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華羅庚:梁園雖好,不如故國

點擊上方藍色小字「清華研讀間」以關注

本文版權歸研讀間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

文| 木青

1950年3月,來自美國的「克利夫蘭總統號」郵輪航抵香港,略作停留,進行補給。在此期間,船上的一個留美歸國的學者寫了兩封信發出。一封是寫給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院長奧本海默,信中說:「請您和數學系的同仁放心,我已安全抵達香港。我預備在這裡停留十天然後直接去北京。中國發展迅速,我們可以直接坐火車回去……」另一封名為《致中國全體留美學生的公開信》則通過新華社向全世界播發,這位學者在信中呼籲:「朋友們,梁園雖好,非久居之地。歸去來兮!為了抉擇真理……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為我們偉大祖國的建設和發展而奮鬥!」

這大概是這位學者在新中國的媒體上第一次發表文章,從此,數學家華羅庚的名字將會在新中國的土地上家喻戶曉。

▲青年華羅庚

華羅庚是1946年9月赴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進行訪問的,本來他還和化學家曾昭掄、物理學家吳大猷一起,擔負著一個使命,即研習原子彈的製造技術。然而,當時美國政府已宣布新的規定:凡與原子彈有關的研究機構和工廠,—律不準外國人進入。國民政府的「原子彈研究計劃」破滅了。華羅庚此後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進行研究工作,被院內譽為「最傑出的數學家之一」,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研究所的檔案中對他的評語是:「華教授在高等數學的研究領域做出了重大貢獻……作為一個有著豐富教學經驗的資深數學老師,華羅庚在我們的團隊中體現了巨大的價值」。

1948年8月,華羅庚受聘於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成為數學系終身教授,擁有優厚的生活待遇和優越的研究條件。然而,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牽動著華羅庚的心,致力於祖國的數學教育一直是他的夙願,因此他毅然決定攜家眷回國。他在香港借用的那句「梁園雖好,非久居之地」,正是他心跡的寫照,也感染了其他留美學生,一時廣為傳頌。

1950年3月16日,華羅庚和家人抵達首都北京。

坎坷青年路

今天我們都知道華羅庚在數學界地位崇高,他是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等多方面的研究創始人和開拓者,被稱為「中國現代數學之父」、「人民科學家」。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列出了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華羅庚名列其中。「華氏定理」「華氏不等式」「華-王方法」等以華氏冠名的數學研究成果,更體現了國際上對於華羅庚學術成就的認可。

然而,華羅庚的成才經歷卻是一段令人動容的勵志故事。正如他自己所說:「我的經歷,或者說我的學歷,講起來也簡單,也不簡單。說簡單,就是三個字:靠自學。說不簡單,就是一生中,遭受過許多次『劫難』。」

華羅庚於1910年出生在江蘇省金壇縣一個城市貧民家庭,1924年他從金壇縣立中學初中畢業,入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學習,因家庭貧困,一年後離開了學校。可以說即使在華羅庚被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聘為研究員時,正式而言,他的學曆始終停留在「初中畢業」。離開學校之後,華羅庚在父親經營的小雜貨鋪當學徒,他利用業餘時間自學數學。由於條件艱苦,華羅庚得了傷寒,半年的卧床養病導致他左腿組織壞死,落下了終身殘疾。

功夫不負有心人。1929年起,華羅庚開始在上海的《科學》雜誌上發表論文,並受聘為金壇中學庶務員。1930年華羅庚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名為《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一文,這篇文章被清華大學熊慶來教授看到,並得到了熊慶來的賞識。這一年華羅庚二十歲,他的人生迎來了一個重大轉機。

廿載清華情

1931年,在熊慶來、楊武之等教授的關照下,華羅庚被調到清華大學算學系圖書室任助理員。他邊工作、邊學習,用了五年時間,就從助理員被破格提為助教並教授微積分課。1936年,華羅庚到英國劍橋大學進修深造,他放棄了在此攻讀博士學位的機會,集中精力研究華林問題等數學難題,兩年時間發表了十幾篇文章,其中一篇關於高斯的論文為他贏得了國際聲譽。

華羅庚進修結束之後的1937、1938年間,中國大地正遭受日寇入侵,烽煙萬里。他回到清華擔任正教授,後到西南聯合大學任教至1945年。在此期間,他完成了第一部數學專著《堆壘素數論》,同時又開拓了自守函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與多複變函數論等方面的研究。

華羅庚在1950年回國之後依然在清華大學任教,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成立後,他出任所長。至1952年院系調整,清華數學系併入北大,華羅庚離開清華教席,但直到1962年,他一直住在清華新林院。

▲華羅庚在清華

華羅庚不僅是一個學術大師,更是一個傑出的教育者。他在清華講課,除了教授基礎數學之外還有許多當時數學領域的新課題,他重視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深受學生的歡迎和尊敬。同樣,華羅庚在中科院數學所擔任所長期間,不僅把數學所建立成為中國最重要的數學研究中心,還培養了一批傑出的青年數學家。陳景潤、王元、陸啟鏗等世界知名的數學家,都是華羅庚的弟子。他們之間的師徒情義更是讓人感動。當1985年傳來華羅庚死訊的時候,不能自主行走也不能站立的陳景潤,不顧眾人勸說,堅持要到華老靈柩前,「一定要去見老師最後一面」。

從1931年到1962年,可以說華羅庚在清華前後加起來,工作、生活了二十餘年。根據他的家人回憶,華羅庚對清華懷著深厚的感情,就在生前臨去日本講學前夕,他還重返故園,在清華的各個校門深情地駐足。

冷暖嘗遍,無悔回國

由於華羅庚在建國前與國民政府的聯繫和其留美經歷,在50年代以來的政治運動中,他屢次遭受衝擊。1958年,全國科教系統的「拔白旗」運動,華羅庚被當作數學所中最大的「白旗」而受到批判,矛頭指向其所謂的資產階級學術思想。在「文革」的動蕩歲月中,「四人幫」更是尋找各種機會妄圖迫害華羅庚,甚至找到陳景潤,讓他聲稱華羅庚在《堆壘素數論》的再版中剽竊了自己的觀點。

即使在這樣的環境下,華羅庚還是希望能夠有所作為。從60年代起,他積極地在工農業生產領域推廣「雙法」(統籌法和優選法),此後的十幾年間,他深入群眾,足跡遍布祖國大地,成為了科學家理論聯繫實際,走群眾路線的典範。他在1965年、1971年分別創作《統籌方法平話》《優選法平話》兩本小冊子,以通俗易懂、形象幽默的方式,讓普通群眾也能學會「雙法」的應用。在基本不增加投資、人力、物力、財力的情況下,應用「雙法」選擇合理的設計參數、工藝參數,統籌安排,能夠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取得顯著的經濟效果。

鑒於此,在1978年舉行的全國科學大會上,華羅庚領導的推廣「雙法」工作被評為「全國重大科技成果獎」。

至「文革」結束,華羅庚回國之後的這些年,所經歷的酸甜苦辣,可謂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1979年,當他受邀在英國講學時,一個美國女學者曾問他有沒有對當初回國感到後悔,他回答說:「不!我一點也不後悔,我回國,是要用自己的力量,為祖國做些事情,並不是為了舒服,活著不是為了個人,而是為了祖國。」

如同回國之時的那份公開信,華羅庚的此番回答,也代表所有新中國成立以來歸國的科學家們的心聲。

1985年,華羅庚在日本東京大學數理學部發表題為《理論數學及其應用》的演講,剛講完不久,突發急性心肌梗塞,倒在了三尺講台之上,並於當晚不幸逝世。

正如戰士之於疆場,作為一個一生致力於數學研究和數學教育的學者、師者,華羅庚的去世所體現的某種宿命感,讓人不禁感慨唏噓。

華羅庚前輩一生為數學研究和數學教育所做出的貢獻,以及他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和實踐,值得我們為之肅然起敬、為之著書立傳、為之久久銘記。

編輯:瀟瀟

清華研讀間

「清華研讀間(qinghuayandujian )」是清華園內分享關於高等教育、社會轉型以及中國政治的觀察評論的公眾微信號。我們永久性歡迎所有同學向「清華研讀間」投稿。不限主題,文學、藝術、經濟、社會、時政,兼容並包;不限形式,散文、詩歌、雜文、評論、譯作,無有界限。

投稿請直接回復微信號,或發至郵箱thuyandujian@126.com。

我們願意傾聽你們的聲音。

推薦閱讀:

華羅庚
今世還能培養出華羅庚嗎?
數學大師 華羅庚
陳省身:我與華羅庚
華羅庚------世界第一流的數學家

TAG:華羅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