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疹濕疹,逃不出這四招!這是中華醫學傳家寶

列位看官,今天為你說上一病,這就是關於皮膚風疹、濕疹。現代醫學裡面的濕疹、蕁麻疹、銀屑病、藥物性皮炎等,均屬於這一範疇。

這種病一旦沾上了,我們該怎麼擺脫?

在這裡,我們不說西藥,不說西醫理論,只來向你介紹一下,祖國傳統醫學對這類疾病的治療心法。

它特別質樸,說來妙趣橫生,同時也特別好理解。

現在,我們來回想一下,一旦有了蕁麻疹、濕疹,我們的皮膚都有什麼感受。

首先,看官十有八九會感覺到癢。說實在的,如果感覺不到瘙癢,我們有可能對其連理都不理,根本不當個事兒。這種瘙癢感,是影響我們生活質量的關鍵因素。但是,這種瘙癢有什麼特點?是不是時隱時現、時作時止?這像不像一陣風吹來吹去,像不像一朵雲飄來盪去呢?

確實很像。所以古人說了,這是風邪所致。

接著再看,皮膚瘙癢了,我們忍不住去撓一撓。這一撓不要緊,患處竟然滲出了一點津水,彷彿破潰了一般。這個現象說明什麼?說明我們身體有濕邪。

於是古人又說了,這是濕邪浸淫皮膚所致。

然後再看,皮膚除了疹子,看上去是不是一團一團發紅,凸起在皮膚表面?這樣皮疹發紅的現象,在古人看來就是有熱。

好,到這裡,古人總結出了造成此類疾病的三條因素,這就是風、濕、熱三邪。

於是乎,祖國傳統醫學應對風疹、濕疹的治療之法,就基本明細了。這就是祛風、清熱、利濕。當然,還有一條,就是要養血。為什麼要養血呢?因為「血行風自滅」。

道理,很容易弄懂。我們到底該如何調治呢?在這裡,我們為您展示一張祖國傳統醫學的著名方劑。在任何一本中醫方劑學教科書裡面,它都是被重點介紹和解讀。組方如下——

荊芥、防風、牛蒡子、蟬蛻、苦參、蒼朮、石膏、知母、當歸、生地、胡麻仁各6克,甘草、木通各3克,水煎服即可。

這張方劑,名字叫做消風散。它源於《外科正宗》。在中醫學世界裡,此方是治療風疹、濕疹的常用方、慣用方,也是每個愛好中醫、研習中醫的人,所必須深刻理解的方劑。

方才說過,祛風、除濕、清熱、養血,是中醫治療此類疾病的四種招法。上面這方子,就集中體現了此類思路。

祛風,我們用荊芥、防風、牛蒡子和蟬蛻。荊芥,性味辛溫,歸肺、肝經,功在解表散風,透疹。防風,性味辛、甘,溫,歸膀胱、肝、脾經,功在解表祛風,勝濕,止痙。那牛蒡子,性味辛、苦,寒,歸肺、胃經,功在疏散風熱,宣肺透疹。那蟬蛻,性味甘,寒,歸肺、肝經,功在散風除熱,利咽,透疹。四味葯都有祛風的作用,用在一起幫助我們開發腠理。

除濕,我們用苦參、蒼朮和木通。苦參,性味苦,寒,歸心、肝、胃、大腸、膀胱經,善於清熱燥濕。蒼朮,性味辛、苦,溫,歸脾、胃、肝經,功在燥濕健脾,祛風散寒。還有那木通,性味苦,涼,入心、小腸、膀胱經,可以瀉火行水利尿。三味葯聯用,幫助我們把濕邪化去。

清熱,我們用知母和石膏。這兩味葯,想必看官早已知道,都是清陽明肌熱的要葯,我們就不必贅言了。

最後,我們來養血。當歸、生地、胡麻仁三味葯配合,可以滋陰潤燥、養血活血。

就這樣,一張消風散,疏風養血、清熱除濕,由於風、濕、熱三邪所致的皮膚濕疹、風疹等疾病,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療。現代中醫臨床,經常用它治療蕁麻疹、濕疹、藥物性皮炎、接觸性皮炎、急性腎炎、銀屑病、春季結膜炎等,常常獲得滿意效果。

看官,讀到這裡您該明白了,其實中醫不複雜。它對疾病病因病機的認識,只要細心揣摩,是不難領會的。它的治療手段,只要潛心研究,是不難體悟的。所以說,中醫學,是真正的屬於老百姓的醫學,它是人民創造的,因此應該得到全體中國人的繼承。

而這,也恰是本訂閱號的使命和初衷。

文中方劑,看官必須在中醫師辯證指導下應用,不可不經辨證而盲目應用。全文完


推薦閱讀:

濕疹與過敏常見問題答疑第一期
各種皮膚濕疹、瘙癢 外洗湯劑
一大波濕疹襲來 85%難斷根
被濕疹困擾的人一定要看:濕疹治療的6個原則
幼兒患濕疹治療更要謹慎

TAG:醫學 | 中華 | 濕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