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獸醫方劑

【方劑的理法要點】1.1 組方法則 中獸醫方劑的基本特色 中藥,尤其是植物基源性和動物基源性中藥,往往含有多種化學成分;即使是礦物基源性中藥,其成分也不單一。由多味中藥組成的方劑,其化學成分則更加複雜。方劑的複雜成分作用於動物體,往往會產生複雜的組合效應。一個良好的中藥方劑,既包括辨證論治的基本理論和法則,又反映出用方遣葯的豐富經驗和靈活技巧。在防治動物疫病的實踐中,就是要根據中獸醫學的這些法則、經驗和技巧,尋求藥味的最佳配伍組合,從而實現最佳組合效應,以便取得最好的防治效果。因此,組合效應是中藥方劑的主要特色和優勢所在。 方劑結構 方劑不是藥味的隨意湊合,而是以治法為依據,按主次協調關係組成的。傳統的中醫藥典籍將方劑的結構形象地比喻為一個國家機器。一個國家有君王、宰相、大臣等各種不同地位和職責的官吏;一個方劑中的若干藥味按其主次功效也就分為「君、臣、佐、使」。君葯,或稱主葯,是方劑中針對病因或主證起主要治療作用的藥味。臣葯,或稱輔葯,是輔助君葯以加強治療作用的藥味。佐葯在方劑中大致有三種情況:一是治療兼證或次要證候;二是制約君葯的毒性或劣性;三是用作反佐,如在溫熱劑中加入的少量寒涼葯,或在寒涼劑中加入的少量溫熱葯,其作用在於消除病勢拒葯(「格拒不納」)的現象。使葯大多是指方劑中的引經葯或調和葯。 當然,「君、臣、佐、使」並不是死板的格式,君、臣、佐、使,可各有一味,也可各有幾味葯。有的方劑只二三味甚至一味葯,其中的一二味葯既是君臣葯。又兼有佐使葯的作用,就不必另配佐使葯了。 由於藥味在方劑中有主有次,其用量配比也往往有所體現。一般來說,君藥用量較大,其他藥味用量較小。 七情和合 兩味或兩味以上的藥味配在一個方劑中,相互之間會產生一定的反應。這種反應是多種多樣的,有的對動物體有益,有的則有害。在傳統的中藥配伍理論中,將這些反應歸納為七種,故稱「七情和合」。對於「七情和合」,李時珍曾精闢地進行過概括,即:「獨行者,單方不用輔也;相須者,同類不可離也;相使者,我之佐使也;相畏者,受彼之制也;相殺者,彼之毒也;相惡者,奪我之能也;相反者,兩不相合也。凡此七情,合而視之,當用相須相使者良,勿用相惡相反者。若有毒制宜,可用相畏相殺者,不爾不合用也。」實際上,上述七情歸納起來不外協同和頡頏兩個方面。見表1。七情表l「七情」歸類單行 單方不用輔(從所含成分看出不外乎協同和頡頏) f相須:同類不可離(療效協同)l出田協同<相使:我之佐使(輔佐配合) J…』 L相反:兩不相合(增強毒性) 1 r相惡:奪多之能(抵銷療效)J「」。頡頏<相畏:受彼之制(毒性受制)1 【相殺:制彼之毒(抑制毒性) 7有毒制宜 加減化裁 在臨證實踐中,往往應用已有成方,但無論古方今方,常常不能一成不變地原方照用,而要根據病情作適當修改或調整。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師其法而不泥其方」。正如《醫學源流論》中所說:「按病用藥,葯雖切中,而立方無法,謂之有葯無方;或守一方以治病,方雖良善,而其有一二味與病不相關者,謂之有方無葯。」又說:「欲用古方,必先審病者所患之症,悉與古方前所列之症皆合,更與方中所用之葯無一不與所觀之症相合,然後施用。否則必須加減。無可加減,則另擇一方。」方劑的加減變化主要包括藥味加減、用量增損、方劑合併、劑型變化等幾種方式。 藥味加減:即根據病情的需要,將方劑中的藥味適當增添或減去一些。一般情況下,藥味加減後不影響方劑的主要功能,只是使它更對症而已。例如用鬱金散治療濕熱泄瀉,當熱甚時,宜去訶子,加金銀花、連翹以清熱解毒;若瀉糞如水者,則宜去大黃,加茯苓、豬苓、烏梅等以利水止瀉。 在另外一些情況下,由於藥味加減,方劑的主要功能和適應證也可能隨之改變。例如麻黃湯,原方以麻黃為主葯,配桂枝、杏仁、甘草辛溫解表,發汗平喘,主治傷寒表證;若去桂枝、加石膏(名麻杏甘石湯),其作用也就隨之變成了辛涼宣洩,清肺平喘,主治表邪化熱壅遏於肺。 用量增損:即方中的藥味不變,只增加或減少某些藥味的用量。用量增損之後,方劑中藥味的君臣主輔關係可能會發生變化,因而整個方劑的功能和主治就可能隨之改變。如小承氣湯和厚朴三物湯,同是由大黃、枳實、厚朴三味藥物組成,但由於各自的用量不同,作用和主治就不一樣。小承氣湯重用大黃,功能泄熱通便,主治陽明腑實證:而厚朴三物湯則重用厚朴,功能行氣除滿,主治氣滯腹脹。 方劑合併:就是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方劑合併成一個方使用,因而可以使方劑的作用更全面或更複雜一些。例如四君子湯補氣,四物湯補血,兩方合併後(名八珍湯)則成氣血雙補之劑。又如平胃散燥濕運脾,五苓散健脾利水,兩方合併後(名胃苓湯)則既能健脾燥濕,又能利水止瀉,用於治療水瀉之證功效更好。 劑型變化:即改變方劑的劑型。劑型改變之後,方劑的作用也往往發生一定變化,主要反映在效力的大小和急緩上。一般說來,湯劑作用快而力峻,適用於病情較重或較急的患病動物;丸劑和散劑作用慢而力緩,多用於病情較輕或患慢性病的動物。 配伍禁忌 在臨證用藥處方時,為了安全起見,有些藥物或配伍關係應當慎用或禁止使用。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古人積累了許多有關配伍禁忌的經驗,主要有「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等。 十八反:根據歷來古文獻記載,配伍應用可能對動物產生毒害作用的藥物有18種,故名「十八反」。即: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烏頭反貝母、瓜蔞、半夏、白蘞、白及;藜蘆反人蔘、沙參、丹參、玄參、細辛、芍藥。《元亨療馬集》中有十八反歌訣:「本草明言十八反,逐目從頭說與君。人蔘芍藥與沙參,細辛玄參及紫參,苦參丹參並前葯,一見藜蘆便殺人;白及白蘞並半夏,瓜萎貝母五般真,莫見烏頭怕烏啄,逢之一反疾如神:大戟芫花並海藻,甘遂以上反甘草,若還吐逆及翻腸,尋常犯之都不好。蜜蠟莫與蔥相睹,石決明休見雲母,藜蘆莫使酒來浸,人若犯之都是死。」還有一個比較簡單的歌訣:「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蔞貝蘞及攻烏,藻戟遂芫俱戰草,諸參辛芍叛藜蘆。」更便於誦讀記憶。 十九畏:相畏藥物歷來認為有19種,配合在一起應用時,一種藥物能抑制另一種藥物的毒性或烈性,或降低另一藥物的功效。習慣上稱為「十九畏」。即:硫磺畏朴硝,水銀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牽牛子,丁香畏鬱金,川烏、草烏畏犀角,牙硝畏荊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蔘畏五靈脂。《元亨療馬集》十九畏歌云:「硫磺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見便相爭;水銀莫與砒霜見;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為上,偏與牽牛不順情;丁香莫與鬱金見;牙硝難合荊三棱;川烏草烏不順犀;人蔘又忌五靈脂;官桂善能調冷氣,石脂相見便蹺蹊。大凡修合看順逆,炮煅炙煨要精微」。 上述十八反及十九畏,一般均作為處方用藥的配伍禁忌。據研究,當甘草與甘遂合用時,是否有毒與二者的用量配比有關。甘草的用量若與甘遂相等或大於甘遂,則毒性較大。細辛和藜蘆配伍,可導致實驗動物中毒死亡;而貝母和半夏分別與烏頭配伍,則未見明顯毒性增強。在古今方劑中,也有一些應用十八反或十九畏的例子。但一般說來,在臨證處方時,如果沒有充分的把握,相反及相畏的藥物還是應該避免在方劑中配伍,以免導致不良後果。 妊娠禁忌:在動物妊娠期間,為了保護胎兒的正常發育和母畜的健康,應當禁用或慎用具有墮胎作用或對胎兒有損害作用的藥物。屬於禁用的多為毒性較大或藥性峻烈的藥物,如巴豆、水銀、大戟、芫花、商陸、牽牛子、斑蝥、三棱、莪術、虻蟲、水蛭、蜈蚣、麝香等。屬於慎用的藥物主要包括祛瘀通經、行氣破滯、辛熱、滑利等方面的中藥,如桃仁、紅花、牛膝、丹皮、附子、烏頭、乾薑、肉桂、瞿麥、芒硝、天南星等。禁用的藥物一般不可配入處方,慎用的藥物有時可根據病情需要謹慎應用。《元亨療馬集》中載有妊娠禁忌歌:「螈斑水蛭及虻蟲,烏頭附子配天雄,野葛水銀並巴豆,牛膝薏苡與蜈蚣,三棱代赭芫花麝,大戟蛇蛻黃雌雄,牙硝芒硝牡丹桂,槐花牽牛皂角同,半夏南星與通草,瞿麥乾薑桃仁通,硇砂乾漆蟹爪甲,地膽茅根都不中。」可供參考。 中西合劑 中西合方製劑,是一種新興的特殊的組合製劑,也是中西醫結合的一種重要形式。20世紀初以來,中西醫合方一直吸引著人們去進行大膽而謹慎地嘗試。清末民初著名中醫張錫純就曾將石膏與阿司匹林配伍在一起,用於治療感冒發熱,方名就叫石膏阿司匹林湯。近半個世紀以來,用於防治動物疾病的中西藥合方逐漸增多。例如:治豬「寒包火」證的阿石棗湯(石膏、生薑、大棗、甘草、阿司匹林,實際上是張錫純方的加味);治羔羊痢疾的胡黃連10味(胡黃連、石榴皮、乾薑、防風、黃柏、秦皮、白頭翁、苯乙哌啶、硫酸阿托品、鹽酸嗎啉雙呱);用於防治禽霍亂和沙門氏菌病的禽藥片(由一見喜100g、藿香、木香各50g、胡黃連、烏梅各42g、黃柏35g、蒼朮、半邊蓮、大黃、SMD、土霉素各30g、白芷25 g、TMP6g組成,加適量澱粉製成1 000片);用於治療草魚出血病的仙珠呋喃合劑(仙鶴草250g、紫珠草100g、板藍根500~700g、呋喃唑酮5g,中藥煎湯,呋喃唑酮混於精飼料或麵糊中,共同拌青飼料喂50kg魚5~7天)等。 中西合方時,中藥與西藥之間也存在協同與頡頏的問題。某些抗生素或化學抗菌葯與清熱解毒類中藥合用時,不僅有增效作用,還可降低西藥用量,大大減少化學藥物引起畜禽中毒的可能性。據觀察,喹乙醇與某些清熱解毒等方面的中藥合用,不僅能增強抗菌效果,而且可以降低喹乙醇的用量,大大減少了中毒的可能性;黃連素與TMP聯用,抗菌作用增強;體外試驗證明蒲公英無抑菌作用,當與TMP聯用時有抑菌作用,且隨蒲公英濃度增高而增強,並大於TMP的效果。使君子與哌嗪合方有協同驅蟲作用;洋金花與氯丙嗪合方也能加強鎮痛功效等。由於中藥和西藥各有所長,合方應用時往往具有互補作用。扶正固本中藥與抗病原西藥合方,具有調整功能的中藥與抗病原西藥合方,治本中藥與治標西藥合方等,往往能形成作用的互補效應。如:當歸、川芎等與鏈黴素合方能增強抗菌作用;蘆薈、蜂膠、花粉多糖等作疫苗佐劑可增強免疫效果;大黃有瀉下利膽作用,敵百蟲有殺蟲作用,二者合方,對蛔蟲尤其是膽道蛔蟲效果更佳;仙鶴草中的有效成分鶴草酚與硝唑咪引起血吸蟲體各主要生化成分的變化規律有明顯差別,但合併用藥後能夠增效,其中以鶴草酚起主導作用。 當然有些中藥與西藥配伍,也可降低療效或增強毒性,屬於配伍禁忌,應當注意。在增強毒性方面,如痢特靈與麻黃、丹參等合用,可產生毒副作用,這是因為痢特靈是一種單胺氧化酶抑製劑,可以抑制單胺氧化酶的活性,使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等單胺類神經介質不被破壞而貯存於神經末梢中,而麻黃鹼可使貯存於神經末梢的去甲腎上腺素大量釋放,嚴重時可導致高血壓危象和腦出血;磺胺類藥物與山楂、烏梅、五味子等富含有機酸的中藥合方,其毒副作用也加大,這是因為含有機酸類的中藥,經體內代謝後,能使尿液酸性增加,而乙醯化的磺胺在酸性環境中的溶解度大大降低,易析出結晶,損傷腎小管和尿路的上皮細胞,引起血尿、結晶尿、尿閉等癥狀;慶大黴素、新黴素與硼砂合用,可增強耳毒作用等。在降低藥效方面.作用相反的中藥與西藥合用後會降低藥效,如麻黃與苯巴比妥有頡頏作用。中藥與西藥合用後,產生一些難溶於水的沉澱或難於吸收的物質時會降低藥效,如石膏、明礬、赤石脂、牡蠣、陽起石等因含鈣、鎂、鐵較多,與四環素類西藥合方易形成螯合物而降低藥效,很多中藥不宜與鐵劑配伍也是這個原因;甘草與奎寧,富含生物鹼的一些中藥與碘化鉀合用,以及富含鞣質的中藥與西藥合用,均易產生沉澱降低藥效;炒成炭類的一些中藥也不宜與西藥合用,這是因為炭類物質能夠吸附西藥的一些成分,降低藥效。 電腦處方 在電腦日益發展和普及的今天,充分發揮它在中藥處方上的作用是一個必然趨勢。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在電腦模仿中獸醫處方方面一直在不停地探索,並且取得了可喜的初步成果。其中,中國農業大學的成果處在領先地位。 電腦處方的關鍵,在於如何模仿中獸醫I臨證處方時的思維邏輯(如:怎樣辨證,如何立法,如何選擇藥味,如何確定用量,如何根據病情對處方進行調整等)設計出電腦軟體的框架和數學模型。目前的主要成果是:(1)建立了動物疾病診療生成系統。生成系統有知識積累能力和與用戶交互的良好界面,不僅為用戶提供了某些病證現成的使用軟體,而且為用戶自己在此生成系統中形成任一病證的診療子系統提供了方便。(2)提出了不確定性推理方式的醫理設計。這一設計根據中獸醫辨證以定性為主綜合判斷的特點,設計出了以癥狀出現的頻率為基本數據(可隨著病例的不斷積累而自動修正),以病證之間癥狀頻率差為因子形成權重(能浮動)的不確定性推理的數學模型。這是目前最成功的醫理設計之一。(3)提出了體現隨證施治的處方設計。即:能根據疾病的主證,病性的寒熱虛實,以及病證兼雜、個體大小、體質強弱、配伍禁忌等選方用藥,並對藥味和藥量進行加減和調整。利用本系統生成的實用子系統,通過600餘例馬、牛、豬、雞的不同病證和疾病的診斷及處方驗證,其診斷水平已相當於同行一般高級職稱的獸醫或中獸醫。1.2 古今劑型 劑型是指方劑製作成的形式。它與方葯的性質、病情的需要、製劑的使用方法和動物採食特性等有關。關於方葯的性質,《神農本草經》中說:「藥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漬者,宜膏煎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人湯酒者,並隨藥性,不得違越。」關於病情的需要,如病急者宜湯,病緩者宜丸:瘡瘍濕者宜貼,乾枯者宜塗膏等。關於使用方法,如灌服宜用散劑或湯劑,直腸給葯宜用湯劑或栓劑等。關於動物採食特性,如禽類可用藥砂,魚類多用藥餌等。現將常用劑型分述如下。 散劑 動物最常用的一種劑型。是一味或多味中藥混合製成的粉末狀製劑。有內服散劑和外用散劑之分。內服散劑常用開水調成糊狀,或加水稍煎,候溫灌服;也可混在飼料中喂服。內服散劑在胃腸中能較快地被吸收。常用的內服散劑如消黃散、清肺散、平胃散、鬱金散、千金散、桂心散等。外用散劑一般應研成細末或極細末,多用於瘡面或患部的摻撒、敷貼,或用於點眼、吹鼻等。如桃花散、生肌散、雄黃散、撥雲散、吹鼻散、青黛散、冰硼散等。 湯劑 又稱煎劑。一味或多味藥物的飲片加水煎煮後,去渣而得的液體製劑。包括內服湯劑和外用湯劑。內服湯劑容易被吸收,發揮藥效快,適用於急病或重病。如白虎湯、通腸芍藥湯、補中益氣湯、麻杏甘石湯等。當經口灌服困難時,某些內服湯劑也可採用保留灌腸的方法投藥。外用湯劑可用於洗治瘡瘍、洗敷腫痛等,如防風湯等。 丸劑 中藥粉末或其提取物,加適量輔料製成的球形製劑,有蜜丸、水丸、糊丸、濃縮丸等多。蜜丸是以蜂蜜為輔料製成;水丸的輔料為水或黃酒、醋、稀葯汁、糖液等;糊丸的輔料為米糊或麵糊;濃縮丸是由中藥提取物加適當輔料製成。很多內服方劑都可做成丸劑,如馬價丸、六味地黃丸、生子丸、枳術丸、四神丸等。丸劑大多吸收緩慢,作用持久,且易於保存,常用於治療慢性疾病。但在獸醫臨床上,因動物不能主動吞咽丸藥,故給葯時需用投丸器,或用水化開灌服。 片劑 一味或多味中藥,經加工或提煉後,與輔料混合壓製成的一種圓片狀製劑,與丸劑近似。製成片劑後,更便於運輸、貯藏和應用。許多內服方劑均可製成片劑。 丹劑 丹劑古代多指含有水銀、硫磺等中藥,經過加熱升煉而成的劑量小、作用大的一類製劑,如升丹、降丹、樟丹等,大多有劇毒,一般只作外用。但今人有時將某些貴重或功效特殊的方劑也稱為丹,如紫雪丹、無失丹、活絡丹等。因此,丹劑沒有固定的製劑形態,大多為細粉末狀散劑,也有的製成丸劑或錠劑的形式。 膏劑 中藥(或中藥粉末)加水、油或其他輔料,調製或煎熬而成的製劑。有內服膏劑和外用藥膏兩類。內服膏劑又分流浸膏、浸膏和煎膏劑。外用藥膏又分軟膏藥和硬膏藥。流浸膏是用適當溶媒浸出中藥材的有效成分後,除去部分溶媒而製成的流體製劑。浸膏是浸出中藥材有效成分後,除去所有溶媒而製成的半固體或固體製劑。煎膏又稱膏滋。是中藥材加水煎煮.去渣濃縮後,加蜂蜜或糖製成的半流體製劑。外用的軟膏藥是用適宜的基質與藥物均勻混合調製成的一種半固體製劑,多用於局部塗布。硬膏藥又稱膏藥,是以鉛肥皂為基質,混入或溶入葯料,然後塗佈於布、紙、狗皮等裱褙材料上製成的製劑,也稱薄貼。 錠劑 中藥粉末或提取物加適當黏合劑製成的一種固體製劑。如內服的保健錠,外用腐脫腫瘤的砒棗錠等。 條劑 又稱紙捻,是桑皮紙粘葯末後預成條狀,或先將桑皮紙捲成條狀再粘葯末而製成的條捻製劑,常用於瘺管、腫瘤等,以脫腐生新。 餅劑 一味或數味中藥研細末,加賦形劑製成的一種餅狀製劑。如豆蔻止瀉餅。 酒劑 又稱藥酒,是用酒浸泡藥材製成的液體製劑。由於酒有活血通經、驅散寒邪之效,故酒劑多用於治療跌打損傷及風濕痹痛等症。 顆粒劑(沖劑) 中藥經過提取、濃縮為浸膏後,加適當的輔料或藥材細粉製成的顆粒狀製劑。使用時多用水沖服,故又稱沖劑。凡單劑量顆粒壓製成塊狀的稱塊狀沖劑。其特點是體積小,使用方便,作用迅速,容易貯存。 注射劑 中藥經提取、配製、灌封、滅菌等步驟製成的液體或粉末狀製劑,供直接或加註射用水解後注射用。注射劑具有劑量準確、作用迅速、給藥方便、藥物不受消化液和食物的影響,能直接進入動物體組織等優點。是一種獸醫臨床上受歡迎的劑型。但在目前,許多中藥注射劑存在有提取困難、穩定性差等缺點,故其製備和應用均受到一定限制。 合劑(口服液) 中藥用水或其他溶劑,採用適當方法提取,經濃縮製成的內服液體製劑。它是在傳統湯劑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劑型,也可以說是製藥廠生產的湯劑。與傳統湯劑比較,它質量穩定,使用方便。 其他 除了上述劑型之外,還有膠劑、曲劑、霜劑、茶劑、糖漿劑、露劑、油劑、灸劑、氣霧劑、薰煙劑、膜劑、栓劑、灌注劑、海綿劑、膠囊劑,以及用於禽類的葯砂,用於魚類的藥餌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劑型合在一起(如散劑和湯劑混合),有時也稱為合劑。1.3 用法與劑量 用法 根據用藥的目的、病患的性質和部位及製劑的作用特點等的不同,方劑的用法和給葯途徑多種多樣。大體上可分為經口給葯和非經口給葯兩大類。 經口給葯又稱內服、口服、灌服(流體狀製劑)或投服(丸劑、片劑等)以及舐服等。藥物作用於胃腸道或經胃腸吸收後發揮治療作用。用導管經口或鼻插入食道或胃投灌藥物也屬於經口給葯。 非經口給葯是指除經口給葯之外的各種給藥方式,如注射和注入、敷撒噴塗、吸人、包埋納置(如卡耳、肛門或陰道納栓)、葯浴、點眼、吹鼻、灌腸、籠舍薰蒸、魚蝦類水體用藥等。 隨著我國規模化和集約化畜牧業的發展,對動物的群體用藥越來越多地被採用。所謂群體用藥,就是為了防治群發性疫病,或為了提高動物的生產性能,所採用的批量集體用藥。有些動物(如雞、魚、蜂、蠶)或群體數量很大,或個體很小,難以逐個給葯,也只好採用群體用藥法。中藥方劑的群體用藥,目前較普遍的是飼料添加劑。即將藥物拌人飼料中或溶解於飲水中給動物服用。此外,在動物所處的環境(如動物房舍空間、養魚水體)中施藥,使環境中的每個動物都能接觸到藥物,也是一種群體給藥方法。 劑量 即給藥量。包括一次量、一日量、飲飼添加量、療程總劑量等。 一次量是指一次投給動物的藥量,要求當時全量投給或在一定時間內用完。這是最基本的劑量。 一日量是指一天24小時之內的用藥量。一般一日量可以是一次量,也可以是數次量的總和。 飲飼添加量有兩種計算方法。一是按飼料計算,即在飼料中添加一定比例,拌勻投喂即可;二是按動物的個體數量或活體重計算用藥劑量,然後將藥物均勻拌混在飼料中投喂,並要求在一定時間內採食完。 療程總劑量是指一個療程之內一次或若干次用藥劑量的總和。療程的長短與動物的病情和方劑的性質密切相關。有些方劑,如峻瀉劑、驅蟲和殺蟲劑、涌吐劑、外用的蝕瘤脫腐劑等往往一個療程只用一次。因這些方劑藥性峻猛,重複給予會產生毒副作用。有些方劑在較短的療程內可給葯幾次或連用幾天,但不宜久服,如解表劑、清熱劑、消導劑、固澀劑等,過多服用會損傷正氣或致病邪滯留。有些方劑,如補養劑,療程可長一些,但也要根據病情適可而止;或分幾個療程給予,療程之間間隔一至數日。有些方劑,如調理保健劑和促生長劑則可長期給葯甚至終身給葯。 由於動物種類不同,體型大小差異很大,故劑量大小非常懸殊。現將各種動物用藥劑量的相對比例列於表2,僅供參考。 表2不同種類動物用藥劑量比例動物種類用藥劑量比例馬(體重300kg左右)黃牛(體重300kg左右)水牛(體重500kg左右)驢(體重150kg左右)羊(體重40kg左右)豬(體重60kg左右)犬(體重15kg左右)貓(體重4kg左右)雞(體重1.5kg左右)魚(每1kg體重)蝦蟹(每lkg體重)蠶(5%熟蠶時,10 000頭)蜂(每1標準群)11~1必1~1%1/3~1/2l/6~1/5l/8~1/51/16~l/lOl/32~1/201/40~1/201/30~1/101/300~1/2001/zo~1/lO1/lOO~1/501.4 比較方劑學 動物的種類不同,其生理、病理和藥理也會有較大的差異。因此,在立法制方時也應考慮到這些差異。在中獸醫方劑發展的一段很長時期中,方劑的理法要點主要是立足於馬而借鑒於人的;後來,也主要擴大應用到牛、駱駝、羊、豬,以及少量應用於雞、犬、貓等其他動物。近年來,由於動物養殖業的迅速發展和養殖業結構的變化,中獸醫方劑使用對象也隨著發生很大變化;用於雞的方劑發展很快;用於魚蝦類的方劑受到重視;用於蜜蜂、家蠶等蟲類養殖業的方劑也逐漸興起。而對於這些動物,不可能完全照搬過去主要用於馬、牛等的方劑,必須建立各自適用的方劑理法。在這方面,成熟的理論和實踐不多,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和探索。下面只能就用於不同種類動物的方劑作一些比較性提示。 用於哺乳動物的方劑 多種哺乳動物雖然具有某些共性,但不同哺乳動物之間差別很大。因此,對於不同的哺乳動物,處方用藥有時差別也很大。例如:健康牛羊等反芻動物有反芻和暖氣的特有生理現象。有人就問:中獸醫學的理論是「胃氣宜降」,而牛的反芻與噯氣似乎有悖於這一理論。對此如何解釋?!從現有的文獻中還找不到答案。儘管理論上不好解釋,但中獸醫還是早已注意到了牛的這種生理現象,而且在臨床實踐中積累了保護和恢復反芻與噯氣這一特殊生理功能的經驗。例如,在治療牛病的方劑中,往往要比治療馬病時更多應用草果仁、枳殼、檳榔之類的中藥,就是為了這一目的。人類養殖的反芻動物還有氂牛、鹿等,它們除了具有反芻動物的共性外,又具有各自的特點,其用藥特色也值得進一步進行比較研究。 犬、貓的生理解剖比牛馬更接近於人,但也與人不同。如犬不出汗,能否採用解表的治法,解表劑對犬是否起作用,就成了問題。又如,貓與馬不同,極易嘔吐;有時,貓的嘔吐只是一種保護反應,而不是嚴重的病態。根據犬貓的生理和病理特點,人們也摸索到了一些用中藥治療其疾病經驗。如治療犬貓病,尤其是治療貓病時,常用烏葯,就是長期以來積累的經驗。早在《本草綱目》中就特別指出:烏葯主治「貓犬百病」。 用於禽類的方劑 在中獸醫古籍中,有關禽類的方劑很少,因而需要探索的問題更多。如雞的體溫較高,無牙齒、不咀嚼。這或許是目前常將助陽類與消導類中藥用於雞的緣故。禽類的消化道相對較短,也不能消化纖維素,故中藥散劑用於雞往往會影響其藥效發揮。實踐證明,有些中藥方劑用於雞,煎湯加在飲水中要比散劑喂服療效好。另外,出於消化生理的需要,禽類有啄食砂礫的習慣。據此,人們特別研製了用於禽(尤其是鴿)的保健砂類方劑。其功用是增進食慾,促進生長,防治疫病。有許多保健砂的配方中,就加有龍膽草、穿心蓮、甘草等中藥。這是方劑用於禽類保健的一種獨特方式。 用於魚類的方劑 在實際防治魚病的方劑中,常用大黃、虎杖、辣蓼、五倍子等收澀類中藥。有人認為,這可能與食物在魚類消化道停留時間較短有關。魚類生活在水體中,某些防治魚病的方劑施放在水體中產生效果,這又是用於魚類方劑的一個用法特點。 除魚類外,現已養殖的水生動物多種多樣。不同種屬的水生動物,其病理及治療也不相同。如鱉,對一些常用藥物(如生石灰、漂白粉等)的敏感性低於魚類;而對孔雀石綠卻很敏感,對食鹽的耐受力也低。因此,應用上述藥物防治魚病和鱉病時,要注意採用不同的劑量或濃度。 用於蟲類的方劑 這裡主要指的是用於防治蜜蜂病、家蠶病的方劑,以及用於防治人工養殖蠍子、蟋蟀等蟲類動物疾病的方劑。 雖然蟲類疾病的病因學、病理學、治療學目前尚缺乏系統資料,但由於蜂、蠶等養殖業發展的需要,中獸醫學在蟲類疫病的防治方面也有所涉足。如:用於防治蜂病的中藥糖漿(常用金銀花、貫眾、虎杖、甘草等)、單味或復方中藥噴粉劑(常用硫磺、雄黃、石灰等)、薰煙劑(常用硫磺等),用於防治蟋蟀病的中藥喂服劑茯苓奶以及中藥洗浴劑等。 研究表明,蜜蜂、家蠶等蟲類缺乏畜禽等動物所具有的免疫系統,故在防治它們的疫病時,增強和調節免疫功能的方劑就不如用在其他動物起作用。1.5 類方概說 促進動物產品產量方 這一類方劑是指以促進生長,加快催肥,促進產蛋,增加奶產量,促進鹿茸生長等為主要用途的方劑。從這類方劑的藥味組成來看,大體通過以下幾方面的作用來達到促進增產的目的。 補充營養:如一些促進動物產品產量方中的麥飯石、蜂花粉、松針等,就是分別給動物補充微量元素、氨基酸、維生素為主要作用而促進增產的。 增進食慾:通過增進食慾來達到促進生長和增產的目的,是此類方劑很常見的理法。配方中常用的中藥有健脾理氣類(如白朮、蒼朮、陳皮、甘草、党參),消食導滯類(如麥芽、神曲、山楂、檳榔、芒硝),芳香調味類(如香附、肉桂、小茴香、肉豆蔻、甘草、辣椒、艾葉)等。 減少消耗:在處方中應用一些安神鎮驚葯(如酸棗仁、洋金花)、降低基礎代謝葯(如昆布、海藻)等,可使動物安靜,減少活動,從而達到促進增重和催肥的目的。 抗禦疾病:主要是在方劑中配伍能提高動物體非特異性免疫功能的中藥,如黃芪、党參、甘草、當歸、何首烏、淫羊藿、豬苓、刺五加等。動物的非特異性免疫功能增強後,就可以減少某些疫病的發生,或減輕疫病對動物產品生產帶來的損失,從而達到促進增產的目的。 改善動物產品品質方 這一類方劑是指以提高動物產品的質量為主要功用的方劑。如配有紅辣椒、松針等的方劑用於蛋雞,可使所產蛋的蛋黃顏色加深;配有大蒜的方劑用於肉雞,可改善雞肉品質;用杜仲配成的方劑用於飼餵人工養殖的鰻魚,可使加熱烹飪後的鰻魚肌肉不再鬆散,烤製成的魚塊與天然鰻魚完全一樣。 通過應用某些中藥方劑,還可以提高食用畜產品的營養價值或醫療保健價值。如降膽增蛋散用於蛋雞,可降低雞蛋中膽固醇的含量;雞的飼料中添加含海藻的方劑後,所產蛋的蛋黃顏色深,含碘量增加,而且薄殼率降低。海藻用於奶牛,牛奶中的含碘量明顯增加。 此外,有些中藥方劑還具有一定的美化寵物和提高競技動物的競技能力的作用。如令寵物犬、貓的被毛光澤,使賽馬的速度提高,使綠毛龜的培毛加快等。 防治傳染性疫病方 防治傳染性疫病(細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以及某些寄生蟲病)的方劑,往往採用扶正祛邪、標本兼顧等組合性治療法則,其作用大體包括以下幾方面。 抗病原:一些中藥對傳染性疾病的病原(細菌、病毒、寄生蟲)有抑制或驅殺作用。常用的如清熱解毒藥中的板藍根、金銀花、連翹、黃連、黃芩、大青葉,驅蟲葯中的貫眾、檳榔、南瓜子,以及其他中藥類的大黃、柴胡、常山、青蒿、蒼朮、黃芪、甘草、丹皮等。 增強免疫功能:不少中藥(主要是益氣類、滋陰類、助陽類)有提高免疫功能,增強動物機體抵抗力的作用,從而減少某些傳染性疾病的發病率。 防治併發症和繼發感染:有些傳染性疾病的危害,不僅在於這種疾病本身,而且在於因這種病所導致的併發症或繼發感染。有的方劑對原發病可能作用不大,而對併發症和繼發感染往往能產生良好療效,有的甚至是使患病動物康復或原發病不顯臨床癥狀的主要措施。 緩解癥狀。促進病變恢復:有些方劑雖然不能對傳染性疫病的病原起直接抑殺作用,但能調整機體,緩解癥狀,促進病變恢復。如對某些傳染性疾病的呼吸道癥狀、胃腸功能紊亂、機體虛弱等,應用適當的中藥方調理,往往能收到良好療效。 減少應激,延緩發病:某些傳染性疫病有較長的潛伏期,是否發病,何時發病,與許多因素有關。其中,應激往往是導致傳染性疫病顯現或惡化的重要因素。因此,綜合防治,配合中藥方調理,減少應激,就可以延緩某些傳染性疫病的顯現或防止其惡化。 治療內科病證方 此類方劑,往往以臟腑為中心,結合病證特點,分別寒熱虛實立法。分述如下。 治療心經病證方: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脈、藏神。心病則血脈運行失常,神明紊亂。故治療心經病證的方劑,其作用大體包括安神開竅和調整血脈運行兩方面。心病的寒熱虛實之中,以實熱證為多,故其治療方劑中常用苦寒葯。 治療肺經病證方: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氣,司呼吸。肺有病往往以咳嗽、氣喘為主要癥狀。肺性宣降,肺病多燥熱。故治療肺經病的方劑,其作用大多具有宣肺、降氣和輕揚、清潤的特點。 治療脾和胃腸病證方: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運化;胃腸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納和傳導。二者的功能密不可分。脾被稱為後天之本和五臟之母,故治療脾胃病的方劑是一類重要而應用較多的方劑。脾與胃(腸)因各具有不同的特性,病證表現和治療法則也有區別。一般說來,脾病為多虛、多濕、多降,治法宜補、宜燥、宜升;而胃(腸)病多實、多燥、多升,治法宜瀉、宜潤、宜降。因此,治療脾胃(腸)病的方劑應特別處理好上述相反相成的關係。即所謂:「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 治療肝膽病證方: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藏血,主疏泄。其特點是體陰用陽:肝血為陰,故肝體為陰;肝病的表現又是多郁易亢,故其用為陽。因此,治療肝膽病的方劑往往具有兩方面的作用:一是滋涵以養肝血之陰,一是疏泄鎮潛以平肝氣之亢。 治療腎和膀胱病證方:腎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藏精、主水。腎被喻為生命之根,先天之本。腎精不可耗瀉,除膀胱實熱等之外,其病多虛,故其治療方劑多以培補為主。腎陰虛者,方宜補陰;腎陽虛者,方宜助陽。正如《醫宗必讀》中說:「治先天根本,則有水火之分。水不足者,用六味丸壯水之源以制陽光;火不足者,用八味丸益火之主以消陰翳。」因陰陽互根,水火相濟,故治療腎陰虛或腎陽虛的方劑又往往採用補陰配陽或補陽配陰的治法。 在實踐中,內科病證還常常呈現多種臟腑兼證,如肺脾兩虛(土不生金)、肝腎陰虛(水不涵木)、肝脾不和(木乘土)等。故治療內科病的方劑又有補脾益肺(培土生金)、肝腎同治(滋水涵木)、調和肝脾(扶土抑木)等多臟兼顧的治法。 治療外科及傷科病證方 生於動物體表的病證叫外科病,一般稱為瘡黃疔毒。治療外科病證的方劑有內服(內治)和外用(外治)兩種。內治方的立法不外消、托、補。消法用於瘡瘍初起,使其得到消散,以免釀膿破潰,故有「以消為貴」之說。托法多用於瘡瘍中期,托膿外透,防止毒邪內陷。補法適用於瘡瘍後期,扶助正氣以祛余邪,並促進生肌收口。外治方是治療外科病的重要方劑,有的外治方可配合內治方提高療效;有的外科病只用外治方即可收到良好療效。 傷科又稱損傷專科。傷科病證是指外力作用所致的骨、關節及皮肉、筋腱的損傷,以及內臟損傷。傷科病證的治療統稱為「理傷續斷」。包括理傷正骨手法和治傷續斷方劑兩方面。治療傷科病證的方劑也分內治方和外治方。內治方以活血祛瘀為主,適當配伍行氣、止血、清熱等方面的藥味。外治方以活血祛瘀,消腫止痛為治則。如皮肉已破,則宜用具有止血、定痛、生肌、收口等作用的外治方。 治療胎產病證方 母畜胎前產後病證的主要病理是氣血失調和肝脾腎三臟功能失常。所以,治療胎產病證的方劑常常以調氣血、健脾胃、養肝腎為主要法則。 治療胎前病證的方劑,多以養血固胎為主(常用的安胎藥如黃芩、砂仁、續斷、蘇葉),調理脾胃為佐。妊娠期間,往往胎氣偏旺,用藥宜稍偏涼,忌辛熱燥烈。故有「胎前宜涼」之說。 治療產後病證的方劑,多從氣血兩虛考慮,稍用溫補較當。且產後不僅多虛,也易致瘀,治療既要補虛,又要祛瘀(溫通)。故有「產後宜溫」之說。 治療幼畜病證方 新生幼畜,為稚陰稚陽之體,其臟腑嬌嫩,形氣未充;然生機旺盛,發育迅速。其發病,以感寒的傷乳之證最多。且易寒易熱,易虛易實,變化迅速。但由於其臟氣清靈,隨撥隨應,故治療容易收效。臨床應用方劑治療幼畜病證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新生幼畜勿輕服藥,因藥性偏,易損其元氣之太和;(2)注意呵護稚嫩之正氣,故常以補藥為先,祛邪切勿傷正;(3)哺乳幼畜,常需調母,母病子病,母安子安。有時子難服藥,可令其母服之,葯從乳傳,其效也佳。【醫豬方】4.1催肥保健方 麻鹽肥豬羹出自《淮南子畢萬術》,原無方名。火麻仁三升 食鹽一升共搗碎,和米糠三斗.拌勻,混入飼料內餵豬(每日30~50g),功能潤燥滑腸,補虛壯膘,用作豬增重催肥飼料添加劑。 原名「麻鹽肥豚豕法。」日:「取麻子三升,搗千餘杵,煮為羹。以鹽一升著中,和以糠三斛,飼豚則肥也。」 類似方:梓葉肥豬散 出自《李當之本草》,原無方名。梓葉 晒乾粉碎,混入飼料內餵豬。功能清熱,解毒,殺蟲。用作豬的飼料添加劑。原方日:「梓葉飼之,肥大三倍且易養。」《三農紀》載:「染症以梓葉飼之,宜常采勻碎,人糟粕中飼,不特治症,亦易長。」梓葉為葳科植物梓樹的葉。 催肥散 出自《豳風廣義》,原無方名。貫眾90g蒼朮120g炒黃豆5 000g芝麻炒500g為末,每日30~50g,拌入食內飼餵,功能驅蟲除濕,養營催膘。用作豬飼料添加劑。 原方另日:「食後每豬再喂大麥一升,不過半月即肥。」若以驅蟲為主要目的,應加大貫眾用量。《三農紀》引該方為貫眾1.5kg,《活獸慈舟》引該方為貫眾0.5kg。貫眾有毒,孕畜慎用,以防流產。 《豬病中藥防治》中載有另一催肥散:山楂10g麥芽20g 陳皮10g檳榔10g蒼朮10g木通8g甘草6g將上藥乾燥、炮製後粉碎,混勻,每周拌料飼餵1次,連用4月,可提高增重。 肥豬散 出自《衛濟余編》,《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2000年版)收載本方。綿馬貫眾何首烏(制)各30g麥芽 黃豆(炒)各500g為末,加鹽30g混勻,每日混飼餵100g。功能驅蟲、開胃,補養,催肥。主治豬食少,瘦弱,蟲積,生長緩慢。 原稱肥豬方,有一定的驅蟲、育肥作用。本方是針對豬生長育肥緩慢的常見原因,採用扶正與祛邪相結合的方法,選用上述藥物組成的攻補兼施的混飼藥劑。方中何首烏、黃豆扶補正氣加強營養;貫眾驅蟲避疫;麥芽消積導滯。此四味葯,寓消於補,扶正祛邪,共奏加快育肥、促進豬只生長之功效。 《衛濟余編》中還載有兩個類似的肥豬方:(1)貫眾60g大麥1 000g共煮喂之,每日100~150g;(2)貫眾 何首烏 大麥各500g為末,每日100~150g,拌料飼餵。該書中還載有一個追肥散,原名養豬追肥方。貫眾 何首烏各30g麥芽 黃豆各500g共為末,加食鹽30g拌勻,每日飼以120g,混入飼料內餵豬,功能避疫驅蟲,增加營養。主治僵豬;用於混飼催肥。 《三農紀》中有:貫眾90g 蒼朮120g 炒黃豆5 000g 炒芝麻500g 為末,每日30~50g,拌食投服。 《獸用中草藥劑的製備與劑型改革》中載有另一肥豬散:鉤吻95g何首烏130g厚朴130g雞血藤250g美麗胡枝子250g為細末,體重10kg以下的豬一次15~20g,體重10~25kg的20~35g,體重25~40kg的35~50g,體重40kg以上的50~60g,每日1次,連用20~30天,拌料飼餵。功能開胃進食,健脾扶壯。主治僵豬,消化不良。 壯膘散 出自《活獸慈舟》,原名壯膘添肉方。胡麻500g酒麴120g食鹽250g陳皮500g砂仁30g為末。每日30~50g,混入飼料中餵豬,功能開胃起膘。脾胃虛寒、運化無力,是動物生長發育不良的原因之一。本方除適當加強營養,還給以開胃健脾藥物,可用作豬飼料添加劑。 《活獸慈舟》中還有一個催膘散,原名養豬催膘方。芝麻500炒黃豆1 500炒蓖麻50(去殼) 為末,每日30~50,混於飼料內餵豬。功能開胃醒脾,養營催膘。主治豬食少膘差。 肥豬菜 出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2000年版)。白芍 前胡 陳皮 滑石 碳酸氫鈉各等分,為末。每次25~50g,開水沖調,候溫灌服,或混飼餵服,功能健脾開胃。主治豬消化不良,食慾減退。 肥豬菜是民間常用成方,具有開胃進食、促進增長的作用。但不同地區生產的肥豬菜處方不盡相同。本方是重慶市驗方,在四川省已有四家獸藥廠根據地方標準生產。《廣東省獸葯暫行質量標準》中的肥豬菜組成有所不同:白芍 陳皮天香爐 小蘇打滑石粉各等份為末,10~25kg體重的豬每次拌飼餵服30g,5~10kg體重的豬每次10~20g。功能化滯利便。主治豬食欲不振。 復方一年蓬散 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驗方,原無方名。見於《中獸醫方劑大全》。一年蓬80g陳皮10g女貞子10g為細末。以3 %的比例混飼餵服。功能開胃進食,增重催肥。據試驗,本方餵豬,增重提高8%以上,飼料轉化率提高11.7%。本方用於促進豬的生長和育肥,亦可添加於母豬飼料中,預防仔豬下痢。 鉤吻散 出自《獸用中草藥劑的製備與劑型改革》。鉤吻 洗凈晒乾,粉碎成細末,按每公斤體重2g劑量拌飼,亦可作煎劑服,連用7~10天,功能行血散瘀,消腫止痛,開胃進食,殺蟲扶壯。主治僵豬,用於催肥。 鉤吻為馬錢科植物胡蔓藤,亦名斷腸草,味辛、性溫,全草有劇毒,根、嫩芽有毒,全株所含有毒生物鹼為其主要毒性成分。本植物在我國歷代本草中均列為毒品,一般不作藥用。採集加工時謹防中毒。但豬、羊對鉤吻有很高的耐毒力,食其葉可增肥、防瘟,令毛澤光潤。《本草綱目》曾謂:斷腸草,人誤食其葉者致死,而羊食其則大肥。經試驗和臨床應用證明,即使第1天用30g煎湯喂21kg重的豬,並逐日遞增30g,直至日服240g,連喂8天,未見中毒反應,反而食慾旺盛,生長良好,膘肥體壯。 鉤吻也司s其他藥物配成復方使用。如《獸用中草藥劑的製備與劑型改革》中的肥豬散。 僵豬散 山西省清徐縣驗方,見於《中獸醫方劑大全》。生牡蠣10g芒硝10g 山楂10g食鹽5g麥芽5g君子仁3g 為末,混於飼料內喂服,5~10kg豬5~10g,功能健脾開胃,催肥。主治僵豬。 複壯散 出自《畜禽疾病防治法精選》。陳皮 枳實 厚朴 大黃 甘草 蒼朮 磷酸氫鈣乾酵母各500g喹乙醇5g磺胺胍氯化鈷 硫酸亞鐵氯化鋅各2g亞硒酸鈉O.1g硫酸銅 硫酸鎂 碘化鉀各5g炙馬錢子4g為極細末,混勻,每次1~2g,每天2次,混飼餵服,功能健脾開胃,補充微量元素,促進生長。主治僵豬。 《獸醫驗方新編》中的承氣治僵散與本方類似:枳實 厚朴 大黃 芒硝 甘草各500g氯化鋅氯化鈷硫酸銅硫酸鎂 碘化鉀各5g為末。每千克體重1g,混飼投服,每天2次,3~5天為一個療程。功能開胃助長。主治僵豬。4.2 醫時疫寒熱方 十神散 出自《和劑局方》,見於《豬經大全》。葛根 升麻 陳皮 甘草 川芎 紫蘇 白芷赤芍麻黃香附 生薑 蔥白 煎水灌服,功能發汗散寒,理氣解肌。主治豬時行感冒。 時行感冒,即流行性感冒。此病流行有一定的季節性,以冬春季節較多,也叫時行症。豬患此病,耳鼻微涼,被毛逆立,惡寒發抖,喜卧懶動,食慾下降,鼻流清涕,咳嗽氣促,口色白潤,苔薄白,脈浮緊,若治療不及時,可發展到食慾廢絕、便於尿黃、口色干紅、苔黃燥、脈象洪數。方中麻黃髮汗解表、宣肺平喘,紫蘇、白芷、姜、蔥表散風寒為主葯;升麻、葛根解肌透疹,助主葯驅邪外出,陳皮、香附理氣行滯,赤芍、甘草解毒和營。故總括全方,適用於寒邪在表未解而有人里內傳陽明之勢的外感病。 清熱散 出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2000年版)。大青葉60g 板藍根60g石膏60g大黃30g玄明粉60g粉碎、過篩、混勻即得。每豬每日拌料飼餵30~60g。功能清熱解毒、瀉火通便,主治豬發熱,糞干。 本方與《中獸醫科技資料選輯》第2集中的青藍石膏湯組成相同,僅以玄明粉易芒硝。大青葉板藍根生石膏各60g芒硝80g大黃30g。大青葉、板藍根、大黃煎湯,石膏研細末,與芒硝混合灌服。功能清熱解毒,瀉火退燒。主治豬陽明證,高熱不退。 經吉林省家畜疫病防治研究所驗證,對於豬的流行性感冒等外感發熱,口渴、糞干、食欲不振者,有良好療效。糞便不幹者,可去大黃、芒硝,加焦三仙、青皮、陳皮;氣喘者,加百部、百合。 本方為豬發熱所設。豬的發熱常伴有糞便燥結,即熱結胃腸或陽明腑證,按理應以大承氣湯治之。但大承氣湯瀉下通便之力有餘而清熱解毒之功不足。本方中大青葉、板藍根清熱解毒。生石膏善解陽明之熱,大黃、芒硝瀉熱通便,諸葯合用,清熱瀉火之功卓著。原方驗證結果,43頭高熱病豬中37頭治癒。 感冒湯 出自《全國獸醫中草藥製劑經驗選編》。羌活10g 白芷lOg防風10g川芎6g細辛3g蒼朮10g桔梗6g 紫蘇6g 黃芩6g 荊芥6g 甘草3g 其中羌活、白芷、防風、川芎、蒼朮、桔梗、黃芩、甘草先煎10分鐘,細辛、荊芥、紫蘇後下,再煎10~20分鐘。煎兩次,去渣取液,一次服用。功能祛風解表。主治豬感冒。 復方柴胡注射液 出自《中獸醫方葯應用選編》。柴胡750g 細辛500g 獨活250g 用蒸餾法製成滅菌注射液1 600ml。按豬體重每30~50kg肌注lOml,50kg體重以上酌加劑量。功能解表退熱,祛風止痛。主治豬感冒。 《豬病防治手冊》中載復方柴胡注射液為:柴胡3 000g虎杖1 000g 防風500g蘇葉500g薄荷500g將上藥切成薄片或磨成粗粉,水浸2小時,加水適量,蒸餾,收集餾液6 000ml。再蒸餾,收集餾液3 000ml。加25.5g氯化鈉、15ml吐溫一80,攪拌至溶解,用10%火鹼液調pH至6~7,精濾,封裝,流通蒸汽滅菌30分鐘。小豬2~3ml;中等豬5~10ml;大豬15~20ml。肌肉或皮下注射,每日2次,連用2日。 《中獸醫學雜誌》1988年第4期報道用加味羌活蒲藍湯(羌活30g蒲公英50g板藍根60g 水煎灌服,50kg體重的豬1日2次服完)治療豬感冒76例,治癒66例。風寒感冒重者用羌活30~60g;體虛者加党參30g;咳甚者加桔梗30g;感冒挾濕者加蒼朮30g;挾食者加焦三仙適量。《中獸醫學雜誌》1 991年第1期和《中獸醫醫藥雜誌》1992年第2期均報道用風油精(人醫外用風油精3~6ml,1次緩慢肌肉注射或加2ml安痛定稀釋後再注射)治療豬感冒,具有祛風散寒、清熱解毒的作用。治療風寒感冒27例和流行性感冒36例。前者用藥1次治癒16例,2次治癒7例,3次以上治癒2例,共治癒25例;後者用藥1次治癒11例,2次治癒14例,3次以上治癒5例,共治癒30例,無效6例。 苦木製劑 出自《中獸醫學雜誌》1995年第4期。苦木樹根飲片(干品) 去雜洗凈,放人鍋內,加水浸過葯面,煎煮l小時。粗濾,藥渣再加水煎煮1次。濾去渣,合併2次藥液,濃縮。加20%石灰乳充分攪拌,調pH值至12,靜置過夜。用虹吸法吸取上清液,再加20%硫酸銅調pH值至5~6,靜置1~2天。中速濾紙過濾,濾液加10%氫氧化鈉調pH值至7,濃縮或加蒸餾水至每毫升藥液含生葯0.5g,過濾,分裝,滅菌,備用。肌肉注射,45kg重的豬用藥20ml。I臨床證明,本製劑治療豬感冒、無名高熱、中暑等有效,尤其是治療感冒,有效率98%以上。 抗菌靈注射液 出自《中獸醫學雜誌》1992年第2期。魚腥草 筋骨草各300g 青蒿 蒲公英各200g洗凈切碎,加水蒸餾,約得蒸餾液2 000ml,再重蒸餾1次,收取重蒸餾液約850ml。余液與藥渣煮沸30分鐘取汁,藥渣再加水1 000ml,煮沸30分鐘.取過濾液。合併2次煎液濃縮至200ml。加95%乙醇500ml靜置24小時,過濾,回收乙醇,呈稠膏狀。然後加入蒸餾液,攪拌均勻後,冷藏24小時,過濾,調pH5.5,加入吐溫一80和苯甲醇各10ml,並加蒸餾水至1 000ml,過濾,灌封,印字.滅菌,即成含生葯1g/ml的注射液。肌肉注射5~30ml。治療豬風熱感冒335例,治癒328例。治療肺炎及氣管炎153例,治癒146例。 嵌葯 出自《中獸醫學雜誌》1991年第3期。白砒10g 細辛 瓜萎 皂角各25g 胡椒20g為極細末,裝瓶備用。在病豬耳背面中下部皮下,避開血管,用寬針向下作一長1~2cm的袋形創口,嵌入葯末O.05~O.1g,手壓創口,輕揉幾下。一般次日嵌葯部位開始腫脹,第3日腫脹加劇,用寬針刺破,使血水流出,創口塗以桐油或醋即可。功能攻毒瀉熱。主治豬發熱。 對抗菌素不效的熱證,該葯多能收到滿意療效。嵌葯後術部腫脹迅速、腫脹大者康復快,不腫或腫脹慢者效果較差。 曾以本方治療4頭架子豬。病豬精神不振、喜卧、鼻鏡乾燥、結膜潮紅、糞干並時而帶血、體溫41.5℃,他處用青黴素等治療3日無效。按本方治療後,次日體溫降至40.5℃,第三日體溫恢復正常,開始進食,第四日全部康復。 阿石棗湯 出自《中獸醫醫藥雜誌》1984年第4期。生石膏60g(搗細先煎半小時) 生薑21g大棗30g甘草21g煎15分鐘,去渣。取7克阿司匹林研細,用上述藥液溶化。豬一次胃管灌服。功能發汗解表,清熱散寒。主治豬寒包火症(重症感冒)。 本方發汗力強,適用於外感風寒,對內有鬱熱的表裡俱實者,用之不當易產生不良後果。表裡俱虛者禁用本方,否則大汗亡陽。即使葯證相符,亦須得汗即止,以免發汗過度。發汗過度時可用米粉、龍骨、牡蠣粉塗身止汗。兼有糞結時,方中加大黃、芒硝。 三石散 黑龍江省驗方,原無方名。見於《中獸醫方劑大全》。芒硝60g 滑石30g石膏30g為末,拌飼或水調灌服,功能清熱瀉火,利尿。主治豬發熱,便干,尿黃。 滅弓湯 出自《中獸醫方葯應用選編》。常山10g 檳榔7g 柴胡6g 麻黃5g 甘草5g 桔梗6g常山、檳榔先用文火煮20分鐘,再加入柴胡、桔梗、甘草同煎15分鐘,最後放人麻黃煎5分鐘,去渣候溫,用胃管投服。可視病情每天服藥1~2劑(若服2劑,每劑可合併頭、二煎一次投服),連服2~3天。功能退熱殺蟲。主治豬弓形蟲病。 江蘇省泗陽縣畜牧獸醫站1985—1986年治療陽性豬53例,康復51例。後又用豬接種活蟲體人工發病的方法(弓形體蟲株由江蘇省農科院畜牧獸醫研究所提供)進行試驗,結果:治療試驗組6頭豬,分別用藥2~3日後,逐步康復。未經治療的對照組2頭豬則先後死亡,經剖檢呈現弓形體病豬的典型病理變化。江蘇省中西獸醫結合研究會曾組織對滅弓湯驗證試驗,人工接種強毒蟲株於架子豬10頭髮生典型弓形體病,應用中藥滅弓湯治療5頭的試驗組,其平均體溫一直維持在41℃以下,呼吸與體溫反應分別於治療後第3天、第7天恢復正常,無廢食,無死亡。未予治療的5頭對照組,其體溫一直較治療組高O.5~1.0℃,體溫、呼吸等臨床癥狀和食慾的恢復分別較治療組推遲3~5天,死亡1頭。結果表明中藥滅弓湯對弓形體在豬體內的增殖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根據《中藥大辭典》記載:狗口服常山水浸膏或肌注醇浸膏或皮下注射常山鹼甲,可致噁心、嘔吐、腹瀉及胃腸粘膜充血、出血;過量檳榔鹼可引起流涎、嘔吐。故臨床使用應掌握常山、檳榔的用法、用量,並且應在用藥半小時後再飼餵食物,以免因發生嘔吐而影響藥效。 復方魚腥草注射液 出自《全國獸用中草藥製劑經驗選編》。魚腥草2 000g前胡1 000g馬兜鈴500g生半夏500g,洗凈切碎後裝入蒸餾瓶內,加水適量,浸泡,蒸餾收集蒸餾液4 000m1,然後將蒸餾液重蒸餾收集重蒸餾液2 000ml,加入16g氯化鈉調節滲透壓,精濾,封裝,滅菌。每毫升相當生葯2g,每支5ml。功能清熱解毒、利水消腫。可用於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急慢性炎症,特別適用於肺炎咳嗽、喘氣病。用量:小豬2~4ml,中等豬5~10ml大豬,15~20ml。肌注,一日2次,連用2~3天。 《中草藥防治豬病》中記載有另一復方魚腥草注射液:鮮魚腥草 連翹各等分,洗凈切碎後裝入蒸餾瓶內,加註射用水超出葯面,蒸餾收集蒸餾液,然後將蒸餾液再蒸餾,向收集到的重蒸餾液中加入適量氯化鈉至等滲,靜置沉澱3天後,取上清液過濾,分裝,經100℃流通蒸汽滅菌30分鐘後備用。每50kg體重每次肌肉注射20~30ml,每日2次。功能辛涼透表、清熱解毒。主治豬暑感溫熱。 復方青藿注射液 出自《中獸醫醫藥雜誌》1994年第5期。青蒿籽40% 香薷20% 藿香20% 佩蘭10% 薄荷10% 去除雜質,混合,用蒸餾水製取注射液(《農村中草藥製劑技術》,廣州市藥品檢驗所編)。每毫升含生葯5g,分裝於安瓿內,高壓滅菌,避光保存備用。肌肉注射。30kg重以下的豬20~40ml;30~50kg的豬50~60ml;50~100kg的豬70ml。 據報道,用此注射液治療豬中暑1 517例,除87例因各種原因死亡、38例診斷不確治療無效外,其餘1 392例全部治癒。4.3 醫心肺病方 硃砂心血丸 出自《直指方》,見於《豬經大全》。硃砂6g(水飛) 豬心血調一杯服之。功能鎮驚解毒,活血消腫。主治豬腫心子症。 豬腫心子症是豬心臟腫大、擴張、心肌肥厚的一類疾病。主要由於心陽不振、水氣上逆或瘀血內阻而致氣血運行不暢,水氣內停,鬱結於心引起。症見四肢不溫、惡寒發抖、口色晦暗、舌苔薄白、眼目發紫、小便短少、水腫、脈細數。死後解剖,可見心臟腫大。方中硃砂味甘性寒,諸家本草都只認為有鎮驚安神、解毒的作用。《名醫別錄》中認為有通血脈的作用。豬心血性寒而解毒,此方用豬心血,以其能引葯人心經,取其以心歸心,以血導血之意。病豬心臟是否腫大,除非解剖,較難判斷。如臨床上見到方解中所述癥狀,可試用本方治療。 硃砂是汞的硫化物,但非純品。《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並註明能化汞。汞製劑能使外周血管擴張,消除血行障礙,引血下行,消除頭部充血,有通血脈的作用。內服此葯吸收後,經腎臟排出體外,排出時能刺激腎臟,擴張血管,增加泌尿,這是汞製劑能利尿的原因。服此葯可治心性水腫,但對腎臟有刺激,故腎性水腫不宜使用。汞製劑能蓄積於體內,久服、多服易引起中毒,一般用藥後須間隔三天以上才能再用。 丹皮地黃湯 出自《中獸醫醫藥雜誌》1990年第6期。丹皮 生地黃 黃芩 梔子各30g蟬蛻茯神 遠志 赤小豆各15g天竺黃 鉤藤各10g甘草5g。水煎2次,合併藥液,體重50kg以上豬分3次灌服,可按病豬大小、體質和精神狀態適當增減。功能清熱涼血,熄風安神,化痰利濕。主治豬李氏桿菌病。 加減法:對頭嘴著地、眼睛紅腫者加菊花、草決明各15g;糞便燥結者加大黃30g芒硝15g木通20g;懷孕者加杜仲20g艾葉10g。 活喉蜜 出自《豬經大全》,原無方名。青黛 薄荷 共研末,加蜂蜜和成藥餅。塞豬口內,以待葯慢化並咽下。功能清熱消腫,利咽化痰。主治豬喉閉不能張聲(因咽喉炎引起的喉頭麻痹)。 患豬喉閉時,由於喉頭水腫而叫聲嘶啞或叫不出聲。嚴重時張口出氣、呼吸困難,可於短期內窒息死亡。方中青黛性寒味咸,能清熱涼血、消腫解毒;薄荷性涼味辛,能疏散風熱、化痰利水、消腫止痛;蜂蜜味甘性寒,能潤燥止咳、通便解毒。三葯共研,製成餅狀塞入豬口內慢慢化下,可直達患處,清利咽喉,消除腫脹。 復方蒲公英注射液 出自《豬病防治手冊》。蒲公英200g知母100g板藍根100g 紫花地丁200g生石膏100g射干200g山豆根100g吐溫一80 5ml苯甲醇10ml藥材洗凈切碎,加水浸泡煎煮3次,每次各煮沸1小時。用紗布過濾,3次濾液合併並濃縮至800ml,放冷,加95%乙醇,使醇含量達70%,攪勻後靜置24小時,過濾。沉澱物用少量乙醇沖洗,濾液與沖洗液合併,再加乙醇達含醇量80%,放置過夜,多次過濾,最後回收乙醇至無醇味,所得濃縮液加註射用水稀釋至900ml,加1%活性炭煮沸10分鐘,放冷,過濾。濾液加苯甲醇和吐溫一80,混勻,並加註射用水至1 000ml。過濾至澄明,灌封,滅菌即得。本品相當生葯1g/ml。肌肉注射,1日2次。小、中豬每次5~10ml;大豬每次10~20ml。功能清熱解毒,消腫利咽。主治豬咽喉炎。 蒲紫注射液 出自《豬病防治手冊》。蒲公英400g紫花地丁300g 柴胡300g 薄荷100g蘇葉100g吐溫一80 10ml苯甲醇10ml①取紫花地丁、蒲公英洗凈切碎,加水浸泡煎煮2次,每次1小時,用紗布過濾,2次濾液合併並濃縮至400ml,放冷後加95%乙醇使藥液含醇量達60%,攪拌,放置24~48小時,過濾,濾液再加95%乙醇使藥液含醇量達80%,放置過夜,過濾,回收乙醇至無醇味。②將柴胡、薄荷、蘇葉粉碎,加水2 250ml,用蒸餾器蒸餾,收集蒸餾液800ml,再將蒸餾液重蒸餾1次,收集重蒸餾液500ml。③將蒸餾液與水提取液合併,加入苯甲醇和吐溫一80,混勻,加註射用水至1 000ml,過濾至澄明,灌封,滅菌即得。本品生葯含量相當1.2g/mI。肌肉注射,每日1~2次,每次5~20ml。功能解表清熱,利咽消腫。主治豬咽喉炎。 二陳青龍湯加減 出自《中獸醫醫藥雜誌》1990年第6期。法半夏 橘皮 瓜萎 杏仁 厚朴各12g麻黃9g雲苓 五味子各15g共為細末,分4次拌料喂服,日服2次。功能辛溫解表,宣肺平喘。主治咳嗽。 咳嗽是上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癥狀,常見於咽喉炎、支氣管炎和肺炎等。臨床上除咳嗽外多伴有流鼻涕,呼吸困難,減食和不定熱型為特徵。依病因和癥狀分風寒、風熱和氣虛三種證型。本方適用於風寒咳嗽。據報道,用此方治療豬寒喘症10例,療效頗佳。 風熱咳嗽可選用:(1)清肺散加減 出自《獸醫驗方新編》,原無方名。貝母 葶藶子 板藍根 茯苓各30g桔梗24g 生甘草 山梔子 黃芩各18g 共為細末,開水沖調,候溫灌服。(2)清肺止咳散出自《四川省中獸醫診療經驗集錦》,原無方名。金銀花10g連翹10g梔子6g荊芥lOg薄荷10g 牛蒡子10g杏仁10g桔梗10g前胡10g瓜蔞10g 石膏12g 甘草3g 桑白皮12g 煎湯內服。(3)通光散 出自《雲南中草藥選》。通關藤100g每日每頭豬100g,分早晚2次水煎灌服,或用其煎液拌料飼餵。7~10天為1個療程,一般1個療程即可。本方載於《雲南中草藥選》,即蘿摩科通關藤,味苦、微甘,性涼、無毒。功能清熱解毒,消炎止痛,止咳平喘,活血生肌。現代藥理研究,通關藤莖中的苦味甾體脂甙,多屬肉珊瑚甙元,能鬆弛氣管平滑肌,緩解痙攣。《中獸醫醫藥雜誌》1996年第3期報道,先後用本方治療患豬358頭,痊癒280頭,顯效68頭。 氣虛咳嗽可用:補肺湯 出自《新編中獸醫治療大全》。党參10g 黃芪15g 熟地15g五味子10g紫菀10g桑白皮10g煎湯,候溫灌服。 公英桔梗湯 出自《全國中獸醫經驗選編》,重慶畜牧獸醫站驗方,原無方名。魚腥草 蒲公英桔梗水楊柳大青葉 制黃芩肺形草各40g,煎湯去渣,候溫灌服,功能清肺解熱,理氣止咳。主治豬肺熱症。 肺形草,別名雙蝴蝶、黃金線(《全國中草藥彙編》)。此葯為龍膽科植物雙蝴蝶的幼嫩全草。功能清熱解毒,止咳止血。臨床用於治療支氣管炎,肺結核咯血,肺炎,肺膿瘍,腎炎,泌尿系感染,疔瘡癤腫,乳腺炎,外傷出血。 豬喘素 出自《藏獸醫經驗選編》。滇獨活 麻黃 藏黃連 黃精 松花(各等份) 共研細末為散劑,中等大小豬每次服30g。功能祛風解表,瀉火燥濕,潤肺止咳。主治豬喘氣病。也可製成針劑(生葯500g、水10 000ml,浸泡24小時後蒸餾,藥渣加水5 000ml浸泡12小時,煮沸,同法再蒸餾一次,加入前液,調整pH值,滅菌備用。中等大小豬每次肌注20m1)。 蟾酥注射液 出自《全國獸醫中草藥製劑經驗選編》。製法:(1)蟾酥粉碎攪勻,以水適量煮沸1小時,兩層紗布過濾,濾液加甘油30%,攪勻,過濾,將濾液加註射用水至含蟾酥0.5%,再按藥液體積O.5%比加入苯甲醇(每100ml加0.5ml苯甲醇),攪拌均勻,過濾,灌封,流通蒸汽滅菌。(2)蟾酥粉碎,稍加蒸餾水浸脹,以適量甲醇迴流提取2~3次,每次1小時,過濾,合併甲醇提取液,減壓回收甲醇,濃縮物加適量蒸餾水攪拌均勻,過濾,將濾液置分液漏斗中,以丁醇萃取3次,取丁醇液,以pH2左右的水萃取5~10次(丁醇層回收丁醇),取水層加pH2的酸水稀釋至含蟾酥2%的濃度,置水浴鍋上加熱,使丁醇揮發,按藥液體積0.5%加入苯甲醇,再加適量注射用水至含蟾酥2%的濃度,精濾,灌封,滅菌。使每100毫升注射液相當蟾酥0.5~2g。肌肉注射,小豬每次0.5~1ml,大豬4~6ml。功能解毒通竅。強心利尿。主治豬喘氣病,仔豬白痢,豬細菌性腸炎。 復方葦莖注射液 出自《全國獸醫中草藥製劑經驗選編》。蘆葦莖(去節,如用鮮品,取干品的3倍量)100g薏苡仁100g冬瓜仁100g魚腥草100g桃仁50g上藥分別粉碎,先將蘆葦莖和魚腥草煎煮3次,每次煮沸15分鐘,過濾,將此濾液再煎煮薏苡仁、冬瓜仁、桃仁,方法同上,過濾,合併3次濾液,濃縮至糖漿狀,攪拌加入3倍量95%乙醇,放置24小時,過濾,濾液減壓回收乙醇,再加4~5倍量95%乙醇,放置冷處24小時,過濾,濾液減壓回收乙醇至無醇味,加4.5ml吐溫一80,加註射用水至450ml,攪拌均勻,放冷處24小時,精濾,灌封,100℃滅菌30分鐘。每毫升藥液相當生葯1g。豬肌肉注射10~20ml,氣管注射5ml,每日1次。功能補肺止咳,利水平喘。主治豬喘氣病,支氣管炎。 據四川省峨眉縣農林局報導,有較好療效。本方由《備急千金要方》載葦莖湯加魚腥草而成,增加清熱解毒之功。4.4 醫脾胃病方 胃腸活 出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2000年版)。黃芩20g陳皮20g青皮15g大黃25g 白朮15g木通15g檳榔10g知母20g玄明粉30g神曲20g石菖蒲15g烏葯15g牽牛子20g為末,開水沖調,候溫灌服,或拌飼服用,功能理氣,消食,清熱,通便。主治豬消化不良,食慾減少,便秘。 本方適用於胃腸積滯及大便秘結。方中大黃、玄明粉瀉下清熱,攻積導滯,為主葯;檳榔、木通、牽牛子下氣利水,消積除滿,黃芩、知母清肺胃之熱,為輔葯;神曲、石菖蒲、白朮健脾燥濕,消積化食,助運化,為佐葯;青皮、陳皮、烏藥理氣寬腸,調理脾胃氣機。諸葯合用,具有通秘結、消積滯、除脹滿、清邪熱的作用。故本方廣泛用於豬的胃腸積滯及大便秘結。對其他動物的消化不良、便秘、胃腸炎等症,均可用本方加減。 另有豬胃腸活 出自《內蒙古中獸葯標準》(1988年版)。大黃5g黃芩 陳皮神曲 萊菔子各4g青皮 烏葯 蒼朮 木通 菖蒲 玄明粉各3g檳榔2g 為末,每次20~50g拌飼或調灌。功能清胃火,健脾胃。主治豬便秘,消化不良。 健胃散 出自《全國獸醫中草藥製劑經驗選編》。麥芽30g龍膽草60g 乾薑9g 大黃9g蒼朮6g蘇打粉6g為末,拌食飼餵;或開水沖調,胃管投服。豬每次30~150g,每日2~3次。功能健脾燥濕,消食導滯。主治豬消化不良。 另有同名方:(1)健胃散 出自《浙江省豬牛中獸醫診療經驗彙編》,原名豬健胃散。茶籽餅500g(燒成灰研成粉) 生薑100g(切片焙乾研成粉) 鍋底灰100g 大黃30g(焙乾研成粉) 為末,開水沖調,候溫灌服。豬每次10~30g,連服2~3天。適應豬消化不良,減食。用藥前先行驅蟲,效果更佳。(2)健胃散 出自《中國獸醫雜誌》1980年第10期。陳曲 山楂 麥芽各10g檳榔2g 研末灌服或拌料餵給,日服2次,5日為1個療程。5~10kg的豬每次10g;10~25kg的豬20g,50kg的豬40g,100kg的豬60~80g,150kg的豬100g。用本方治療豬慢性胃食滯105例,治癒85例,好轉13例。 中西合方:三仙多酶健胃散 出自《中獸醫醫藥雜誌》1988年第5期。含糖胃蛋白酶20g胰酶25g澱粉酶25g焦山楂焦麥芽 焦神曲各50g混合研末,拌料喂服。便秘重者加郁李仁15~20g;脾胃虛寒者加炒白朮10~15g。體重50kg以上大豬每次50g,中豬30g,小豬25g,每日1次。用本方治療豬消化不良症1 000餘例,收效較為滿意。 馬錢子注射液 出自《中獸醫醫藥雜誌》1987年第4期。馬錢子(番木鱉)500g加水浸泡30分鐘取出,粗碾,颳去皮,切片。用95%酒精淹過葯面浸泡48小時,濾出藥渣。再加95%酒精浸過葯面泡24小時,過濾。合併2次濾液,用濾紙過濾,回收酒精,濃縮藥液至80ml左右,加蒸餾水至10 000ml,調pH為7,加O.5%吐溫一80,再加1%甲醛溶液進行化學消毒(即加36%甲醛溶液100m1),調pH為7,抽濾,分裝於高壓消毒並烘乾的10ml安瓿中。肌肉注射。50kg重以上的大豬8~10ml,10~25kg重的小豬3~5ml。用本注射液治療豬消化不良症1 411例,治癒1 299例。 苦參蒼朮散 出自《中獸醫醫藥雜誌》1984年第3期。苦參3kg 蒼朮7.5kg 將苦參水浸20小時,煎3次,得濾液4 000ml,再與蒼朮粉及適量的混合飼料拌勻晾乾,即成。此散含生藥量:蒼朮2g,苦參5g。也可以按比例製成散劑。每日下午飼餵時給葯,每頭豬每次在飼料中加人苦參蒼朮散5g。 三仙餘糧散 出自《中國獸醫雜誌》2000年第2期,原方無名。神曲 焦山楂 麥芽各10g禹餘糧5g為末沖服或拌料飼餵。10kg體重的豬每日1劑,連用3日,功能消食止瀉。主治仔豬單純消化不良性腹瀉。 內金消食散 出自《中國獸醫雜誌》2000年第2期,原方無名。炒雞內金 茯苓 陳皮 焦山楂焦檳榔 神曲 麥芽各30g為末,拌料飼餵,10kg體重的仔豬每日1劑,連用3天。功能消食止瀉,主治仔豬傷食腹瀉。 《中國獸醫秘方大全》中載有一個消食散:神曲.30g萊菔子20g大青鹽50g鹼面50g研為細末,裝瓶備用。混入飼料中喂服。大豬每次50g,小豬每次20g,1日2次。據報道,用此方治療豬消化不良1 000餘頭,服藥3天後食慾大增,治癒率在90%以上。 健豬散 出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2000年版)。大黃400g玄明粉400g苦參100g陳皮100g粉碎,過篩,混勻,即得。豬15~30g。功能消食導滯,通便。主治消化不良,糞干便秘。 《畜禽疾病防治法精選》中也有一個健豬散。磷酸氫鈣 氯化鈉各10g蒼朮 乾酵母各15g 為末,分三次拌料服用。功能健脾開胃、補充鈣質,治療豬缺鈣及生長緩慢。 豬健散 出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2000年版)。龍膽草30g蒼朮30g柴胡10g乾薑10g碳酸氫鈉20g粉碎、過篩,混勻,即得。豬每日拌料飼餵10~20g。功能消食健胃,主治消化不良。 鉤吻末 出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2000年版)。鉤吻 粉碎過篩即得。功能健胃,殺蟲。主治消化不良,腹瀉,蟲積。豬每日10~30g。懷孕豬慎用。 消食通便散 出自《內蒙古中獸葯標準》(1988年版)。玄明粉33g小蘇打27g食鹽14g石膏20g滑石6g為末,混飼或調灌。小豬10~30g,大豬50~100g。功能消食開胃,清熱化滯。主治豬食積,胃熱,糞干。 通便散 出自《活獸慈舟》。地龍(蚯蚓) 五穀根土大黃共搗碎喂服。豬大便不通可由高熱病熱灼傷陰造成,方中三葯均有清熱瀉火,利水通便之功,故對豬實熱便秘有效。 五穀根,是禾本科植物水稻之根;亦有可能是薏苡根之別名(《分類草藥性》),是禾本科植物薏苡的根。功能清熱,利濕,健脾,殺蟲。 三黃散 出自《中草藥防治豬病》。黃芩35g黃柏35g大黃30g為細末,水調灌服或混飼。50kg體重豬日服80~100g;幼豬每5kg體重日服2~5g。功能清火解毒。主治豬秋燥腸熱。 大黃巴豆煎 出自《中獸醫學雜誌》1991年第2期。大黃150g 巴豆20g先將巴豆加水浸泡60分鐘,再加水至900ml,煮沸30分鐘,再加入大黃150g,繼續煮沸30分鐘,去渣,濃縮至495ml,加苯甲醇5ml,共500ml,即相當於每毫升含生葯0.34g。緩緩深部直腸灌注,小豬每次5~10ml,大豬每次10~20ml。功能瀉下。主治豬便秘。 據報道,用本方共治療便秘患豬120頭,痊癒112頭,好轉6頭。藥理實驗表明,本方能使腸道蠕動、分泌增強,而且這種作用不被阿托品所阻斷。用藥後30~60秒即見腸音增強,30分鐘內可排便兩次,50分鐘後恢復平靜。如未排完,可再灌一次。不得用於懷孕豬;使用時嚴格控制劑量,兩次用藥間隔不少於12小時,以免脫水、直腸脫、便血等。離體腸管試驗表明,本方對增強腸管蠕動作用顯著。 《新編中獸醫治療大全》中治療豬便秘,用番瀉葉單方適量,按每千克體重1g計算,開水浸泡15分鐘.候溫去渣灌服。每6小時服1次,連續1~3次即愈。共試治豬便秘764例,其中投藥1次治癒317例,投藥2次治癒250例,投藥3次治癒147例,共治癒714例。 《中獸醫學雜誌》1989年第1期報道,蜣螂3隻 香油150g將蜣螂用香油炸酥研末,與剩下的香油混合,待涼後灌服,每日1次,連用1~3次。用此方治療豬大便秘結3例均愈。蜣螂,又稱「推車客」、「牛屎蟲」。棲息在牛屎堆中。據《民間獸醫本草》記載:此蟲味咸,性寒,有毒。通腸化結,消腫解毒。梵谷熱引起的大便秘結。均可使用.每次用量以不超過5隻為宜。但《中獸醫學雜誌》1995年第3期報道用蜣螂5~7隻、香油250g治療豬大便秘結,屢見奇效。 復方檳榔栓 出自《遼寧畜牧獸醫》1984年第2期,原名復方檳榔蜜箭。檳榔5g 辣椒1g 為末,加煉蜜20g、滑石粉適量,共調,搓成直徑1.5~2cm的條狀。用時表面塗少許植物油,徐徐塞入肛門。功能潤腸通便。主治豬便秘。 溫中澀腸散 出自《中獸醫內科學》,原無方名。制硫黃15g制赤石脂30g石榴皮45g硫黃置去核的紅棗中,炭火中燒炭存性,研末,與赤石脂混合,用醋調勻,晒乾研末後與石榴皮末混勻。每次10~15g.開水沖調,候溫灌服。功能溫中澀腸。主治豬虛寒久瀉。 治痢片 出自《全國獸醫中草藥製劑經驗選編》。地錦草25 000g 硬脂酸鎂35g 取地錦草3 000g,研細末,過100目篩;其餘地錦草加水煎煮兩次,煎液合併用紗布過濾.濃縮至與生葯等量,加95 9/6乙醇1.5~2倍,攪勻,靜置24小時,吸取上層清液。棄去殘渣,回收乙醇,濃縮成浸膏,加入地錦草細末,拌勻,過20目篩搓粒,置60℃以下烘乾,候冷,加硬脂酸鎂,混勻,壓片。每片重0.35g。每日3次,每次4片,研末拌飼.或溫水調灌,功能清熱解毒。主治豬腸炎,痢疾。 香參湯 出自《上海畜牧獸醫通訊》1984年第5期。木香10~25g苦參60~125g早晚水煎服(50kg豬之用量)。病情嚴重者,開始每日1~2劑,2~3日後,改每日1次。里急後重嚴重者,加白頭翁、秦皮、辣蓼、鐵莧、地錦草、馬齒莧等;膿血多者,加仙鶴草、墨旱蓮、地榆炭、槐花炭等;發熱者,加葛根、玄參、生地、麥冬;久瀉氣血雙虧者,加党參、白朮、升麻等。用此方治療豬痢疾78例,治癒75例。 止痢促長散 出自《中獸醫醫藥雜誌》1996年第3期。連翹 蒲公英 白頭翁 苦參 龍膽草各1份 黃芪 淫羊藿各1.5份 白芷 蒼朮 柴胡 陳皮各1份諸葯按比例配合,粉碎為極細末備用。每千克體重1~2g,重症者每千克體重可用3g。預防量減半。將上藥散劑加5~10倍量水,煎後連同藥渣喂服或灌服。一般1日1次,重症者1日2次。對某些重症腹瀉,可加用碳酸氫鈉以調整機體酸鹼平衡,提高療效。 本方可用於治療各種畜禽腹瀉症,近年來用此方治療腹瀉病豬1 235頭,治癒1 154頭。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連翹、蒲公英、白頭翁、苦參、龍膽草多能抑殺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病原菌;白頭翁和苦參尚能抑殺某些病毒、阿米巴原蟲及某些滴蟲。同時可反射性地促進胃液分泌,增強消化功能。 胃腸靈片 出自《中獸醫學雜誌》1992年第1期。青牛膽(別名地苦膽、金果欖)3份 雪膽(別名蛇蓮、苦金盆)1份研末制粒後壓片。20kg重的豬每日30g,120kg重的豬每日60g,分2次投服。一般用藥2~4次。臨床上治療豬胃腸炎122例,治癒101例,好轉9例,未愈7例,死亡5例。 類似方:(1)解熱胃腸靈 出自《中獸醫醫藥雜誌》1991年第6期。樟腦25g大黃25g桂皮10g生薑25g小茴香10g 薄荷油25ml穿心蓮125g 乙醇750ml將大黃、桂皮、生薑、小茴香、穿心蓮粉成細末,加95%乙醇50ml浸泡7日,過濾,藥渣再加95%乙醇250ml浸泡7日,過濾,合併2次濾液,加入樟腦、薄荷油溶解,蒸餾水加至1 000ml,按藥液1%加入活性炭。搖勻,用布氏漏斗抽濾,再用G垂熔漏斗精濾後分裝(每安瓿5m1),密封,滅菌,印字。肌肉注射。體重10kg以下用O.5~1ml,10~20kg用2ml,20~30kg用3~4ml,30~40kg用4~5ml,40~50kg用5ml,50kg以上用6ml,最大用量不超過10ml。據報道,用本品治療胃腸炎病豬1 000頭,治癒940頭,好轉40頭,無效20頭。副作用嗜睡2~3小時,胃腸蠕動加強加快。久病體弱者不宜使用。(2)馬齒莧湯 出自《中獸醫醫藥雜誌》1988年第4期。馬齒莧(干品)60g鐵莧50g紅辣蓼50g煎成濃汁,1日1次。空腹灌服,連用3天。服藥第1天絕食。據報道,治療胃腸炎病豬375頭,曾用西藥治療效果不佳,死亡22頭。改服馬齒莧湯3天,全部治癒。 石榴皮湯 出自《中獸醫學雜誌》1994年第4期。石榴皮130g 茴香 生薑100g 紅糖50g加水3 000ml煎汁,分4次灌服或讓豬自飲。此方量用於30~40kg重的豬。應用本方治療豬水瀉(寒瀉)數千例,治癒率達95%。 類似方有:(1)石榴泥 出自《中獸醫學雜誌》1993年第1期。成熟或未成熟石榴果1~5個 搗爛如泥,給15~40kg的豬1次喂服,連用2次。成熟石榴果酸甜,少數豬可以自由採食,未成熟的石榴果酸澀,豬不愛吃,可加紅糖少許灌服。未成熟的石榴果治療豬傷食泄瀉效果更為明顯。用石榴泥治療豬傷食泄瀉147例,治癒130例。(2)姜棗紅糖湯 出自《中獸醫學雜誌》1984年第1期。生薑1kg(切碎) 大棗0.5kg(去核) 紅糖1kg開水沖調,候溫喂服或灌服。日服2次,連用2日(此為80頭小豬用量)。用本方治療小豬寒瀉80頭,治癒率達96%以上。 (3)生薑茶葉湯 出自《中獸醫學雜誌》1994年第1期。茶葉100g乾薑100g或鮮生薑150g紅糖50g共煎水500ml,供20~40kg的豬分2次灌服,一般連用2~3日。用本方治療豬腹瀉100餘例,治癒率達95%以上。 復方香葉子注射液 出自《中獸醫學雜誌》1994年第4期。香葉子(全株,鮮品,秋季採集)70% 雲木香(干品)15 9/6 五味子(干品)15 9,6 將雲木香、五味子先用冷水浸泡24小時,然後加入香葉子(切細),蒸餾成1:1藥液,加苯甲醇2 9,6,過濾,分裝於消毒後的潔凈的10ml安瓿內,封口,高壓消毒,印字備用。肌肉注射。仔豬每頭次5~10ml;架子豬每頭次10~20ml;大豬每頭次20~30ml,每日2次,連用1~2天。 據報道,用該注射液治療豬腹瀉273例,治癒255例,好轉11例,無效7例。本製劑的止瀉作用隨著濃度的提高而增加,病初一般用藥1次即效;久瀉者用藥2~3次可愈。 蟠龍散 出自《證治準繩》,見於《豬經大全》。地龍蚓30g風化硝60g 為末。見腫消(商陸)、荊芥、生薑、蔥白濃煎水洗後,將上藥末撒在脫出的腸頭上,功能清熱消腫。主治豬陽症脫肛(陰虛燥結所致)。 地龍蚓,即蚯蚓,又名蟠龍,故方名為蟠龍散。此處蟠龍用干品。 復方龍骨散 出自《中獸醫學雜誌》1959年第8期。龍骨10g五倍子10g黃連4g為細末。洗凈脫出之直腸,將葯均勻撒在腸膜上,整復直腸,同時進行肛門外熱敷。功能澀腸固脫。主治豬直腸脫。 貫仲驅蛔散 出自《藏獸醫經驗選編》,原無方名。貫仲250g檳榔90g甘松500g大黃250g為細末,小豬5~6g,加水灌服,日服1次,連服3次。功能殺蟲消積,行氣通便,主治豬蛔蟲病。 驅蛔散 河北省定縣驗方,原方無名。見於《中獸醫方劑大全》。檳榔 苦楝皮 大黃 芒硝各9g,研末沖服。功能殺蛔驅蟲,主治豬蛔蟲病。4.5 醫肝腎病方 蟬蛻煎 出自《中國獸醫雜誌》1991年第5期。蟬蛻25g加水250ml,煎至125ml左右,去渣,候溫徐徐灌服,連服5~7天。功能熄風止痙,主治豬破傷風。 配合鎖口、開關穴針刺,百會穴位注射青黴素1~2次,效果更好。本方療效與劑量有關。初次用藥每50kg體重用25~30g蟬蛻,口噤不開癥狀可緩解。蟬蛻味甘咸、性寒,能逐風散熱、定驚去翳、解毒止痙,是治療破傷風的良藥。本方治療6例病豬,除1例牙關緊閉、不能進食而死亡外均痊癒。另外,本方對未查出創口的四肢堅硬、耳豎、尾直、食慾廢絕癥狀同樣有效,但對牛的破傷風療效不確切。 白花散 出自《簡要濟眾方》,見於《豬經大全》。朴硝末30g茴香子20g搗碎煎水,灌服。功能清熱化濕,溫腎利水。主治豬尿結症。 尿結是尿液閉結而排不出的一種病證,亦稱癃閉或胞轉,主要由膀胱氣化不利所致。可因前焦肺熱氣壅、燥熱傷津、水道通調受阻,中焦濕熱下注膀胱,後焦腎陽不足、命門火衰及外傷等情況而發生。臨床常見濕熱尿結、腎虛尿結、外傷瘀阻尿結三種證型。本方中朴硝咸寒,清熱化濕,軟堅破結,能使尿液自腸排出,減輕膀胱負擔;茴香味辛性溫,健脾開胃,暖腰腎,去膀胱冷氣,補命門之火,使腎陽復而水濕自降,故為清除胃腸濕熱和溫腎並用之方。 《獸醫驗方新編》中有一類似方,名消石散。芒硝150g滑石50g茯苓30g冬葵子30g木通50g海金沙35g共為末,開水沖調,候溫灌服。功能化石利尿。主治尿石症。 加味豬苓湯 出自《獸醫科技雜誌》1983年第11期。豬苓45g茯苓45g 滑石45g桔梗30g阿膠18g(烊化)每日1劑,煎湯,分早晚2次灌服。功能清熱利尿。主治膀胱炎,尿淋漓。 若尿短淋漓,加馬鞭草、玉米須、車前子;尿血加白茅根、茜草炭。用本方治療母豬急性膀胱炎13例,其中12例服l~6劑痊癒。 用於治療豬膀胱炎的方劑還有:(1)五淋散 出自《浙江畜牧獸醫通訊》1984年第9期。梔子30g 茯苓24g 當歸18g 芍藥15g 甘草10g 煎湯灌服。熱重者,加金銀花、黃芩、膀胱炎、連翹等;尿淋者,加瞿麥、篇蓄、石韋、木通、夏枯草等;尿血者,加小薊炭、血餘炭、墨旱蓮、茜草炭;便秘者,加大黃、郁李仁、火麻仁。用此方治療母豬膀胱炎28例,治癒26例。一般3~6劑治癒。 (2)白石湯 出自《中獸醫學雜誌》1987年第2期。鮮白花蛇舌草 石韋根各250g煎水1碗,候溫灌服,每日2次。 魚腥草注射液 出自《全國獸醫中草藥製劑經驗選編》。乾魚腥草10 000g洗凈切碎,置蒸餾器中加水蒸餾,蒸餾液重蒸餾1次,接取先餾出的800ml備用。余液與藥渣合併煮沸30分鐘,過濾,濾液濃縮至200ml,加乙醇500ml處理,濾去沉澱,回收乙醇,得稠膏狀物,加先餾出的蒸餾液,攪勻,冷藏24小時,過濾,調pH至5~6,加入1%吐溫一80和2%苯甲醇,並加註射用水至1 000ml,過濾,灌封,滅菌。每1ml注射液相當於藥材10g。每次5~15ml,每日2次肌肉注射。功能消炎,利尿。主治豬尿道炎,腎炎,子宮炎,乳腺炎,肺炎,氣管炎,多發性癤腫。 另外,也可將新鮮的魚腥草2 000g加水1 000ml,蒸餾,收集餾液500ml,製成每毫升含生葯4g的注射液,調節滲透壓,封裝。肌肉注射,隔日1次,5次為1個療程。5~15kg的豬每次5mI,大豬適當加量。 回陽生精湯 出自《中獸醫學雜誌》1991年第1期。淫羊藿 陽起石各30g 肉蓯蓉 菟絲子續斷各25g杜仲 黃芪 党參各20g甘草15g水煎去渣,候溫灌服,每日1劑,連用2~3劑。功能溫腎壯陽,益氣生精。主治公豬弱精,死精症。 方中淫羊藿、陽起石補。腎壯陽為主葯,配合肉蓯蓉、菟絲子、杜仲、續斷補肝腎,助四肢爬跨之力,黃芪、党參、甘草補氣健脾,保持公豬元氣不衰。應用本方共治驗弱精、死精病豬8頭,效果確切。如發現血精,可加地榆、仙鶴草、金銀花、車前子。 治療公豬死精症的方劑還有天麻酊:出自《中獸醫醫藥雜誌》1994年第2期。天麻125g淫羊藿100g五味子75g杜仲75g牛膝75g將上藥用50度白酒2500ml浸泡一7天,體重200kg以上的豬每服200ml,200kg以下每服150ml,日服2次。用本方治療公豬死精症8例。均獲痊癒。 壯骨散 出自《中獸醫治療學》。首烏20g 蛤粉15g 石決明15g 牛膝20g 杜仲15g牡蠣25g龍骨25g續斷15g秦艽10g骨碎補15g甘草10g諸葯共為細末,分2次拌料餵給。功能溫腎壯骨。主治骨軟症。 骨軟症是因鈣、磷比例失調、代謝障礙所致的骨質疏鬆症。治療時還應考慮補充維生素D,以促進鈣磷的吸收與沉積。 治療骨軟症還可以選用仙皮苓:出自《中獸醫醫藥雜誌》1986年第5期,原無方名。仙靈脾1.5% 五加皮2.5% 茯苓2.5% 白芍1.5% 蒼朮1.5% 大黃2.5% 骨粉70%小麥麩18% 中藥去雜,混合研末,加骨粉攪拌均勻,分裝。按豬年齡、體重等情況,每日用藥30~50g,分2次拌料餵給。連喂1周為1個療程。用本方治療骨軟症482例,治癒470例。其中異嗜型165例,經2個療程全部治癒。輕型273例,經3個療程治癒252例,4個療程治癒21例。重型44例,經3個療程治癒3例,4個療程治癒29例。4.6 醫胎產及仔豬病方 催情散 出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2000年版)。淫羊藿6g 陽起石(酒淬)6g 當歸4g香附5g益母草6g菟絲子5g粉碎過篩,混勻即得。每頭豬每次30~60g,拌料餵給。功能補腎壯陽,催情。主治母豬不發情。 同名方催情散 出自《全國獸醫中草藥製劑經驗選編》。當歸 熟地 小茴香各30g川芎 紅花 肉桂 艾葉炭各15g 香附 丹參 益母草各25g 白朮 白芍各21g 茯苓18g為末,每次30~45g,作舔劑或水調灌服。功能活血調經,溫腎暖宮。主治母豬宮寒不孕,發情不正常。 類似方:(1)壯陽催情散 出自《中獸醫醫藥雜誌》1991年第1期,原無方名。淫羊藿500g 陽起石400g菟絲子300g枸杞子300g熟地300g益母草400g旱蓮草300g山藥300g通草100g將各藥粉碎後混勻。按每千克體重0.5g拌料飼餵。每日2次,連喂2~3天。功能補腎益精,壯陽催情。用本方治母豬不發情137例,均收效。其中超過配種年齡8個月不發情者22例;產後斷奶40天不發情者52例;產後斷乳50~60天不發情者47例;產後斷奶90天不發情者16例。服藥後2天發情38例;3~4天發情55例;5~6天發情32例;7天以上發情12例。 (2)催情湯 出自《中獸醫學雜誌》1996年第2期。益母草60g淫羊藿40g紅花20g 當歸 女貞子 陽起石各30g母畜卵巢1對 中藥共為細末,分2份。母畜卵巢切碎搗成泥狀,加白酒200ml,浸泡30分鐘,分2份。取中藥粉末1份,開水沖泡,候溫加卵巢液1份。混合,拌食喂服。隔日再服另1份。用於10頭不發情的適齡母豬,服藥後12~15天發情配種,均懷孕。正常分娩86頭仔豬。此方中的卵巢可在屠宰場採集,可用鮮品,或冰凍保存,或製成乾粉備用。(3)補腎催情湯 出自《中獸醫學雜誌》1993年第1期。黃芪 党參 杜仲 肉蓯蓉各15g 自術 當歸 菟絲子各12g 巴戟天 升麻 甘草各10g 水煎濃汁,米酒為引,混入飼料中喂服,日服1劑。用此方共治母豬產後不孕321例,治癒318例。臨證應用時,宜酌情加減。若屬氣血兩虛,證見形體消瘦,食少納呆,喜卧懶動,可加山藥、地黃、補骨脂等;若屬腎虛不孕,證見尿液清長,下元虛冷,加肉桂、附子;發情不明顯者,加淫羊藿、陽起石、山萸肉。 杜仲丸 出自《證治準繩》,見於《豬經大全》。杜仲250g(糯米湯浸透炒研細) 續斷60g(酒浸) 山藥180g,為末,每次用30g,米湯和喂,功能補益安胎。主治母豬胎動不安。 參芪保產安胎湯 出自《中草藥防治豬病》。党參15g 黃芪15g黃芩15g 杜仲15g 白芍15g 菟絲子12g桑寄生10g甘草10g 木香10g 煎湯去渣,候溫投服,功能補氣,和血安胎。主治母豬流產。 本方對安胎保產和流產後母體康復均有一定效果。 另有安胎散 出自《中獸醫學雜誌》1993年第3期。蘇葉10g 艾葉 白朮 黃芩續斷各15g水煎為30%濃度葯汁,內服。體虛者加黃芪、党參;血熱胎動加白芍;腎虛或腰部損傷加杜仲;陰道流血加阿膠。用此方治療病豬246例,治癒245例,隨訪觀察10天未見複發。 党參龍牡粉 出自《全國獸醫中草藥製劑經驗選編》,原方無名。党參120g 龍骨180g 牡蠣粉150g骨粉500g為末,每日400g拌料飼餵。功能益氣壯骨,主治豬產後癱瘓。 《中獸醫學雜誌》1993年第1期報道用活血順氣湯(党參 防風 木瓜 黃芪 牛膝桑枝各15g香附10g 當歸 川芎 杜仲各12g 山羊的下腳節2個 水煎濃汁,米酒為引,混飼內服,每日1劑)治療母豬產後癱瘓286例,治癒281例,經隨訪20天,未見複發。 歸芪通乳散 河北省成安縣驗方,原無方名。見於《中獸醫方劑大全》。當歸12g黃芪30g王不留行60g通草10g為末,混於飼料中餵給,功能補益氣血,通絡下乳。主治母豬氣血虧損,缺乳。 類似方有:(1)芪歸催乳散出自《中獸醫治療學》,原無方名。黃芪18g當歸10g白芷6g通草10g 為末,混食喂服。功能補養氣血,生化乳汁。主治母豬產後缺乳。(2)催乳散 出自《中藥飼料添加劑》。黃芪 党參 白朮 當歸 王不留行通草各適量各藥粉碎混勻。按2.5%添加於母豬日糧中。飼餵期從產後第1天至仔豬20日齡。該方能使母豬泌乳力提高22.7%,仔豬35日齡斷奶窩重提高19.7 %(P<0.01)。整個哺乳期比較,試驗組仔豬生長速度比對照組提高26.5%。 公英散 出自《中獸醫治療學》。蒲公英15g 銀花12g 連翹9g 絲瓜絡15g 通草9g 芙蓉花9g穿山甲6g共研細末,開水沖調,候溫灌服。功能清熱解毒,消腫散癰。主治豬乳癰。 方中蒲公英、金銀花、連翹、芙蓉花清熱解毒、消腫散癰;絲瓜絡、通草、穿山甲通絡化瘀。諸葯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消腫通絡之功。本方為治療乳癰的良方,凡急性乳腺炎紅腫熱痛者,可酌情應用。本方也可用於其他動物。 《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收載本方時,芙蓉葉易芙蓉花,減去了穿山甲,加入了浙貝母。功用相同。 用於豬乳房炎的方劑尚有:(1)化癖三聯湯 出自《中獸醫學雜誌》1995年第2期。肉桂 半夏 沒藥各60g 白芥子 柴胡 大貝各70g 當歸 十大功勞 青皮 土鱉蟲淫羊藿各90g海藻120g甘草 兩頭尖各40g水煎服。日服2次,2日1劑。用此方治療乳癖症(相當於乳腺小葉增生,表現觸捏疼痛,腫塊可移動)22例,均獲治癒,效果十分滿意。(2)三花湯 出自《中獸醫學雜誌》1992年第2期。黃花地丁60g紫花地丁 莢蓉花各50g大薊40g煎汁喂服。每日1劑,其藥渣敷患處。或用鮮品絞汁內服,渣島爛外敷。(3)英花解毒湯 出自《中獸醫學雜誌》1992年第2期。蒲公英 金銀花陳皮各30g連翹 穿山甲 赤芍 丹皮各25g桔梗 白芷各20g乳香 沒藥各15g甘草10g共研細末,煎服,每日1劑,連服3~5劑。用此方治療乳房炎47例,效果滿意。 止痢散 出自《中獸醫方劑》。雄黃4g藿香11g 滑石15g 為末,仔豬、羔羊每次2~4g,調灌或製成舔劑服。功能清熱利濕,解毒止痢。主治仔豬白痢,羔羊下痢。 據河北農業大學驗證,治療仔豬白痢1 253例,治癒1 141例。 止痢丹 出自《中草藥防治豬病》,原無方名。黃連粉3份 白頭翁4份 木香粉2份 甘草粉1份先將白頭翁加水煎熬,去渣,濃縮為膏狀,加入黃連粉、木香粉和甘草粉混合,乾燥後再加入樟腦粉少許混勻。仔豬每5kg體重1次內服2~3g,1日3次,連服3天。功能清腸解毒,涼血止痢。主治仔豬白痢。 除寒止痢散 四川畜牧獸醫學院驗方,見於《中獸醫方劑大全》。柴胡100g桂枝 羌活 獨活各50g蒼朮陳皮各100g苦參50g松針葉500g共為細末。母豬每次50~60g喂服,每日1~2次;也可用水調成糊狀塗於母豬奶頭上,仔豬吮乳時吸服。功能除寒濕,止瀉痢。主治仔豬白痢。 雄黃糊 出自《獸醫簡便良方》,原名雄黃舔劑。雄黃O.4g加少量麵粉,用水調成粘糊狀,抹在舌面。功能解毒止痢,主治仔豬白痢。 糖二丑 出自《獸醫簡便良方》,原名二紅糖。二丑500g 紅糖75g 先煨炒二丑,當膨脹時加人紅糖,繼續炒至不見糖汁時取出,待涼研末。每用6~10g。開水沖調,候溫灌服。功能利水止瀉。主治羔羊下痢,仔豬白痢。 草血竭片 出自《中獸醫科技資料選輯》第2集。選取洗凈晒乾的草血竭全草,粉碎過篩。按2 000g藥粉中加入豆粉250g,加水至完全浸沒藥粉。微火加熱,揮發多餘水分至2 000ml,停止加熱。另取於藥粉5 000g加入拌勻,用篩篩成90%顆粒,烘乾加入硬脂酸100g,拌勻,根據需要壓製成0.1g、O.3g、O.5g的藥片。按仔豬體重0.3g/kg投藥,1日1次,連用3天。功能活血化瘀,止血止痛。主治仔豬白痢。 復方穿心蓮 出自《中獸醫科技資料選輯》第1集,原名穿心蓮復方。穿心蓮細粉2份 地榆1份苦參1份紅糖2份先將地榆、苦參加水煎煮,去渣,加入紅糖充分溶解,然後將穿心蓮細粉加入,調成濃糊狀,灌服,仔豬每次1葯匙(約1g),每天2次,連用3次。功能清熱解毒,涼血收斂。主治仔豬白痢。 千里光注射液 出自《全國獸醫中草藥製劑經驗選編》。千里光50kg共製成25 000ml。製法:①將千里光全草在飼料粉碎機內進行粗粉碎(不過篩),稱取千里光50kg,用適量85%乙醇拌濕(要均勻),然後放人具下嘴的耐酸缸中,再把剩餘的85%乙醇加入(全部用200kg85%乙醇),讓其自然浸漬48~72小時以上,收集浸漬液,回收乙醇,直至無乙醇味止,傾出濃縮液。②將濃縮液放冷,以虹中法吸出濃縮液,用注射用水或新鮮蒸餾水稀釋約1倍,攪拌均勻,放置過夜(夏天需冷藏),粗濾除去沉澱。③粗濾液濃縮至總量的一半,放冷,加入10 9,6醋酸鉛溶液600ml,劇烈攪拌,冷置24~48小時,粗濾除去沉澱(加10%醋酸鉛溶液的量,還需視具體情況而定,要求沉澱徹底,再滴加醋酸鉛溶液不再形成沉澱為度)。④濾液中加入10%化學純硫酸溶液至pH2~3,攪拌均勻,冷置過夜,粗濾除去沉澱,濾液中加入注射用水至25 000ml。⑤濾液先通過732型強酸性離子交換樹脂,除去過量的鉛離子(鉛離子濃度不能超過10 %),然後再通過717型強鹼型離子交換樹脂除去醋酸根,直至溶液pH在6.5~7之間。⑥在交換液中加入活性炭50g,煮沸半小時,乘熱過濾,濾液用4%氫氧化鈉溶液調節pH至6.5~7.0,灌封於10ml、20ml的安瓿中,每支分別相當於生葯20g、40g。100℃流通蒸汽滅菌30分鐘,燈檢合格後包裝,即為成品。肌肉注射,每日1次。豬1次10~15ml,牛800~100ml。功能清熱解毒,瀉火除濕。主治仔豬下痢、腸炎、腹瀉等。 據浙江農業大學獸藥廠報道,本製劑對豬無名高熱的治癒率達到92.5%,胃腸炎80 %,仔豬下痢96%;牛流感、豬子宮內膜炎、外科感染高熱和豬產後熱的治癒率可達100%。 . 賽梅止痢散 出自《中獸醫醫藥雜誌》1994年第1期。賽葵100g烏梅100g生薑粉50g金銀花粉lOOg黃芩100g六一散100g新鮮杉木炭粉200g混合研成極細末。每千克體重O.5g,每日2~3次,拌料喂服。據報道,本方有健脾解毒,澀腸止瀉的作用。臨床治療仔豬腹瀉3 049例,治癒2 994例。4.7 醫雜病方 神術散 出自《和劑局方》,見於《豬經大全》。蒼朮30g細辛10g炙甘草20g藁本30g白芷20g羌活20g川芎20g 和姜、蔥煎湯去渣,候溫灌服。功能祛風除濕,活血通絡,溫經散寒。主治豬風寒濕卧症(痹症)。 徐長卿散 河南省桐柏縣驗方,見於《中獸醫醫藥雜誌》1991年第4期。徐長卿10g延胡索8g紅花10g附子8g煎湯去渣,候溫灌服;或為末沖服。功能驅風散寒,除濕通絡。主治豬風寒濕痹。 由於豬舍潮濕,加之外感風、寒、濕邪,使患豬經絡凝滯、氣血不暢。血瘀不通而導致後軀疼痛、麻痹。該證多見於冬春季節,如不及時治療,往往導致癱瘓甚至死亡。 加減法:風邪偏勝者,加防風、羌活、獨活、川烏、草烏;寒邪偏盛者,加肉桂、麻黃、乾薑、細辛,濕邪偏勝者,加蒼朮、牛膝、防己、薏苡仁;氣血虧虛者,加党參、黃芪、當歸、川斷、桑寄生。 健骨散 出自《中獸醫醫藥雜誌》1986年第5期。骨粉70% 仙靈脾1.5% 五加皮2.5%茯苓2.5% 白芍1.5% 蒼朮1.5% 大黃2.5 9/6 小麥麩18 % 為末。每日30~50g,分兩次拌料喂服,連喂1周為1個療程。功能補腎健脾,活血通絡,祛風除濕。主治豬骨軟病。 為便於觀察療效,將病豬按臨床癥狀分為三型:異食型;輕型,輕度跛行,減食,精神不振;重型,前肢嚴重跛行或跪地行走,四肢關節腫大、背拱起、觸之嘶叫、肌肉萎縮、喜卧。應用本方共收治482例,治癒470頭,總有效率達97.5%。其中異食型165例,經2療程全部治癒;輕型273例,252例經3個療程治癒,21例經4個療程治癒;重型44例,3例經3個療程治癒,29例經4個療程治癒。 蒼朮血粉散 出自《中獸醫醫藥雜誌》1990年第4期。自製血粉100g蒼朮90g牡蠣粉60g骨粉60g檳榔50g 蘇打粉40g炒食鹽40g 共為細末,分10日喂完,每日40~50g,分2~3次拌料飼餵。功能健脾開胃。主治動物異食癖。 在屠宰牲畜時,將血液收集,加入適量麩皮攪拌至能形成顆粒狀,晒乾即為自製血粉。據報道,本方具有補充鈣、磷、蛋白質和微量元素,驅除體內外寄生蟲,調節神經、代謝和胃腸消化功能。用自擬的蒼朮血粉散為主治療各種類型異食癖患豬100例,其中混合型42例,僵豬33例,骨軟病17例,其他8例,治癒81例,好轉16例。 健脾補血糖漿 出自《中獸醫醫藥雜誌》1994年第1期。茯苓30g 白朮30g 當歸首60g 生地60g檳榔50g使君子30g甘草10g加水1 000ml,濃煎成200ml,加入紅糖50g。每千克體重1次內服3~5ml,每日2次。據報道,本方功能補氣健脾,生血驅蟲。治療仔豬貧血1 254例,治癒1 249例。 大黃石灰散 出自《獸醫科技雜誌》1981年第8期。大黃末熟石灰(各等份) 焙成粉紅色。局部擴創,清除壞死組織,洗凈後撒布本方,能止血,解毒。生肌。主治豬創傷出血及壞死桿菌病。 本方是桃花散的變方,藥味相同,藥量配比及製法不同。據報道,用本方治療豬壞死桿菌病83例,治癒81例。研磨少量冰片加入本方中,防腐、消腫、止痛的效果更佳。 大青解毒散 出自《全國中獸醫經驗選編》。大青葉90g石膏 貝母板藍根各30g為末,開水沖調,候溫灌服。功能清熱解毒。主治豬丹毒,高熱。 本方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2000年版)中收載的清熱散比較,少大黃、芒硝;多貝母,降低了瀉下清熱的作用,而以清熱潤肺見長。 硫黃膏 出自《中草藥防治豬病》。硫黃20g苦楝皮粉20g食鹽10g樟腦1g為末,加入油脂10ml攪拌均勻,塗擦患處。功能殺蟲止癢。主治豬疥癬。 《中獸醫方葯應用選編》中亦載有硫黃膏:硫黃粉500g棉籽油500ml 熬成軟膏,擦患部。功能解毒殺蟲,止癢潤膚。主治疥癬。 類似方劑還有:(1)硫黃3分生石灰2分 煙葉1分,混合加熱,煮沸至深棕色,過濾,即得原液。使用時加20倍溫水葯浴患畜,主治疥癬(《全國第三次、華北第八次中獸醫學術討論會論文集》,1989年);(2)硫黃石灰合劑 硫黃250g 石灰石50g生石灰加水反應後取上清液與硫黃共熬即成(《中獸醫方葯應用選編》)。 滅疥散 出自《中獸醫治療學》,原無方名。硫黃30g 雄黃15g 枯礬45g 花椒25g 蛇床子25g為細末,油調塗搽患處。功能殺蟲滅疥,主治豬疥癬。使用時注意防止豬互相舔食,以免中毒。 疥癬是一種由蟎蟲引起的皮膚病,患部發癢、脫毛起痂。病初多生於頭部,後蔓延身體兩側,甚至全身。在飼養管理不良的冬春季節,影響尤為嚴重,可引起豬只消瘦,甚至死亡。硫黃膏和滅疥散兩方均簡單有效,可以試用。方中各藥物均有殺蟲作用,而油脂既作為藥粉的載體,又可直接作用於蟲體,使其不能行使正常生理功能而死亡,另外油脂還具有滋潤皮膚的作用。以上兩法亦可殺體表寄生昆蟲,如虱、蚤等。 復方百部膏 出自《中獸醫治療學》,原無方名。百部250g蒼朮125g雄黃60g清油250g百部加水2 000ml,煮沸1小時,過濾,加入研細的蒼朮、雄黃,再加清油調勻,每用適量塗搽患部。功能殺蟲止癢。主治豬虱寄生。 用藥後30分鐘後虱子即可死亡。應結合消毒藥噴洒豬欄及護理用具,方能根治。殺蟲藥物中以百部根為特效。 溻漬液 出自《中國獸醫雜誌》1999年第8期,原名濕敷液,又名馬齒莧煎。馬齒莧60g加水煮沸15分鐘後浸於溻漬墊上敷患處,每次10~30分鐘。功能清熱解毒,主治豬急性滲出性皮膚病。 類似的方劑尚有:(1)蒼膚煎蒼耳子地膚子各20g煎煮,取濃汁敷患處。功能殺蟲止癢,主治濕疹及各種感染性皮膚病。(2)除濕煎 蔥根20g枯礬10g苦參15g加水2 000ml,煎15分鐘。本方收濕散風。主治四肢內側及腹下濕疹。(3)止癢煎稀薟草苦參明礬各30g煎湯2 000m|。功能祛風,燥濕,止癢。主治皮炎、瘙癢症。(4)二黃煎 黃連25g黃柏40g煎湯2 000ml。功能清熱解毒。主治皮膚潮紅或糜爛。 雙花散 出自《中獸醫醫藥雜誌》1992年第1期。金銀花 板藍根各200g共為細末,每次用25g拌料喂母豬,每日2次。功能清熱除濕。主治豬濕疹。 據報道,此方喂服母豬治療哺乳仔豬濕疹共40窩300多頭仔豬,不僅可以治療已病仔豬,而且對未發病仔豬有預防效果。 治療濕疹還可以選用:(1)參柏湯 出自《中國獸醫雜誌》1984年第1期。苦參生黃柏 生百部 黃芩 生石膏(先煎)各30g硫磺80g冰片(後入)10g 明礬(後人)30g冰片、明礬待上藥煎好後乘熱加入,搗勻,濾渣,候溫外塗。藥液在500ml左右。用本方治療豬濕疹30例,治癒25例,好轉5例。(2)杏黃膏 出自《甘肅畜牧獸醫》1987年第1期。苦杏仁20g黃連素1g 苯海拉明300mg香油適量 將苦杏仁用文火炒糊,研碎,加黃連素、苯海拉明,用香油調成軟膏備用。患部先用新潔爾滅棉球清洗,擦乾,然後均勻塗抹藥膏,每日1~2次,重者可塗3~4次。共治療豬急慢性濕疹98例,治癒96例。【醫犬貓方】5.1 醫脾胃病方 枯礬散 出自《中獸醫醫藥雜誌》1988年第5期。枯礬20g 冰片4g 共為細末,淡鹽水沖洗口腔後撒患處,每次2~5g,每日2次,功能斂瘡消腫。主治犬口腔潰瘍。 治療中應給流食,忌酸、辛、咸等刺激。可配合維生素B。、維生素C,每日1次,連用3~4日。共治15例,治癒12例。 靈仙食醋煎 出自《中獸醫醫藥雜誌》1985年第4期。威靈仙15g食醋50~80ml威靈仙為末,與食醋共煎,去渣,候溫分數次緩緩灌服。功能化骨潤喉。主治貓魚骨梗喉。 烏葯煎 出自《中獸醫醫藥雜誌》1985年第2期,原無方名。天台烏葯50g煎湯去渣,候溫內服。每日1劑,連用2~3劑,能行氣止痛。主治犬咳嗽,支氣管炎,消化不良,胃腸卡他,腹膜炎。 烏葯是治犬、貓病的常用藥物。《本草綱目》中說:烏葯治「犬、貓百病,並可磨服。」 溫中降氣散 廣西獸醫研究所驗方,原無方名。見於《中獸醫方劑大全》。砂仁 白朮 山楂 麥芽柿蒂陳皮各2g各葯均炒焦,為末,分2次水沖服。功能溫中健脾,降逆止嘔。主治犬嘔吐,厭食。 胃腸活液 出自《中獸醫醫藥雜誌》1988年第5期。焦山楂9g 半夏 陳皮 茯苓 乾薑 甘草 神曲各3g 水煎2次,去渣。合併2次煎液,濃縮至每ml含生葯O.5g,按0.2g/100m|加入苯甲酸鈉,10℃以下保存,保存期10天。用小注射器經口角緩慢灌服;每千克體重給葯4ml。功能溫中健脾,消食止瀉。主治貓食少,嘔吐,腹瀉。 據報道,用本方治療貓胃腸炎86例,治癒74例,好轉7例。 砂仁魚 出自《活獸慈舟》,原無方名。砂仁3g鯽魚1條 砂仁為細末,入魚肚蒸熟,分2次服。功能溫中止嘔。主治貓胃寒嘔吐。 椒砂散 出自《活獸慈舟》,原無方名。胡椒5g砂仁3g 為細末,每日2~4g,加少量水調服。功能溫中、行氣、開胃。主治貓胃寒食少。 三味烏葯散 出自《活獸慈舟》,原無方名。烏葯5g砂仁 甘草各3g 為細末,每日2~4g,加少量水調服,功能行氣溫中,止嘔。主治貓胃寒嘔吐。 硝黃蜜調散 出自《犬貓疾病防治》,原無方名。芒硝 大黃各5~15g,為末,蜂蜜調和,喂服或灌服,功能瀉下通腸。主治犬、貓便秘。 依梭加(Peridale) 出自』Fhe Veterinary Formulary——Handbook 0f Medicines Used in Veterinary Pmc—tice(英國皇家藥物學會《獸醫實用藥物手冊——獸醫處方集》)。卵葉車前子殼(Ispa—ghula Husk) 顆粒劑(90%)。犬、貓1.5~5g。功能通便。主治便秘。服藥後應隨時供應飲水。 培利德(Peridale) 出自The Veterinary Formulary——Handbook of.Medicines Used in Vet erinar。y Pmc—tice(英國皇家藥物學會《獸醫實用藥物手冊——獸醫處方集》)。梧桐(Stercutia) 製成膠囊或小顆粒。犬1.5~6g(小顆粒,98%);貓59~118mg(膠囊),120mg(膏劑)。功能通便。主治便秘。 以上兩方均被原著歸類為容積性瀉劑。它們在胃腸道能吸收水分,因而能增加糞便容積而促進腸蠕動。用於治療慢性便秘或要避免直腸過分收縮的病例。由於此類葯還能促進糞便形成塊狀,所以也用它來控制腹瀉。 止痢煎 出自《最新實用獸醫手冊》,原無方名。黃連 黃柏 三顆針 大青葉 半邊蓮 川軍 白頭翁各15g花生米紅衣10g前7味煎湯去渣,花生米紅衣為細末,混合分早晚2次灌服,功能清熱解毒,止痢。主治貓腸炎,痢疾。 槐花灌腸湯 出自《中獸醫醫藥雜誌》1987年第6期,原名槐花散加味。炒槐花20g 側柏葉(焙)30g炒枳殼10g黑芥穗9g仙鶴草10g 白及10g煎湯至約100ml,候溫,深部灌腸,1日2次。功能清熱止血,止痢。主治犬濕熱瀉痢。 本方是由《本事方》中的槐花散加仙鶴草,白及,並改散劑為湯劑而成,原名槐花散加味。疾病初期使用可清熱解毒、燥濕、涼血止血;後期補脾攝血,可加黃芪、党參、白朮、山藥。 雙花黃連湯 出自《中獸醫醫藥雜誌》1990年第5期。金銀花30g黃連 大黃各20g敗醬草蒲公英冬瓜子赤芍雞內金各15g丹皮 甘草各10g煎湯去渣,候溫灌服,功能清熱解毒,化瘀止痢。主治犬熱毒瀉痢。 本方是由《金匱要略》中的大黃牡丹湯加減化裁而成。據遼寧省新賓縣獸醫衛生站介紹,用本方治療犬胃腸炎38例,治癒35例。其臨證加減法:腹瀉重者,不用或少用大黃;便血者加白頭翁,重用金銀花、黃連;無潛血者,加五倍子(為末沖服)。 犬痢湯 出自《獸醫大學學報》1985年第4期。黃連10g黃芩 黃柏各15g蒼朮 枳殼各10g 山藥 梔子 半夏 竹茹 白芍 黃芪各15g地榆(生熟各半)30g木香 當歸甘草各8g煎湯去渣,1日分2次內服,亦可深部灌腸。功能清熱燥濕,止痢:主治犬瀉痢,細小病毒性腸炎。 據報道,用本方及以本方為基礎研製的瀉痢安糖糊及瀉痢安膠囊治療犬細小病毒性腸炎319例,治癒288例。5.2 醫心肺肝腎病方 金銀花湯 出自《獸醫常用中藥及處方》,原無方名。金銀花16g 當歸12g 蒲公英 玄參各4g煎湯去渣,候溫灌服。功能清熱解毒,活血利咽。主治犬咽喉腫痛,喉瘡。 參芪百合湯 出自《山東中獸醫》1998年第1期,原方無名。党參 黃芪 百合各30g桔梗 款冬花18g百部 浙貝母 杏仁 枇杷葉 白及各15g麻黃 甘草各5g煎湯灌服。功能益金潤肺,止咳化痰。主治犬支氣管炎。 茵陳柴胡湯 出自《山東中獸醫》1998年第1期,原方無名。茵陳30g 柴胡30g青皮15g 枳實15g龍膽草20g 白芍15g甘草10g煎湯灌服。功能清熱除濕,疏肝利膽。主治犬黃疸。 追風散 出自《犬貓疾病防治》。防風 荊芥穗 薄荷 蟬蛻各15g 白芷 膽南星 天麻升麻各10g僵蠶12g葛根8g煎湯去渣,灌服。功能熄風鎮驚,主治犬貓破傷風。 用於貓時,應酌情減量。原書云:本方適用於破傷風初期;中期用防風散(防風羌活 蟬蛻各15g膽南星 僵蠶各12g天麻 白芷各10g全蠍 川芎各8g細辛 紅花半夏各5g水煎服);後期用天麻散(党參 黃芪 當歸 金銀花 連翹天麻各5g玄參僵蠶各12g烏蛇膽南星蟬蛻 全蠍各6g蜈蚣3條水煎服)。 黃連須飲 出自《中獸醫學雜誌》1989年第3期,原方無名。黃連須12g 柴胡 丹參各10g車前子 當歸 枸杞子各5g甘草3g加水煎45分鐘,去渣取汁,1日分2~3次服用。功能清肝,化瘀,明目。主治犬創傷性眼炎、肝經鬱熱引起的目赤腫痛。 腹皮飲 黑龍江寶清縣驗方,原方無名。見於《中獸醫方劑大全》。大腹皮25g桑白皮20g陳皮10g白朮20g葶藶子25g茯苓20g煎湯去渣,成50ml,每公斤體重2ml深部灌腸。功能健脾利水,主治犬腹水。5.3 醫蟲證疥癩方 檳蒜湯 出自《吉林畜牧獸醫》1990年第3期。檳榔30g大蒜30g(拍碎) 水煎去渣,候溫,空腹分2次灌服,幼犬當酌情減量。功能驅蟲殺蟲,解毒止痢。主治犬絛蟲病、鉤蟲病。 方中檳榔含檳榔鹼,既麻痹蟲體又促進腸管蠕動,使蟲體排出;大蒜殺菌力強,防治蟲體引起的腸道感染。二葯合用,標本同治,相得益彰。本方一般只需內服1劑,病犬2~3天後即愈。用檳蒜湯治療犬絛蟲病8例、鉤蟲病3例,均獲痊癒。其中僅有2例服藥後出現唾液分泌增多,但在1小時內消失。 檳椒木香散 出自《中獸醫醫藥雜誌》1988年第1期,原無方名。檳榔1g花椒0.4g木香0.3g為細末,加開水10ml,候溫灌服。功能驅蟲。主治貓絛蟲。 原方云:服中藥後2小時,再灌服10%硫酸鈉20ml、稀鹽酸2ml。 檳榔南瓜子煎 出自《獸醫驗方新編》,原無方名。檳榔10g南瓜子15g(炒熟,搗碎) 加水300ml煎湯,當葯湯煎到約30ml時,去渣,候溫,按每千克體重10ml灌服。功能驅蟲。主治犬、貓絛蟲病。 狼毒硫黃油 出自《獸醫驗方新編》。狼毒500g硫黃150g白鬍椒150g為細末,豆油500g燒開,晾涼後加上述葯末50g,調勻。每用適量塗於患處,功能殺蟲止癢。主治犬蠕形蟎病。 百部硫黃合劑 北京農業大學驗方,又名除蟎合劑。見於《中獸醫方劑大全》。百部60g硫黃5g食鹽1g甘油200ml用50%的乙醇100ml浸泡百部24小時,取浸液,加入硫黃、食鹽、甘油,再加常水至總量100ml。每用適量塗擦患處。用時振蕩,使藥物混勻。功能殺蟎止癢。主治犬、貓及兔的各種蟎病。 臨床用本方治療貓蟎病100例,兔蟎病43例,犬蟎病2例,均治癒;治癒後患部取樣鏡檢,蟎蟲消失。本方殺死兔癢蟎病全部蟎蟲的時間(20.5小時)比1%敵百蟲溶液(58.5小時)要短得多。 百部液 出自《串雅獸醫方》。將百部搗爛取汁,或煎湯,或用水浸液,或乙醇浸液外塗,功能殺蟲。主治狗疥癬。 洗瘙湯 出自《活獸慈舟》。貫眾皂角 檳榔 青果 雄黃 硫黃 黃荊子 寒水石 共煎濃汁,外洗。功能殺蟲止癢,清熱除濕。主治犬毛脫皮癢。 二仙湯 出自《活獸慈舟》。仙人掌 仙茅 煎湯,合粥飼餵。功能清熱除濕。主治犬皮膚瘙癢。 滅虱洗液 出自《蓄艾錄》,原無方名。桃葉苦楝樹根 共搗爛.開水沖泡,取液外洗,功能殺蟲。主治貓生虱。 癬蟎凈 出自《中國獸醫雜誌》2000年第1期。苦參 百部各20g 白蘚皮 土茯苓各40g蟬蛻10g黃芩15g杭菊15g生甘草5g加水1 500ml。蒸15分鐘,倒出250ml藥液作擦劑;再用文火煎20分鐘,所得藥液稀釋50~100倍葯浴10~15分鐘。擦劑塗擦患部,每日2次。功能殺蟲、消炎、止癢。主治犬頑固性皮膚病。5.4 醫雜病方 避蠅袋 出自《活獸慈舟》,原無方名。將菖蒲、黃荊切碎或為末。布袋盛裝,常弔帶於犬頸上,可驅臭避蠅。主治犬生蠅營。 蠅營指常在犬毛內生活的蠅,多為黃色,類似虻,吸食犬血為生。 燙傷膏 出自《活獸慈舟》。石灰水(石灰調水澄清後取上清液) 蚯蚓(焙乾為末) 加入麻油攪勻,塗敷患處。功能清熱止痛,消腫生肌。主治犬燙傷。 慈姑銀黃煎 福州軍區驗方,原無方名。見於《中獸醫方劑大全》。山慈姑9g 金銀花12g黃連6g黃柏9g白芷6g甘草梢3g煎湯去渣,候溫灌服。功能清熱解毒,主治犬毒蛇咬傷。 除臭煎 出自《活獸慈舟》,原無方名。密陀僧1g蒼朮5g甘松5g皂角3g細辛3g 白芷5g煎湯去渣,混粥內飼餵。功能除濕通竅,避穢除臭。主治犬周身臭不可聞。 避疫葯墊 出自《活獸慈舟》,原無方名。桃樹葉 黃荊葉 菖蒲葉 貫眾葉 土細辛 墊於犬窩。功能避瘟解疫。用於避犬瘟疫。 止叫方 出自《蓄艾錄》。陳皮末塗犬鼻上,功能理氣燥濕。主治貓叫不止。【醫禽方】6.1 增產保健方 艾葉散 出自《飼料研究》1988年第6期。艾葉 為末,在飼料中添加2%~2.5%,功能溫中散寒,行氣健胃。用於促進肉雞增重和蛋雞產蛋。 試驗表明,按上述劑量喂白洛克雛雞7l天,增重提高22.69%。另有人在飼料中用0.5%的艾粉代替等量麩皮喂星布羅和艾維茵商品代混合雛,結果飼料利用率和增重均顯著提高。 據報道,在飼料中用O.5%的艾葉粉代替等量麩皮飼餵尼克蛋雞,年平均產蛋率提高4.87%,降低死亡率50%。另有報道,在蛋雞的基礎日糧中添加1.5%~2%的艾粉,產蛋率可提高4%~5%。 研究表明,少量艾葉內服,能促進胃液分泌,增進食慾。 據報道,可用於促進肉雞增重的單味藥物還有大蒜粉(在飼料中添加50mg/kg)、蜂花粉(在飼料中添0.1%~0.2 9/6)、鉤吻(在飼料中添加0.2%)、沸石(在飼料中添加3%~5%)、麥飯石(添加1%~2%)、松針粉(添加0.3%~0.4 9/6)等。 另據資料介紹:羅馬尼亞在蛋雞飼料中加玉米花粉.產蛋量提高11%;俄羅斯在蛋雞產蛋後期13~14月齡飼料中加刺五加葉粉(0.15g/kg),第10天每1 000隻雞多產蛋242.8枚,比對照組提高4%,10天後提高5.7%~17.8%;匈牙利在蛋雞飼料中添加l%紅辣椒粉和苜蓿粉,再加少量植物油,產蛋率提高7%~8%。 催肥方 出自《居家必用事類全集》。土硫黃每次一般用0.5~1g(即半錢許)。同米飯拌勻喂服。功能驅蟲健胃。用於雞鴨催肥。 增重散 出自《天然物中草藥飼料添加劑大全》。黃芪 小茴香各50g 艾葉 肉桂 鉤吻五加皮各100g 為末混飼,每日每隻雞1~1.5g(10日齡開始)。功能益氣助陽,溫胃進食。用於促進肉雞增重。 據山東省萊陽農學院中獸醫教研組試驗,每隻雞平均多增重350g。 肥雞散 出自《畜禽飼料添加劑》。肉桂50g乾薑20g甘草9g茴香7g炒黃豆6g硫酸亞鐵8g為末混飼,每日每隻雞0.5~1g。功能溫中散寒,增重催肥。用於促進肉雞增重。 味香肥雞散 出自《飼料研究》1988年第2期。桂皮40g 小茴香30g 羌活 陳皮各10g 甘草 胡椒各5g為末混飼,每日每隻雞1g。功能溫中散寒,健脾理氣。用於促進肉雞增重。 健雞散 出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2000年版)。党參黃芪茯苓各20g六神曲 麥芽 山楂各10g 甘草 檳榔(炒)各5g 為末,在飼料中添加2%。功能益氣健脾,消食開胃。主治雞食欲不振.生長遲緩;可用於肉雞增重。 雄黃散 出自《中獸醫醫藥雜誌》1989年第3期。明雄黃 寒水石各等份 為細末.裝入膠囊。每隻公雞每次3g,隔日1次,共3次。用於抑制性機能。促進增重。 五味胡椒散 出自《黑龍江畜牧獸醫》1989年第2期。五味子10粒 白鬍椒7~8粒投服,每天1次,連用4~5天。功能溫中澀精。用於公雞去勢催肥。 激蛋散 出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2000年版)。虎杖100g 丹參80g菟絲子 當歸川芎 牡蠣 肉蓯蓉各60g地榆 白芍各50g 丁香20g 為末,在飼料中添加1%。功能清熱解毒。活血祛瘀,補腎強體。主治蛋雞輸卵管炎,產蛋功能低下。 蛋雞寶 出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2000年版)。黃芪200g党參茯苓 白朮 山楂六神曲 麥芽 菟絲子 蛇床子 淫羊藿各100g 為末,在飼料中添加2%,連用3周。功能益氣健脾,補腎壯陽。用於提高蛋雞產蛋率,延長產蛋高峰期。 蒜糖液 出自《中國禽業導刊》2000年第6期。大蒜lOOg 8%蔗糖水2 000ml大蒜搗成泥,入糖水浸泡1~2小時後備用。每日每隻產蛋雞20ml,加在飼料中餵給,連喂7天。功能提供營養,幫助消化,提高產蛋率。用於促進產蛋。 八味促卵散 出自《山東中獸醫》1989年創刊號。當歸200g 生地200g 陽起石100g 淫羊藿200g蒼朮200g 山楂150g鮮馬齒莧300g板藍根150g鮮馬齒莧搗成漿,其他葯為末,混合,再加白酒300ml和水適量,製成顆粒劑。(少量的製法,可把葯麵糰放在釘有木框的紗窗上來回搓動,以紗窗孔內漏下的即為顆粒劑。晾乾備用)。在配合料中加入本品3%,飼餵43日齡母雞至開產。功能助陽促卵。用作母雞開產前的飼料添加劑。 山東省棗莊市畜牧獸醫站報道,本方劑有明顯的促進母雞性發育的作用。試驗組群體開產日齡比對照組提前了20天,開產期也相對集中、整齊;平均蛋重試驗組比對照組高11.1g。 蛋黃增色劑 出自《天然物中草藥飼料添加劑大全》,原名蒼朮粉。蒼朮 為末,在飼料中添加2%,功能健脾燥濕。用於雞蛋蛋黃增色。 據報道,可用於雞蛋蛋黃增色的藥物還有人蔘莖葉(在飼料中添加5%~10%),萬壽菊花瓣(添加0.3%)、聚合草(添加5 %)、紫苜蓿(添加5%)、海藻(添加2%~6%)、槐樹葉(添加5%)、胡枝子葉(添加12%)、玉米花粉(添加0.5%)、紅辣椒(添加0.1%)、紫菜(0.3g/羽)等。 降脂增蛋散 出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2000年版)。党參 白朮各80g刺五加仙茅何首烏 當歸 艾葉各50g 山楂 六神曲 麥芽各40g 松針200g 為末混飼,雞0.5~1g。功能補腎益脾,暖宮活血。主治產蛋下降;可降低雞蛋膽固醇。 雞寶康 出自《中獸醫醫藥雜誌》1992年第4期。黃芪 酸棗仁 遠志各20g 為末,在飼料中添加1.5 9/6,每隔5天添加1次。功能補益氣血,安神鎮驚。用於促進生長,提高產蛋率。 龍膽保健沙 出自《養鴿技術及鴿病防治》,原名保健沙。蚝殼片250g 骨粉80g 陳石灰55g中粗沙350g紅泥150g木炭末5g食鹽40g紅鐵氧15g龍膽草末5g穿心蓮末3g甘草末2g混合,每對鴿每次15~20g,上午喂飼後給予。功能促進生長,增進食慾,預防疾病。用於鴿只保健。 本方為廣東省家禽科學研究所配方。類似方尚有: (1)香港九龍鴿場配方(細沙600g、貝殼粉310g、食鹽33g、牛骨粉14g、木炭末15g、舊石膏10g、明礬5 g、甘草5g、龍膽草5g、二氧化鐵3g);(2)廣東一些鴿場常用的保健沙配方(黃泥100g、細沙100g、蚝殼粉150g、舊石灰60g、木炭末30g、骨粉40g、食鹽15g、龍膽草末30g、甘草末20g)等。 乳鴿保健砂 出自《中獸醫學雜誌》1998年第4期。黃泥20g細沙25g 貝殼粉25g骨粉8g含碘食鹽3g 石膏2g 硫酸亞鐵0.5g 木炭末2g 甘草 白芍各1g 蒼朮 龍膽各0.5g亞硒酸鈉0.04g製成小顆粒,供乳鴿自由採食。功能防病促長。 助禽免 出自《中國獸醫雜誌》1999年第7期。党參50g靈芝 女貞子各30g麥冬 枸杞子 桑葚各10g加水浸泡30分鐘,煎煮30分鐘,煎3次,合併3次濾液,濃縮成相當於生葯100 9/6,滅菌備用。1~5日齡雞飲水中添加1%。功能扶正固本,益氣滋陰。用作免疫增強劑,能克服新城疫免疫接種時母源抗體的干擾,提高抗體效價。 礬雄散 出自《三農紀》,原無方名。白礬 雄黃 甘草 共為末,每隻雞每次1~1.5g,拌飯飼之。功能清熱燥濕。防避某些雞病。 , 原文載:「若遇瘟,急用白礬、雄黃、甘草為末,拌飯飼之,薰以蒼朮、赤小豆、皂角、藜蘆末。」這裡所指雞瘟,是古代對雞各種急性熱性病的泛稱。《新疆畜牧業》1985年第1期中所載自擬雄明散(雄黃、明礬、甘草、腐植酸鈉,用於防治禽霍亂)即本方加味。《內蒙古中獸葯標準》(1988年版)中收載的雞清瘟解毒片,其藥味組成也與本方相同。另據《中獸醫醫藥雜誌》1986年第6期報道,本方的水浸上清液和混懸液,對多殺性巴氏桿菌的體外抑菌效價為1:256。 十味育雛散 出自《山東中獸醫》1989年創刊號。當歸100g 黑芝麻50g 淫羊藿100g 生薑50g蒼朮100g 山楂100g苦參150g干馬齒莧100g大蒜150g板藍根100g把生薑、大蒜搗成泥,加白酒200ml攪拌;把黑芝麻炒至稍露香味與其他藥物共同粉碎為末。然後將以上諸品混合,加入少量溫水拌勻,合成藥團。把葯團放在釘有木框的紗窗上來回搓動,以紗窗孔內漏下的即為顆粒劑。邊漏邊撒上些已稱出的飼料乾粉,並不斷振蕩容器,防止粘結成塊,以保證成粒。搓動葯麵糰時用力要均勻,使顆粒大小力求一致。晾乾備用。在飼料中加入本品2%,喂飼1~42日齡的雛雞。功能扶正壯體,防治病蟲。作為雛雞飼料添加劑。 山東省棗莊市畜牧獸醫站等試驗,本方對雛雞有促進綜合發育的功能,有較強的保護力,試驗組雞的育成率比對照組高出21 9/6,生長速度是對照組的1.92倍,飼料報酬是對照組的1.87倍,體重是對照組的1.72倍。6.2 醫瘟疫痢痘方 白花蛇舌草散 出自《中獸醫學雜誌》1 986年第3期,原無方名。白花蛇舌草200g 茵陳 半枝蓮大青葉各100g生地150g藿香 當歸 赤芍 車前子 甘草各50g煎湯去渣,供100羽雞3天飲服,或拌入飼料喂服。功能清熱解毒,祛濕止瀉。主治急性禽霍亂。 同時報道的還有一個配套方,用於治療慢性禽霍亂。其組方如下:白花蛇舌草半枝蓮各80g生地50g車前子 茵陳 大黃 茯苓 白朮 澤瀉各60g生薑 半夏 桂枝白芥子各50g。 禽藥片 出自《中獸醫學雜誌》1987年第4期。一見喜100g藿香木香各50g胡黃連烏梅各42g黃柏35g蒼朮半邊蓮大黃SMD土霉素各30g 白芷25g』FMP6g為末,加澱粉適量,製成1 000片,每片含中西藥0.5g。成雞每次4~5片投服,每日2次;預防量酌減。功能清熱解毒,消炎止痢。用於防治禽霍亂,雞沙門氏桿菌,呼吸道感染。 穿心蓮片 出自《中獸醫醫藥雜誌》1 987年第2期。原無方名。穿心蓮 板藍根各60g 蒲公英旱蓮草各50g蒼朮30g為細末,加適量澱粉,壓製成每片含生葯0.45g,烘乾。每隻雞每天給葯3~4片,每日3次投服。功能清熱解毒。主治禽霍亂。 穿心蓮散 出自《獸醫驗方新編》原無方名。穿心蓮90g雞內金8g甘草2g 為細末,雛雞、雛鴨每隻每次0.5~0.8g;成雞、成鴨每隻每次1~1.5g,鵝每隻每次2~3g。灌服或混飼。功能清熱解毒,止瀉。主治禽巴氏桿菌病,瀉痢。 禽康靈 出自《黑龍江畜牧獸醫》1986年第2期。巴豆霜4g烏蛇2g雄黃1g為末,3月齡以內的雞每20~50隻用藥1g,成雞每5~10隻用藥1g,拌飼餵給,或摻少許麵粉做成條狀填喂。功能解毒殺蟲。主治雞霍亂,球蟲病。 金蒲散 出自《中獸醫學雜誌》1990年第6期。蒲公英150g 野菊花 黃芩 紫花地丁 板藍根 當歸各100g為末.混均,按1.5 9/6混入飼料內,分3次給葯,每次1周,兩次之間隔1周,從22日齡開始用藥,直到56日齡。功能清熱解毒,消腫散痛。用於預防雛雞葡萄球菌病。 雞樂 出自《中獸醫學雜誌》1989年第10期。金蕎麥 將不同入葯部位(根、莖葉、花)分別製備成乙醇提取液,低溫濃縮至無醇味,混合,加蒸餾水適量,使每毫升含生葯1g。預防量以0.1%比例拌料,連喂3天;治療量以0.2%比例拌料,連喂3~5天。功能清熱解毒,活血化瘀。主治雞慢性葡萄球菌病。 本方原無方名,「雞樂」是研製單位準備報批生產的商品名稱。金蕎麥為蓼科多年生植物,其製劑的主要有效成分為雙聚原矢車菊甙元。本製劑對雞金黃色葡萄球菌有較好的抑制作用,防治慢性型(關節炎、眼炎、皮炎)雞葡萄球菌病,有效率為83%~94%。 通鼻散 出自《中獸醫學雜誌》1991年第1期.原無方名。白芷 防風 益母草 烏梅 豬苓訶子澤瀉各100g辛夷桔梗黃芩半夏生薑葶藶子甘草各80g為細末,拌飼餵(以上為100隻雞3日量),連用9天。功能散風,化痰,通竅。主治雞傳染性鼻炎。 喉炎凈散 出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2000年版)。板藍根840g蟾酥80g合成牛黃60g膽膏120g甘草40g 青黛24g 玄明粉40g 冰片28g 雄黃90g 為末,混飼餵,雞0.05~0.15g。功能清熱解毒,通利咽喉。主治雞喉氣管炎。 本方是在六神丸的基礎上演化而來,與喉症丸相近(見表5)。表5喉炎凈與六神丸、喉症丸處方比較: 扶正解毒散 出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2000年版)。板藍根 黃芪各60g淫羊藿30g為末。雞0.5~1.5g。功能扶正祛邪,清熱解毒。主治雞法氏囊病。 復方黃芪飲 出自《中國獸醫雜誌》1998年第3期,又名囊炎康。黃芪 石膏 茅根 甘草 製成口服液.每1ml含生葯1g。每次1~3ml,每天服1~2次。功能扶正祛邪,清熱利水。主治雞傳染性法氏囊病。 銀翹參芪飲 出自《中獸醫學雜誌》1997年第2期,原無方名。金銀花 連翹 板藍根 大青葉黃芩各500g 貝母 桔梗 党參 黃芪各400g 甘草100g 加水15kg 煎煮20分鐘。取汁,按1:5飲水,連用3天。功能清熱解毒。化痰平喘,益氣健脾。主治雞傳染性支氣管炎。 定喘湯 出自《中獸醫醫藥雜誌》1987年第6期。麻黃 大青葉各300g石膏250g制半夏連翹 黃連 金銀花各200g蒲公英 黃芩 杏仁 麥門冬 桑白皮各150g 菊花 桔梗各100g甘草 煎湯去渣,拌於1天的日糧中喂5 000隻雞。功能清熱解毒.化痰定喘。主治雞傳染性支氣管炎。 據報道,用本治療病雛7 178隻,治癒率達97.7%。 鎮喘散 出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2000年版)。香附 乾薑各30g黃連20g桔梗15g 山豆根 甘草各10g 明礬5g 皂角 合成牛黃各14g 蟾酥 雄黃各3g 為末。雞0.5~1.5g。功能清熱解毒,止咳平喘,通利咽喉。主治雞慢性呼吸道病,喉氣管炎。 銀翹藍根煎 出自《畜禽魚病防治新技術》,原無方名。金銀花15g 連翹 板藍根 秦皮 白茅根各20g車前子15g麻黃冬花桔梗 甘草各10g煎湯飲水服,按每日每隻雞1g生葯計,連用3天。功能清熱平喘,利水澀腸。主治雞腎病變型傳染性支氣管炎。 參芪藍根煎 出自《畜禽魚病防治新技術》,原無方名。党參 黃芪 金銀花 連翹各10g板藍根 魚腥草各20g黃柏 龍膽 茯苓各10g 車前子 金錢草 枇杷葉各15g 山楂麥芽 甘草各10g 煎湯飲水服.按每日每隻雞2g生葯計。連用3天。功能扶正祛邪,利水通淋,化痰止咳。主治雞腎型傳支。 魚腥草散 出自《中獸醫醫藥雜誌》1989年第3期,原無方名。魚腥草360g蒲公英180g黃芩葶藶子桔梗苦參各90g為末,每隻雛雞每次用藥0.5g,1日3次,混於飼料中喂服。功能清熱解毒,消腫散癰。主治雞麴黴菌病。 類似方尚有:(1)《禽病防治》方:魚腥草60g蒲公英30g筋骨草桔梗各15g山海螺30g煎湯去渣,候冷以代飲水,供100隻10~20日齡雛雞1天飲用,連續用藥2周。功能清熱解毒,化痰理肺。主治禽麴黴菌病,氣喘。(2)《畜牧與獸醫》1988年第4期方:魚腥草蒲公英蘇葉各500g桔梗250g煎湯去渣,拌料喂1 000隻雞。功能清熱解毒,消癰化痰。主治雞麴黴菌病。(3)《江西畜牧獸醫雜誌》1987年第3期方:魚腥草蒲公英煎湯飲用。功能主治相近。 喘咳清 出自《畜禽魚病防治新技術》金養麥 鳳茄花魚腥草 板藍根麻黃杏仁半夏桔梗 山楂 甘草 為末,雞每公斤體重1g,分早晚2次混飼。連用4~5天。功能清熱解毒,化痰平喘。主治雞慢性呼吸道病。 三黃湯 出自《福建畜牧獸醫》1985年第4期。黃柏 黃連各100g大黃50g加水1 500ml,微火煎至約1 000ml,濾出藥液,再加水煎一次,合併兩次藥液,10倍稀釋於飲水中,供1 000隻雛雞自由飲服。功能清熱燥濕。主治雛雞大腸桿菌病。 四黃葯谷 出自《中獸醫學雜誌》1991年第4期,原無方名。黃連 黃芩 黃柏 大黃各60g蒼朮厚朴各40g甘草30g濃煎去渣,用藥液煮稻穀,飼餵400~500羽成年鴨。功能清熱燥濕。主治鴨巴氏桿菌病。 若為雛鴨,可根據病情選用下列配方:大黃 黃芩各25g烏梅 白頭翁各30g蒼朮 厚朴各20g 當歸 党參各15g煎汁拌飼餵1 000~1 200羽雛鴨。 雞痢靈 出自《中獸醫醫藥雜誌》1984年第4期,原無方名,首批生產時名雞痢靈,《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2000年版)收載名為雞痢靈散。雄黃 藿香 黃柏 滑石各10g 白頭翁訶子馬齒莧 馬尾連各15g為末,雛雞0.5g。功能清熱解毒,澀腸止痢。主治雛雞白痢。 四味穿心蓮散 出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2000年版)。穿心蓮45g辣蓼15g大青葉 葫蘆茶各20g為末,雞0.5~1.5g。功能清熱解毒,除濕化滯。主治雞瀉痢,積滯。 雛痢凈 出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2000年版)。白頭翁 馬齒莧各30g黃連15g黃柏20g烏梅15g訶子9g木香20g蒼朮60g苦參10g為末,雛雞0.3~O.5g。功能清熱解毒,澀腸止瀉。主治雛雞白痢。 治療雛雞白痢的類似方報道較多,例如:(1)三白散出自《中獸醫醫藥雜誌》1990年第3期。白朮15g 白芍10g 白頭翁5g 為細末,每日每隻0.2g,拌飼料中給予。功能燥濕健脾,清熱止痢。主治雛雞白痢。(2)制痢散 山西省孝義縣驗方,見於《中獸醫方劑大全》。白頭翁70g黃連30g廣木香20g 山楂100g 為細末,按l:9與飼料混勻飼餵雛雞。功能清熱解毒,行氣止痢。主治雛雞白痢。(3)四二三合劑 出自《中獸醫臨證要覽》。白頭翁4份龍膽草2份共研細末,用米飯加蜜適量拌勻,任雛雞採食內服,每隻雛雞0.4~0.7g,連服2~3天。功能清熱解毒,澀腸止痢。主治雛雞白痢。(4)蓼馬湯 出自《中獸醫臨證要覽》。辣蓼 馬齒莧各60g煎湯去渣,拌料喂100隻雛雞,或混於水中令其自飲。功能解毒止痢。主治雞白痢。(5)鐵墨湯 出自《中獸醫學雜誌》1985年第4期。鐵莧菜30g墨汁草10g將鮮草洗凈切至3cm左右長,加清水適量煎煮20分鐘後濾汁,煎2次,混合濃縮成200ml葯汁。以葯汁代飲水服。預防,可連續用藥3天停1天;治療,連續用藥7天。為一療程。功能清熱止痢。主治雛雞白痢。(6)魚鰍串合劑 出自《貴州畜牧獸醫科技》1982年第2期,原無方名。魚鰍串5份吳茱萸1份 酒精1份 前2葯鮮品切細與適量米飯混合拌在一起,噴洒酒精拌勻備用,每100隻鴨用10~50g投服,或喂服,每日2次,連續6天。功能清熱解毒,散瘀止血,理氣消食。主治苗鴨白痢病。方中魚鰍串又名田邊菊、散血草,為菊科馬蘭屬,學名馬蘭。功能清熱解毒,理氣消食除脹。(7)二術茯苓散 出自《上海畜牧獸醫通訊》,原無方名。白朮茯苓蒼朮各等份為末,每羽O.2~0.5g。功能健脾燥濕,利水止瀉。主治雛雞白痢。 板藍根湯 出自《中國獸醫雜誌》1991年第7期。原無方名。板藍根100g,加水1 500ml煎湯,去渣,與50kg水混合,置飲水器中任其自飲。功能清熱解毒。用於防治鵪鶉痘病。 本方亦可用於治療雞痘。近年來報道的治雞痘復方,也多數含有板藍根。如:(1)板藍根 金銀花 連翹 赤芍 葛根各20g 蟬蛻 甘草 竹葉各10g 桔梗15g 煎湯,100隻雞飲用(《中獸醫醫藥雜誌》1984第2期);(2)板藍根 金銀花 黃柏各80g丹皮 黃芩 山豆根 苦參 白芷 防風 皂角刺各50g 梔子 甘草各100g 每羽每日O.5~2.Og,煎湯拌飼(《中獸醫學雜誌》1987年第2期);(3)板藍根100g金銀花蒲公英 山楂 甘草各50g黃芩30g為末,拌飼餵100羽雞。 紫草煎 內蒙古自治區烏拉特中旗方,原無方名。見於《中獸醫方劑大全》。紫草10g 生地6g甘草3g煎湯去渣,拌飼餵服。功能解毒涼血。主治雞痘。 類似方還有一些,例如《中國獸醫雜誌》1 9 5 9年第6期方:紫草1 00g 龍膽末5 0g明礬100g先用5 000ml水將紫草浸泡20分鐘,慢火煎1小時,去渣,再入明礬和龍膽末,慢火煎20分鐘,灌服或混飼餵服100隻雞。功能清熱,涼血,斂瘡。主治雞痘。敗毒和中散 出自《雞譜》。連翹 牛蒡子各3g 黃連(酒炒) 枳殼 桔梗各2g 紫草 甘草各1g蟬蛻7個 川芎1g 麥冬2g 木通 前胡 升麻各1.5g 為細末,水丸,每丸重3g,每服1丸。功能清熱解毒,寬胸利氣。主治雞痘。 潤喉煎 出自《中獸醫學雜誌》1987年第4期,原無方名。板藍根75g 麥冬50g 生地50g丹皮50g連翹50g萊菔子50g 知母25g 生甘草15g 水煎,去渣,成湯1 000ml,拌入飼料中喂500隻雞。功能清熱解毒,滋陰潤喉,下氣消食。主治粘膜型雞痘。 冰青散 出自《中獸醫學雜誌》1984年第12期。冰片 青黛 硼砂各等份 為極細末,用噴粉器噴於咽喉部,每雞每次O.1~O.15g。功能清熱解毒。主治雞粘膜型或混合型雞痘。 白礬液 出自《串雅獸醫方》,原無方名。白礬 研末外敷,或溶液洗之。功能防腐收斂。主治雞水眼(雞痘)。6.3 醫臟腑病方 沖和丸 出自《雞譜》。羌活 防風 蒼朮 白芷 川芎 生地 黃芩 細辛 甘草各等份共為末.並用生薑汁同棗泥丸之。每丸重3g,每服l丸。功能辛溫解表,散寒除濕。主治雞傷寒病症(風寒感冒之初期)。 小柴胡丸 出自《雞譜》。柴胡9g 黃芩3g半夏9g 甘草3g 共為細末.用生薑同大棗泥為丸,重3g每服1丸。功能和解少陽。主治雞傷寒病症。 本方源於《傷寒論》中的小柴胡湯,但減少了人蔘一味。適用於雞感冒等外感表證。病雞表現為精神沉鬱,翼垂毛乍,不欲飲食。 復方柴胡湯 出自《雞病中藥防治》,原無方名。柴胡知母 金銀花 連翹枇杷葉 萊菔子各50g水煎去渣,成湯1 000ml,分早、晚2次拌人飼料中喂1 000隻雛雞。功能清熱解毒,辛涼透表,化痰止咳,降氣消食。主治雛雞感冒。 方中按語云:「雛雞感冒,一般用辛涼解表葯即可治癒。雛雞形氣未充,切忌用苦寒之品。另外,在給葯後應適當提高室溫.以助藥力。」 四黃抽薪丸 出自《雞譜》。黃芩(酒炒) 梔子各15g石斛3g黃柏9g枳殼3g生石膏3g黃連6g大黃3g (壯者加,弱者莫用) 為細末,清茶和丸,每丸3g,每服1丸。功能清熱瀉火,表裡雙解,其瀉火之力強,猶如釜底抽薪,故名。主治雞傷熱。 涼膈散 出自《雞譜》。防風 荊芥 桔梗 山梔 玄參 石膏 薄荷 黃連 貝母 大黃天花粉牛蒡子各3g 為細末.水丸,每丸3g。每服1丸。功能瀉黃通便.清上瀉下。主治雞嗓黃。 發散丸 出自《雞譜》。蘇葉 前胡(醋炒) 枳殼各9g 姜半夏15g 紅橘 桔梗 葛根各9g甘草1.5g為末,和水為丸,丸重3g,每服1丸。功能發表散寒,理氣止咳,化痰平喘。主治雞寒喘。 雞即吉 出自《民間獸醫通訊》1958第4期。大黃2份 黃芩2份香附4份 蒙石2份各味分別研細末,前3味混合均勻,為水丸,再以蒙石末上衣,每丸重0.15g,每包裝20丸。內服,每雞每次2~4丸,小雞減半。功能清熱理氣。主治雞消化不良,下痢。 健脾消食丸 出自《雞譜》。白朮(土炒) 茯苓 厚朴(薑汁炒) 山楂(去子)各15g神曲30g麥芽 枳殼 青皮 砂仁各9g甘草1.5g為細末,神曲和為丸,每服1丸(3g)。功能消食導積。主治雞食積。 黃連飲 出自《養鴿指南》,原無方名。黃連O.8g 黃柏1g金銀花0.7g 木棉花0.7g 白頭翁0.5g茵陳O.4g蒼朮0.1g甘草0.3g煎湯去渣,供飲用。功能清熱解毒,燥濕止瀉。主治鴿腸炎,腹瀉。 類似方尚有:(1)連須飲 出自《養鴿指南》,原無方名。黃連須0.8g黃柏lg大黃O.25g 白頭翁 龍膽草各O.8g 白朮 茯苓 澤瀉各0.7g麥芽0.4g 甘草0.3g煎湯去渣,令其自飲,每日1劑,連服3日。功能清熱燥濕,健脾止瀉。主治鴿腸炎,泄瀉。(2)解毒止瀉飲 出自《獸醫驗方新編》,原無方名。黃連80g 黃柏100g金銀花70g石榴皮訶子甘草各30g煎湯去渣,供100隻鴿飲用。功能清熱解毒,澀腸止瀉。主治鴿瀉痢,潰瘍性腸炎。 二術柴胡散 雲南農業大學驗方,見於《中獸醫方劑大全》。蒼朮20g 厚朴 白朮 乾薑 肉桂柴胡 白芍龍膽黃芩各10g木炭末適量為末,混勻,外觀為黑色.分裝,每包重5g。大雞每服1包,小雞半包,日服2次。功能疏肝解郁,健脾和胃,燥濕止瀉。主治雞腹瀉。 龍蓍丁液 出自《黑龍江畜牧獸醫》1988年第1期。龍芽芴木 蓍草 丁香葉 按5:3:2配藥,採用閉路式水循環提取法煎煮3次,第1次加水10倍,冷浸30分鐘,煮沸2小時;第2次加水8倍,煎煮1.5小時;第3次加水6倍,煎煮1小時。過濾,合併3次藥液,常壓蒸餾法濃縮.除去2/3水分。高速離心10分鐘,除去沉澱,再減壓低溫濃縮至每lml相當於生葯10g。每日每隻雛雞用相當於原生葯0.4g,溶於飲水中服用。功能益氣,清熱,止痢。主治雛雞下痢,並有增重作用。 制脫散 山西省汾陽縣驗方,見於《中獸醫方劑大全》。党參100g黃芪100g白朮100g山藥100g升麻20g為細末,混合於50kg飼料內飼餵中雞。功能補中益氣。主治雞脫肛。 山西農業大學驗方(党參40g黃芪60g山藥50g升麻30g枳殼30g為細末,於飼料中添加2%,連喂10~30天,功能益氣升提,主治雞脫肛)與本方相近。 鹽石散 出自《中獸醫醫藥雜誌》1991年第6期,原無方名。食鹽2g 石膏2g 為細末 混於100g飼料中喂服,1日1次,連喂3天。功能清熱開胃。主治雞啄肛,啄羽,啄卵癖。 降石湯 出自《千家妙方》,見於《中獸醫醫藥雜誌》1989年第5期。降香3g石韋 滑石魚腦石各10g金錢草30g海金沙 雞內金 冬葵子各10g甘草梢3g川牛膝10g為末,拌在飼料中喂服,每雞每次服5g,每日2次,連服4天為1個療程。功能解表清熱,祛風利濕。主治雞痛風症。 茵陳三皮散 上海市奉賢縣驗方,原無方名。見於《中獸醫方劑大全》。茵陳60g茯苓 桑白皮大腹皮 姜皮 白朮 澤瀉 乾薑 青木香 厚朴 木瓜 大棗各30g 龍膽草60g 為細末,每羽每次0.5~1g,混飼料中喂服;或煎湯加入飲水中喂服。每天3次,3天為1個療程。功能利水消腫,益肝健脾。主治雞腹水綜合症。 特效腹水康 出自《中國獸醫雜誌》1998年第1期。茯苓85g 姜皮45g 澤瀉20g 木香90g白朮25g厚朴20g 大棗25g 山楂95g 甘草50g維生素C 45g 為末,預防在8~35日齡肉雞飼料中添加O.4%;治療添加1.5%,連用3~5天。功能健脾理氣,滲濕利水。用於防治肉仔雞腹水症。 腎腫痛風散 出自《畜禽魚病防治新技術》。海金沙 金錢草 澤瀉 木通 豬苓 滑石 茯苓川芎 白朮 大黃 為末,每公斤體重0.5~1g,1日分2次混飼餵,連用3~5天。功能清熱通淋。主治雞痛風。 金沙螻蛄散 山東省茌平縣驗方,原無方名。見於《中獸醫方劑大全》。海金沙 木通 瞿麥 螻蛄各等份 為末,每隻雞每日0.5~1g,拌飼餵服。功能利水通淋。主治雞痛風。 加減駐龍百補丸 出自《雞譜》。當歸(酒洗) 生地(酒洗) 熟地菟絲子各9g天冬麥冬各6g枸杞 白茯苓 山萸(酒浸) 山藥人蔘鹿角膠(蛤粉炒成珠)各9g五味子 柏子仁各3g牛膝(酒浸) 杜仲(姜炒)各9g共為細末,蜜丸,每丸3g,每服1丸。功能益氣補血,滋陰壯陽。主治雞勞傷。 本方可看成是雞的十全大補丸,人蔘一味現獸醫上一般用党參代替。雞勞傷表現「冠瘦,腿腳枯乾,飲食日減,精神疲倦,目光神少,不鳴不浴,懶行懶動。」多見於短期內頻繁角斗的鬥雞或交媾無度的公雞。 促精散 出自《中獸醫醫藥雜誌》1987年第6期。炙淫羊藿40g 肉蓯蓉 巴戟天 白朮各30g党參 麥門冬 天門冬 黃柏 甘草各20g為末,公雞每次8g,每天1次,調灌,或混於飼料中喂服,連用5天。功能益氣助陽。主治公雞精子、精液品質下降。 據報道,本方作為飼料添加劑,能提高公雞采精量,提高精液品質。6.4 醫蟲證雜病方 球康 出自《中國獸醫雜誌》1997年第11期。黃芪10g 白頭翁15g蒼朮10g 烏梅10g苦參12g黃柏12g地榆12g 白茅根12g薏苡仁7g為末,飼料中添加0.5%。功能扶正祛邪,燥濕止痢。主治雞球蟲病。 據報道,用本方進行試驗,抗球蟲指數達179.7。 常山柴胡合劑 出自《禽病防治》。常山500g柴胡80g加水5 000ml,煎湯去渣,候涼,1月齡雛雞每隻喂服10ml,連用3天。功能殺蟲。主治雞球蟲病。 據報道,用本方(名球蟲凈)治療患球蟲病病雞50例,治癒47例;對照組31例全部死亡(《湖北畜牧獸醫》1984年第4期)。 驅球散 出自《中國獸醫雜誌》1992年第3期。常山250g柴胡90g 苦參185g青蒿100g地榆炭90g白茅根90g煎湯,濃縮至280ml,稀釋後混拌於42kg飼料中,治療用;或為末,在飼料中添加0.5 9,6,預防用。功能清熱燥濕,殺蟲止痢。用於防治雞球蟲病。 球蟲七味散 出自《中獸醫病證診療經驗》。青蒿60g常山35g草果20g生薑30g柴胡45g白芍40g甘草20g煎湯去渣,拌人精料供50日齡雛雞100隻自由採食服用,1付葯煎2次,每日上下午各喂1次。功能清熱燥濕,殺蟲消積,健脾和胃。主治雞球蟲。 規那皮散 出自《最新實用獸醫手冊》。規那皮 黃連 黃芩 黃柏 鴉膽子 甘草各5g為極細末,初生雛雞每次0.5g,連服10~15天。功能清熱燥濕,殺蟲止痢。主治雞球蟲病。規那皮即奎寧樹皮。 四黃散 出自《中獸醫臨證要覽》。黃連 黃柏 黃芩 大黃各10g紫草15g煎湯去渣,拌飼料中供20隻30日齡左右雞服用。功用清熱燥濕,解毒化瘀。主治雞球蟲病。 據楊再昌等報道,用清熱燥濕葯(黃芩40% 黃柏30 9/6 土大黃30%),益氣健脾葯(炙黃芪60% 党參40%),澀腸止瀉藥(石榴皮60% 訶子40%),溫中散寒葯(吳茱萸60% 乾薑40%),補血藥(當歸50% 白芍50%),辛涼解表葯(柴胡70% 菊花30%)等6組中藥,對雞人工感染艾美爾球蟲的防治試驗結果表明:清熱燥濕組效果最好,抗球蟲指數為194.3;辛涼解表組和益氣健脾組具有一定效果,抗球蟲指數分別為171.8和168.5;其餘3組基本無效,抗球蟲指數為127.6~136.5(《中獸醫學雜誌》2000年第3期)。 白頭翁苦參湯 出自《中獸醫學雜誌》2000年第3期。白頭翁100g苦參100g 金銀花50g忍冬藤50g澤瀉30g黃連20g廣木香20g檳榔20g水煎3次,合併煎液,加入飲水中供100隻雞一次飲完,連用5天。功能清熱解毒,燥濕止痢。主治蛋雞大腸桿菌病,能使產蛋率迅速回升。 白頭翁苦參散 出自《中獸醫醫藥雜誌》1992年第4期。白頭翁苦參鴉膽子各等份 為末拌飼,每羽每次O.5~1g。功能清熱燥濕,殺蟲止痢。 痢感凈 出自《廣東省獸葯暫行質量標準》,原名雞痢感凈散。生石膏 寒水石各2g穿心蓮3g山香菜1g皂角刺O.5g雄黃0.3g 冰片O.2g痢特靈1g 為末,雞每公斤體重一次喂服0.5g,每天2次;或按1 9,6比例混飼餵服2天。功能清熱解毒,殺蟲。用於防治雞球蟲病和卡氏白細胞蟲病。 檳榔滅絛湯 出自《中獸醫醫藥雜誌》1997年第1期。檳榔300g貫眾280g紅石榴皮280g木香300g炒枳殼280g 大黃280g 茯苓300g 澤瀉300g 煎湯,供1 400隻成年鴨飲服。功能殺蟲驅蟲,行氣健脾。主治雞絛蟲病。 鶴草根芽丸 出自《中獸醫醫藥雜誌》1983年第1期,原無方名。仙鶴草根和根上發出的芽 洗凈,晒乾,研細,用少量麵粉和水製成葯重1~2g的粒丸。雞每公斤體重服1粒,連服1~2次。仙鶴草根芽亦可製成浸膏,按每公斤體重150mg有效劑量內服。功能驅蟲殺蟲。主治雞絛蟲。 據報道,該製劑對雞賴利絛蟲的驅蟲率為87%~100%。 南瓜子散 出自《中獸醫學雜誌》1989第4期,原無方名。南瓜子100g 焙焦,為末,拌米飯喂5隻成年雞。功能驅蟲。主治雞蛔蟲病。 雞癬膏 出自《雞譜》,原無方名。豬脂油125g 蝸牛60g 川椒60g 硫黃30g 黃連9g先將脂油煉出,將蝸牛入油內熬黃色;次下川椒同熬,去渣;再將黃連、硫黃為極細末,候油冷入內調成膏。治療時先刷去患處白屑,見血津為度,然後將藥膏搽之。功能潤膚殺蟲。主治雞癬。 硫黃軟膏 出自《養雞指南》。硫黃10g凡士林50g調成膏,每日1次塗搽患部。功能殺蟲止癢。主治雞脫羽蟎。 加味三妙散 出自《中獸醫醫藥雜誌》1986年第4期。黃柏 蒼朮各30g 滑石20g 石菖蒲 牛膝各10g蒼朮用米泔浸泡4小時,撈出文火炒干,再加黃柏同炒.炒至黃柏切面微黑即可;將滑石、牛膝、菖蒲暴晒2~3小時後,與前葯混合,磨細過篩備用。每次50g,混於米飯中喂服35~40隻患鴨,每日2次。功能清熱除濕,利水消腫。主治小鴨濕熱腳腫。 本方為三妙散加石菖蒲、滑石而成。 菌陳二參散 山西省離石縣驗方,原無方名。見於《中獸醫方劑大全》。茵陳 連翹各6g桔梗木通 蒼朮 柴胡 青皮 陳皮 苦參 沙參 土茯苓各3g升麻2g甘草3g分2次水煎,去渣,令其飲用4天。功能清熱解毒,滋陰散風。主治鸚鵡脫毛症。 應激安 出自《畜禽魚病防治新技術》。黃芪3g 白朮1.5g 松針粉2g 棗仁2g?槐葉粉1.5g為末,飼料中添加1%。功能益氣固本,寧心安神。用於防止雞的應激反應。 減抱方 出自《農政全書》。麻子炒熟,混飼料內餵食。功能潤燥滑腸,補充營養。用於減少母雞抱窩,促進產蛋。【通用方】8.1 清熱方 白虎湯 出自《傷寒論》,見於《中獸醫學》。知母45g石膏250g炙甘草15g粳米45g水煎至米熟湯成,去渣溫灌。功能清熱生津。主治陽明經證或氣分實熱證。 本方為治傷寒陽明經證或溫病氣分熱證的代表方。凡證見發熱、口乾、舌紅、苔黃燥、脈洪大而數者均可應用。用於治療某些傳染性或非傳染性病如流感、腦炎、肺炎等病的高熱期,常能收到較好效果。馬、牛劑量300~500g;羊、豬50~100g。據河北省冀縣宋同仁介紹,用加減白虎湯治療騾馬氣分熱證、馬里實熱便干證、馬里虛熱便稀證、馬乙型腦炎、牛高熱證、豬高熱證等共1 499例,治癒1 364例,好轉115例,有效率98.6%。 本方所治,為陽明氣分實熱證。熱勢瀰漫,尚未見腑實,故不宜攻下;熱盛必傷津液,若用苦寒直折,又恐化燥傷津。所以,方中石膏辛甘大寒,清瀉肺胃而除煩熱,為主葯;知母苦寒以清泄肺胃之熱,質潤以滋其燥,用為輔葯;石膏配知母清熱除煩之力尤強。甘草、粳米益胃扶津,使大寒之劑而無損傷脾胃之慮,共為佐使。諸葯合用,共奏清熱生津之功。白虎,古人謂西方金神,取以名湯,喻秋得金令,而炎暑自解。 據研究,本方對大腸桿菌及葡萄球菌作抑菌試驗,無論原液或濃縮液均無抑制作用。但用本方治療感染乙型腦炎病毒的小鼠,能提高存活率,與對照組比較有顯著差異。 黃連解毒湯 《外台秘要》引崔氏方;《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2000年版)中的黃連解毒散即源於本方。黃連45g黃芩黃柏各30g梔子40枚(45g)煎湯去渣,候溫灌服。功能瀉火解毒。主治三焦熱盛。 本方為治熱毒壅盛三焦的常用方,也是一個清熱解毒的基礎方。凡瘡黃疔毒、敗血症、膿毒敗血症、痢疾、肺炎等屬於火毒熾盛者,均可酌情使用,但以津液未傷者為宜。黃連解毒散的參考用量:馬、牛150~250g;羊、豬30~50g;兔、禽1~2g。 火熱熾盛即為毒,是以解毒必須瀉火;火主於心,宜瀉其所主。故用黃連為主葯,以瀉心火,兼瀉中焦之火;黃芩瀉上焦之火,黃柏瀉下焦之火,梔子通瀉三焦之火,導其下行,共為輔佐葯。四葯合用,苦寒直折,使火邪去而熱毒解,諸症可愈。 據研究,本方具有一定的抗菌、解毒、耐缺氧、抗自由基作用,對胃粘膜有保護作用。 本方加大黃,名黃連解毒丸,又名梔子金花丸(《宣明論方》),功能潤腸瀉熱,主治肺胃熱盛。本方加石膏、淡豆豉、麻黃,名三黃石膏湯(《外台秘要》)。功能表裡雙解,主治表證未解,里熱已熾。《豬經大全》中治「豬熱狂張口出氣」方(雅黃連、生梔子、枯黃芩、黃柏皮、辰砂末,豬心血調灌下)即為本方與《直指方》中的一個單方(硃砂、豬心血和丸)合併而成。此外,《新刻注釋馬牛駝經大全集》中有數方名黃連解毒湯,但與本方相比有較多加減。如治馬顙黃的黃連解毒湯(黃連、黃芩、黃柏、大黃、桔梗、苦參、玄參、地骨皮、閉喉草、梔子、連翹、甘草、天花粉、金銀花),治牛時疫發黃的黃連解毒湯(黃連、大黃、黃芩、梔子、連翹、鬱金、知母、貝母、天花粉、甘草、木通、金銀花、當歸、芒硝、木香、沉香),治駱駝心黃症的黃連解毒湯(黃連、大黃、黃芩、黃柏、知母、貝母、天花粉、桔梗、陳皮、梔子、連翹、芒硝、甘草)等,可供參考。 清瘟敗毒散 出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2000年版)。生石膏120g生地30g水牛角60g黃連20g梔子30g丹皮20g黃芩25g赤芍25g玄參25g知母30g連翹30g桔梗25g甘草15g淡竹葉25g為末,開水沖調,候溫灌服。馬、牛300~450g;羊、豬50~100g。功能瀉火解毒,涼血。主治熱毒發斑,高熱神昏。 本方源於《疫疹一得》中的清瘟敗毒飲,但以水牛角易犀角。原方為白虎湯、黃連解毒湯以及芍藥地黃湯(芍藥、地黃、丹皮、犀角,見於《外台秘要》)三方合併加減而成,既能清氣分之火,又能涼血分之熱,具有良好的清熱解毒作用。適用於瘟疫熱毒及一切火熱之證。凡丹毒、腦炎、敗血症等等屬於氣血兩燔者,均可酌情應用。 現代研究表明,本方對內毒素誘發的實驗動物溫病氣血兩燔證有治療作用,能明顯抑制發熱,改善血象變化,降低死亡率,延長存活時間;病理形態學觀察表明,本方有保護內臟器官、減輕病理損害的作用。 仙方活命飲 出自《校注婦人良方》,又名真人活命飲,見於《中獸醫學》;《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2000年版)中的消瘡散,即本方去炙穿山甲,並改為散劑。金銀花 陳皮各45g白芷 貝母 防風 赤芍 當歸 甘草 炒皂角刺 炙穿山甲 天花粉 乳香 沒藥各15g煎湯去渣,酒為引,候溫灌服。功能清熱解毒,消腫潰堅,活血止痛。主治瘡腫疔毒初起,證見紅腫熱痛,舌紅苔黃,脈數有力。 凡瘡腫疔毒,屬於陽證而體壯者,均可使用。《名醫方論》指出:「此瘍門開手攻毒之第一方也。」膿未成者,用之可使消散;膿已成者,服之可使外潰。《中獸醫治療學》載本方去穿山甲、皂角刺,加白葯子、連翹,治馬燙火傷火毒攻里。消瘡散的參考用量為:馬、牛250~400g;羊、豬40~80g;犬、貓5~15g。 現代研究表明,本方對乙型鏈球菌有高度抑制作用,對葡萄球菌抑制作用也很強。本方還可使實驗動物的全血比粘度與還原全血比粘度的比值明顯降低,並顯著縮短紅細胞電泳時間,但對血細胞壓積和血沉無明顯影響。實驗還證明,本方改善血液流變性的機制是通過抑制紅細胞聚集能力、提高紅細胞變形能力以及提高紅細胞表面負電荷密度來實現的。 降癰飲 出自《全國中獸醫經驗選編》。當歸75g生黃芪45g金銀花60g甘草30g為末,開水沖調,加白酒120g灌服。功能清熱解毒,益氣和血,托毒外出。主治癰腫瘡毒。 加減法:毒邪在前者加川芎;毒邪在中者加桔梗;毒邪在後者加牛膝;泄瀉者,加蒼朮、白朮;食減者加白朮、陳皮;氣虛者加黃芪、党參;有外感者加防風、連翹;毒邪屬陽者加白芷、皂刺、甲珠;屬陰者加肉桂、炮姜。 五味消毒飲 出自《醫宗金鑒》,見於《中獸醫學》。金銀花60g野菊花 蒲公英 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各25g水煎去渣,候溫灌服。功能清熱解毒,消散瘡腫。主治各種瘡癰,疔毒癤腫。 本方為治療瘡癰的重要方劑。凡瘡腫疔毒,局部紅腫熱痛,堅硬根深,舌紅脈數者,均可酌情運用。熱甚者,可加黃連、連翹;腫甚者,可加防風、白芷;血熱毒甚者,可加生地、丹皮、赤芍等。亦可加瓜蔞皮、貝母等,用於治療乳癰。 據《中成藥研究》1986年第12期報道,以每千克體重55g本方水煎劑給小鼠灌胃,觀察腹腔注射細菌懸液後24小時內動物死亡情況,以判斷其體內抗菌效果。預防組於注射菌液前1天給葯,治療組於注射菌液的同時給葯。結果:預防組8隻動物死亡7隻,治療組10隻動物死亡6隻,與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與土霉素組比較無顯著差異。 《中國獸醫雜誌》1987年增刊中載有一個五味消毒飲,與本方相近。蒲公英 魚腥草各80g金銀花連翹漏蘆各50g煎湯去渣,候涼灌服。此為馬的一次用量。其他動物酌情增減。功能清熱解毒。主治瘡癰腫毒。 魚腥草注射液 出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 (2000年版)。魚腥草經蒸餾製成滅菌水溶液,每1ml相當於原生葯2g。肌內注射,馬、牛20~40ml;羊、豬5~10ml;犬2~5ml。功能清熱解毒,消腫排膿,利尿通淋。主治肺癰,痢疾,乳癰,淋濁。 現代研究表明,魚腥草中所含癸醯乙醛、槲皮甙等具有廣譜抗菌、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抗炎、鎮痛、止血、止咳、抑製漿液滲出、促進組織增生、利尿等作用。 魚腥草單方及復方煎劑內服通常用於治療肺炎。例如《獸醫驗方新編》中就有下述數方:(1)魚腥草250g黃芩60g煎湯去渣,候溫灌服。功能清熱化痰。主治肺炎。(2)魚腥草60~90g,煎湯灌服,用於羊;(3)魚腥草 白茅根各30g金銀花15g連翹9g煎湯灌服,用於豬;(4)威靈仙9g魚腥草15g煎湯灌服,用於兔。 六神丸 出自《雷允上誦芬堂方》,見於《雞病中藥防治》。珍珠 牛黃 麝香各4.5g雄黃蟾酥冰片各3g除蟾酥外,各研細末,用酒化蟾酥,與葯末調勻為丸,如芥子大,百草霜為衣。馬、牛每次服100~200粒;雞每次服3~6粒。功能清熱解毒,消炎止痛。主治咽喉腫痛,雞傳染性喉氣管炎,禽霉形體病,雞痘。 現代研究表明,本方具有強心、抗炎、止痛、解毒等作用。 三子散 出自《內蒙古中獸葯標準》(1988年版),為蒙古族獸醫方,《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2000年版)收載。訶子 川楝子 梔子各等份 為末,馬、牛100~300g,駱駝250~450g,羊、豬10~40g,開水沖調,候溫灌服。功能清熱解毒。主治三焦熱盛,瘡黃腫毒,口舌生瘡。 在藏族和蒙古族獸醫中,訶子被稱為「聖葯」和「葯中之王」。故在藏族獸醫和蒙古族獸醫方中常用訶子。例如:(1)三味丸藏獸醫方。見於《中獸醫方劑大全》。訶子肉30g蓽茇15g雪上一枝蒿15g(土炒) 為丸如豌豆大。馬、牛20丸;羊3丸。主治寒瀉。(2)七味訶子散 蒙古獸醫方。見於《中獸醫方劑大全》。訶子 草烏葉各25g茜草 翻白草 黑雲香各10g銀硃 甘松各5g 為末,羔羊3~5g。治羔羊痢疾。(3)七寶湯藏獸醫方。見於《中獸醫方劑大全》。訶子 山楂 川楝子 藏木香 乾薑 木藤蓼 草本懸鉤子各30g煎湯服,每天2劑。治馬、牛風寒感冒。 雙黃連口服液 出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2000年版)。金銀花375g黃芩375g連翹750g黃芩切片,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為2小時,第二、三次各l小時,合併煎液,濾過,濾液濃縮並在80℃時加入鹽酸(2tool/L)適量,調pH值至1.0~2.0,保溫1小時,靜置12小時,濾過,沉澱加6~8倍量水,用40%氫氧化鈉溶液調pH至7.0,60℃保溫30分鐘,靜置12小時,濾過,沉澱用乙醇洗至pH值至7.O,揮盡乙醇備用。金銀花、連翹加水溫浸半小時後,煎煮兩次,每次1.5小時,合併濾液,濾過,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0~1.25(70~80℃測),冷至40℃時緩慢加入乙醇,使含醇量達75%,充分攪拌,靜置12小時,濾取上清液,殘渣加75%乙醇適量,攪勻,靜置12小時,濾過,合併乙醇液,回收乙醇至無醇味,加入黃芩提取物,並加水適量,以40%氫氧化鈉溶液調pH值至7.0,攪勻,冷藏(4~8℃)72小時,濾過,濾液調節pH值至7.0,加水製成1 000ml,攪勻,靜置12小時,濾過,灌裝,滅菌,即得。犬、貓2~5ml;雞O.5~1ml。功能辛涼解表,清熱解毒。主治感冒發熱。 臨床應用表明,本方及雙黃連粉針劑對各種細菌性感染疾病,如急性呼吸道感染、腸道感染、膽囊炎、尿路感染等,均有較好療效。 清開靈注射液 出自《江蘇中醫雜誌》1981年第3期。牛黃 水牛角 珍珠母 黃芩 金銀花 梔子板藍根製成注射液,肌內注射或靜脈滴注。功能清熱開竅。主治邪熱熾盛,內陷心包,燔灼營血;或痰火上擾,蒙閉清竅,神志昏迷等。 本方是在《溫病條辨》安宮牛黃丸(牛黃鬱金犀角 黃連 硃砂 梅片 麝香珍珠 山梔雄黃 黃芩)的基礎上改制而成,對外感高熱證等的治療具有良好效果。現代研究表明:本方能使實驗動物腦內藍斑乙醯膽鹼酯酶活性顯著增強;對心肌細胞膜ATP酶活性具有明顯抑制作用;能抑制腦勻漿脂質過氧化物的生成;還能影響T淋巴細胞的有絲分裂反應。 麻杏甘石湯 出自《傷寒論》;《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2000年版)中的麻杏石甘散即源於本方。麻黃30g杏仁45g炙甘草30g石膏120g煎湯去渣,候溫灌服。功能辛涼宣洩,清肺平喘。主治表邪化熱、壅遏於肺所致的咳喘。 這是一個清宣肺熱的重要方劑。也可看成是麻黃湯去桂枝、加石膏而成。本方與麻黃湯均可治喘,但麻黃湯治風寒實喘,而本方治風熱實喘,寒溫不同,不能混淆。《全國中獸醫經驗選編》載本方治豬外感風熱咳嗽。麻杏石甘散的參考用量:馬、牛200~300g;羊、豬30~60g;兔、禽2~5g。 現代研究表明,本方有退熱、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用於退熱時,方中的有機、無機兩類成分還有協同功效。 清胃散 出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2000年版)。生石膏60g 大黃 玄明粉各45g知母 黃芩 天花粉麥冬 甘草各30g陳皮 枳殼各25g為末,開水沖調,候涼灌服。馬、牛250~350g,豬、羊50~80g。功能清熱瀉火,理氣開胃。主治胃熱食少,便干。 本方可視為白虎湯合大承氣加減變化而成。 白頭翁湯 出自《傷寒論》;《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2000年版)中的白頭翁散即源於本方。白頭翁60g黃柏45g黃連30g秦皮45g煎湯去渣,候溫灌服。功能清熱解毒,涼血治痢。主治痢疾。 本方為治熱痢下重的重要方劑。凡動物腸炎、下痢等屬於濕熱證者,均可酌情加味使用。方中行氣之力不足,可加木香、檳榔以行氣導滯;挾食滯者,可加枳實、山楂以消食導滯。白頭翁散參考用量.馬、牛150~250g;羊、豬30~45g;兔、雞2~3g。 據研究,無論在體內或體外,本方對志賀氏、宋內氏及弗氏痢疾桿菌,均有抑制作用,並可促進機體機能,增強抗病能力。 白龍散 出自《全國中獸醫經驗選編》,《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2000年版)收載。白頭翁60g龍膽30g黃連10g為末,馬、牛40~60g;羊、豬10~20g;兔、禽1~3g。功能清熱燥濕,涼血止痢。主治濕熱瀉痢,熱毒血痢。 《中國獸醫秘方大全》中有減味白龍散:白頭翁2份 龍膽草1份 研成細末,每頭仔豬每次6~9g,用米湯或溫開水將葯攪成糊狀喂服。能採食者,可拌入飼料中喂服,每日1次,連喂3次。據青海省獸醫院用此方治療仔豬白痢38頭,治癒率為86%。山西省高平縣牛庄鄉獸醫站用此方治療仔豬白痢100多頭,治癒率為92%。 穿心蓮注射液 出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2000年版)。為穿心蓮經水醇法提取製成的滅菌水溶液,每1ml相當於原生葯1g。取穿心蓮,加水煎煮兩次.合併煎液,濃縮,以乙醇沉澱,濾過,濾液加註射用水至全量,調pH,灌封,滅菌,即得。肌內注射。馬、牛30~50m.1;羊、豬5~15ml;犬2~5ml。功能清熱解毒。主治腸炎,肺炎,仔豬白痢。龍膽瀉肝湯 出自《和劑局方》;《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2000年版)中的龍膽瀉肝散即源於本方。龍膽草45g梔子柴胡澤瀉車前子木通生地各25g當歸20g黃芩30g甘草15g煎湯去渣,候溫灌服。功能瀉肝膽實火,清三焦濕熱。主治肝火上炎或濕熱下注。 凡急性結膜炎、外耳道癰腫、急性黃疸型肝炎、尿路感染等病,屬於肝火上炎或濕熱下注者,均可酌情應用本方。《中獸醫方劑選解》記載,用本方治療馬「陰道流黃白之物,陰戶潰瘍,月余不愈」病例,取得療效。龍膽瀉肝散參考用量:馬、牛250~350g;羊、豬30~60g。 現代研究表明,本方有消炎、抑菌,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還能抑制某些過敏反應。 香薷散 出自《和劑局方》,又名三物香薷飲,見於《中獸醫學》。香薷 白扁豆 厚朴 為末,水調灌服。功能祛暑解表,化濕和中。主治暑月外感於寒,內傷於濕。 據報道,用三物香薷飲加味(加蒼朮、白朮、茯苓、澤瀉、烏梅、訶子、木香、陳皮)治療耕牛流行性腹瀉,收到良效。 《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2000年版)中收載的清暑散(香薷 白扁豆 藿香 菊花 薄荷各30g金銀花60g麥冬 木通茯苓茵陳石菖蒲各25g豬牙皂20g甘草15g為末。馬、牛250~350g;羊、豬50~80g;兔、禽1~3g。功能清熱祛暑。主治傷熱,中暑)就是以本方為基礎加減變化而成,功用同中有異。8.2 瀉下消導方 保健錠 出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2000年版)。樟腦30g薄荷腦5g大黃15g陳皮8g龍膽15g甘草7g大黃、陳皮、龍膽、甘草4味藥粉碎成中粉;將樟腦、薄荷腦溶於適量乙醇中,再加入上述粉末及適量滑石粉、澱粉,總量為100g,混勻,壓製成錠,陰乾,即得。馬、牛12~40g;羊、豬4~12g;兔、禽O.5~2g。功能健脾開胃,通竅醒神。主治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心衰乏力。 大承氣湯 出自《傷寒論》,見於《豬經大全》;《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2000年版)收載名大承氣散。大黃60g厚朴45g枳實60g芒硝250g水煎去渣,候溫灌服,或研末水調灌服。功能峻下熱結。主治陽明腑實證熱結胃腸,秘結。 本方主證,前人歸納為痞、滿、燥、實四字。「痞」是自覺胸脘有閉塞壓重感;「滿」是脘腹脹滿;「燥」是糞便乾燥;「實」是燥糞與熱邪互結而見秘結、腹痛。由於本方能峻下熱結,承順胃氣下行,使塞者通,閉者暢,故名承氣。獸醫臨床常以本方為基礎加味,治療動物便秘和結症。如《豬經大全》中治「豬瘟疫火熱內實」方(生大黃四兩、芒硝三合、小枳實五合、厚朴一兩,四味共煎);《活獸慈舟》中治馬大便燥結方(大黃芒硝 皂角 牛膝檳榔前仁枳殼厚朴滑石);甘肅省獸醫研究所的加味大承氣湯(大黃60~290g芒硝360g枳實30g厚朴30g檳榔15g見《全國中獸醫驗經選編》);《中獸醫學初編》治牛便秘,也就是用的大承氣湯加味(大黃枳實厚朴郁李仁續隨子青皮 山楂麥芽芒硝瓜蔞)。但馬騾結症大多以糞結為主,結重熱輕,故芒硝用量應大,且常配伍二丑、檳榔等峻逐葯以及麻仁、郁李仁、麻油等潤通葯以加強藥力。 現代研究表明,本方有明顯的瀉下作用,且原方較單用瀉下藥或單用行氣葯的瀉下作用強。藥理實驗表明,本方能降低實驗性腸梗阻時腸粘膜中的組織胺,使血漿去甲腎上腺素顯著降低,明顯抑制結腸平滑肌Ca內流,對血管活性腸肽呈雙向調節作用,增加胃電波幅。實驗還表明,本方的不同煎法中,以經典煎法(先煎枳實、厚朴,後人大黃再煎,最後溶人芒硝)制出的藥液作用最強。 . 《中獸醫學雜誌》1982年第2期報道,用此方加減治療豬便秘、傷食等症52例,其中熱秘15例(輕症10例,重症5例),均治癒。繼發性熱秘8例,治癒3例,死亡5例。虛秘10例和冷秘3例均治癒。傷食16例,治癒10例,傷食兼泄瀉6例,治癒4例,無效2例。 本方去芒硝,名小承氣湯(《傷寒論》),其主治僅具痞、滿、實三證,而燥證未具。本方去枳實、厚朴,加炙甘草,名調胃承氣湯(《傷寒論》),主治燥熱內結,配甘草乃取其和中調胃,下不傷正。《活獸慈舟》用調胃承氣湯治羊宿食不轉。《獸醫科技雜誌》1980年第5期報道,治療豬胃腸實熱便秘894例,除28頭用藥2次外,余均1次治癒。全國高等農業院校教材《中獸醫學》中治前結的三消承氣湯(山楂麥芽六神曲 大黃各60g枳實厚朴各15g檳榔10g代赭石45g)為本方減芒硝,加檳榔、代赭石與三仙而成。北京市門頭溝區獸醫院治馬騾結症所用的枳實破結散(枳實、番瀉葉、大黃、芒硝、二丑、厚朴、青皮、木香、白豆蔻、砂仁)也是在大承氣湯的基礎上加味而成。該院以這一處方為主,治療馬屬動物大腸便秘409例,治癒403例(《華北地區中獸醫資料選編》29頁)。另據中國農業科學院中獸醫研究所資料,用加味承氣湯治療馬、騾、驢的結症225例,治癒218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2000年版)中收載的另外兩個瀉下方劑,通腸散(大黃150g枳實60g厚朴60g檳榔30g玄明粉200g 為末,馬、牛200~350g;羊、豬30~60g。功能通腸瀉下。主治便秘,結症)和木檳硝黃散(檳榔30g大黃90g玄明粉110g木香30g為末,馬150~200g;牛250~400g;羊、豬60~90g。功能通便瀉熱,理氣止痛。主治實熱便秘,胃腸積滯。)均是由本方加味或加減而來。 十棗湯 出自《傷寒論》,見於《全國中獸醫經驗選編》。芫花 甘遂 大戟各5~10g 大棗10枚(150g)芫花等3味共為細末,大棗煎湯調灌。功能攻逐水飲。主治胸腹積水或水腫屬於實證者。 本方適用於水腫、胸腹積水等屬於實證者。凡滲出性胸膜炎、胸水、腹水或全身水腫,體質尚佳者,可酌情使用。體虛及孕畜慎用。如患畜體虛邪實,又非攻不可者,可將本方與健脾補益方劑交替使用,或先攻後補,或先補後攻。甘肅省獸醫研究所路玉傑治馬胸水方即為本方:大戟、芫花、甘遂各3g,大棗10個,共為細末,開水沖,候溫灌服(見《全國中獸醫經驗選編》192頁)。甘肅省獸醫研究所治母豬腹水方(大戟9g、甘遂9g、白芥子15g、大棗10g,共為末,溫開水沖服。見載於《全國中獸醫經驗選編》)即是本方去芫花加白芥子而成。 本方為峻下逐水之劑,主治實證水飲停聚。《金匱要略》云:「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脈沉弦者,有水,可下之。」方中甘遂善行經隧水濕,大戟善泄臟腑水濕,芫花善消胸脅伏飲痰癖,三葯藥性峻烈,合而用之,逐水飲之力甚著。三葯皆有毒,凡大毒治病,每傷正氣,故以大棗十枚,益氣護胃,緩和藥性之峻烈,使下不傷正。《醫方集解》云:「芫花、大戟,性辛苦以逐水飲,甘遂苦寒,能直達水氣所結之處,以攻決為用。三葯過峻,故用大棗之甘以緩之,益土所以勝水,使邪從二便而出也。」 曲麥散 出自《元亨療馬集》,原名麴櫱散,《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2000年版)收載。六神曲60g麥芽 山楂各30g厚朴枳殼 陳皮 青皮 蒼朮各25g甘草15g 為末。馬、牛250~500g;羊、豬40~100g。功能消積破氣,化谷寬腸。主治胃腸積滯,傷料。 本方實際上可看成是平胃散(《和劑局方》,見祛濕)加味,即平胃散君三仙,再加枳殼、青皮(以及蘿蔔、生油)而成。 臨床用治傷料時,常宜加檳榔、二丑,以至硝、黃等攻下藥,以增強其消導通瀉之功。如《中獸醫診療經驗》第2集中治馬傷料的三仙湯,即本方去甘草,加生二丑、檳榔、大黃、芒硝;《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2000年版)中的消積散(山楂45g 麥芽90g神曲45g炒萊菔子45g大黃30g玄明粉45g為末,開水沖調,候溫灌服。功能消食導滯,下氣消脹。主治傷食積滯)和健胃散(山楂60g神曲60g麥芽60g檳榔15g為末,開水沖調,候溫灌服。功能消食下氣,開胃寬腸。主治傷食積滯,消化不良)。也是宗本方理法而組方更加簡明的方劑。 若患馬兼見拘行束步,四足如攢癥狀者,宜按料傷五攢痛施治,即消食導滯與活血清熱並用,於本方中加當歸、紅花、沒藥、大黃、黃葯子、白葯子等葯,或直接採用《元亨療馬集》中的紅花散(紅花、沒藥、桔梗、神曲、枳殼、當歸、山楂、厚朴、陳皮、甘草、白葯子、黃葯子、麥芽)。 強壯散 出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2000年版)。党參黃芪各200g六神曲 麥芽山楂(炒)各70g茯苓150g白朮100g草豆蔻140g為末。馬、牛250~400g;羊、豬30~50g。功能益氣健脾,消積化食。主治食欲不振,體瘦毛焦,生長遲緩。 這是一個消補並施的方劑,類似方尚有:四君三消散(出自《中獸醫治療學》。白朮茯苓 党參 山楂 神曲各15g厚朴檳榔砂仁香附各12g甘草9g為末,蘿蔔250g煎湯沖葯,候溫灌服。功能健脾消食。主治脾虛食滯)等。 保和丸 出自《丹溪心法》,見於《中獸醫學》。山楂180g神曲60g半夏 茯苓90g 陳皮連翹蘿蔔子各30g 研細末,煮糊為丸;亦可為末調灌。馬、牛150~200g;羊、豬20~30g。功能消食和胃。主治食滯。 草料積滯,當以消食化滯之法治之。方中諸葯合用,使食滯得消,胃氣得和;雖以消導為主,但其性平和,故名保和。本方為消食和胃之輕劑,適用於豬和幼齡動物。若食積腹脹較重者,可加枳實、厚朴;糞干便秘者,可加大黃、芒硝、檳榔;食積化熱者,可加黃芩、黃連。 枳術丸 《脾胃論》引張潔古方,又名枳實丸,見於《中獸醫方劑學》。白朮60g 枳實30g為末,燒飯為丸;或為末調灌。馬、牛100~150g;羊、豬10~20g。功能健脾消食。主治脾胃虛弱,飲食停滯。 本方所治為脾虛食滯。脾虛當補,食滯宜消。方中白朮用量大於枳實一倍,乃補重於消,寓消於補之意。本方可視為《金匱要略》枳術湯變化而來。枳術湯中枳實用量大於白朮一倍,且用湯劑,意在以消為主,適用於食滯重於脾虛之證。 本方加神曲、麥芽,名曲麥枳術丸(《醫學正傳》),助長消食化滯之功;本方加砂仁、木香,名香砂枳術丸(《攝生秘剖》),增強行氣溫中之力。 木香檳榔丸 出自《儒門事親》,見於《中獸醫學》;《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2000年版)中的木香檳榔散即源於此方。木香 檳榔 青皮 陳皮 莪術 黃連各30g 黃柏 大黃各90g香附牽牛子各120g為細末,水丸;或為末調灌。功能行氣導滯,攻積泄熱。主治積滯內停,肚腹脹痛,排糞不爽,痢疾。 《衛生寶鑒》中的木香檳榔丸多枳殼、三棱、芒硝3味,攻積導滯之力更強。據報道,用加味木香檳榔丸治牛「剝腸症」(黏膜性腸炎).獲較好療效。木香檳榔散參考用量:馬、牛300~450g;羊、豬60~90g。 檳榔煎 出自《獸醫驗方新編》,原無方名。檳榔(適量) 煎湯去渣.空腹灌服。功能驅蟲。主治鴿氣管線蟲病,絛蟲病,每公斤體重1.0~1.5g;治犬華枝睾吸蟲病.每日用量50g。 《中國獸醫雜誌》1963年第2期載:治鵝絛蟲,每隻用檳榔2g煎服;第3期載:治鴨絛蟲,用量為每公斤體重1g。 增液承氣湯 出自《溫病條辨》,見於《中獸醫方劑學》。玄參60g麥冬45g生地45g大黃30g芒硝100g煎湯去渣,候溫灌服;或研末沖服。功能滋陰增液,通便泄熱。主治陽明溫病,熱結陰虧。 本方所治為熱結陽明,正虛邪實,陰津漸竭,燥屎不行。其證雖屬熱結,亦緣陰虧,即所謂「無水舟停」。本方甘涼濡潤和咸苦潤下並施,以圖陰液復,熱結除,即所謂「增水行舟」。 黃龍湯 出自《傷寒六書》,見於《中獸醫方劑學》。大黃45g芒硝60g枳實30g厚朴15g甘草15g 當歸45g人蔘30g桔梗15g生薑、大棗為引,煎湯去渣,候溫灌服。功能扶正攻下。主治里熱成實而氣血虛弱之證。 本方為攻下與扶正兼施之劑。可用於陽明腑實證而氣血兩虛者;亦可用於老弱動物的結症或便秘。 一捻金 出自《醫宗金鑒》,見於《中獸醫治療學》。人蔘大黃黑丑 白丑檳榔各等份為末,水調灌服。功能扶正瀉下。主治幼畜便秘。 《中獸醫治療學》載用本方(每次1.5~3g內服)治幼駒胎糞難下。 8.3 解表方及和解方麻黃湯出自《傷寒論》,見於《中獸醫治療學》。麻黃45g桂枝30g杏仁70個(45g) 炙甘草15g煎湯灌服;或為末,開水沖調,候溫灌服。功能發汗散寒,宣肺平喘。主治外感風寒表實證。 本方是《傷寒論》名方.原為太陽傷寒證而設。用發汗宣肺之法,以解除在表之寒邪,開泄鬱閉之肺氣,使表邪得解,肺氣宣通,自然寒熱退而喘咳平。凡動物患感冒,證見惡寒發熱、精神短少、弓腰、無汗而喘、舌苔薄白、脈浮緊者,可酌情應用。《中獸醫治療學》用本方治豬風寒咳嗽。 現代研究表明,麻黃湯、桂枝湯、銀翹散、桑菊飲均能促進大鼠的汗腺分泌,並呈顯著的量效關係。以發汗的藥效法測定了這4個方劑的藥效動力學參數(富杭育等:《中藥藥理與臨床》1992年第5期),見表6。表6麻黃湯、桂枝湯、銀翹散和桑菊飲的藥效動力學參數 本方去桂枝,加生薑,名三拗湯(《和劑局方》)。功能宣肺止咳平喘。主治外感風寒,咳嗽氣喘。本方倍用麻黃、炙甘草、加石膏、生薑、大棗,名大青龍湯(《傷寒論》)。功能外解風寒鬱閉,內清里熱煩躁。主治風寒表實證而兼有里熱者。 桂枝湯 出自《傷寒論》,見於《全國中獸醫經驗選編》。桂枝45g芍藥45g炙甘草30g生薑45g大棗20枚(20g)煎湯去渣,候溫灌服。功能解肌發表,調和營衛。主治外感風寒表虛證,證見發熱惡風,汗出,舌苔薄白,脈浮緩。 《全國中獸醫經驗選編》載:本方可廣泛應用於動物一些表證性疾病,尤其適用於表虛患畜。如傷風感冒或流感、風寒犯肺、外感性腹痛、風寒束腿、母畜產後發熱、過勞中風證等,均可用桂枝湯加味。 銀翹散 出自《溫病條辨》,《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2000年版)收載。連翹45g金銀花45g薄荷30g荊芥穗25g淡豆豉30g 牛蒡子30g 桔梗25g 淡竹葉20g 生甘草25g為末,開水或蘆根煎湯沖調,候溫灌服。功能疏散風熱,清熱解毒。主治風熱感冒,溫病初起。 本方為辛涼平劑,適用於溫病範圍內的各種疾病初期,如流行性感冒、肺炎等;亦可用於瘡黃疔毒初起而兼有風熱表證癥狀者。參考用量:馬、牛250~400g;羊、豬50~80g;兔、禽1~3g。 現代研究表明,本方具有解熱、抗炎、抗過敏,以及廣譜抗菌和明顯的抗病毒作用。 桑菊飲 出自《溫病條辨》,見於《中獸醫方劑學》;《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2000年版)中的桑菊散即源於本方。杏仁30g連翹30g薄荷15g桑葉40g菊花30g桔梗30g甘草15g葦根30g為末,開水沖調,候溫灌服。功能疏散風熱,宣肺止咳。主治風溫初起,風熱咳嗽。 本方為治風溫之邪侵人肺經的一個方劑。可用於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氣管炎、咽喉炎等。但藥力嫌輕,可酌情加知母、貝母、黃芩、天花粉等。原方加減法:「氣粗似喘,燥在氣分者,加石膏、知母;舌絳,暮熱甚,燥邪入營,加元參、犀角各5g(各一錢);在血分者,去薄荷、葦根,加麥冬、細生地、玉竹、丹皮各10g(各二錢);肺熱甚,加黃芩;渴者,加花粉。」《全國中獸醫經驗選編》用本方加減治牛風熱咳嗽。桑菊散參考用量:馬、牛200~300g;羊、豬30~60g。 《中獸醫醫藥雜誌》1997年第4期載:用桑菊飲加減(桑葉、菊花、杏仁、連翹各50g,甘草20g,桔梗、薄荷、蘆根各30g為末,分4次調服,日服2次。熱盛者加黃芩30g;喘促者加蘇子、葶藶子,桑皮易桑葉各50g;肺氣不利者加蠶沙60g、海風藤40g;表實重者加麻黃30g)治牛流行熱效果良好。 敗毒散 又名人蔘敗毒散。出自《小兒葯證直訣》,見於《中獸醫方劑學》。柴胡前胡 川芎枳殼 羌活 獨活 茯苓桔梗人蔘各30g 甘草15g 為末,引生薑、薄荷,開水沖調,候溫灌服。功能益氣解表,散風祛濕。主治外感風寒濕邪。 本方可用於體質虛弱而外感風寒濕邪之證。 本方去人蔘、生薑、薄荷,加荊芥、防風,名荊防敗毒散(《攝生眾妙方》),功能發汗解表,散風祛濕;主治外感風寒濕邪,以及時疫、痢疾、瘡瘍具有風寒表證者。《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2000年版)中的荊防敗毒散即本方。其參考用量為:馬、牛250~300g;羊、豬40~80g;兔、雞1~3g。該藥典中還收載有一個荊防解毒散:金銀花 連翹 苦參 蟬蛻各30g生地黃牡丹皮 赤芍荊芥 薄荷 防風 甘草各15g為末。馬、牛200~300g;羊、豬30~60g。功能疏風清熱,涼血解毒。主治血熱風疹,遍身黃。本方去人蔘,加銀花、連翹,名銀翹敗毒散(《醫方集解》),功能清熱解毒,散風祛濕;主治癰瘡紅腫疼痛,屬熱毒為患者。 柴葛解肌散 出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2000年版)。柴胡30g葛根30g甘草15g黃芩25g羌活30g 白芷15g 白芍30g桔梗20g生石膏60g 為末。馬、牛200~300g;羊、豬30~60g。功能解肌清熱。主治感冒發熱。 本方源於《傷寒六書》中的柴葛解肌湯,但增加了一味生石膏。 防風通聖散 出自《宣明論》,見於《新刻注釋馬牛駝經大全集》。防風荊芥麻黃連翹薄荷川芎 當歸 白芍 白朮 梔子 大黃 芒硝 石膏 黃芩 桔梗 甘草 滑石 為末,開水沖調,候溫灌服。功能解表通里,疏風清熱。主治風熱壅盛,表裡俱實,瘡黃。 本方是解表、清熱、攻下並用的方劑,主治外感風邪,內有蘊熱,表裡皆實之證。《抱犢集》中「治牛五臟七結不通」的防風通聖散與本方相近,無麻黃、白朮、石膏,多枳實。 小柴胡湯 出自《傷寒論》;《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2000年版)中收載的小柴胡散即源於本方。柴胡60g茯苓 人蔘半夏 甘草各45g 煎湯服。功能和解少陽,扶正達邪,解熱。主治少陽證,寒熱往來。方中人蔘一般用党參。 原方以姜、棗為引,主治少陽病。《傷寒論》原書所載方證為「口苦,咽干,目眩」及「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等;並說:「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凡感冒、流感、急性支氣管炎、肺炎、胸膜炎、肝炎、瘧疾、黃疸、胃炎、急性胃腸炎、腎炎、乳房炎以及產後諸疾,見有往來寒熱等少陽證者,無論外感還是內傷,均可酌情應用本方調治。據報道,在獸醫臨床上應用本方的指征為:(1)外感發熱,食納不佳,或食滯不消,或腹脹,或二便失調者;(2)外感五六日以上,甚至月余,而少陽證(寒熱往來,精神時好時差,食納欠佳等)仍在者;(3)脾胃不和,食慾久不恢復,服健脾開胃藥效果不佳者;(4)肝氣鬱滯所致精神不振、食減、睾丸腫痛,或見黃疸者。山西農業大學觀察研究,豬少陽病的主要癥狀是寒熱往來(一天之內體溫時高時低,皮
推薦閱讀:

女生適合當獸醫嗎?
女子撿到一隻流浪貓,越長越奇怪,獸醫檢查後直說發財了
犬瘟熱的戰鬥歷程
獸醫微生物複習資料
五行學說在中獸醫學中的應用

TAG:獸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