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遠程核打擊新力量一覽

2016年7月中旬,「薩德」入韓在國際社會引起軒然大波。很顯然,美國此舉意在圍堵俄中朝三國,一石三鳥。針對美國部署「薩德」系統的舉動,三國反應各不相同。本文主要介紹俄羅斯的應對之策。

戰略核潛艇—俄核威懾力量新勢力

每年7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是俄羅斯的「海軍節」。由於國際形勢的紛繁複雜,為彰顯軍力,俄羅斯對今年的海軍節慶典格外重視,總統普京於7月31日親赴聖彼得堡檢閱波羅的海艦隊,而北方、太平洋、黑海以及裏海區艦隊也都分別舉行了規模盛大的海上閱兵式。尤為引人關注的是北方艦隊的海上閱兵式,除了展示俄羅斯海軍惟一一艘現役航母「庫茲涅佐夫」號之外,作為俄海基戰略核力量的股肱之臣「德爾塔-IV」以及「北風之神」兩大戰略核潛艇也參加了此次閱兵,特別是「北風之神」,令世人矚目。

同一天,由俄羅斯著名的紅星電視台拍攝的紀錄片《海洋的沙皇》與公眾見面。該片主要介紹「俄羅斯核潛艇的搖籃」—北德文斯克造船廠一百多年的歷史和成就。作為北德文斯克造船廠的最新力作,「亞森」級、「北風之神」級核潛艇當仁不讓地成為了影片的主角。在紀錄片中,俄羅斯主管國防採購事務的副總理伊萬·羅戈津表示,「無論反導系統部署在哪裡,『北風之神』級核潛艇搭載的導彈都可以突破其防禦」。評價是否屬實,尚待證明,但是,顯而易見俄羅斯高層對「北風之神」寄予厚望。

事實上,「北風之神」承載了俄羅斯海軍太多的夢想與期望。在它和「亞森」級的身上,體現了蘇/俄潛艇製造技術數十年的成果。與上一代的「德爾塔」系列戰略核潛艇相比,「北風之神」在艦體結構上最大的變化就是移除了「龜背」,轉而加寬艇體,使其能在不影響航行質量的前提下搭載16枚「布拉瓦」洲際彈道導彈。由於在艇體結構和螺旋槳設計上下足了功夫,「北風之神」的安靜程度達到了蘇/俄潛艇設計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其雜訊甚至低於以安靜著稱的美國「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加之「北風之神」最大潛深達到了450米,使其在行動中很難被發現。因此,無論是先發制人還是有力回擊,在大洋上游弋的「北風之神」都將是俄羅斯戰略核威懾力量的「撒手鐧」。

圖 俄羅斯海軍節

「北風之神」搭載的「布拉瓦」潛射洲際彈道導彈值得特別一提,它與「白楊-M」陸基洲際彈道導彈師出同門,均為莫斯科熱力工程研究所的得意之作。「布拉瓦」的研製基於「白楊-M」,並吸收其同時打擊多目標、突防能力強的優勢;為了能夠突破美國在俄羅斯周邊國家部署的反導系統,熱工所的科研人員還為「布拉瓦」加裝了防輻射、防電磁干擾的保護罩,並增加了誘餌裝置。另外,借鑒「白楊-M」的分導式彈頭設計,「布拉瓦」可攜帶6~10枚分導式彈頭,而彈頭功能可根據任務需要來調整布置,如打擊的目標較少但目標價值巨大,即可多攜帶誘餌彈對敵反導系統實施干擾,確保主彈頭一擊致命。這恰是俄羅斯從容應對美國部署反導系統的實力之所在。

當然,「北風之神」逐步形成戰鬥力的象徵意義要遠大於現實意義,其投入實戰的可能性小於「亞森」級攻擊型核潛艇。但是,毫無疑問,「北風之神」是俄羅斯重築海基戰略核威懾力量的里程碑。

「伊斯坎德爾」—陸基戰術導彈之變形

「伊斯坎德爾」是俄軍現役最先進的陸基戰術導彈,它的名字來源於古代馬其頓皇帝亞歷山大的波斯語稱謂,足見俄羅斯對這款戰術導彈的期望。「伊斯坎德爾」部署到哪裡,哪裡就會成為焦點:其一,2016年3月27日,在俄羅斯紅星電視台播放軍事新聞節目「為俄羅斯服務」的畫面中,俄空天軍部隊駐敘利亞赫梅明空軍基地的跑道東側出現了一輛「伊斯坎德爾-M」導彈發射車;其二,針對「薩德」入韓,俄軍方第一時間表態,計劃在東部軍區所屬薩哈林群島基地部署「伊斯坎德爾—M」。這些新聞都引起了轟動。

「伊斯坎德爾」問世已有17年,但美國及北約對其仍心存忌憚,原因幾何?

性能卓越 作為一款先進的戰術導彈,「伊斯坎德爾」具備單車獨立鎖定目標的能力,並且採用「光學+『格洛納斯』導航衛星」的複合制導模式,打擊精度高,圓概率偏差僅2~3米。該導彈也繼承了俄羅斯新一代彈道導彈的優良傳統,即在末段飛行過程中釋放誘餌,並可以在末端進行不規則機動飛行,突防能力驚人。「伊斯坎德爾」針對東歐進行部署,在那裡,美國的「愛國者」PAC-3防空/反導系統只打過「飛毛腿」,面對「伊斯坎德爾」,「愛國者」系統毫無優勢可言;而「伊斯坎德爾」部署在遠東,對付性能更先進的「薩德」也不落下風。

射程覆蓋北約基地 相比於俄羅斯眾多攜帶核彈頭的洲際彈道導彈,「伊斯坎德爾」投入實戰可能性更大。特別是俄羅斯將「伊斯坎德爾」部署到俄插入東歐的「飛地」—加里寧格勒後,500千米的射程足以覆蓋波蘭全境。波蘭因美國在此部署「愛國者」PAC-3防空/反導系統而成為了俄羅斯導彈的重點「關注」對象,因此對於想「反水」的原華約組織成員國和東歐國家而言,「伊斯坎德爾」就像一根達摩克利斯之劍,隨時懸於不聽話的「小兄弟」頭上。

北約對「伊斯坎德爾」的忌憚還在於,雖然導彈本身的射程只有500千米,但是「伊斯坎德爾」載車使用的是白俄羅斯明斯克重型車輛製造廠的MZKT-7939型8×8運輸、起豎、發射車。該車經過簡單改裝便可以發射射程達2000千米的「神劍」巡航導彈。這款導彈可搭載核彈頭,並已在敘利亞戰場上大放異彩。如是,部署在加里寧格勒的「伊斯坎德爾」便可直接攻擊美國駐德國的軍事基地,這才是「伊斯坎德爾」對美國和北約的真正威脅之所在。

圖 俄羅斯「北風之神」核潛艇

有趣的是,俄羅斯貌似對「薩德」入韓不屑一顧,實則反應激烈。俄羅斯雖然不認為「薩德」能攔下它的導彈,卻惟恐「盾牌變長矛」。「薩德」系統的載車採用美國軍方惟一重型卡車供貨商—奧什科什公司M985重型卡車。該車與MZKT-7939一樣,亦是運輸、起豎、發射車。與「伊斯坎德爾」的「換彈戲法」相似,經過簡單的改裝,「薩德」便可發射大名鼎鼎的「戰斧」巡航導彈,變成一支鋒利的「長矛」。以美國「戰斧」導彈的龐大庫存,「薩德」無論是入韓還是進入東歐,都會對俄羅斯在波羅的海和勘察加半島上的艦隊、甚至是聖彼得堡和符拉迪沃斯托克這樣的大型城市造成嚴重威脅。

一言以蔽之,「換彈」並不是俄羅斯一家的專利,「薩德」與「伊斯坎德爾」,恰是互為矛盾,旗鼓相當。

遠程航空兵—舊機載新彈

2015年9月30日,新組建的俄羅斯空天軍部隊在敘利亞進行了自其成立以來的首次實戰行動,其遠程航空兵部隊大放異彩。同年11月17日,俄羅斯「三位一體」戰略核力量的重要組成分支—空天軍遠程航空兵部隊開始對敘利亞境內的「伊斯蘭國」恐怖組織目標進行轟炸。為有效完成作戰任務,遠程航空兵出動了其現役的「三把刀」:圖-160、圖-95MS戰略轟炸機和圖-22M3遠程轟炸機。在完成空襲任務過程中,圖-22M3遠程轟炸機飛行中隊連續飛行5小時20分鐘,航程達4510千米。圖-160、圖-95MS戰略導彈轟炸機分別持續飛行8小時20分鐘和9小時30分鐘,總航程6566千米。當天的空襲行動就摧毀了7個恐怖分子據點,4個指揮所,5個大型彈藥庫和5個地面基礎設施。自蘇聯解體以來,俄戰略核力量部隊首次用於實戰,向全世界展示了俄羅斯打擊極端勢力的決心:對付兇殘的恐怖分子,殺雞當用牛刀!

「殺雞用牛刀」,一來是猛擊窮寇,二來是檢驗新裝備。在敘利亞戰場上,俄遠程航空兵利用圖-95MS、圖-160兩款載彈量大的戰略轟炸機投放了少量先進彈藥來打擊具有較高戰略價值的目標:圖-95MS攜帶的是KH-555先進巡航導彈,圖-160戰略轟炸機則搭載了KH-101隱身巡航導彈。

KH-555是在俄羅斯原有的KH-55基礎上發展而成的空射巡航導彈。三種巡航導彈皆出自俄羅斯巡航導彈設計專家—彩虹設計局。與原型號相比,它採用了先進的複合材料製作彈體,並使用了雷達吸波塗層和吸波材料等新的隱形技術,這使導彈的雷達反射截面積只有0.01平方米,隱身性能大幅提升。KH-555可攜帶一個20萬噸當量的熱核彈頭,最大射程為5500千米。導彈在巡航中採用地形匹配導航系統,而且與「伊斯坎德爾」一樣,採用了「光學+衛星」的複合制導方式,這使KH -555的圓概率偏差僅有50米。經過改裝的圖-95MS轟炸機能在機腹內置的MKU6-5U旋轉發射架上掛載6枚KH-555,同時在機翼下還可掛置5枚。敘利亞戰場上投放的KH-555彈體為銀白色,彈頭為紅色,凸顯了其應用於實戰的「試驗」性質。

KH-555巡航導彈的批量生產加強了俄羅斯「三位一體」的核威懾體系,但其出身於20世紀80年代的老款型號,在技術上的發展潛力已被挖掘殆盡。與西方國家的AGM-129「先進巡航導彈」「風暴之影」等新一代超音速巡航導彈相比,KH-555在隱身和低空突防等重要性能指標上已經落後。因此,俄羅斯用圖-160戰略轟炸機首次在實戰中投放了KH-101/102隱身空射巡航導彈。該彈的最初研發起源於20世紀90年代,與美國的AGM-129「先進巡航導彈」幾乎同期進行。但囿於俄國內糟糕的經濟狀況,直到2012年該型導彈才重現江湖。時任俄空軍司令亞歷山大·澤林上將在一次記者會上透露,俄遠程航空兵部隊將於2012年接收「新型隱身巡航導彈」。KH-101/102的射程超過2000千米,其中「101」攜帶常規彈頭,而「102」攜帶的是核彈頭,是未來俄羅斯空天軍核打擊力量的中堅基石。KH-101/102與蘇聯早期的巡航導彈KH-20相似,它有一個「復古」但外形新穎的雷達吸收外表,只有0.01平方米的雷達反射截面積,並具有多變的飛行剖面。導彈的巡航速度為馬赫數2.5~3.0,實現了巡航導彈在隱身條件下的超音速巡航。KH-101/102還裝有地形基準導航系統和電視末制導導引頭,圓概率偏差與KH-555相比也有大幅提升,控制在了20米以內。

目前,新型巡航導彈已在戰場上得到檢驗,遠程航空兵部隊未來面臨的挑戰,在於沒有足夠先進的戰略轟炸機。新一代戰略轟炸機PAK-DA的首飛日期一拖再拖,圖波列夫設計局的研發資源也遠遜於蘇聯時期。因此,在未來10年,俄羅斯只能「舊機載新彈」,對年邁的圖-160和圖-95MS進行改進,使老舊的發射平台能在敵防區外發射導彈,維繫俄「三位一體」戰略核威懾力量的天空一環。

陸基洲際導彈—反導殺手

陸基洲際導彈一直是蘇/俄戰略核力量的「不老寶刀」。針對美國在俄家門口不斷部署反導系統,俄羅斯一方面在前線加緊部署「伊斯坎德爾」戰術彈道導彈,另一方面,加緊為戰略火箭軍部隊配備新型洲際彈道導彈。除多次在紅場閱兵式上亮相的RS-24「亞爾斯」洲際彈道導彈外,RS-26「邊界」和RS-28「薩爾馬特」洲際彈道導彈也加快了研製步伐,俄羅斯計劃於2020年之前裝備戰略火箭兵部隊。

據俄羅斯國防部官網顯示,戰略火箭兵部隊列裝的洲際彈道導彈僅有5種:RS-24「亞爾斯」、RS-12M2「白楊—M」、RS-12M「白楊」、RS-20B「撒旦」和RS-18B「三棱匕首」。不過,正所謂「咬人的狗不叫」,俄羅斯深諳此道。因此,RS-26「邊界」、RS-28「薩爾馬特」和「巴爾古津河」接二連三突然出現,令西方措手不及。

圖 俄軍陸基戰術導彈「伊斯坎德爾」

RS-26「邊界」陸基機動洲際彈道導彈的首次曝光是在2011年3月,時任莫斯科熱力工程研究所總工程師索洛門諾夫向外界透露,有一款「新型洲際彈道導彈」已研製3年,研製重點是導彈的分導式核彈頭和再入飛行器,使其具備更強的突防能力;新型導彈還將改進火控通信等系統,並有望在2015年進行部署。2012年5月23日,RS-26首次試射成功。導彈從普列謝茨克靶場的一個移動發射裝置上發射,在飛行了約6000千米外成功擊中勘察加半島庫拉靶場上的預定目標。當天,俄羅斯主管國防採購事務的副總理羅戈津,強調「『邊界』是『反導殺手』,無論是現有的,還是未來的反導系統都沒有能力攔截其戰鬥部」。「邊界」也是三款洲際彈道導彈最神秘的一種,目前能得到的信息顯示,「邊界」使用了高強度聚合材料,使導彈重量從「亞爾斯」的120噸減至80噸,但四個分導式核彈頭的總威力卻達到120萬噸TNT當量。「邊界」的彈頭還可做高超聲速飛行並機動變軌,若技術成熟,美國的任何反導系統在「邊界」面前都將形同虛設。

RS-28「薩爾馬特」是俄羅斯新型液體洲際彈道導彈,它採用地下井發射模式,未來取代將要老去的RS-20B「撒旦」和RS-18B「三棱匕首」。俄羅斯衛星網撰文稱,「薩爾馬特」可以突破美國反導系統,將美國的得克薩斯州夷為平地。它的重量超過100噸,並可攜帶10噸重彈頭,而目前世界上現役的洲際彈道導彈重量大約為50~60噸,載荷大約為1~2噸。「薩爾馬特」的大重量和大載荷意味著更大的威力,將使其成為自「撒旦」之後世界上威力最大的洲際彈道導彈。

至於「巴爾古津河」鐵路式洲際彈道導彈系統,則集中體現了俄陸基戰略核力量的精髓,即「繼承精華、集成統一、集約高效」。蘇聯時期,洲際導彈多由位於烏克蘭的南方設計局研發設計,包括俄現役的「撒旦」「三棱匕首」重型液體洲際彈道導彈皆是該設計局的成名之作。然而,近年來俄烏關係急劇惡化,「撒旦」雖好,已是明日黃花,且後勤維護上受到烏克蘭的掣肘,難以發揮導彈的威力。因此,俄羅斯選擇自力更生,從「白楊」開始,俄羅斯現役的陸基機動洲際彈道導彈均出自莫斯科熱力工程研究所。而「白楊」「亞爾斯」「布拉瓦」「邊界」採用的分導式多彈頭、末端機動變軌技術都是一脈相承。至於「巴爾古津河」系統,也將採用「亞爾斯」和「亞爾斯-M」作為主武器,這大大增加了俄軍戰略核威懾力量武器系統的通用性,降低了導彈的研發成本,在俄經濟情況不景氣的情況下,使俄軍能用有限的經費維持甚至是增強戰略核威懾力量,使俄不懼美國在其家門口四處部署反導系統,有效與西方抗衡。

總體而言,俄羅斯國土面積龐大,人口和兵員數量相對有限,而俄常規武裝力量的發展又相對不足,同時應對美國在各個方向部署反導系統、四面出擊,俄羅斯明顯力不從心。內外交困之下,俄堅持發展優勢核力量,利用本國在核武器和導彈技術上數十年的積澱,不斷推出先進的戰術、戰略核武器系統,從容應對美國與西方的挑釁和威脅。

歸根結底,實力方顯王道,而核力量則是國家實力的重要體現。俄羅斯僅以相當於美國7%的國民生產總值,利用自身強大的核力量,實現了與美國的相對戰略平衡,才有了應對「薩德」入韓的從容和底氣,這一點值得我們關注和深思。

版權聲明:本文刊載於《軍事文摘》雜誌2016年第11期,作者:李佑任 馬建光。如需轉載請務必註明「轉自《軍事文摘》」。


推薦閱讀:

俄羅斯美女長相酷似東方人,網友:比韓國明星美
俄羅斯第一夫人去哪兒了?
轉:俄羅斯的民俗文化
鞠維偉:俄羅斯:徘徊在歐洲的邊緣與中心之間
「鬆綁」俄羅斯提上日程?

TAG:俄羅斯 | 力量 | 一覽 | 羅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