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的角度認識教育理論的發展變化軌跡和路徑

  【桃李書香之「我的閱讀生活」有獎徵文來稿刊載】

  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語文網路情境教育教學》研究智庫劉玉青

  陝西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陳曉瑞、郝文武兩位教授主編的《西方教育哲學流派課程與教學思想》一書,系統梳理了西方13個教育哲學流派在課程與教學領域的主要思想。書中從各教育哲學流派的思想脈絡講起,從課程與教學目標、課程與教學內容、課程與教學實施、教師和學生在課程實施中的作用和地位、課程與教學評價等五個方面闡述了該流派的課程與教學思想,然後進行了精彩的評論。西方哲學思想與教育思想源遠流長,幾千年來,許多偉大的哲學家和教育思想家在對哲學與教育哲學的研究中,基於本體論、認識論、價值論和邏輯學這四個基本的哲學分支,不僅發展了五個基本的哲學流派——理想主義、現實主義、人文主義、實用主義和存在主義.而且還衍生出了在這些流派基礎之上關注教育問題的一系列教育哲學流派.比如永恆主義教育.要素主義教育.存在主義教育、實用主義教育以及社會重建主義教育等。包含了古代西方、近代西方、現代西方和當代西方的主要教育哲學思想。對這些流派課程與教學思想的考察與評析.不僅有助於從歷史的角度認識教育理論的發展變化軌跡和路徑.而且有利於從現實出發反思當下的教育、課程與教學改革實踐。這本著作為我提供一個有效的知識平台,讓我比較系統地了解了西方主要教育哲學流派的課程與教學思想內涵:

  一、理想主義教育:強調從道德和精神上來解釋世界,認為人的認識只有憑藉理性才能獲得永恆的真理。理想主義的課程是建立在傳統學科基礎上的注重邏輯的學科課程;課程與教學目標就是把潛在的知識轉變為有意識的知識;課程與教學實施上重視運用科學的邏輯方法。教師是教學的中心,學生則相對處於邊緣地位。

  二、現實主義教育:現實、知識和價值是獨立於人的頭腦而存在的,教育的目的在於通過學習組織好的知識,發展人類的理性,鼓勵人類通過理性的選擇來給自己定位,從而不斷反省自身。現實主義教育認為,課程與教學目標是基礎知識、基本價值的學習;課程和教學內容是有用的、實踐性的,對於促進人的發展應該具有實在價值;課程與教學實施強調練習、實踐和實驗;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最有價值的發展是自我發展,最好的訓練是自我訓練,教師需要在教學中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學習時感到愉快。

  三、自然主義教育:自然是知識的源泉,教育目的在於培養自然人,強調兒童的身心發展;在課程與教學內容上,強調從自然環境中獲取認識資料,反對空洞的書本知識;在課程與教學實施上,倡導發現法、啟示法、反對空洞的文字說教,提出了遵循自然、啟發引導、循序漸進、直觀教學、因材施教等教學原則。自然主義教育第一次講兒童提到了教育、教學的中心地位,教師則是自然教師,是按照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在自然持續秩序中培養兒童的自然天賦的導師。

  四、自由主義教育:以「兒童自由」為基礎,強調兒童自由自主的發展以及個人選擇的權力。本章在闡述自由主義基本理論的基礎上,探討了自由主義的課程與教學目標、內容、實施及師生在課堂教學實施中的地位,最後對自由主義教育做出的一定的評價。

  五、實用主義教育:杜威在其實用主義哲學基礎上構建了一套博大精深的課程與教學思想體系。他提出了兒童、知識和社會相統一的、旨在引導兒童現實成長的生成性目標;倡導以兒童當前經驗為基礎的主動作業,並提出了課程與教學內容組織的心理化;在「從做中學」基本原則基礎上,闡明了著眼於問題解決的課程與教學方法、思維訓練策略、獲得課程與教學組織形式;創立了以內在價值為基礎、內在價值和工具價值相統一的課程教學評價原則;明確了課程與教學實施中學生的中心地位和教師的指導作用,並提倡師生共同參與和真正合作。

  六、存在主義教育:作為現代西方哲學思潮的主要代表,形成於20世紀20年代左右,並從60年代開始走向衰落。課堂與教學內容強調學生個體的需要、興趣和經驗,發對以學科為中心;課堂與教學實施主要採用蘇格拉底式教學法、個別化教學、創造性活動和非連續性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反對教師的專制和控制,提倡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對話,教師的作用在於幫助學生自由地做出適合於他們自己的選擇。

  七、要素主義教育:倡導社會效益重於個人利益的課程與教學目的觀;智慧訓練的教學理念和以學科知識為中心的課程開發;按知識的邏輯組織順序和按學科內在系統性課程與教學內容;學科知識本位的課程與教學組織結構;嚴格訓練的教學過程和教師權威、學生服從的師生關係;高標準、嚴要求的課程與教學評價制度。

  八、永恆主義教育:人類世界是一個永恆不變的真實世界,是可以被人認識和理解的理智世界。知識就存在於這永恆不變的理智世界中。教育的目的在於發展人的理智能力,去獲得真理性的認識,從而為生活做準備。永恆主義教育的課程與教學內容注重基礎知識,強調讀、寫、算等永恆學科;課程與教學實施以「理智訓練」為目標,主張在不同階段學習不同的課程。在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為中心,注重教師的權威和對學生的嚴加管教及責罰,強調教師的課堂講授和指導作用。

  九、社會重建主義教育:教育的目的在於推動社會的變化,設計並實現理想的社會。教育是社會變革的主要工具,學校是社會變革的主要場所,課程與教學是實現社會變化的運載工具,其內容以廣泛的社會問題為中心,教師則要在改造社會方面起模範作用,並教育說服學生投身於社會改造之中。與進步主義教育關注兒童、以兒童為中心的價值取向不同,社會重建主義教育則表現出強調社會中心,關心社會變革的教育價值取向。

  十、結構主義教育:注重發展兒童的智力;強調學生掌握學科的基本結構,並對課程進行螺旋式組織;倡導早期學習和發現學習,在教學原則上強調動機、結構、程序和反饋;重視發揮學生在學習上的主動性,認為學生不是消極的知識接受者,同時也強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結構主義課程與教學思想具有它的時代性和科學性,其很多教學思想和簡介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和科學價值,同時也應看到它的不足之處。

  十一、分析哲學教育:通過對教與學的相關命題、教學目標、教學方法以及課程領域中的重要概念、課程思維和課程計劃的元分析,直接推動著課程與教學理論的深入發展。同時,分析哲學還對課程實踐與教學活動提出一系列的見解、建議,如揭示了教學活動的三條判斷標準: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須對教學活動所使用的日常概念予以「澄清」和反思,發展了概念分析這一新的教學研究工具,要求教師使用清晰的語言表達方式來開展教學工作等。

  十二、批判理論教育:批判理論強調人的主動性以及個性的解放;在課程與教學的內容中,批判理論主要圍繞知識、理解與對話、意識形態、個體差異、潛在課程等主要問題進行分析。

  十三、後現代主義的教育:反對二元論,強調多元、異質共存;反對基礎主義,倡導不確定性;反對元敘事霸權,倡導民主對話;否認結構存在,倡導邊緣和平——進而體現了現代哲學發展的最新成果。

  《西方教育哲學流派課程與教學思想》既有助於我們從歷史的視角去認識教育理論的嬗變過程,也有助於我們反思當下的基礎教育課程與教學改革實踐。通過閱讀學習,收穫淺顯。我明白了我們必須從歷史的角度認識教育理論的發展變化軌跡和路徑,在現實教學實踐中,以科學理論為根據指導教育教學工作,根據課標的要求和教學實際情況,揚棄傳統經典與時代音符和諧共鳴!用古今中外教育理論指導教學,在實踐中不斷發展和創新。以激情、創新的科學態度為教育教學開創新路!

  以上所刊載內容為中國教育新聞網桃李書香活動徵文來稿,版權為中國教育新聞網桃李網和原作者共同所有,未經書面許可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所有參加徵文活動作者默認授權參賽作品可被中國教育新聞網,桃李網,中國教育報及本活動所授權合作單位轉載。如有疑問請在本文刊載出48小時內聯絡我們郵箱:taoli@jyb.cn 座機:010-82296553


推薦閱讀:

幾年不見的李嫣,已經長得亭亭玉立,最大變化其實是對王菲的態度
略論兩宋「官琴」、「野斫」的變化特點———鄭珉中
宇宙大爆炸過程中的時空變化
六十四卦與八卦,爻之變化
五氣變化論,金木水火土,元氣生萬物

TAG:教育 | 歷史 | 發展 | 理論 | 變化 | 認識 | 角度 | 軌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