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疫苗的分類與接種方式
1水產疫苗的種類
水產疫苗按抗病原的種類可分為細菌疫苗、病毒疫苗和寄生蟲疫苗;按組成成分可分為單價疫苗、多價疫苗和混合疫苗(多聯疫苗);按疫苗製備方式可分為活疫苗、滅活疫苗(包含土法疫苗)、亞單位疫苗及生物技術疫苗等。
1.1 滅活疫苗
滅活疫苗是經理化方法將病原微生物滅活,但其仍保持免疫原性,接種後使水生動物產生特異性抵抗力的疫苗。滅活疫苗是目前報道和應用於水產養殖最多的疫苗種類,該疫苗包含多種組織漿滅活疫苗、弧菌滅活苗、嗜水氣單胞菌疫苗、鏈球菌疫苗,以及歐美國家鮭鱒魚養殖中常用的冷水病疫苗、VHS 疫苗、PHV 疫苗等。滅活疫苗研製周期短,使用安全,易於保存,但其接種後不能在體內繁殖,因此需要接種劑量較大,免疫持續時間短,且需要加入適當的佐劑並製成多價苗或聯合疫苗等方法改善其不足。
1.2 減毒活疫苗
減毒活疫苗主要指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定向控制變異,或將保護性病原體蛋白編碼基因插入活載體中製備的能夠在機體內增殖並且能夠誘發免疫應答的疫苗。減毒活疫苗接種後接近於自然感染,能夠有效激發魚體細胞免疫,並能在體內繁殖,因而疫苗用量少,免疫持續時間較長,且不必添加佐劑。但其不足之處主要是活疫苗在自然條件下安全性差,可能會導致病毒的轉變而在生態環境中失去控制 ;同時,活疫苗貯存運輸不方便,且保存期短。
1.3 亞單位疫苗
亞單位疫苗是去除病原體中與激發保護性免疫無關甚至有害的成分,但保留有效免疫原成分製成的疫苗。在水產上研究較多的有外膜蛋白、脂多糖等保護性抗原的免疫原性,大部分處於試驗階段。亞單位疫苗具有免疫效果好、毒力小、副作用小、性能穩定、易於保存的特點,但免疫原性不強,通常需添加佐劑,或與載體偶聯,以增強其免疫原性。
1.4 基因工程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指應用重組 DNA 技術,將病原的保護性抗原基因在細菌、酵母或細胞等基因表達系統中體外表達,生產能誘導機體產生保護性免疫反應的病原蛋白質,再經過分離純化而製備的疫苗。應用基因工程技術能製備不含感染性物質的亞單位疫苗、穩定的減毒疫苗以及多價疫苗,其兼具亞單位疫苗的安全性和活疫苗的免疫效力。
1.5 核酸疫苗
核酸疫苗包括DNA疫苗和RNA疫苗。核酸疫苗是指將含有編碼某種抗原蛋白基因序列的質粒載體導入宿主體內,通過宿主細胞表達抗原蛋白,誘導宿主細胞產生對該抗原蛋白的免疫應答,以達到免疫效果。核酸疫苗免疫保護力增強,製備簡單,省時省力,應用較安全且免疫應答持續時間長。但這種疫苗易導致免疫耐受,而且質粒DNA有較低概率整合到宿主基因組,並造成自體免疫疾病和插入突變。核酸疫苗是繼傳統疫苗及基因工程亞單位疫苗之後的第三代疫苗,已成為水產疫苗研究和開發的熱點。
2 水產疫苗的接種方式
水產疫苗的接種主要有注射、口服和浸泡(或噴霧)3 種方式。
2.1 注射法
國內外水產疫苗以注射接種免疫為主。根據注射接種部位的不同可分為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和腹腔(胸腔)注射 3 種,其中腹腔(胸腔)注射接種是疫苗接種的最常用方法。注射免疫能有效刺激機體產生相應抗體,具有用量少、抗體滴度高、免疫持續時間長等特點,但只適合較大規格個體,易引起機體的應激反應,而且費時費力。目前,國外已開發出專門的機器用於注射免疫,但國內尚未見相關報道,不過在疫苗推廣比較好的廣東等地區有專門從事魚類注射免疫的隊伍。
2.2 浸泡(噴霧)法
浸泡(噴霧)免疫方法操作簡單,適用於魚苗的大規模接種,且應激作用小。多種因素影響機體對浸泡免疫抗原的攝取,包括疫苗濃度、浸泡時間、水生動物大小、佐劑、抗原形態及水溫等。通常為了提高浸泡免疫的效果,可以採用延長免疫時間,增加動物體表的通透性等方法。
2.3 口服法
疫苗的口服免疫不受水產動物大小的限制,且方便、省時、省力。與其他免疫接種方法相比,口服法免疫更適合大規模養殖或分散養殖水產動物的免疫,尤其適合於多次重複免疫操作。但口服疫苗在實際應用中易受胃腸道消化酶的消化,破壞其免疫原性。因此,目前有關口服疫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索一種有效的載體投遞系統,避免疫苗受消化酶及酸環境的影響。
水產疫苗的推廣可以減少養殖生產中藥物的使用量,減少藥物造成的環境污染及對水產品的品質的影響,避免養殖動物體內的藥物殘留引起食品安全問題。目前我國水產疫苗發展緩慢,與疫苗研究基礎薄弱和給藥方式的限制有重要關係,因此應該加強基礎領域的研究,加強技術推廣工作,為水產疫苗的產業化和市場化奠定基礎。
推薦閱讀:
※今年別錯過打流感疫苗的最好時機
※H7N9疫苗研製成功的是否靠譜?
※疫苗到底打不打?崔玉濤育學園的醫生是這麼說的
※六聯疫苗
※流感的舊事與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