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中期的滬上 大馬路四馬路

南京路;上海,1976年。【攝影:Michael Rank】

南京路起源於1851年花園弄堂,1854年延伸到浙江路,俗稱大馬路,1862年再次向西伸至西藏路,1865年正式定名為南京路。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租界被廢除,國府將南京路分別命名為南京東路與南京西路。

1908年5月,通行有軌電車,1953年南京東路拆除有軌電車軌道,重新鋪設了路面,改鋪為柏油路面。

福州路;上海,1976年。【攝影:Michael Rank】

上海開埠前,福州路原是通向黃浦江的四條土路之一。19世紀50年代初,外灘至界路(今河南中路)一段,築成泥砂石子馬路,早期稱勞勃三渥克路,因附近設有基督教倫敦會傳教機構,故稱佈道路,又稱教會路。

清咸豐六年(1856年)向西延伸至第二跑馬場(今湖北路)。清同治三年(1864年)築完全程抵泥城浜(今西藏中路),次年12月以福建省城市名命名為福州路,俗稱四馬路。

復旦大學正門;上海,1976年。【攝影:Michael Rank】

電影宣傳海報;上海,1976年。【攝影:Michael Rank】

國際飯店;上海,1976年。【攝影:Michael Rank】上海國際飯店於1934年落成,大樓24層,其中地下2層,地面以上高83.8m,鋼框架結構,鋼筋混凝土樓板,它是當時全國也是當時亞洲最高的建築物,並在上海一直保持高度的最高紀錄達半個世紀。


推薦閱讀:

「學車熱」造就「馬路殺手」引擔憂
坐在副駕駛的人千萬不要說這10句話!
下一秒成馬路殺手!新手老手都別跑
蕩蕩馬路 | {市中心之旅}賞花不要一毛:繁花似錦,何必郊區
「中國式過馬路」死結怎麼解

TAG:年代 | 馬路 | 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