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父親的教育絕招:家書抵萬金

古往今來,人情有異,而父愛未變,想起寫就「致兒女書」的父親,何止這一位。

本周日是父親節,今天與各位分享一些家書之書,或領會教育方略,或見交流的趣味,或作文學作品觀,都是很好的範本。

(文章轉自:魏雪(公眾號)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梁啟超

愛是家書的底色

最近讀了《寶貝,你們好嗎?》一書,是梁啟超與子女之間的400餘封家書,從1911年到1928年間,跨越十七個年頭。其中書信,或論國事,或談家事,或抒情表意,或談心聊天。梁啟超的諄諄教誨涉及子女們生活、學習、人格、修養等方方面面,字裡行間可見慈父之愛。

梁啟超致思順的信件

他在家書中稱呼子女為寶貝,濃厚的舔犢之情可見一斑。其中大部分書信是寫給長女思順的,女兒梁思順在父親的影響下,自幼愛好詩詞和音樂,後來成為詩詞研究專家,不但是梁啟超實際上的助手,更是他的精神支柱、滔滔傾訴的對象。

與女兒的家書中,更見這位民國才子的真性情和諄諄關切。

今天我一個人獨住在館裡,天陰雨,我讀了一天的書,晚間獨酌醉了(好孩子別要著急,我並有恁么醉,酒亦不是常常多吃的),書也不讀了。找我最愛的孩子談談罷,談什麼呢,想不起來了。哦,想起來了。你報告希哲在那邊商民愛戴的情形,令我喜歡得了不得。我常想,一個人要用其所長(人才經濟主義)。希哲若在國內混沌社會裡頭混,便一點看不出本領,當領事真是模範領事了。我常說天下事業無所謂大小(士大夫救濟天下和農夫善治其十畝之田所成就一樣),只要在自己責任內,盡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希哲這樣勤勤懇懇做他本分的事,便是天地間堂堂地一個人,我實在喜歡他。

對於女兒的婚姻,梁啟超也是以親身舉例,像個老頑童一般,瑣碎之餘,更顯關切。

我對於你們的婚姻,得意得了不得,我覺得我的方法好極了,由我留心觀察看定一個人,給你們介紹,最後的決定在你們自己,我想這真是理想的婚姻制度。好孩子,你想希哲如何,老夫眼力不錯罷。徽音又是我第二回的成功。我希望往後你弟弟妹妹們個個都如此。(這是父母對於兒女最後的責任)我希望普天下的婚姻都像我們家孩子一樣,唉!但也太費心力了。像你這樣有恁多弟弟妹妹,老年心血都會被你們絞盡了,你們兩個大的我所儘力總算成功,但也是個人緣法僥倖碰著,如何能確有把握呢?好孩子,你說我往後還是少管你們閑事好呀,還是多操心呢?

傅雷夫婦

既是良師,亦為益友

傅雷與夫人朱梅馨、兒子傅聰在書房(傅聰從波蘭回國時留影)

傅雷夫婦與兒子的家書中,更是囊括了家庭生活和專業知識的方方面面,傅雷曾說給兒子寫的信有多種作用:一、討論藝術;二、激發青年人的感想;三、訓練傅聰和傅敏的文筆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實的「鏡子」。信中的內容,除了生活瑣事之外,更多的是談論藝術與人生。父母的人生經驗,通過家書這一鄭重的形式,在兒子傅聰的一生中,如涓涓細流,逐漸影響了兒子的發展。

傅雷給兒子的家書,有良師的一面,聽過兒子傅聰的錄音後,在家書中進行講評。

以演奏而論,我覺得大體很好,一氣呵成,精神飽滿,細膩的地方非常細膩,音色變化的確很多。我們聽了都很高興,很感動。好孩子,我真該誇獎你幾句才好。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剛從昆明回滬的時期,你真是從低洼中到了半山腰了。希望你從此注意整個的修養,將來一定能攀登峰頂。

而母親與傅聰的家書,則亦有益友的一面

望你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學問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當然那是要靠你堅強的信心,剋制一切的煩惱,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非克服不可。對於你的感情問題,我向來不摻加任何意見,覺得你各方面都在進步,你是聰明人,自會覺悟的。我既是你媽媽,我們是休戚相關的骨肉,不得不要嘮叨幾句,加以規勸。

曾國藩

字字句句皆傳承

曾紀芬親自寫給父親的墨寶

作為中國傳統家庭文化中不可繞過的人物,他一生寫就家書近千封,曾氏家訓為後人所推崇。

曾國藩在家書中提出,曾家的男人「看、讀、寫、作」缺一不可,女人則是「衣、食、粗、細」缺一不可。所謂「衣」,就是紡布績麻,準備做衣服的材料;所謂「食」,就是準備飯菜酒食,學會做飯類;所謂「粗」,就是做鞋子、縫衣服之類的活兒。所謂「細」,就是繡花。

曾國藩對女兒的教育時時嚴格要求,在《家訓》中寫道,「家中興衰,全系乎內政之整散。爾母率二婦諸女,於酒食紡績二事,斷不可不常勤習。」

崇德老人(曾國潘幼女,前排左七)90大壽合影

曾紀芬晚號崇德老人,曾國藩幼女,幼承家學,工書,善詩文,所作楷書,書法得父親真傳,人爭寶之,丈夫和兒子均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民族資本家。曾國藩希望女兒勤儉持家,實際上女兒做得比父親期望的更好。

以上三位時代巨擘的家書中,不乏專業與生活並存的趣味,孩子與父母的志趣同道,是件樂事,正如傅雷家書中的一句話:「我跟你是永遠談不完的,正如一個人對自己的獨白是終身不會完的。你跟我兩人的思想和感情,不正是我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嗎?」

除去傳統家訓對後人的影響,以及文人氣質的代際傳承,父親對兒女的愛並不會被時代消弭,對於沒有繼承父業的兒女,父親對兒女的愛一如既往,以下幾位作家父親的家書,對於女兒的生活,也有如此深情的告白。

王朔

快快樂樂,不要成功

王朔寫給女兒的私密文本《致女兒書》

《致女兒書》是王朔的一個相當私密的文本,是當遺書寫的,準備要有個萬一可以給女兒一個交代。他要告訴女兒咱們家是什麼來歷,你的爸爸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他內心深沉的歉疚和痛苦……在書中他細緻地告訴女兒什麼是正確的世界觀,拳拳的為父之情漫洇紙上。

王朔與女兒合照

我幹嗎不對她寬容?我幹嗎要對她嚴厲?我希望她幹嗎呀?我什麼都不希望她。我希望她快快樂樂過完一生,我不要她成功。

楊照

成長的不只是女兒

作家楊照在《我想遇見你的人生》一書中,講述了作為父親如何關注女兒生命的每一步,女兒生命的每一步又是怎樣反過來影響父親對自身生命的感悟和反思,這一切都構成了人間最美的畫面。

楊照夫妻與女兒李其叡

在本書自序《成長的不只是女兒》中,楊照寫到,「女兒三年級了,進入了很愛發問的時期,而且抱持一種堅持要得到答案的態度……徵得女兒同意,加上她媽媽幫忙想了書名,提供多年來陸續拍攝的照片,這本書就以我們三口首度家庭合作的形式完成了。我自己回頭讀了一次文字,發現裡面所談的,其實仍然不外是早先十二封信中的那些主題:文字、閱讀、音樂、壯遊、古典、自然……但在形式上,從原本的獨白,變成了互動記錄,添加了許多我一個人的寫作不會有的趣味。這是女兒的貢獻,也是女兒給我帶來的巨大影響。

原來,在這些年中,成長的不只是女兒……謝謝你總是選擇重要的事告訴我們,即使那是你嘗到的失敗、挫折,或是你所受到的委屈。更希望,作為你的父母,我們會一直都是聽到你說生命中重要事情的人。

作家楊照和少年成名的鋼琴家女兒李其叡將會帶來一檔賞析古典樂的新節目《呼吸》。

楊照在《我想遇見你的人生》里亦闡釋了自己的教育理念:人生的歷險得自己去走,培養出「優秀」的孩子也許並不難,中國不缺「虎爸」「虎媽」,能坦然接受孩子自己去「人生歷險」,卻不容易。

女兒不喜歡寫作,楊照坦然接受了這些,他著意培養女兒在音樂方面的興趣。其睿5歲時,楊照和夫人就讓她開始學鋼琴,他說:「我想應該給女兒的未來留一個可能性。」這也是楊照倡導的教育觀念,父母留給孩子的也不應該是三條成功路徑,而應該是3000條成功之路和無限可能。

最後,以作家董橋寫給女兒的一段話作為結語。

TO親愛的女兒,

教師是教材的解讀者,如果他們想讓面向教材的的學生能讀懂手中的教材,教師自己首先要做好這位「解讀者」的角色,需要對手中的教材進行深入的了解與分析,只有在深入的理解後,才能通過自己的語言準確而清晰的表達出來,讓學生理解課程的內容。

不要把時間和精力都花在課堂上和教科書里;多抽空交朋友,多出去逛逛。老遠跑到外國去,不是為了拿一張文憑回來見我。學生活比拿文憑要難。要懂得過快快樂樂的生活,要會過各種不同的生活。

普通人的生活里,不是所有爸爸都像這些名人一樣善於表達,他們的角色總是容易被誤解,被忽視,他們的愛很容易變成我們眼中的武斷、古板、不可理喻。

那些說不出口的漂亮句子都化作父親在你背後的付出,直到有一天我們會恍然大悟,原來他一直都在,以你喜歡或者不喜歡的方式。

文章來源並轉自:魏雪

版權聲明

智來智庫微信公眾平台敬重版權,所推送文章及使用圖片、音視頻等,除非確實無法確認,都會註明作者和來源。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若出處標註有誤或涉及版權問題,敬請聯繫後台,智來時代與您共同協商解決。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原始出處。

------------------- END -------------------


推薦閱讀:

網易出品,必屬精品。這些好用到哭的App 和工具竟然都是黃易家的
朱永新:免費幼兒教育並非可望不可及(新京報 2008-3-10)
3、普及全民教育
想讓幼兒園擁有更強的競爭力,加盟優質高端幼兒園品牌
怎樣教育智力超常的孩子?(2010-10-23 20:41:36)轉載標籤: 雜談 分類: 吾兒殷樂

TAG:教育 | 父親 | 名人 | 家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