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專論】為什麼頂尖科學家如此擔心人工智慧?
Nick Bostrom是一個怪異的哲學家。在所有擔心人工智慧,殺手機器人和技術帶來的世界末日的人中,Bostrom想到的是最極端的情景。在他的想像中,人類滅絕只是開始。
Bostrom最喜歡的末日假設與一個被設定為製造回形針(或其它任何日常用品)的機器有關。這台機器會越來越聰明,越來越強大,但不了解人類價值。它會獲得「超級智能」,然後將任何東西都變成回形針,甚至包括人類,地球和星系。
Bostrom曾輕描淡寫地表示,「很可能有這種一樣超級智能,它唯一的目標就是做更多的回形針,讓整個宇宙都是回形針。這會是一個低價值的未來。」
對機器智能,邪惡計算機的擔心已經逐漸成為主流,很少有科技會議上不會有人討論AI焦慮。霍金,比爾·蓋茨都在擔心,而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甚至投資了1000萬美元,用於研究如何讓機器智能處於控制之下。
這種觀點的盛行與媒體和技術的改變有關,它更多是一種猜測,甚至還有點癔想成分。但這一反應了一件事實:在我們所處的時代,機器智能已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計算機控制著飛機,過不了多久也許能駕駛汽車了;演算法會了解我們的需求,並展示針對性廣告;機器還能從人群中識別出我們的臉。基因工程和納米技術等新領域不錯發展並融合,我們不知道它們會產生怎麼樣的結果,部分嚴肅的人擔心潛在的危害,懷疑我們能否控制自己的發明。
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在上世紀40年代寫機器人時,就預料到了這樣的情況。他發明了機器人三定律,第一條就是,「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因不作為(袖手旁觀)使人類受到傷害」。阿西莫夫的三定律現在仍會被提及,不過更流行的詞變成了「奇點」。
阿西莫夫
奇點可以追溯到1965年,當時英國數學家I.J. Good寫道,「超級智能機器肯定能夠設計出更加優良的機器,毫無疑問,隨後必將出現一場智能爆炸,人類的智能會被遠遠拋在後面。」1993年,科幻作家Vernor Vinge用「奇點」這個詞描述了這個時刻;後來發明家Ray Kurzweil寫了一系列書,預測奇點發生的年代。
Kurzweil現在是Google的工程主管,他可能是最知名的技術烏托邦主義者之一。他認為技術進步終將讓我們迎來人與機器智能融合,讓我們變成「超人」。
無論上面說的會不會發生,Bostrom很擔心我們沒有足夠的安全措施。他認為,人類可以將機器設定為永不傷害人類,但機器可能認為遵守這一規定的最好方式是不讓人類生育。另外,如果超級智能被設定為要讓人類微笑,那它們可能決定在人體植入電極,讓所有人保持微笑。
這些都是思想實驗,但他想表達的是,人類現在的狀況屬於異常,工具已經壓倒了自然的限制,讓人類看起來成了主宰,但如果技術反噬呢?
還有一個人更為激進:Max Tegmark。他是MIT物理系教授,也是未來生活研究所(FFI)的創始人,而這一機構就管理著馬斯克投資的錢。他認為未來是技術的力量與人類控制它的智慧之間的競爭,人類必須贏得競爭,但現在所有的資源都在助力技術的增長。
2014年4月,有33個人聚焦在Tegmark的家中,討論技術的威脅,後來他們決定成立FLI。Tegmark還說服了其他知名人士加入自己,其中包括Skype的創始人Jaan Tallinn,演員摩根·弗里曼和Alan Alda。
Tegmark後來還發布了一篇專版文章,討論機器智能的潛在危險。文章署名作者還包括諾貝爾獎得主物理學家Frank Wilczek,人工智慧專業Stuart Russell和霍金。文章中寫道,人工智慧是「人類面臨的最好也最壞的事」。
Google無人駕駛汽車
那其他人的觀點呢?
離Tegmark的辦公室不遠的地方就是MIT的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慧實驗室。實驗室主管Daniela Rus認為,「我沒想過這些事」。她正在開發絕不會發生碰撞的汽車。而且多數AI研究者都認為Bostrom和Tegmark的想法不太成熟,就像現在擔心火星會人口過剩。
Rus表示,機器人的優勢在算數和負重上,在精細運動上仍比不上人類,更不用提創造性和抽象思維。無人駕駛汽車就需要精確的地圖,而且只能應會可預測的環境,想要它們理解其他司機的手勢還是不可能的事。
擔心未來的人在考慮時可能還要考慮超級智能的反面:超級愚蠢(superstupidity)。我們現在依靠的複雜系統很容易在複雜和不可預測的情況下失靈。如果智能機器失靈了,會產生怎樣的後果?而且通常的情況下,沒人真正了解這些系統如何工作。如果加入自治功能,事物可能很快變成災難。2010年股市出現過閃電崩盤,以至於道瓊斯指數幾分鐘內直降近1000點,而部分原因來自自動化的超頻交易程序。
另一位MIT研究者Boris Katz就認為,我們每天都會做出很愚蠢會犯錯的東西。機器之所以危險是因為我們給了他們力量,讓其對感覺輸入作出反應。但人類製作的規則並不完善,所以機器會出錯,但這並不表示它們想殺死人類。
Bostrom也認為,如果開發不出超級智能,那會是件很遺憾的事,因為人工智慧可為人類帶來更多的可能性,甚至幫我們實現星際殖民,以及思維上傳到計算機這種事。
Bostrom另一點比較科幻的想法是,他認為高級文明擁有無限的計算能力,超級智能可以創造出宇宙,在其中程序可以精確模擬出人類意識,注入虛假的記憶。他認為除非我們能排除機器可以模擬人類經驗的可能性,否則我們很可能就生活在這樣一個模擬世界中。這真的很科幻了。
(來源:雷鋒網)
推薦閱讀:
※撬開百億藍海,要成為物業安防機器人「頭號玩家」還得干點啥?
※剛剛賽靈思宣布收購深鑒科技,AI晶元領域收購整合可能已經開始
※《小王愛遷移》系列之十四:用於部分遷移學習的深度加權對抗網路
※智能化商業迅速升溫,看2018塗鴉將開啟的「生態夥伴」招募計劃
※對話式交互設計的9個關鍵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