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飯局告密者該不該被鼓勵?

雜談 飯局告密者不該被鼓勵?轉載 2015-04-10 09:30:57這兩天輿論被畢福劍事件搞得沸沸揚揚,很出乎我的意料,因為儘管我未必認可老畢在飯局上的表現,但總覺得在飯局上,這類不羈的言辭其實比比皆是,人們也該見怪不怪了,所謂段子,不就是這麼來的嗎?

  但沒想到老畢還是載在了這上面。這結局看了讓人有時空穿越的感覺,但終究還是發生在了今天。

  有人說老畢載的不冤,他畢竟是個公眾人物,公眾人物一言一行都要有節制,而公民舉報不法行為也是應有義務。但問題是,在飯桌上講段子,言詞不羈的名人又何止老畢一個?壞就壞在老畢誤交了損友,壞就壞在老畢趕上了人人都有攝像機,人人都是自媒體的這個時代。

  老畢對偉大領袖出言不遜,以他的工作角色、政治角色來看這確實有問題,但如果那位同桌的告密者真的是充滿正義感的話,為什麼不當場斥責老畢,甚至上去抽他兩耳光?卻偏偏採取了事後告密的行徑。

  再者,如果舉報朋友老畢能夠被視為正常,那麼如果舉報者的夫人在枕頭邊上也說了類似的話,是不是也應該被舉報,而圍觀者也應該為之叫好呢?可見,很多事情,是值不得推敲的。如果老畢是殺人犯或者貪污犯,在飯桌上泄露了罪行,朋友舉報當然是責無旁貸,但隨口講個段子,這性質能一樣嗎?

  告密者曝光了飯桌上的老畢,維護了某一方面的尊嚴,看似發揮出正能量。但這種行為本身卻破壞了社會的公序良俗,破壞了人性之善,告密之後,人與人之間的互不信任增加了,交往成本也增加了,於是微博上有人這麼說:為吸取畢姥爺的慘痛教訓,昨晚和朋友聚會,席間大家的話題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針對社會上的一些不良風氣,從自己的角度提出了批評。對如何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紛紛提出自己的建議。最後,晚餐在合唱一首慷慨激昂的義勇軍進行曲中結束。

  一個成熟的社會不應該鼓勵告密者的存在,首先是不經濟。因為告密在某件事情上看似高效了,但全社會卻要為之分擔成本,上將劉亞洲曾經舉過例子:英國飽受恐怖主義之苦,政府制定出揭發恐怖分子的法律,在下院被否定,理由:不能助長人民的告密之風。這說明不列顛民族的成熟。

  不告密,不背叛,這是多麼樸素的價值觀啊,它是人性本能的反應。猶記得小時候,背後打小報告者在任何班級都是遭人鄙視的,而孩子們這種群體反應絕非老師和家長所教育,完全是小學生的自發規則。但人一旦長大,反而忘記了初心。

  飯桌之言,床笫之私,其存在在任何社會都有它獨特的規則,因其私密性,人們都把它與公眾空間的行為區別對待,即便在非常嚴苛的政治環境下,比如這次畢福劍事件中,就有一段電影《竊聽風暴》里的情節被廣泛提起:前東德秘密機關餐廳,一個年輕的工作人員在繪聲繪色地講總書記昂納克的政治笑話,講到一半發現大家都沉默不語,年輕的幹部這才注意到身後不知什麼時候來了一位安全局的上校軍官。上校嚴肅地問他「你叫什麼名字,哪個部門的?」一個問句讓現場氣氛瞬間凝固。然而,隨後上校自己卻學了一段更像總書記昂納克的聲音,把年輕人從恐懼中拯救出來。

  撞破年輕下屬講政治段子,這位上校如果不當告密者的話,可以選擇無視與沉默,但這樣做依然會使所有參與飯局段子的人感到恐懼,而上校自己也加入到段子中,則顯示出對不告飯局之密潛規則的尊重,同時也是對基本人性的尊重。其實,也是對自己的保護,因為今天你舉報了這個下屬,明天其他下屬有樣學樣,也把你給舉報了呢?而且更嚴重的是,在那種政治環境下,誰又能分清舉報和構陷之間的區別呢?

  最後,除了對告密者進行唾棄之外,還要替老畢慶幸,這畢竟沒有發生在四十年前,也不是發生在東邊的半島上,被告密後,老畢最多飯碗不保,而吃飯的傢伙應該還會在。

  另祝謹言慎行,當心隔牆有耳。

推薦閱讀:

局內與局外:一場官場飯局的解讀
想念飯局
中國式飯局裡的人情世故--還是知道一下好
飯局之花
情商高的人在飯局上成功應酬,就靠這7招!

TAG:飯局 | 鼓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