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鑒賞】淺談玉雕技法之薄意

【收藏鑒賞】淺談玉雕技法之薄意----淺浮雕

2014-02-12 品茶論酒賞石軒

歡迎關注公眾號:ttyy2288 (品茶論酒賞石軒)

~~~~~~~~~~~~~~~~~~~

薄意,即極淺薄的浮雕,因雕刻層薄而富有畫意,故名。是玉石雕刻一種獨特的表現技法。由於薄意雕刻刀法流利,刻畫細緻,影影焯焯,備受玉雕藏家和金石畫畫家欣賞和推崇。薄意是從浮雕技法中逐漸衍化而來的,它比淺浮雕還要「淺」,因雕刻層薄而且富有畫意,故稱「薄意」。

薄意雕品素以「重典雅、工精微、近畫理」而著稱,它融書法、篆刻、繪畫於一體,是介於繪畫與雕刻之間的獨特藝術,正因如此,優秀的薄意作品往往具有超凡脫俗的藝術魅力,特別富有欣賞價值。

薄意最初是壽山石雕的專用名詞,也是壽山石雕一種獨特的藝術表現手法。著名的書畫金石家潘主蘭先生指出:「薄意者技在薄,而藝在意,言其薄,而非愈薄愈佳,固未能如紙之薄也;言其意,自以刀筆寫意為尚,簡而洗脫且饒韻味為最佳,耐人尋味以有此境界者。」

產生:

薄意雕刻藝術面世較晚,只有百餘年的歷史,是從浮雕技法中逐漸衍化而來的。印章石材的表面有時難免會有一些裂痕、砂格或不純的色塊、斑紋,即便是田石、水坑凍之類之類名貴石品也難求純潔無暇。倘若這些瑕疵出現在印體部位,無法通過鈕雕加以利用遮掩。不施藝術處理,勢必影響到石章的品級,過分雕琢又容易損壞寶石的天然文彩。在這種情況下,雕飾薄意於石面就成了最理想的裝飾方法。

發展:

在清康熙、乾隆年間,楊玉璇、周尚均二人,便常在印台四周雕刻極淺的浮雕錦褥紋和環邊不斷紋。後來,潘玉茂繼承楊、周遺法,在印章四周雕刻各種圖飾,以掩蓋石疵。然而刻法都未能達到十分理想的程度,意境也嫌獃滯簡單,因而也難達到最佳的掩飾瑕疵的效果,但已是薄意的雛形。至清末明初,林清卿吸收中國畫藝術精髓,熔雕、畫於一爐,以刀代筆,別開生面地將薄意藝術提高到新的境地,作為壽山石雕中獨門別類的藝術形式。

玉雕引入:

隨著和田玉藏家的增多,由於薄意淺刻如畫,耗材甚微,其意重典雅、工精微、近畫理,超凡脫俗的藝術魅力,從上世紀開始被琢玉者借鑒引用到玉雕中;

構圖:

薄意的構圖布局,與中國畫同理,注重意境和氣韻。景物的層次一般不宜重疊過繁,交叉過密,石坯上的綹裂,棉、僵、水線要盡量遮掩,「按材施藝,因料構圖,避格取巧,掩飾瑕疵」。作到繁而不亂,簡而有致,章法雅典,整潔挺秀,將雕藝與畫理融為一體。這是藝人文化修養、藝術素質和長期實踐經驗的積累。

勒線:

描圖定稿之後,用尖刀順著形體的外輪廓勾勒出一道織細、準確而明顯的線條,謂之「勒線」。  勒線是薄意雕刻的一道關鍵的工序,它對作品的成敗起著重要的作用。要求把刀穩,運力均,而且落刀要果斷精確,刀鋒要活潑流暢,刀痕要深淺適中。

剔地

又稱「起地」。是應用平刀、鏟刀以及斜口刀等多種刀具,削刮勒線以外的空餘石面,讓景物部分微微隆起石面。如果是自然形的料子,鏟地要隨著石形的凹凸而起伏。若是玉牌,底地則必須平坦完整。

雕飾

使用各種雕刀,在突起的景物平面上淺刻雕飾,表現出物體的質感、陰陽向背,使其富有立體感,達到筆墨渲染的韻趣。薄意雕刻「以薄取勝,以簡見長」,所以刀法應靈活多變,洗鍊概括,落刀準確,以一當十。雕刻完畢之後,還需要對某些細節,如花蕊、葉脈、苔點、枝幹以及人物、動物的眼睛、鬢髮等部分,用尖刀或半尖刀陰刻、抽絲,精細修飾,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總結:鑒賞家往往以詩情畫意來衡量薄意雕的品位,用中國畫的六法來評價作品的優劣,將薄意看作是一種隆起的繪畫。所以薄意創作者多數兼精繪畫,只有熟練地掌握了國畫的筆墨技巧,才有可能揮灑自如地在石面上刻畫薄意。


推薦閱讀:

八字三刑歌、愛好者收藏
易經:六爻預測,如何裝卦!學六爻的收藏下來,錯過可惜,慢慢消化!
故宮一半的珍品皆源於此人,他的收藏撐起了半部美術史
土豆絲8種花樣做法,不會的趕緊收藏吧
《曾國藩》笨,是一種人品,看完頓悟,永久收藏,受益一生

TAG:收藏 | 鑒賞 | 玉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