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師父試講金剛經第十四講

圓明師父試講金剛經第十四講

  我們現在講金剛經的第十四分,我們在前面第十三分的時候就講了佛陀以生命與受持四句偈的等相校量,就是讓大眾開啟般若的功德的無限。

  此分則為須菩提尊者深解義趣,得四相寂滅,起忍辱大乘行。此分從須菩提尊者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掀開序幕。尊者涕淚悲泣為何?深解之義趣又指何事?

  禪門中有所謂:大事未明,如喪考妣,大事已明,如喪考妣。吾人未徹本來面目,昏蒙不明,誠足可悲!為何已破無明殼子,返路歸家時,仍舊涕淚悲泣呢?

  當年我們母音老人在一次修持時徹見了本來面貌以後。大哭了一次,老人說了一句話大家知道是什麼嗎?老人情不自禁的說:「釋迦老子沒有騙我!」他是徹證了無明以後的感觸。

  我們先講深解意趣三界第一。

  聞說是經,經者即前所談說之經文。義趣,義即義理,指所解釋離相無住,妙有不有之理。為前文佛陀演繹之空諦性理:即非身相、即非莊嚴、即非般若波羅蜜、即非微塵、即非世界等句。

  趣即旨趣,指般若妙用,真空不空之趣,為前文回歸中道之趣,是名身相、是名莊嚴、是名般若波羅蜜等等。經者就是文字般若;義趣就是觀照般若,深解就是指實相般若。

  以文字起觀照,由觀照而契實相也。尊者之涕淚悲心泣,是為悲欣交集的心情,喜自己的身心已桶底脫落,大事已明啊;悲眾生沉淪生死,枉受飄零之苦痛啊。

  所以我們很多修佛法的人,在修持中明心見性的時候徹見本來時候,會產生很大的感悟,因為他信受奉持啊,並精進努力的修持他見到了本來。然後他菩提心一轉,大悲心升起,這就是法身向上。因為桶底脫落大事已明了。

  所以在《普賢行願品》裡面有說:爾時彌勒菩薩,復告善財童子言:善男子!譬如有人,得無畏葯,離五恐怖。何等為五?所謂火不能燒,毒不能中,刀不能傷,水不能漂,煙不能熏。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得一切智菩提心藥,離五怖畏。何等為五?不為一切三毒火燒,五欲毒不中,惑刀不傷,有流不漂,諸覺觀煙不能熏。

  尊者已得菩提心藥,離五怖畏,不再三界漂流。此時,正如清水魚自現,碧潭空眏月。因為我們一切的法,都是良藥,對治我們的病。你得到了這個良藥把病解除了以後啊,就離怖畏不在三界漂流。我們的心可以洞徹一切啊。徹澄朗朗空月。

  曾經有一個老人,鬚髮斑白,齒牙脫落,有人問他:「老先生,您今年高壽?」

  「四歲。」老先生正經地回答。

  「老先生,您實在愛說笑了!您看起來至少也有七十高壽,怎麼說自己只有四歲呢?」

  「年輕人,這你就不懂了,我的年齡雖然已經八十歲,但是過去的生命是自私無知,只知道追逐聲色的享受,真正有意義的歲數只有四歲,那是我皈依佛教以後的生命,明白要廣結善緣,求福修慧,為永久生命播種美好的因緣。在我真正了解生命的真諦之後,才算真正出生。因此啊,我只有四歲。」

  這個須菩提深解義趣,讚歎一句說:希有世尊。這句希有和第二分的希有有何不同呢?

  第二分的希有是讚歎佛陀以日用尋常生活,展現本地風光,指示當下即般若全體大用。這一分講的希有啊,是說以文字般若引發觀照,令契真如實相。

  現在我們很多修行的人啊,重修行重法不重經文,這是我們修行很大的忌諱。所以你對佛法的理論基礎不懂怎麼去修持啊。特別是對基礎的理論知識你都不了解,所以我一直強調這句話;沒有正確的理論指導,你是沒辦法修行的。

  就像盲人在山坡裡邊又沒有指南針又看不懂地圖。你怎麼行道。那就是瞎闖。所以我們學習佛法一定要以文字般若引發觀照,就像指南針,就像地圖。就像我們前進路上有火把一樣的。所以我們講這一分就是講以文字般若引發觀照。使大家契入真如實相。

  所以前之希有,如若見華屋外觀之規模莊嚴;今之希有,乃入室見種種珍寶。得聞是經者,成就聞慧也;信心清凈者,成就思慧也;即生實相,成就修慧也。由成就聞、思、修三慧入般若義趣。

  很多人對聞、思、修有不同的解釋法。我們能聽聞佛法就是大家無上的福報啊。但我們聽聞了佛法要開動腦筋要思維。

  這個佛法講的對不對契不契我們的心理啊等等。我們聞思後發現,啊,他講的都是真理,我們以此去修持,然後證得你聽的東西來。其實佛法就要聞、思、修、證的過程。證什麼?證你聽聞的東西和佛陀所講的東西。所以我們修持就要依聞、思、修三慧。

  這是什麼,這是第一稀有功德啊。所以大家空閑了多看經文。能信解受持者,遠離四相,為人流中第一希有。這兩個『稀有』是很重要的。在經文中講,實相者,即是非相,是名實相,此三句蘊含著很深的含意。

  「實相」者即文字般若,為對治凡夫外道,妄執虛妄諸相,以實相除我執,以顯我空真實之相。「即是非相」為觀照般若,對治出世間之聲聞緣覺者,執空相,以非相遣除法執,以顯法空真實之相。這兩個『實相』很重要,大家好好聽一下。「是名實相」即實相般若,對治權乘菩薩,執非法相者,以是名除非法執,顯俱空真實之相。

  我們信解受持《金剛經》就如佛在、如法在、如僧在,三寶具足。就是我們在修持心中心法的時候,很多人前期要有皈依的一個過程,三皈依呀,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皈依的過程。

  只是吾人心志怯弱,戀系諸相,鉤牽愛欲等境,如車輪隨世迴轉,無有休息。所以我們在修行過程中要去除諸相、愛欲、心志怯弱等。要有大勇氣。

  想當年我們大愚祖師在太虛坐下是四大弟子之一,大智、大愚、大悲、大勇。大悲去西藏捨身求法。現在我們漢地黃密就是大悲傳下來的。四歲的老人有著迷悟不同的生命情境,吾人若能一念凈信,轉迷成悟,即坐擁般若珍寶,為無事貴人。下面我們講第二個問題不驚不怖入般若海。何謂不驚、不怖、不畏?

  僧肇大師言:得聞大乘聞慧解,一往聞經,身無懼相,故名不驚。得大乘思慧解,深信不疑,故名不怖。得大乘修慧解,順教修行,終不有謗,故名不畏。

  傅大士曾經說過一個頌:如能發心者,應當了二邊;涅槃無有相,菩提離所緣。無乘及乘者,人法兩俱捐;欲達真如理,應當識本法。聲聞乘著有法有空,聞此法無有故驚,就是無有法就不害怕,聞空無有故怖,於二無有理中,思量不能相應故畏。離二邊,人法俱捐,才能不驚、不怖、不畏信解受持此經。吾人學佛,以信為首。

  如《華嚴經》所說:信為道源功德母,增長一切諸善法;除滅一切諸疑惑,示現開發無上道。又說:信心能離諸染著,信解微妙甚深法;信能轉勝成眾善,究竟必至如來處。

  有一位雲水僧,行腳至某一個村落,看見遠遠的山上有著金色的光芒,以為有什麼得道的高僧,便循著光走到一間茅屋。

  只見到一位老太太喃喃念誦:唵嘛呢叭彌牛,每念一句咒語,就有一顆豆子跳過去。

  雲水僧驚嘆不已。只因為老太太三十年如一日,每天念一斗的:唵嘛呢叭彌牛,連無情的豆子都感應到老太太的真心,即使咒語的念法錯誤,但深心才是道場,不在言語思議。

  真正的咒語,謂總持一心,意念清凈。發出毫光的茅屋,就像我們圓凈成實的本性,能滅煩惱障,能滅無明障。

  所以如來為吾等說深妙法,即客塵煩惱不入清凈法性,只要我們深信不疑,因此我們就歸家不遠了。

  在因地修行中,信佛有無量功德,信經法能發善根,信比丘僧能廣植福田,信有今世,信有來生,更要信得,自性清凈,常生智慧功德。現在講第三個問題,行大忍辱離我法執。

  我們成就第一波羅蜜,從忍辱中來。雖然修持般若者,若無忍辱作為資具,起無我觀照,如何契合實相?諸菩薩度生離相,布施無住,如果沒有現前歷緣外境,怎能成熟功德法身。

  圓悟克勤禪師說:大凡為善知識,應當慈悲柔和,善順接物,以平等無諍自處。彼以惡聲色來加我非理相干。訕謗毀辱,但退步照,於己無嫌,一切勿與校量,亦不瞋恨,只與直下坐斷。如初不聞見,久之魔孽自消耳!

  我們在修持與人講法的時候會招來誹謗、嗔恨等,一切不跟他計較。也不生嗔恨之心。要一下做到不受。所以這樣久了就會念自一心,一切的魔孽會自消。佛陀以己身為例,被節節割截身體時,因心無我等四相,無住行施,是故成就第一波羅蜜。

  僧肇大師言歌利王有其另一層含義:歌者,即是惡之別名;利者,刀也,非謂世間之刀;王者,心也;是用慧刀割截無明煩惱之身。不論是割截色身或煩惱之身,都必須憑藉般若慧力,心不動搖,不起瞋恨,才能情智不迷,盪除四相,入般若功德林園、庇蔭天下蒼生,令熱惱頓息,得清涼味。

  我們修持的人啊一直珍惜自己的身體,要百般呵護料理。裝飾打扮,如果能破除我、我所有的妄想,當逢人毀辱時,甚至行骨肉之身施,也能如飲甘露,不起愁惱。

  講一個故事,有一天,一個婆羅門來勢洶洶,衝進王舍城的竹林精舍,因為他的親友跟隨佛陀出家,使他怒不可抑,惡口瞋罵佛陀以妖術誑惑世人。

  佛陀默默聽完婆羅門的惡言羞辱後,面容沉靜的開口道:「你如果帶者禮物去拜訪朋友,但是朋友堅持不收下你帶來的禮物,那時候你要如何呢?」

  「要是朋友堅持不收下禮物的話,我只好再帶回家。」

  佛陀說道:「今天你在我面前說的那些話,我不接受,那些瞋怨惡口的語言,就再歸你所有。」

  佛陀明白以諍止諍,只有增加仇冤,無法止息眾生諍論的妄心,唯忍為大力,能調御剛強眾生。

  在《羅雲忍辱經》中說:忍之為明,眏眏日月。龍象之力,可謂威猛;此之於忍,萬不如一。七寶之耀,凡夫所貴,然其招憂,以致災患;忍之為寶,始終獲安。布施十方,雖有大福,福不能忍。懷忍行慈,世世無怨,中心恬然,終無毒害。忍為安宅,災怪不生。忍為神賢,眾兵不加;忍為大舟,可以渡難。忍為良藥,能濟眾命。忍者之志,何願不獲?吾今得佛,諸天所宗,獨步三界,忍力所致。

  就是告訴我們大家要忍辱。叫《羅雲忍辱經》。佛陀要我們深深護念,布施離相,心不住著,可謂知瞋根難伏,一念瞋意,燒盡功德好林;心涉人我諸相,萬千資糧都順水漂流啊。

  很久以前,森林裡住著兩隻鷹,鷹和池塘里的烏龜是好朋友。

  有一年夏季,久旱未雨,池水乾涸,烏龜心裡著急,實在無法支撐下去。兩隻鷹很同情烏龜的處境,想幫忙它遷移到有水的住處,鷹想到一個辦法,用一根樹枝,叫烏龜銜在口中,兩隻鷹各執一端,並囑咐烏龜,在未達到目的地時,千萬不能開口講話,以免從空中摔落。

  於是鷹帶著烏龜向高空飛行著。正當經過一個村莊的上空時,恰好被一群孩童瞧見了,他們驚訝的指著天空,大聲喊叫:「烏龜被大鷹銜去了,大家快來看呀!」

  烏龜聽到下面孩童的喊叫,心裡十分生氣,認為自己受到羞辱,不禁怒火中燒,就開口怒罵道:「你們懂什麼?我才不是被鷹銜去的!」剎那間,開口爭辯的烏龜,從高空跌落,粉身碎骨而亡。

  我們講第四個問題除滅四相發菩提心。

  我們依般若,菩薩修一切行,心離佛相眾生相,不住色而行布施。菩薩能行無相事業,方契諸法性空之理,般若如明目人,洞察世間萬物萬象。

  《轉女身經》講,爾時尊者舍利弗,復向無垢光女言:「汝從凈住世界無垢稱王所,受此女身,來此間也?」

  無垢光女答言:「尊者舍利弗!彼佛世界,無有女人。」

  舍利弗言:「汝今何故以此女形,來生此間?」

  女即答言:「我今不以男形、女形,亦不以色、受、想、行、識來生此間。所以者何?尊者舍利弗!於意云何?如來所作化人,從一佛國,至一佛國,為有男女陰界諸入諸別相不?」

  舍利弗言:「不也!所以者何?如來所化,無有差別。」

  女言:「尊者舍利弗!如如來所化,無有差別,一切諸法,皆悉如化。若知諸法,悉同化相,從一佛國,至一佛國,不見差別。我們以有相心,生六根病,背離正道,於塵識境不知如幻無實,慧眼未開,著男女形相等,即使與佛迎面相見,仍是渾然不識。」

  有位信徒非常虔誠,有次遇到水災,他只好爬到屋頂上避水,水勢漸漸漲高,終於淹到腳下,他急忙的祈求道:「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趕快來救我啊!」

  不久,他發現一個原住民駕了一艘獨木舟要救他,他卻說:「我不要你這原住民來救我,我要觀世音菩薩來救我。」

  雨水繼續上漲,已高及腰部,他很著急的再祈求道:「慈悲的觀世音菩薩趕快來救我啊!」

  然後又來了一艘快艇,要載他到安全地方,他又埋怨說:「我一生最討厭科技文明,無論什麼機械東西我都不喜歡,我只要觀世音菩薩來救我。」

  水已漲到胸部,他害怕的大喊著:「觀世音菩薩快快來救我啊!

  不久來了一個美國人駕直升機來救他,他還是搖搖手道:「你是外國人,我不要你,我要觀世音菩薩救我。」

  結果他幾乎被水淹死,好在遇到一位佛光禪師,把他救起,他向禪師抗議道:「像我如此虔誠的信仰,為什麼觀世菩薩卻不來救我?」

  佛光禪師解釋道:「你真是冤枉了觀世音菩薩,當你大聲呼救時,菩薩變化了獨木舟、快艇、直升機前來救你,菩薩一次又一次地搭救你,你不但不感謝,還挑三揀四,看起來你與佛菩薩無緣,我不該救你,還是讓你到閻羅王那邊報到好了。」

  心識一旦落入執求的妄相,就如盲人摸象,無法察覺實相的全體。

  禪門有所謂:路逢劍客須呈劍,不是詩人莫獻詩。要舉起金剛寶劍者,須仗一顆俠義心腸,不是飽餐翰墨的詩人,怎識得點點行行的情致?

  佛陀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依《金剛經註解》說:真語者,一切含識皆有佛性。實語者,一切法空,本無所有。如語者,一切萬法,本來不動。不誑語者,聞如是法,皆得解脫。不異語者,一切萬法,本自空寂,無更改變異。佛的五種語,蘊含甚深妙義:

  真語、如語者:真諦即空之理。實語者:中道實相之理。

  不誑、不異語者:順依俗諦之理。佛陀所說法,無虛無實,皆是契合性理,真實不誑不異。雖開六度萬行法門,門門為應化眾生的迷執,使之登一乘之道,回頭轉腦,入無門之門,無法之教。

  傅大士頌曰:證空便為實,執我方成虛,非空亦非有,誰有復誰無?對病應施藥,無病葯還祛,須依二空理,穎脫入無理。

  有一天,一個信徒來向一休禪師訴苦:「師父,我活不下去了,我要自殺!」

  「活得好好的,為什麼要尋短見呢?」

  「師父啊!我自經商失敗後,如今債台高築,被債主們逼得無路可走,只有一死百了。」

  一休禪師道:「難道除死以外沒有別的方法可想?」

  信徒痛苦地說:「沒有!我除了有個年幼的女兒以外,已經身無分文,山窮水盡了!」

  一休禪師靈光一閃,說道:「哦!我有辦法了,你可以把女兒嫁人,找個乘龍快婿,幫你還債呀!」

  信徒搖搖頭地道:「唉!師父,我的女兒只有八歲,怎能嫁人呢?」

  一休禪師道:「那你就把女兒嫁給我吧!我做你的女婿,幫你還債。」

  信徒大驚失色道:「這、這簡直是開玩笑!你是我最尊敬的師父,怎能去做我的女婿!」

  一休禪師胸有成竹地揮揮手說:「好啦!好啦!不要再說了,你趕快回去宣布這件事,到迎親那天,我就到你家裡做女婿,快去!快去!」

  這位商人弟子十分虔信一休禪師的智慧,回家後立刻宣布:「某月某日一休禪師要到家裡來做他的女婿。」

  這個消息一傳出去,立刻轟動全城。到了迎親那一天,好奇看熱鬧的人擠得水泄不通,一休禪師抵達後,吩咐在門前擺一張桌子,上置文房四寶,禪師當眾揮毫,大家看禪師的字寫得好,爭相欣賞,爭相購買,反而忘了今天來做什麼的。結果,買書法的錢積了幾籮筐。

  禪師轉身問信徒說:「這些錢夠還債了嗎?」

  信徒歡喜得連連叩首:「夠了!夠了!師父你真是神通廣大,一下子就變出這麼多錢!」

  一休禪師長袖一擺說:「好啦!問題解決了,我女婿也不用做了,還是做你的師父吧!各位再見!」

  一休禪師因為不執取身相,依巧妙智慧,救人一命。

  學佛者,摒除諸象,心如清珠澄亮,才能以此光明,度盡冥暗無依的眾生,同入百千萬億凈剎佛國。

  此分佛以五百世做忍辱仙人為例,警醒諸位行者,深解第一般若義旨,心離相無住,不是槁木死灰,弄玄作怪,而是於現前違逆之境,眾生無理割截身心時,情智分明,隨順眾生,不起瞋恨。得般若妙體,現諸佛千百億化身之相,引度群機,於日用三時,心寂滅故,起神通妙用。

  《金剛經》是一部治心的寶典,也是成佛修行的地圖。日本有位禪僧,開悟詩道:心冷如水,眼中似火。我們學佛人,要有智水止靜世間妄相,但不能抱玄守無,成蕉芽敗種,還要以悲火之熱力,照亮人間。

  《金剛經》處處要吾人撥去眼翳,離相無住,但不是撥無因果聖凡,而是要我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所住是般若智,生其心是大悲行,欲開張無限性德妙用,空有兼資,悲智雙運,如車之輪,鳥之雙翼,不可偏廢。

  要深解金剛義趣者,要先發第一希有之心,所謂:學道容易入道難,入道容易守道難;守道容易悟道難,悟道容易發心難。吾人讀誦經典,往往只受持半部經,如《金剛經》談空,言離我等四相,言不住諸相,就陷溺空的泥坑,不能自拔。不知諸佛之法,都是圓融會通,平等無二,不偏執空有二邊,不分隔大小局限。欲成人流中第一希有者,繁茂菩提妙果,要懷抱『心冷如水,眼中似火』,以智水澄靜妄想分別,以悲火成熟有情種智。

  今天就講到這裡,謝謝大家。


推薦閱讀:

智敏·慧華金剛上師開示錄:圓覺心法指歸 下篇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義卷八十五
解經 | 《金剛經》(二十五)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金剛經講錄(14)《金剛經》通義之二
白話《金剛經》

TAG:金剛經 | 師父 | 金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