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張雄鷹心意大槍知識問答(四)
討論(wushi):玩杆子一家有一家的玩法。即使同是太極拳門的玩法也不同。我說的只是我們的辦法。這些內容我根據目前武術流行的術語進行了改寫,內容是不變的,主要是為了便於理解。很多說法並不是我們當初學習的說法。玩杆子的目的是求整勁。太極拳練習到一定階段後,也就是能松後,就要求緊。一個是速度,一個是發力。首先是改拳。把原來緩慢放鬆的拳術變成快速放鬆的拳術。其次是練習發力。我們有炮捶。(我們不是陳式)還有單操。這時就可以練習杆子(劍術、刀術均已經練過,此處不多說)。杆子必須循序漸進。首先玩正常的木杆。不要多重,也不要彈性多好,主要是先順勁,把身體的勁順過來。其次是現今流行的蠟木杆。因為它的彈性好些,不容易控制。杆子不需要太長。我們的大槍是13槍和8槍,傳說是張翼德的槍法(當然其實不是),所以只要1丈8寸(3米多點)就可以了。在此階段是練習自己順杆子走,並讓杆子逐漸服從你。第三是鐵槍。鐵槍沒有彈力,關鍵在於你如何把它玩活。起初很吃力,然後你力量也增加了,勁也能順上了,主要把前兩步的勁順到鐵槍上。然後就不是鐵槍壓你,而是你玩鐵槍了。真要練成,你就知道出手時人家不順著你的勁你如何對付。我們太極拳有發人的方法,必須從此求得。至於鐵槍的形制,我們用的就不必詳細說了,只是說一下原則:手能握住,槍能端起,前後一樣(所以我們用鐵棍)。說幾句題外話:太極拳的練習是很艱苦的訓練,也是很動腦筋的訓練。沒有經過全套訓練的人不能實戰。在太極拳中有一種拳術叫一時短打,是很巧的技術,如果拳沒學好就必須動手,可以運用這些技術。家師常說:張桓侯的丈八矛是鐵槍。為什麼他老人家出手要麼一矛刺死,要麼能打三天三夜?就是因為又快,又巧,又不用拙力。其實關帝老爺的大刀才是威風的東西,用快馬和力量取勝。關帝老爺跟曹操說他不如他三弟,也是實話。蛇矛不是真的矛頭是蛇形,而是張桓侯把鐵矛使的象一條蛇。(這是家師隨意引來說的話,諸位方家不必追究張桓侯是否真的使什麼武器)大杆子也要玩出這個水準。高手當然用鐵槍。一般人用的是木杆槍。木杆外用竹子豎劈開,緊緊包在木杆外邊,再用絲密密纏好,塗漆,再纏絲,再塗漆,如此數遍。也有用頭髮參合在絲里纏的。如此完成,槍桿是黑的。又硬又韌,不怕刀砍。這就是木杆能和利器抗衡的辦法。為什麼孫策和太史慈能把槍桿扭斷?就是因為他們用這種槍,而不是鐵槍。蠟桿好象不能自己種,而且必須是某地的竿子才好。而且好的竿子生長時間很長。本門前輩就有曾專門到某地購買蠟桿的事情。我們現在都不講究了,因為我們的目的是鐵槍。能破此槍的只有關公大刀。大刀可以立即劈斷,因為刀重。可見關老爺要是碰上孫策,孫策就慘了。所以說大刀是兵器之王,各種兵器"無不屈者"。歷史上用大刀的,有歷史可以證實的是明朝大將劉鋌,刀120斤,殉國於薩爾滸戰役。這種大刀很多門派有傳授,本門也有傳授,據說是來自陳家。凡是使用大刀,本門有規矩,就是不允許輸。沒有確實把握不能用大刀,不到最危險關頭不能用大刀。這是對關老爺的崇拜精神。所以本門很少和人比大刀,也很少傳授。本門認為大刀象徵民族氣節。寧折不屈。力量訓練沒有單獨的,自然而然就拿動了。總之要符合體力。循序漸進。不光是抖刺纏等空槍法,還有刷槍。就是用槍在樹上用各種方法"刷"。以後還有對粘對離槍,還有對刷槍,一旦遇到比賽,雙槍一交,對方槍就脫手了。也有狠的不鬆手,那就連人都動了。也能對方如何擺脫,你的槍始終跟著走。呂布的方天畫戟不是槍法。方天畫戟是專門的方法。戟也叫龍,要練到如龍騰空。戟術主要技術有刺砍勾掛等。所以更象大斧子的用法。方天畫戟因為有兩個空心牙,所以對槍形成威脅,可以用牙別下槍,所以方天畫戟克槍。三英戰呂布,張桓侯的兵器正好被呂布克制,但還是繳不下來,可見張桓侯武藝不在呂布之下。關老爺的兵器不怕方天畫戟,但是也無法戰勝之。昭烈皇帝的雙劍是雙大劍,馬上用的,只要接近,可破方天畫戟。所以他一上來,呂布就跑了。所以呂溫侯不跑,必死無疑。不過,呂溫侯的功夫確實了不起。歷史上關公使用的可能是槍,因為他"刺"過顏良。他也有短刀,叫"萬人",是萬人敵的意思。沒有用大刀的記載。我這裡說的只是隨便說說而已。至於三英戰呂布的事情,歷史上本來就沒有,這裡也是隨便說說各種兵器的使用方式。呂溫侯的方天畫戟也不是象大斧子那樣用,只是部分技術類似而已。方天畫戟是很複雜的兵器,但沒有任何舞花。本門前輩曾有學過八趟(或者12趟)方天畫戟的,可惜家師沒有學到。槍有大槍,有花槍。花槍攙雜進一些棍的技術。本門有花槍,叫"梨花槍",也是陳家學來的,但不是大槍。大槍就是大槍。其實用器械三個打一個是很困難的,除非配合很好,否則就有兩個人自己和自己打起來。不信就可以試驗一下。電視劇上這一場是三個人圍繞呂布轉,很多人批評,其實這是對的,是最好的方法。只有這種方法才可以取勝。關的中距離劈掃,張的遠距離突刺,劉的近距離格殺,呂布受不了,他的兵器太長。三人一轉,看準時機,同時出手,呂布的功夫還不能把三個中任何一個一下殺掉,只有挨打,所以說呂布慘了。----叫他逞能!兵器的格鬥很有意思。
答(張雄鷹)
上面幾篇寫的都很不錯,對文中部分內容我提一些看法和補充。蘿蔔酒應該是楊氏太極李雅軒系的傳人,他那篇大槍的文章在網上流傳甚廣,不過看他文中所寫,他對大槍的了解應該是從師門前輩那裡聽來的,他本人絕對沒摸過三米長的大槍,這點以後有時間的話我可以對他的文章逐條點評,以證我所言。現在先說說他這篇文章中的幾點。「中國刀劍一個鮮明但不為人注意的特點就是沒有護手,劍柄是開放的。」我不知道他此處的護手到底指的是什麼,刀的護手稱「鐔」。中國刀石器時代即出現,商代即有青銅刀。那時的刀比較短,沒有護手。到漢代,較長的一米左右的鐵刀出現了,漢刀有一種有劍格那樣的護手,有一種沒護手。後來,寬大的護手逐漸出現,具體什麼年代出現的,我沒有考證,無法確切回答。目前傳世或出土的完整的刀以明清為主,那時的刀護手已經很寬大了,象個橢圓的小盤子,所以有時又稱「刀盤」。這個護手在實戰中主要是格擋時防止對方刀劍順刀身滑下來。另外在進攻時用絞刀,護手可防止對方刀劍滑下傷自己手。劍的護手稱「格」,最早的青銅劍格很小,只是比刃部略厚些,主要是防止刺時手向前滑動被刃所傷。後來劍逐漸退出戰場,成為儀仗或者江湖人所配,劍的護手倒是略微增大了,不過還是扁的,沒有刀鐔那麼寬,按現在傳世的明清劍來說,雖各有特點,但總的形制差別不大,基本上實用性不強。但《武當劍法大要》所載的劍護手是菱角形的,就是護手斜著伸出,象兩個小牛角,實戰中可以鎖對方的刀劍,也可以防止對方刀劍下滑傷手,這個倒很實用了。現代騎兵的馬刀不僅護手盤很大,而且向下彎直接連到尾部,使用時不僅防護更嚴,而且不易脫手。因為刀柄是向下彎曲的,所以並不影響刺及絞刀。這種護手也沒聽說過哪個騎兵把自己的手卡折了。「如果拿槍的一方冒進,上來就刺,單刀也許有點機會撞進去。對方要是老成,先攔,拿,把槍催起來,單刀一點機會都沒有。」這個理論上是這樣,但還是沿襲古書的記載,不是自己的體會。單殺手時單刀可以革開撞進來,但大槍對單刀時,佔了長度的優勢,根本不需要用單殺手,只要象拼刺刀那樣端槍進步兩臂前送即可。刀手躲時就追著殺;刀手革時,槍手槍一圈,直接就進去了。他的結論倒是對的,單刀對槍,沒有機會。「槍的優勢不在它長,而在它軟彈。」槍桿不可過軟,過軟則攔拿不開對方槍,槍要硬而有力,適當帶點彈性即可。「陳家溝的這代人是不懂槍的。」這是惡意貶低,陳家溝現在懂槍的確實不多,但還有老師懂,我見過。狸貓上樹好像形意八極八卦都懂,我只練過形意槍,就說說其中的形意槍的部分。「扎槍時雙手送出的很遠,竊以為似乎不是槍法上乘。」扎槍也有好多種,這是一種。本門心意拳的起手橫拳與此類似。還有一種送的更遠的,叫「單殺手」,單殺手時單手出槍,右手出到盡頭,腰胯肩擰到盡頭,左手回收至胸前。本門心意拳的單把與此類似。單殺手主要是槍對槍時用的。這種扎法是戰陣實用扎法,練時要求能洞牆壁,戰場上則能破甲。游場忌之,謂為棄槍孤注。還有一種直接進步雙手端槍向前一捅。這是俞大猷所說的只管定對方槍,不發扎,趕步向前。戚繼光稱此法甚妙。「形意又有五行槍,從五行拳中化來。無論哪種,皆不離槍法基本的攔拿扎。」確實如此,不過形意拳門裡傳槍時,主要還是攔拿扎,久練生神,五行十二形槍自然能成。所以我自己的感受就是五行十二形槍是對外交流用的,對槍法來說硬和拳法的五行十二形來套有點牽強附會了。Wushi是武氏太極拳傳人,所發文章謙和有禮,文中所述技法皆合太極拳理,可見是深得武氏太極拳真傳,我僅就其中一些內容做點補充。「至於鐵槍的形制,我們用的就不必詳細說了,只是說一下原則:手能握住,槍能端起,前後一樣(所以我們用鐵棍)。」從理論上來說,槍前後一樣粗的話,會壓手,但從鐵槍的製備來說,鐵棍易做,鐵槍難做,所以沒條件的就用鐵棍來玩,有條件的還是打成前細後粗的鐵槍比較好用,我本人用半不鏽鋼做了一桿鐵槍,前細後粗,手感不錯,甚至還能輕微地顫動。但打制確實很難,雖精雕細琢,仍無法做到完全平滑。「木杆外用竹子豎劈開,緊緊包在木杆外邊,再用絲密密纏好,塗漆,再纏絲,再塗漆,如此數遍。也有用頭髮參合在絲里纏的。如此完成,槍桿是黑的。又硬又韌,不怕刀砍。這就是木杆能和利器抗衡的辦法。」這種槍應該稱「複合槍」,還有兩種複合槍做法。其一:竹子豎劈開,緊緊包在細鐵杆外邊,再用絲密密纏好,塗漆,再纏絲,再塗漆,如此數遍。也有用頭髮參合在絲里纏的。這種鐵芯竹面的複合槍,內含鐵芯,不易折斷,而且重量較全鐵槍輕很多,比較實用。出土實物和傳世的都有。其二:木杆外纏鐵絲。這種複合槍古籍中有記載,稱盤鐵槍。這種槍不畏刀砍,重量也合用。現在傳世的藏族長矛中,就有這種形制的。這兩種槍目前傳世和出土的文物長度都不是很長,只有兩米多,和古籍記載的大槍尺寸差異較大,到底是軍旅用槍還是江湖綠林用槍,還懸疑待考。「呂布的方天畫戟不是槍法。方天畫戟是專門的方法。」談到方天畫戟,大家所熟知的都是槍旁有兩個橫枝,橫枝上附一月牙的形象,其實這不是古代實戰用戟的形象,這是儀仗用戟的樣子,後來逐漸被江湖人所使用。漢以前用戟作戰,戟的樣子其實類似今天的鉤鐮槍,不過那個鐮刀部分是直的而且較長,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古戟並沒有消亡,演化成鉤鐮槍了。戟是戈的發展,戈加上槍頭就是戟,所以長柄鐮刀也可算是戈的後裔了。
chpyqin 2007-5-21 19:31
羅卜酒文章我看過。有點憤青色彩。比如把日本刀法貶的一文不值。好象他與日本劍道對抗過。另外他在其他文章說過牛筋木是黑松木,更是瞎扯。順口胡說,道聽途說是他專長。還有說大槍轉起來刀槍不入圈,箭射不著之說極其可笑。要象他說的,槍圈就大如車輪,起碼得有2、3米大了。
張雄鷹 2007-5-21 22:40
大槍圈轉起來箭射不進,指的是臨陣穿甲時,只有面部和手部無甲,所以把前手高抬至額頭位置,把槍繞成圈子,可以防箭矢射頭面及前手。有些人沒玩過槍,只是聽人說過槍能防箭矢,就想當然的以為是把槍轉起來防全身,或者象評書說的那樣撥打鵰翎,就算是下酒的笑料吧。
chpyqin 2007-5-22 19:04
羅卜酒更可笑的是他把苗刀說成苗人之刀。說苗刀工夫如何高。卻不知苗刀反而來自日本刀!他把日本刀好頓貶,置明代戚繼光等人說法於不顧。好象日本刀屬末流。結果前後矛盾。另外他的8槍對扎其實就是萇氏槍。按萇氏說法就是張飛槍。而且13槍看槍譜就來自楊家梨花槍。陳家溝花槍就是楊家梨花槍。估計他就沒看過本門槍法譜。
劉博 2007-6-8 23:12
呵呵,這就對了,沒練過槍的人寫出的文章跟懂槍的人寫的就是不一樣,練功夫是這樣,做人也是這樣。道聽途說的故事不能當真。有些古器械到現代已近失傳,在日本,弓道發展的非常好,而我們已不見有幾個會拉弓射箭了。真希望能把大槍這門武藝推廣開啊。
企鵝騎士 2007-8-6 11:55
古代戰場,正面衝鋒陷陣,面對無數強弓勁弩,唯有盾牌可以保命。盔甲主要防止混戰時亂飛的流箭和敵人遠距離射來的箭的。即使歐洲的全身鋼板甲也擋不住十字弩的近距離直射。大槍輪圈能擋箭?笑話。
推薦閱讀:
※有哪些關於美食的電影或者綜藝推薦?
※失戀了,做些什麼能最有效的緩解壞情緒 ?
※【林娟娟問答】帶你詳細了解九宮飛星格局
※一點近況 問答
※【病例問答】NO.1 圍絕經期激素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