國旅就曾組織過南極旅遊。其工作人員透露,當時很少有人報團,而且價格較高,大約在14萬元左右。不過現在,國內已極少開展南極旅遊了。
「像南北極這樣人跡罕至的地方,以及環境已遭到破壞的群島,人們應該避免前往。」中國生態學會常務理事李皓博士說,人們應該考慮景點所能承受的、人類活動所產生的排放量,即「環境容量」。
那麼,南極能容納多少旅遊者呢?李皓說,目前尚無準確數據,但如果遊客的數量以這個速度增長,肯定會加快南極冰架的融化。「即便旅遊者將生活垃圾及糞便都帶回處理,但游輪、破冰船的燃油污染也非常可怕。」(http://tech.qq.com/zt/2008/nanji/)
鏈接:南極洲概況:
概況名稱:南極洲(Antarctica)。是人類最後到達的大陸,也叫「第七大陸」。
位置:位於地球最南端,土地幾乎都在南極圈內,四周瀕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是世界上地理緯度最高的一個洲。
面積:總面積約1 4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9.4%。
範圍:由圍繞南極的大陸、陸緣冰和島嶼組成,其中大陸面積1239.3萬平方千米,陸緣冰面積158.2萬平方千米,島嶼面積7.6萬平方千米。
地理分區:南極洲分東南極洲和西南極洲兩部分。東南極洲從西經30°向東延伸到東經170°,包括科茨地、毛德皇后地、恩德比地、威爾克斯地、喬治五世海岸、維多利亞地、南極高原和極點。面積1018萬平方千米。西南極洲位於西經50°-160°之間,包括南極半島、亞歷山大島、埃爾斯沃思地以及伯德地(瑪麗.伯德地)等,面積229萬平方千米。
地理常識:在南極洲不管向哪面走都是向北方。
居民:南極洲僅有一些來自其它大陸的科學考查人員和捕鯨隊,無定居居民。
簡史:1738~1739年,法國人布韋航海時發現了南極附近的一個島嶼(今布韋島)。1772~1775年,英國人庫克到達南極附近的南設得蘭群島。1820~1821年,美國人帕爾默、沙俄人別林斯高晉和拉扎列夫、英國人布蘭斯菲爾德先後發現了南極大陸。1838~1842年,英國人羅斯、法國人迪爾維爾、美國人威爾克斯等先後考察了南極大陸。1911年12月阿蒙森等四名挪威人首次到達南極極點。1928~1929年,美國人作了幾次南極飛行考察,並建立了「小亞美利加基地」。
推薦閱讀:
※駙馬趣聞:受皇帝所迫逃亡他國,連娶三位公主,一生受重用!
※【交通趣聞】還有這樣的國家!
※趣聞 | BBC又出神片!豆瓣9.5高分,萌到炸裂!動物:再也不相信人類了...
※拆字趣聞
※中國皇帝趣聞錄——忽必烈劃中軸線 朱元璋毀了元大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