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化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初探 - 軍隊政工 - 全球防務

網路化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初探來源:互聯網 責編:飛鷹 作者:王伯軍 邢廣梅 時間:2006-02-11 【大 中 小】

現代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特別是互聯網的日益普及,使現代社會逐步進入「網路時代」。網路時代的降臨,使人們嚮往已久的網上社會成為現實,它和知識經濟的浪潮一起湧來,必然對人們的社會行為、生產方式產生變革性的影響,從而也對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帶來巨大的衝擊。因此,如何應對網路時代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挑戰,探索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是擺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緊迫的現實任務。

  一、網路化時代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全新挑戰

  1.滲透與反滲透的較量  網際網路目前已作為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謀求跨世紀戰略優勢的思想政治工具,並滲透到我國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和人民生活的各個領域。我們對於其它三大媒體(報紙、電視、廣播)的馬克思主義宣傳的理論研究與實踐經驗較為豐富,但對於在互聯網上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和實踐卻相當薄弱,從而使思想政治教育面臨嚴峻考驗。首先,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擁有信息優勢和網路霸權。一種信息傳播方式就是一種思想文化傳播途徑,掌握一種信息傳播方式便擁有了一種傳播某種思想文化的權力和影響力。屬於美國藉的網際網路在其操作下將其創作的網路標準推廣為全球標準,向全世界推銷自己的價值標準、意識形態、商業理念、外交政策和社會文化,發動了一場搶佔信息空間和爭奪信息資源的信息戰爭。其次,面對西方意識形態的主動攻擊而呈現明顯的不適應。網上鬥爭也是一場政治觀念、意識形態的鬥爭。由於我國對現代科技傳播手段的陌生,目前對網際網路的控制力和對信息的篩選能力也比較弱,對現有的信息平台尚未充分利用,網站的內容也不夠充實,變化少且更新慢,以及缺乏對網際網路在意識形態鬥爭中作用的足夠認識,經濟投入少等主客觀原因,造成了對我國信息網路「跑洋車」、「送洋貨」的局面。這使我們在西方敵對勢力進行意識形態主動攻擊面前呈現明顯的不適應,處於不利地位。第三,新聞宣傳媒體輿論的導向控制能力不強。信息全球化改變了傳統媒體牢牢掌握在黨和政府手中,大眾是被動接受者的輿論控制格局。這不僅擴大了群眾接受信息的自主權,同時也增強了群眾對信息的發布能力,從而使輿論導向的控制更加困難,使我們的新聞媒體宣傳處於被動地位。如近年來「法輪功」邪教組織就利用網際網路散布起歪理邪說蠱惑人心,破壞社會穩定,從而對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提出了嚴峻挑戰。  2.多元文化的相互衝突  世界上各個民族和國家由於自然條件、歷史、經濟發展水平和政治制度等因素的不同,導致了文化的差異性。在過去,由於地理的阻隔和技術手段的相對滯後,各種異質文化的交流不多,因而異質文化尤其是全球性的異質文化之間的衝突幾近罕見。而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數字化可以把任何信息轉化為二進位的數字語言,從地球任何一個地方無限量地向另一個地方傳輸。這就意味著異質文化充分交流和大規模衝突時代的到來,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新的挑戰。其一,西方強勢文化的衝擊。網際網路的主導國家是美國,網際網路上運行的信息潛含著美國的意識形態。這其中當然有許多東西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但也有許多東西不適合我們,甚至是我們要大力反對的。現實的情況已經警示我們,必須對這一現象加以重視。例如,當今青年人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漠然視之,而對以「好萊塢」為代表的美國式大眾文化熱衷痴迷。此外,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的衝突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語言的衝突。網際網路的基礎語言是英語,95%以上的信息是英文,中文信息目前還不到1%。長期沉浸在英語世界的中國人,在潛移默化中會受西方意識形態的影響。可以說,這是殖民文化在網路時代的一種全新形式。其二,文化市場治理能力和文化體制發展能力也面臨挑戰。網際網路的廣泛應用,方便了交流,但同時也容易使惡意的「垃圾」信息流傳。在網際網路上,不良信息泛濫,其種類和數量觸目驚心且愈演愈烈。這些色情、暴力以及種族主義宣傳、宗教仇恨、法西斯思潮、民族歧視和侮辱言論等文化垃圾嚴重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由於網路接受信息的方便性和隱蔽性,網路市場的不成熟、不規範,政策法規的不健全,也由於文化產業部門嚴重的條塊分割、相對分離,形不成整體思想政治宣傳的合力,因而給目前的「掃黃打非」等文化市場清理工作增加了難度。  3.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思想多變性和複雜性  其一,信息網路條件下各種社會力量都力圖在互聯網上佔據一席之地,從而導致各種思潮滾滾而來。由於人的自主性空前提高,從而使思想意識、價值觀念、思維方式的個性化、複雜化特徵也更加明顯,能否改進工作方法將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其二,網路世界互助關係的虛擬性正在逐步改變人們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增大了人們思想的波動性,政治意識、階級意識,甚至國家、民族意識開始淡化。能否保證人們具有健康的人格,將關係到思想政治工作開展的基礎。其三,被人們稱作第四媒體的網路孕育了一代網路傳播者,網路化生存造就的一代人正在形成一個新的深受網路傳播影響的群體,人類的思想和財富在網上多維集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大面積散發和頻頻創新。能否在信息全球化條件下及時捕捉信息、準確地掌握人的思想變化,關係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及時性和針對性。  4.網路社會所固有的特點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挑戰  其一,網路社會不僅充滿了人性,而且也滋長了人性中的劣根性。在網路社會中,人的主體性、創造性得到了張揚,人的自由、平等得到體現,人的隱私、尊嚴得到保護,但這並不意味著人性的優化,或許相反滋長了人性中的劣根性。個體性的發展導致孤獨感、個人主義和利己主義,人的自由讓人無拘無束也助長無法無天。保護隱私給人安全感也使人陷入危險境地。其二,網路社會既是一個有序的社會,也是一個無序的社會。就硬環境而言,網路社會具有有序性;但對於軟體環境以及諸多網路行為而言,網路社會卻具有極大的無序性。現代科技用精密的電子元件和嚴密的電腦程序構建了網路社會強大的「經濟基礎」,但網路社會的「上層建築」卻不是科技手段能夠建造的,網路社會從一開始就具有「上層建築」先天不足的缺憾。網路開發者們構建了現代的網路社會,卻沒有為其同步立法。因而,網路社會是一個缺少規範且難以實現規範制約的社會。要有效維護網路秩序的穩定性,最好的辦法是在人們的內心為網路社會「立法」,這項塑造心靈的工作理所當然應由思想政治教育來完成。

  二、網路化時代改進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遠不能適應網路時代的需求,這就要求新時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堅持優良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發展。  1.充分認識信息網路建設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首先,在網路化條件下要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傳遞的多向手段,就必須特別重視「互聯網」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轉變觀念,樹立正確的網路意識。當前,由於網路發展在國內尚屬初級階段,諸多網路社會問題也處於萌芽時期,加之網上不良行為的隱蔽性和個性化特徵,使許多人(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尚未完全體會到網路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對互聯網的社會影響認識不清。這種狹隘的網路觀念將直接影響網路化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總體質量和水平,甚至決定整個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敗。因而,必須充分認識網際網路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從戰略高度重視網際網路的發展,充分利用這種形式,更多地、更強有力地發出我們黨和政府的聲音。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努力學習掌握互聯網知識,進行網路社會實踐,舉辦各種形式的報告會、研討會和座談會,報刊、廣播、電視等新聞宣傳媒介應加強對網路及正確的網路觀念和意識的宣傳與介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加強對網路和網民的深入研究。如互聯網對意識形態的影響,如何加強網上輿論控制,如何建立宣傳網路信息平台等。還要加快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調研網路和信息網路,有針對性地開展網上宣傳,使互聯網成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  第三,最終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化。今天,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還沒有把信息工作真正列入日程。人們看到的、看中的是藉以形成支配力量的、顯露在外的權力系統,而對影響系統合力的隱含於內的信息系統卻似有似無。目前仍存在的號召、布置多,落實、檢查少,只有去路沒有迴路的所謂「不封閉」問題,就很能說明人們對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系統的忽視。從上到下,信息大量損耗於中層,而從下到上的信息甚至連渠道也很難找到。因此,建立信息網路,以信息化為起點,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的現代化進程,是擺在當前思想政治教育面前的一項急迫任務。總之,在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上,必須走信息化、現代化的道路。  2.建立健全法律法規,發揮法律的規範作用  法律是調整人們行為的重要手段,也是規範網路行為的重要方式。1994年以來我國先後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入口通道管理辦法》和《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管理辦法》等法規。這些法律對於規範人們的網路行為起到較大的作用。  當前,應根據現實需要,對已有的法規進行修改、補充和完善,並結合網路這一特殊思想陣地,制定有關網上管理規定,如網上信息發布規範、網上信息審查和監管、知識產權的保護等。在為網路立法時,還應根據網路自身的特點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網路立法全球性問題。在網路世界中人們交流和共享信息幾乎不受時空的限制,這就帶來網上跨國信息交流如何管理的問題。就立法來說,必須加強與他國進行有關立法問題的溝通與合作。  (2)網路立法激勵性問題。網路立法不僅要具備一般法律的強制性,更應具有激勵性。在確定否定式的消極性法律後果的同時,應確定肯定式的積極性的法律後果,從而起到發揮網路立法特有的激勵性作用。  (3)網路立法適應性問題。現代科技方興未艾,網路的發展速度往往已超出人們的想像。與之相應的則是網路經營方式、網路管理方式的不斷變化,由此有關網路法律法規,亦應隨之不斷更新。  3.建立新型的網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首先,關於教育主體。在傳統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主體是與受教育者矛盾對立的特定教育者,他們是高高在上的思想權威,其主要職責是進行思想理論灌輸。在網路思想政治教育中,網路思想教育主體是網路傳播中的「把關人」,他們製造、傳播、監控網路信息,兼具信息傳播者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身份,他們具有高新技術和廣博的知識以及良好的品質,但不一定是思想權威。網路中的教育主體不具有特定的身份,甚至可以不被稱為「教育者」。他們具有非主體性特點,不進行「說服」,而提供「選擇」和「引導」。網路中的教育主體不僅相互之間地位平等,不具有上級和下級的隸屬性,而且與教育客體的地位也是平等的,因而,他們更具有人情味,更具有親和力。  其次,關於教育內容。在計算機網路中,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應具有如下特徵:其一,多媒體技術使教育內容的形態從平面化走向立體化,從靜態變為動態,從現實時空趨向超時空;其二,因網路的超信息量和信息的固有本質,教育內容變得豐富而全面,並且具有客觀性和可選擇性;其三,具有極高的文化與科技含量,教育內容的政治性本質隱含在歷史文化知識和現代科技信息之中。因而,社會主義主旋律、集體主義價值觀、愛國主義的主題這些政治性內容,可以由多媒體技術集聲、色、覺、畫等多種現代化手段而演繹,從而化抽象為具體,化枯燥為情趣,化不解為理解。  再次,關於教育對象。網路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方式應如下:第一,不使用傳統的「灌輸」方法,因為在網路中不可能對網民進行面對面強制性的信息灌輸;其次,藉助多媒體計算機的一切手段,向網民提供信息,並引導網民正確選擇思想信息;第三,將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現代化,在計算機網中,為思想政治教育所使用的哲學的、心理學的、社會學的方法穿上現代科技的外衣。  4.在互聯網上建設馬克思主義宣傳陣地  中國作為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在信息高速傳遞的今天,也是西方文化重點滲透的國家。未來信息戰是以攻擊敵方認知能力為本質的作戰。攻擊對象包括國家意志、部隊士氣、指揮官的決心、價值觀和文化傳統。面對各種邪惡勢力在互聯網上的挑戰,如果放任不管,對其中問題或者毫無察覺,或者熟視無睹,這無異於放棄這個目前具有重要影響的傳播手段,無異於放棄我們黨在互聯網上的宣傳陣地,無異於放棄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所以,為了提高公民自身的免疫力,必須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對公民加強思想教育和文化教育,幫助他們樹立科學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尤其是要重視開展網民網路行為道德宣傳教育活動,因為網民素質的高低是信息網路化條件下社會良性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因此,要樹立新的倫理觀念——網路倫理,以增強他們自身抵抗外來腐朽文化侵蝕的能力,提高網民的網路道德水平和網路行為自律意識,推動網路文明建設,構築起堅固的「精神防線」。

推薦閱讀:

TAG:教育 | 軍隊 | 政治 | 思想 | 時代 | 政工 | 網路化 | 網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