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找到了不懲罰也不寵溺地管孩子的辦法!|正面管教
文 / 青蘿
今天要談的這本書是《正面管教——如何不懲罰、不嬌縱地有效管教孩子》,作者簡·尼爾森,教育學博士,加利福尼亞婚姻和家庭執業心理治療師,美國「正面管教協會」的創始人。這本書也和《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一樣,非常暢銷,在中國也非常受寶爸寶媽們的歡迎。
什麼是正面管教呢?正如書名,不懲罰孩子也不嬌縱孩子的管教方式——在和孩子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和孩子一起制訂對雙方都有利的規則,並以和善而堅定的態度執行。這大概是本書所提出的最有用的概念了。
和善而堅定
當一個小孩子堅持不吃飯的時候,寶爸寶媽們大概最惱火了。
如果你朝孩子大吼:不吃,就站那兒別吃了!或者把孩子拉起來,先打一頓再說。那麼,你就是嚴厲型的父母,喜歡用懲罰的方式管孩子。
如果你追在孩子的屁股後:孩子,吃點兒吧,不吃要餓著了!如果孩子說我不喜歡吃這個菜,我想吃***。你回答:想吃***,媽媽這就給你做。小祖宗,只求你把飯吃了就好。那麼,你就是嬌縱型父母,喜歡無條件滿足孩子提出的所有要求。
這兩者都不是最好的。受到懲罰的孩子可能會因為憤怒而更不願意吃飯,只要一到吃飯時間,就弄出許多幺蛾子,比如離餐桌遠遠的,死都不過來;比如吃飯的時候把飯弄得到處都是。還可能,只要你要他做的事情,他都反對。而嬌縱的孩子,每一餐飯都要你求著他吃完,吃不吃還得看他高興。
最好的當然是和善而堅定的正面管教。
青蘿就曾為孩子的吃飯問題煩惱,但最近學到一招,挺有效果。
在孩子吃飯前,跟孩子說好:「媽媽現在定個鬧鐘,如果鬧鐘響了,你還沒有把飯吃完,媽媽就要把飯拿走。」說完後,大家各自吃飯,也不管他。孩子開始時還在玩自己的,在還剩10分鐘的時候,我提醒了一次:「如果鬧鐘響了,還沒吃完,媽媽就把飯拿走。」這時候,爸爸吃完了。小朋友有點緊張感了,開始拿起勺子自己吃了。我仍然吃自己的飯,不管他。沒過一會兒,我也吃完了。我再提醒了一次。小朋友看看爸爸的碗,再看看媽媽的碗,說:「爸爸吃完了,媽媽也吃完了。我呢?」我說:「你還沒吃完呀!」小朋友加快了吃飯的速度。最後,完美地把飯吃完了。
在整個過程中,青蘿沒有發火。非常平靜地和小朋友說了規則,然後就是堅定地執行。如果小朋友在鬧鐘響了還沒有吃完,青蘿是真的準備把飯收走的。
讀懂孩子不良行為的真實目的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比如不肯做作業的時候,孩子可能會有以下幾種表現:
第一種 當你要孩子去做作業時,他們只做一小會兒就不做了。
這樣的孩子其實是希望得到媽媽或其他人的關注。如果我不做作業,媽媽就會注意到我,關注我。
青蘿曾在《超級育兒師》上看到過這樣一個家庭:
媽媽也許是工作原因,總是待在房間里不出來。大女兒常常找各種理由又哭又鬧,滿地打滾。後來育兒師問她,是不是想讓媽媽出來才哭的。大女兒說是的。
對這樣的孩子,父母需要做的,是抽出時間全心全意地陪伴,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和關懷。媽媽可以創造一些很愉快的親子時光,比如一起讀繪本,一起做遊戲等等。孩子感受到了你的關注,大多會改善自己的行為。但如果孩子仍然哭鬧,媽媽必須要和善而堅定地面對,也就是不發火地堅持自己的原則,讓孩子知道哭鬧並不能得到媽媽的關注。
第二種 當你要孩子做作業時,他們可能會說」不做「,或消極地不理睬你。如果你想通過懲罰來達到你的目的,孩子可能會更強勢,以證明」你制服不了我「。
這樣的孩子是希望從你這裡得到權力。你如果懲罰他,你就會陷入和他的權力之爭——我想讓你屈服,你也想讓我屈服。
媽媽:快去做作業!
孩子:我不做!
媽媽:再不做作業,就打你!
孩子:我偏不做!
媽媽付諸行動,孩子對打。打不過的話,可能暫時屈服,但會想要報復。
這時候,媽媽最需要做的事情,是讓自己快速冷靜下來,從權力之爭中退出。向孩子承認你不能強迫孩子做任何事情,並請孩子幫助你一起找到對彼此都有用的解決方案。孩子不做作業的問題,可以參考下面的方法。
第一步:告訴孩子你的感受。我不喜歡每天晚上因為作業發生爭執。我發現自己在對你大吼大叫之後,我們都很生氣沮喪,我不想再那麼做了。
第二步:表達對孩子的同情。這真的是個難題。你每天在學校待六個半小時再回家,還要坐下來做那麼多功課,真是煩死了!你更想看看電視,放鬆自己,或者跑一跑、玩電子遊戲、吃東西,除了作業,做什麼事情都行!你對有趣的作業,也不是不用功。比如「雞蛋落地」的實驗,你花了整整一個下午的時間琢磨你的新發明。
第三步:關注要解決的問題。問題是,如果你不完成作業的話,學校不會讓你好過。我不想有這樣的事情發生。所以我們要找到一個痛苦最輕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需要想辦法!有什麼有效的辦法我們可以試試?
第四步:拿出一張紙,寫下和孩子一起想到的辦法,比如吃點零食後,再開始寫作業。邊寫作業,邊吃冰淇淋等。只要是想到的辦法,全部寫下來,即使很荒唐很不合理。
第五步:篩選合理的方法,達成一致意見。
第三種 當你要孩子做作業時,他可能會說一些很傷人的話,比如」我恨你「,或者做一些破壞性的事情,比如把自己的作業一撕掉。
這樣的孩子,是在報復他曾經受到的傷害。他們會用傷害大人來掩蓋受到傷害的感覺,直到他們感覺到自己受到的傷害得到了補償。
這時候,媽媽最先要做的,仍然是冷靜下來,保持友善的態度,理解孩子曾經受到的傷害。
第四種 當你要求孩子做作業時,她看上去會很沮喪,並且希望你很快就走開。
這樣的孩子,認為自己沒有能力,便自暴自棄了,放棄做任何努力。
對此,父母最需要做的,是提升孩子的自信心。給孩子安排一些小的成功,比如把作業的難度降低。向孩子演示他能夠照著做的小步驟。「我來畫這一半圓,你畫另一半。」讓孩子做他能做的事情,並肯定孩子的努力。
召開家庭會議
讓全家人坐在一起,去解決家裡面出現的問題。這種方式一點都不新鮮。當家裡面出現大事的時候,比如結婚、買房等等 ,都可能會讓一家人碰到一塊兒,商量應該怎麼辦。而作者認為的家庭會議,孩子們才是主角。家長把孩子出現的問題拿到家庭會議上來,讓孩子們自己討論應該怎麼做。舉個書中出現的例子吧。
吉姆和貝蒂有6個孩子,孩子們放學回家後,把他們的書、衣服和鞋子到處亂扔。貝蒂每次一進門,都感覺亂糟糟的,反覆戲說也沒有什麼用。所以,貝蒂在每周一次的家庭會議上提出了這個問題。她承認這是她自己的問題,因為孩子顯然不覺得把家裡弄得亂糟糟有什麼 不妥,但她問孩子們是否願意幫助她。孩子們覺得媽媽沒有指責他們 ,就提出一個在車庫裡放一個「安全寄存箱」,任何人都可以把自己看到的扔在公共空間(客廳、廚房)的東西扔進去,而且必須一個星期以後才能取回。這個方案開始運行得很順利。但沒過多久,就出現了考驗。12歲的大衛的校鞋不見了,後來發現被扔到了箱子里。第二天,他的網球鞋也不見了。他沒有別的鞋可穿了,可是其他幾個孩子堅持他必須過一個星期才可以把鞋子拿出來。大衛去找媽媽,媽媽說:「對不起。我不知道你該怎麼辦,但我也必須遵守規定啊。」最後,他的兩個同胞幫他想出了穿他卧室里的拖鞋的辦法。大衛沒有更好的辦法,所以就穿著拖鞋上了三天學。從那個星期以後,他再也沒有忘過收起自己的鞋子。
讀完《正面管教》,青蘿有點兒失望。書中提到的教育理念,幾乎完全出自另一本書《孩子:挑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找那本書來讀。而書中的溝通技巧,敘述得並不清晰,有些只是講幾句道理,並沒有實例。如果想知道和善而堅定的溝通技巧,建議還是看《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那本,比《正面管教》更好看,更易懂。
作者:青蘿,一個喜歡讀書,希望和孩子一起成長的寶媽。
推薦閱讀:
※找到了!快看!琅琊王氏始祖王璧九子二十三孫世系圖
※如何找到滿意的工作
※科學家:將在2020年到2025年期間找到外星人
※百病都從濕氣起,找到身體7個「排濕口」,趕緊排排濕氣吧!
※為什麼還沒找到外星人?可能是因為真的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