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兼收並蓄中樹立創新自信(人民時評)
借鑒他人的長處,走自己的路,我們的教育將會有更多、更好的「質」的提升
中國的基礎教育常被吐槽為「填鴨式」教學模式和「題海戰術」,然而不久前上海舉辦的一場中英基礎教育論壇,卻修正了人們對「中式教育」的看法。論壇上,無論是英方教育官員,還是與中國進行了多年深度交流的英國老師,都對上海數學教育不吝溢美之詞,稱「上海掌握教學模式」的應用有助提升英國數學教育水平。
英國教育界人士的評價,並非客套話。就在今年7月,英國教育部剛剛決定投入4100萬英鎊,要求在小學中普及亞洲的數學教學方法。消息傳來,讓很多人感到振奮:原來在某些方面,中國的基礎教育也有著令歐美仰慕的優勢。但是,如果我們冷靜下來仔細觀察的話,這並不意味著在數學等基礎教育領域,中式教育「戰勝」了英式教育。備受英國教育界關注的「上海掌握教學模式」,其成功之處,得益於在開放融合的基礎上,進行了獨特的創新。
上海基礎教育的創新,由來已久。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末,上海就啟動了「二期課改」,率先提出「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理念。在這樣的教育理念之下,上海開始了均衡教育規劃,開展各科課改。在數學教學中,強調重視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構建起更為簡明的數學知識結構,鼓勵更多有效的師生互動,以及教師對學生個別化的及時指導。專家評價形成了上海數學課堂中的「變式教學」。這當中既有中國傳統的「概念式變式教學」,也有在此基礎上提煉出的「過程性變式教學」,能使學生的數學能力普遍提高,不僅學習效果好的學生優勢明顯,並且處於低端的比例低、人數少。
以這項改革為代表的基礎教育創新之所以取得成功,就在於過程中吸收了包括重視個性化教育、注重解決現實問題等諸多世界先進教育理念,是教育開放融合的結果。正如上海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院長張民選所言,過去幾十年里,我們向發達國家學習了很多教學經驗,多元智慧、結構生成等理念拓展了教育活動的方式,帶來了新的教學風格,正是這種兼容並包所創新出來的一套教學模式,吸引了國際教育界的關注。
在英國,此次積極主動與上海教育界尋求交流合作,也是其教育改革中的兼收並蓄之舉,目的是增加教學的多樣性。他們一方面堅持自己的互動教學模式,保護學生的獨立性和創新思維,另一方面希望通過學習上海經驗,讓學生對知識點掌握得更加紮實。可見,所謂中式教育的逆襲,或是英式教育的反思,其實都反映了這樣的一個現實:教育沒有標準公式,它始終在不斷的融合中創新發展,而不是關起大門,固守傳統。英國教育界的行動,也向我們展示了他們對開放融合的理解。為了確保交流效果,他們還委託第三方機構對交流進行評估,很快,參加第一輪項目的48所基地學校中的多數學校,在上海教師到訪後有了不同程度的改革。
教育當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我們從開放融合之中尋找回自信,也從中汲取別人經驗,讓自身變得更強大。一位參加中英數學教師交流項目的上海教師就深刻感受到,英國教師在鍛煉學生形象思維、有趣的教學用具開發、多樣的信息化教學方式等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而這些對學生的創新能力開發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真正從育人的角度進行思考,借鑒他人的長處,走自己的路,我們的教育將會有更多、更好的「質」的提升。
推薦閱讀:
※信孚要聞(7.7)——能不能別讓人民只活在執政者嘴上
※人民需要「美好生活」:張嘉譯李小冉告訴你震動人心的是什麼
※世界最致命的蛇, 黑曼巴蛇是非洲人民的噩夢
※1966年人民大會堂宴會廳玻璃被子彈擊破內幕
※今晚,中國人民的好朋友特朗普要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