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迷途的孩子需要的是「一盞燈」
連鵬2017-02-22 07:41:02閱讀數:1429重要的是,將孩子視為祖國的花朵,而非人口的紅利。幫助他們回歸正途,而非一關了之。最近小恙,一直沒怎麼更新。前幾天,微博時評邀請談談對公安部擬將行政拘留年齡從16周歲降至14周歲的看法。扯了幾句,新浪好像有所推薦,轉評贊都挺多的。今天把留言都看了,絕大多數人都支持,甚至還有激烈者認為,刑拘年齡應該8歲開始,至少讓孩子知道,任何時候都是有法律制約的。對這些言論,也不是不能理解。這兩年每看到校園霸凌,未成年人犯罪的新聞,如扒去同學的衣服毆打還拍視頻上傳,為了搶手機向老師潑汽油並點燃,那些受害者,真的很可憐,讓人恨不得去抽那些行兇者。但私下什麼情緒都行,寫文章還得理性述評。有人說,隨著營養狀況提升,青少年越來越早熟,社會知識半懵懂,力大無處發泄,低齡犯罪越來越多;也有人說,不要以為孩子不會利用法律的漏洞作惡,日本電影《告白》就展示了很多赤裸裸的現實。我都贊同,但這是一個複雜的社會問題,不能僅用簡單粗暴的方式去應對。理解公安機關在處理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時的尷尬和無奈,但行拘擬從16歲降至14歲,是典型的「懶政」,稱之「甩鍋」也不為過。行政拘留降低到14周歲後,若有12歲孩子犯事,再降低到12周歲?去年最高檢也回應說,單純刑罰不能徹底解決問題。是的,研究證明,拘留和監禁對阻止他們走上犯罪道路並無太大幫助,反而讓未成年人在缺少分押的情況下,掉進大染缸,進一步學壞。國人向來迷戀「亂世用重典」那一套,但它既不符合法治精神,司法實踐又告訴我們,作用有限,且不治本。校園欺凌,未成年人犯罪,我覺得根源在教育——家庭原因最主要,學校缺乏德育也是一方面。
▍家庭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 不言而喻這兩年看了一些美劇,發現許多罪犯的背後,家庭都有問題。被父母遺棄,被忽略,被否定等等。有些青少年犯罪,是孩子極度討厭否認自己,一直嘗試做「別人」。家庭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怎麼誇大都不為過。一些根深蒂固的心理問題,都與自己的家庭,父母教育方式有關係。別說我們的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父教缺失、母教溺愛等問題了,就是我們的家庭,也是各種殘缺破碎,什麼婚外情,暴力,離婚單親,沒有溫暖......大人都有各種問題,能培養出怎樣的孩子呢?至於我們的教育制度,離現代教育理念還差的很遠。半個多世紀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在《什麼是教育》一書中反覆談及,「教育的過程首先是一個精神成長過程,然後才成為科學獲知的一部分」。每個人的存在都有其獨特和自由性。可我們從幼兒園到大學的教育,都充斥著扼殺想像力與創造力的極端功利主義。「唯分數論」,「愛國教育」也不少,卻沒有「始於生命,達於精神」。下一個層面,是複雜的社會環境。少年兒童最重要的心理是模仿。咱這充滿叢林法則的大環境,還有各種色情,暴力和誘惑,一定會影響到孩子們的成長。追究監護人的相關責任,學校別太功利要開展生命教育,影視文化作品分級等等,相對而言都好解決。再往下說,沒錯,就涉及到國家了。政府總說,孩子是國家的未來。可在福利、保護方面的投入遠不如喊的口號那麼美好。有個網友留言說:「如何減少未成年人越軌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在中國更是和城鄉差距、地區差距等糾結在一起,短時間內很難解決」。我挺贊同的。但難解決也得解決,不能一直「擊鼓傳炸彈」啊。前幾年,官方說有6000萬留守兒童。去年底,民政部又說中國有902萬留守兒童,近九成無父母監護。不管怎麼改「定義」,玩數字遊戲,留守兒童的現況真的大幅好轉了嗎?國務院《意見》對外出務工父母依法履行監護責任作出了明確規定,公安機關勸誡,追究法律責任,會同村(居)民委員會聯繫父母,責令返回等。問題是,有可操作性嗎?每次在微博上談論類似問題,都有人罵農村人「只生不養」。呵呵,奇葩父母哪都有,但要說千萬父母都不愛孩子,你信嗎?都是人啊,條件允許誰不願陪在孩子身邊?政府不去反省自身的作為,卻一味強調孩子父母的監護不力,不是推卸責任又是什麼?對從小沒人陪伴,被社會拋棄的孩子,若他們有天犯了錯違了法,用降低刑責年齡去懲罰,哪怕你罵「聖母」,我也覺得是「不教而誅」,有些殘忍。看到這兒,有人可能會問,談未成年人犯罪問題,怎麼扯到留守兒童了。因為據統計,留守兒童犯罪占未成年人犯罪中的七成。據我觀察,在一些窮困的農村,不少孩子很小就輟學,因為沒有父母關愛,最後能學門手藝養活自己就算不錯的了,被人帶壞誤入歧途的並不在少數。說留守兒童問題是世紀之痛也好,定時炸彈也罷,大環境不好,沒人能獨善其身,除非你移民。對於城市中不為衣食而憂的家庭,我們可以談教育,但對留守兒童,更值得探討的是保障制度中的國家責任。
▍加拿大bc省針對校園欺凌的家長手冊,某頁截圖孩子不僅是父母的,更是國家的。許多文明國度對於兒童的保護相當全面,我們國家傷害孩子的事卻頻頻發生。毒奶粉、假疫苗、毒跑道、棄嬰......數不勝數,省略號點60個小數點都少了。寫這篇文章前,順手搜了下加拿大怎麼應對校園欺凌的,找到一個家長手冊,校方列舉了各種情況,家長該如何應對,聯繫哪個機構,甚至拿小故事來說明,還翻譯成各種語言,方便英語不太好的移民家庭;美國亦有保護觀察、社區服務,教育輔導等矯治體系,專業、熱心、負責,不僅針對「問題少年」,還有對監護人的輔導和監督。有很多地方值得借鑒。對降低行拘甚至刑事責任年齡,我並不完全反對,但前提是做好教育和糾治。將孩子視為祖國的花朵,而非人口的紅利。幫助他們回歸正途,而非一關了之。犯罪的是孩子,卻意味著國家、社會、家庭和學校在教育和保護上的失敗。以前可以找理由說國家窮,現在么,至少每次外援都挺大方的。對了,去年在建議廢除計劃生育時,替政府想了如何解決百萬計生幹部下崗問題:「咱國家對孩子的保護不夠,受虐兒童的救助措施、專業救助機構匱乏。這些人可以分流到保護和救助兒童、福利院等方面的工作中來,比干斷子絕孫的勾當,生孩子沒屁眼的活計,強千百倍」。現在可以再加個「社區輔導和糾正」。什麼婦聯,關愛委員會,這機構那組織的,都是人浮於事,浪費納稅人的錢。沒有咱政府做不到的,只有想不想,若用網格化維穩的精力去關心青少年兒童,我看肯定能成功。
推薦閱讀:
※6.1兒童節 身為鏟屎官的父母應該送孩子的這樣一份禮物
※尚慧教育 | 這些運動有利於孩子長高
※糖」給孩子能帶來什麼??
※微言夜讀 · 親子 | 因為有愛,請對孩子好好說話
※孩子反覆感冒,警惕哮喘
TAG: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