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人體的內求法(續一)

一,內觀法訓練對姿勢的要求:「眼觀鼻、鼻觀心、心觀丹田」

內觀,在古代除了叫「返觀」,也有叫「觀內景」。李時珍有言:內景隧道,唯返觀者能查找之;其實,象這種內修法,無論禪定、靜坐、還是冥想等等,都會達到一種殊途同歸的作用,而對姿勢的要求,它能使我們快速進入到身心放鬆的內程序狀態,其要訣莫過於「眼觀鼻、鼻觀心、心觀丹田」。

眼觀鼻:就是以眼神內收引領精神內斂,以觀鼻達到身形中正。

鼻觀心:心,在主體上指心臟,但也非單指心臟的處所;自古以來的中國古文化,很強調「心」的作用,所謂:運用之妙純乎一心;其在深層次上的意義與當今現代科學研究的精神、思維、意識主宰在人之大腦的認識出入很大,這一點,需要我們在內修的實踐中慢慢去領悟;《黃帝內經》云:心為君主之官,主不明則十二官危;又說:所以任物者謂之心;任:承擔的意思;可見,凡事講「心有餘而力不足」其實就是「心力」不足;古語有云:心有靈犀一點通,「心」的功能是內通一切靈感的源泉;佛教修行中還有「明心見性」之說,都是需要有一定的境界的;談到心,與心關聯的還有一個「膻中」,即兩乳之間的部位,同樣是出自《黃帝內經·素問》:「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我們通常說這個人心情是否舒暢、開心不開心,心思是否雜亂,這在內觀中都會有所發現;所以我們通常講「心胸開闊」,都不是沒有根據的亂講。

心觀丹田:是進一步與深層導引,達到人體上中下的貫通,即中醫學上三焦的貫通,如果以人體小天地來取象類比的話,即是達到天人地的貫通;關於「丹田」一詞,我們不要見到古代名詞術語就覺得落後,不好理解。丹田實指的部位,籠統的講就是指少腹、肚臍(神闕)與肚臍以下部分(氣海);如果我們意注這個部位,有什麼作用呢?首先,熟悉一下我們的解剖,在「意識」里把腹腔也圖像「解剖」一下:靠前面一點腹腔大概就是小腸,小腸在人體功能中主要管消化吸收;所以,這是人體真正的「後天」「水谷精微」利用之源頭,淺白的講,就是營養的吸收來源,具有強壯作用啊;而靠後面一點,肚臍(神闕)正對有兩腎,這裡更有命門!古修行之法歷來有「命門動氣」一說,這在古中醫與民族養生文化中是重中之重。真正的「先天之本「就是這個部位,與兩腎及命門的功能作用有很大關係。

當然,我們也要參考研究現代醫學史上提到的腎上腺素等激素的功能作用;如果意識集中深入到這一個部位,可以達到深悠綿長的腹式呼吸,甚至出現胎息;而且,中醫學上有一個專有名詞:心腎相交,其本質是什麼?怎麼相交?在物質基礎上講,要引心所主之血入腎;中藥「牛膝」之所以補腎,它能補腎,而且引血下行,使腎血流量增加,可能也有這方面的意思吧;從另一個角度,中醫「氣化」的角度來研究,這是人體」煉精化氣「的處所,所謂腎藏先天真陰、真陽,確切的講,指的是什麼?怎麼「化」?這是需要在內證才能體會到的了;此處生成的「氣」,能生神以養心,生髓以補腦,所以,當我們感覺心力不足,腦力不足的時候,治療的根基在此!這是人體真正的能量儲備倉庫。

看過《道德經》的記得有這麼一句話:虛其心、實其腹;什麼意思呢?不要單純的理解」虛心「,是要求我們謙虛」、「虛懷若谷」,從生理的角度上講這也是人體必須的、正常的氣血分布狀態,即下要充實,上要空靈;我們來看看,病態的人或上了年紀恰恰與此相反,身體上部胸悶氣短、痰濁雍塞,下部虛而無力,這就是逆證狀態了;如果再拓展一下去觀察,上太實的話往往血壓高、腦梗塞、腦不靈光(注意力減退、健忘、痴呆)、心塞(心梗、抑鬱),心情和心態不見得會好到哪裡去吧?

所以,從形體上達到眼觀鼻、鼻觀心、心觀丹田是有一定的作用的,其目的引導身體實現氣血內循環穩態!


推薦閱讀:

人體的周天模式
人體痣相大全
止咳平喘化痰穴-經外奇穴-中醫人體穴位分類
人體自測:從腳部徵兆預知15個疾病
碳水化合物:人體的主要能源

TAG:人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