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綱:《西遊記》的真諦(二)

西遊記》文化原型是《性命雙修萬神圭旨》  《性命雙修萬神圭旨》是道教全真道的經典,相傳出自全真掌教尹志平弟子之手。我的《西遊記奧義書》第五卷《李世民的解脫》揭示了二者之間的關係。  眾所周知,真正關注和研究生命學問的宗教,是道教和佛教的密宗。尤其是道教,數千年來,從外丹到內丹,從以鉛汞為金丹,到以心性為金丹,反映了中華民族的無窮智慧和對人類生命關懷的巨大貢獻。《性命雙修萬神圭旨》便是一個集中的體現,主要研究人類心靈、生命的完善原理、途徑與境界。文字優美,意境高雅,形象生動,為進一步的文學藝術創作提供了原型與結構、線索與素材。  《西遊記》以儒家積極用世的進取精神,藉助道家取法自然的長生智慧,達到佛家四大皆空的無為境界,演繹了《性命雙修萬神圭旨》的生命真諦,表現的是人體生命藝術與內在精神世界、生理世界,並不是外在的現實。所有想從現實中找到《西遊記》的人物、主題、結構、事件、寶貝的原型,並且對號入座,都將是徒勞。「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在哪裡呢?「隱霧山折岳連環洞」又在哪裡呢?「福陵山雲棧洞」又在哪裡呢?「馬流」、「刁鑽」、「艾葉花皮豹子精」、「白骨夫人」是誰呢?張紫陽是宋代人,卻跑到了唐代;文殊菩薩的獅子同時能夠出現在不同的時空;印度人也姓中華的姓;佛子須菩提卻披上了道袍,金頂大仙跑到佛祖的靈山腳下,這能到現實中找得到嗎?  其實,我們只要按照作者給我們指示的門徑,自然可以領略到《西遊記》的妙處:「靈台方寸」是心山,「斜月三星」是心洞,「須菩提」便是心山心洞里的菩提心。孫悟空不遠千里十數年奔波,從心山心洞中拜見了菩提祖師。一念覺悟,就是菩提,所以王重陽有兩句詩曰:莫問龍兒與虎兒,心頭一點是明師。  原來他的老師就在此心,莫向外求。  《性命雙修萬神圭旨》的關鍵在於兩個字「性命」,《西遊記》的主題詞也是「性命」。須菩提祖師在傳授的秘訣中說過:  顯密圓通真妙訣,惜修性命無他說。  都來總是精氣神,謹固牢藏休漏泄。  強調的就是「性命」二字。性是心性,命是身命,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性是孫悟空,命是豬八戒,所以《西遊記》要解決的主要矛盾,就是孫悟空和豬八戒,也即是猴和豬、性和命、金和木、水與火、心與腎等之間的矛盾與調和。  還有一幅《反照圖》,天堂就在人的頭部,地獄就在人的屁股,這是規定好的。《西遊記》中關於天堂、地獄的名詞術語都在這裡;前邊一幅《普照圖》,其中四句話:  三藏之竅,竅中有妙。妙竅齊觀,是為普照。  這「三藏」就是那個「唐三藏」,藏的是哪三藏呢?也就是《西遊記》中三個主人翁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所代表的心、腎、脾。孫悟空就是心臟,所以「心猿」二字在《西遊記》中出現過33次。  觀音菩薩在哪裡呢?觀音菩薩其實是你我心中的「妙觀察智慧」,絕不是說孫悟空打不過敵人了,便到外邊去請人,所以被魯迅等人判斷成是三流小說。當我們面臨危險的時候,請閉上眼睛。這孫悟空收視返聽,閉目內觀,便有妙觀察智慧油然而生,邪魔外道倏然而退。觀音與菩提祖師也是一樣,住在心林心洞。「普陀落迦山紫竹林潮音洞」,「普陀落迦」諧音「普脫羅枷」,讓一切眾生都得解脫,所以才能慈航普度;紫色象徵心臟之色,竹子中空如心臟;潮音乃是心臟跳動之聲,如海潮之宏大。可見這位觀音菩薩除了妙觀察智慧的角色外,還承擔著慈悲心的象徵。  當然,也有觀音菩薩解決不了的問題,就得靠「靈山大雷音寺」的如來。「靈山」是心,《西遊記》第八十五回孫悟空引用了《性命圭旨·涵養本原救護命寶》中的一首詩曰: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  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大雷音」也是心跳的聲音,因為「大音希聲」,所以人們聽不到。  這一切都在人體之中。天堂在人的頭部,「千里眼」是眼睛,「順風耳」是耳朵;「九霄雷府」是鼻子,三十六員雷將就住在這裡,守護著通明殿;「瑤池」就是嘴巴,舌頭兩旁有兩個穴位「金津」、「玉液」,所以瑤池中有的是「玉液瓊漿,千醪佳釀」。正是《黃庭內景經》中說的:「口為玉池太和官,漱咽靈泉災不幹。」為了保證全身生理、心理因素的調和,王母娘娘才會每年召上八洞、中八洞、下八洞神仙來赴蟠桃會,就是要安心定志,祛除災殃。「玉帝」的「靈霄寶殿」是「紫巍巍、明晃晃、圓丟丟、亮灼灼大金葫蘆頂」,這在醫學叫做「丘腦」,像個土丘,道家叫做「泥丸」。  至於「地獄」,自然在於屁股。尾巴骨又稱琵琶骨,上有九眼,丹道學稱做「九靈鐵鼓」、「九重地獄」、「九幽」;「奈河惡水」是男性生殖道,「血盆苦界」是女性生殖道;「枉死城」便是肛門,丹道學將肛門稱做「魄門」,乃是七魄出入之地。「魄」字從「白」從「鬼」,白白地做了鬼,豈不是「枉死」!唐太宗還陽,必須要相良夫婦所存的十三庫金銀,結果只用了他的一庫便過了橋還陽。這「十三」即是十二地支的下一輪開始,為「子」,子時一陽生,就憑這陽氣所搭起的「下鵲橋」,才進入周天輪迴而還陽世。  孫悟空既然是我們的心臟,叫做「心猿」,為火;那麼唐僧則是你我的腎臟,叫做「玄奘」玄奘,「江流兒」水,腎則主水;豬八戒是你我的肝臟,故稱「木龍」、「仁龍」、「木」;沙和尚是我你的脾臟,脾為土,所以稱做「黃婆」、「刀圭」、「土母」;白龍馬是肺,肺色白,主呼吸,為金。這一行五眾,心、性、情、意、神五性,金、木、水、火、土五行,心、肝、脾、肺、腎五臟,是誰的呢?都是李世民的。這「李世民」即是「南贍部洲」木之子=火=南方「東土大唐」木=東方的世俗人民,也即凡夫俗子,是你我大家。  可見,這李世民才是《西遊記》的真正主人翁,但絕不是現實中的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而是所有閱讀《西遊記》小說的人,是你、我所有的讀者。這才是《西遊記》的妙處,將所有的讀者都當做主人公,讓小說中的人物在我們的心靈中和身體內修鍊翻騰,調整覺悟。這是《西遊記》作者的匠心獨運,在世界文學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而這一切,都是對於《性命雙修萬神圭旨》能動、藝術的演繹和敷寫。  唐僧81難文化原型是宋代石杏林《還源篇》81章  這一段大家可以參看我的《西遊記奧義書》的第二卷《唐三藏的磨難》、《觀世音的圓照》以及拙文《〈還源篇〉81章是唐僧81難的文化原型》等。  《還源篇》有81章,《西遊記》有81難,從數字上就可能得出其中淵源雷同。道教、儒教乃中國本土的宗教,都重視《易經》。《易經》有八卦、六十四卦,卦由爻組成:爻有陰、陽兩種,陽數九而陰數六,故有陽九陰六之說。《乾》為三根陽爻,故稱純陽;兩個《乾》疊在一起還是《乾》,稱做「重陽」。九月九日就是重九或重陽,是一個好日子,所以道教修鍊全講九九;而根本原因是因為《老子》有八十一章,為九乘九所得。  《黃庭內景經·五行章》云:「五行相推返歸一,三五合氣九九節。」梁丘子注云:「三五者,天地之樞帶,六合之要會,九宮之氣節,九九八十一為一章耳。」從此後,丹道學歌訣多有用八十一數的。除了石泰的《還源篇》,還有元代蕭廷芝的《金丹大成集》,其中收錄了七言絕句八十一章。《西遊記》第九十九回「九九數完魔戔刂盡」中說,觀音菩薩從頭至尾把唐僧災難簿子看了一遍,只有八十難,便急傳聲說:「佛門中九九歸真,聖僧受過八十難,還少一難,不得完成此數。」這裡的佛門即是全真道化了的佛門,九九歸真要成仙證真,講的是火候,差一節都不行,所以有詩曰:九九歸真道行難,堅持篤志立玄關。……古來妙合參同契,毫髮差殊不結丹。  《西遊記》自誕生一來,讀者千千萬,卻很少有人發現其中的奧秘。就連那些修道煉丹的,也知道《還源篇》八十一章,《西遊記》八十一難,可就是沒有找到二者的源淵關係。原因在於二者之間並不是純粹的對應關係,而是一個是八十一,一個是八十二。後者的第一難演繹的是前者的第二章,所以才要再生一難以滿足八十一之數。小說能動地演繹和發展了《還源篇》,所以給人們造成了錯覺,以致沒敢去判定二者的關係。  第一章云:  鉛汞成真體,陰陽結太元。但知行二八,便可煉金丹。  說的是太宗朝陳光蕊考中狀元,與殷溫嬌結成夫婦,往江州上任,買金色鯉魚放生,後被劉洪所殺,殷夫人含辱從劉,生下江流兒,應了「金蟬遭貶」、「出胎幾殺」第一、二難。從此以後,就開始了每一章與每一難的對應關係。直到第八十一章云:  採藥並交結,進火與沐浴。及至脫胎時,九九陽數足。  謂修丹的過程中,首先要採藥,即採取真陽氣,然後加以交合凝聚,使神氣相抱。而且還要進火燒煉,使其更加堅固純粹;沐浴是洗澡,或稱淬火,即金丹煉成後便放入水中一激,去掉雜質,標明成就。金丹一成,即可棄殼而脫胎。  當然,這必須經過九九八十一節,使成重陽之體才行。這對應的是第八十難「凌雲渡脫胎」一節。唐僧一行來到靈山,卻見一個「道童」立在山門前叫:「那來的莫非東土取經人么?」「取經」就是「採藥」,「采」即「取」,「葯」即「經」。《西遊記》認為經是精,「金經」即「金精」,便是大葯。悟空認得他是:「靈山腳下玉真觀金頂大仙,他來接我們哩。」即是「交結」,以「腳接」二字來諧音。正是為了照應這首詩,小說才特意塑造了這麼一個「道童」「大仙」來。按理來說,佛教的國度里是不可能有道士的。  大仙接他們牽馬進觀,讓小童兒燒香湯,「與聖僧沐浴了,好登佛地。」還有一首詩說:  功滿行完宜沐浴,煉馴本性合天真。……洗滌塵垢全無染,反本還原不壞身。  這裡說的就是「進火與沐浴」。馬為午,屬火,牽進觀是進火,然後才能燒香湯沐浴。在凌雲渡口,唐僧坐著一隻無底船,「上溜頭泱下一個死屍」,大家說那是唐僧,正是所謂的脫胎登彼岸,肉身死而元神活。而「還原」二字,正照應了書前的「會元」和《還源篇》的「還源」。一旦還源歸正,便會得到正果。其實,取經並不是他們的目的。通過取經來完善自己的人格,才是真正的目的,所以下面有一首詩曰:  脫卻胎胞骨肉身,相親相愛是元神。  今朝行滿方成佛,洗凈當年六六塵。  這是說的「及至脫胎時」。後來取了經,觀音卻發現少了一難,必須完成九九之數,補夠一難,即是所謂的「九九陽數足」。  為了達到九九八十一難,所以再生一難,以照應「九九陽數足」,那就是「通天河遇黿」。《還源篇》認為脫胎之後就是進入虛空而還源,《西遊記》畢竟是小說,總要給人指出還源的形象和境界來,於是便安排在通天河上遇到老黿。元、源、原與黿音同,所以這個大白黿正可以用來作象徵,會元、還源、歸元就是要見到它。老黿馱著他們向東岸奔去,有詩曰:  不二門中法奧玄,諸魔戰退識人天。  本來面目今方見,一體原因始得全。  秉證三乘隨出入,丹成九轉任周旋。  挑包飛杖通休講,幸喜還元遇老黿。  這裡果然用了「還元」二字,這老黿就是「本來面目」。它住在「水黿之第」,「水黿」即「水源」。水由金生,水黿即象徵金丹,古人認為金色白,所以它是大白黿。金雖生水,但卻隱在水中,即《周易參同契》所講的:  金為水母,母隱子胎。水為金子,子藏母胞。真人至妙,若有若無。彷彿大淵,乍沉乍浮,退而分布,各守其隅。  「大淵」即「老黿」,金在水中沉浮,隨順自然,若有若無,在萬物生生化化的過程中「乍沉乍浮」,不執不泥,便是本來面目。還源要成仙佛,仙佛何在?就在這三界萬物之中,不生不滅,無所在而無所不在。這是一種斷滅了對待概念的境界!  《西遊記》的主題是表現道教全真道的教義  因為錢玄同、瞿秋白、魯迅、胡適等人的破壞以及上個世紀教育的模式,我們根本就接觸不到本土的道教文化,更不知道全真道的妙處。只是我家離供奉全真道祖師爺呂洞賓的永樂宮不遠,小時候常去那裡玩耍,稍稍有些了解。後來,讀《道藏》的時候,竟然發現《西遊記》中的三十多首詩詞韻文都出自這裡,出自全真道大師之手,才使我有了道教主題說的觀點。其中有位宋代的紫陽真人張伯端,被小說引用過六首詩,而且被搬到了唐代,還讓孫悟空把他的詩從口中念出。  再說《多心經》的問題,魯迅等人都說作者不懂佛學,把《心經》說成了《多心經》。然而,作者明明在第十九回的回目當中說「雲棧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經」,作者並非不懂啊。那麼,作者為什麼要讓烏巢禪師說「我有《多心經》一卷,五十四句,共計二百七十字」呢?其中一定有深意,只是魯迅等人不願意挖掘並去弄懂罷了。  其實,《心經》在《西遊記》中共出現過15次,有五種稱呼:《心經》、《多心經》、《摩訶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密多心經》、《般若心經》,直到第九十三回《給孤園問古談因,天竺國朝王遇偶》里孫悟空「解得是無言語文字」的《心經》。只要唐僧在念《多心經》的時候,一定會出現魔難,就是因為他「多心」了。而作為「心路歷程」的《西遊記》,自然寫的是修心的路,那就是將「多心」修成「二心」,將「二心」修成「一心」,將「一心」修成「智慧心」,最後達到無心而成佛。  孫悟空有七十二般變化,便有七十二條命,也即是七十二條心。這就是「多心」,第七十九回《尋洞擒妖逢老壽,當朝正主救嬰兒》中,代表多心的妖鹿心頭鹿撞要吃唐僧的黑心,孫悟空便變做唐僧:  假僧孫悟空接刀在手,解開衣服,忝起胸膛,將左手抹腹,右手持刀,唿喇的響一聲,把腹皮剖開,那裡頭就咕嘟嘟的滾出一堆心來。唬得文官失色,武將身麻。國丈在殿上見了道:「這是一個多心的和尚!」假僧將那些心,血淋淋的,一個個檢開與眾觀看,卻都是些紅心、白心、黃心、慳貪心、利名心、嫉妒心、計較心、好勝心、望高心、侮慢心、殺害心、狠毒心、恐怖心、謹慎心、邪妄心、無名隱暗之心、種種不善之心,更無一個黑心。不管有沒有黑心,這麼多的心如何能夠修行,所以才要讓壽星的鹿下凡來搗亂,就是要孫悟空消滅這些鹿撞的心。真是虧他作者能夠想得出來!  可見,小說中的每一個人物、地名、事件都有其原型和出處,我在書中都已經揭示出來了。這就是李安綱這些年來所做的貢獻,證明了《西遊記》真如杜甫的詩一樣,「無一字無來歷」。  有人說,西天路上,孫悟空殺的幾乎全真道的道士,這是在諷刺道教。其實,《西遊記》中的好道士多得很,太上老君、鎮元大仙、黎山老母、南極仙翁、赤腳大仙、金頂大仙、太乙救苦天尊,就連孫悟空的老師也是一位神仙道士啊!他打的全真全是假全真,只有假的打了,真的才會出現。這就叫做「打假」,是在「整風」,真的全真必須是儒、釋、道三教合一,要有儒教入世度人的精神、道教修心煉性的方法、佛教色空不二的境界。我們現在的整風,缺的就是孫悟空的這雙火眼金睛、這根金箍棒,來識破妖魔、掃除邪道。也只有《西遊記》的作者才有如此的氣魄,不能憑我們自己的狹隘心理去猜度古人!  再說,孫悟空消滅的道士,都是燒茅煉丹、有作有為的邪魔外道,比如虎力、鹿力、羊力、凌虛子等,而真正代表生命因素的黑熊精、文殊獅、普賢象、紅孩兒、青牛怪等是不能消滅的,必須轉識成智,讓其進步而超越,完善自身。紅孩兒是赤子之心,要做觀音菩薩一樣的大人,必須常葆其赤子之心。青牛怪是老子的坐騎,還有牛魔王、羅剎女等,要轉化收服,而不是一棍子打死。  人們往往會問,《西遊記》到底是寫佛教,教還是道教?如果是道教,那麼為什麼要去西天取佛經呢?《西遊記》中惟一的一部佛經,便是《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被全文錄在第十九回《雲棧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經》中,本來是佛教大乘般若部的核心經典,但《西遊記》卻將其看做是人類修心的「心經」、「心徑」。第三十一回《豬八戒義激猴王,孫行者智降妖怪》的一開篇,便有一首詞曰:  義結孔懷,法歸本性。金順木馴成正果,心猿木母合丹元。共登極樂世界,同來不二法門。經乃修行之總徑,佛配自己之元神。兄和弟會成三契,妖與魔色應五行。剪除六趣,即赴大雷音。  說得極為明白,也應該是《西遊記》的主題所在:取經的「經」,乃是行徑的「徑」,「心經」即「心路」,那麼「西遊取經」就是「心路歷程」,決不要到現實的世界當中去對號入座,找什麼「玉華州」、「花果山」。當然,為了所謂的地方利益,那也不妨。成佛的「佛」也並不是外在的,而是自家的本性「元神」,這是道家的術語,與佛教無關。「三契」即「參同契」,為孫悟空、豬悟能、沙悟凈三個兄弟,合同相契,才能真正修行大道;所有妖魔鬼怪、一切物色都照應的是金、木、水、火、土五行,所以《西遊記》回目、詩詞中才會大量出現五行術語,決不如魯迅所說的「全書僅偶見五行生剋之常談」《中國小說史略·明之神魔小說》中  即使是佛教里的佛菩薩,也已經道教化了。比如孫悟空的老師須菩提便由佛教化成了道教,做了神仙;到西天取經以及佛的丈六金身,就因為張伯端《悟真篇》絕句說道:  釋氏教人修極樂,只緣極樂是金方。  大者色相惟金實,餘二非真謾度量。  翁淵明註:  極樂凈土在西方,西者金之方。此中惟產金丹,一粒如黍,其重一斤。釋氏餌之,故有丈六金身,妙色相身。蓋亦由金丹而產化也。丈六亦按二八之數,西方即金也。……古仙明有歌曰:  借問瞿曇是阿誰?住在西方極樂國。  其中二八產金精,丈六金身從此得。  若人空此幻化身,親授聖師真軌則。  霎時咽罷一黍珠,立化金剛身頃刻。  由此一來,佛教被道教化,化在了人的身體上、心靈中。馬湘《還丹口訣歌》云:  玄微妙訣無多言,只在眼前人不顧。  內有金丹十六兩,送在西南坤地上。  誰知此物是還丹,只在泥丸宮裡養!  「丈六金身」即「金丹十六兩」,因為老秤一斤便是「十六兩」。  《西遊記》是東方文化的自覺載體  《西遊記》不是如魯迅、胡適等人所說的是什麼神魔小說、童話小說、神話小說、諷刺小說、滑稽小說,而是世界文學史上惟一的一部東方傳統文化的自覺載體,是文化小說。雖然說所有的文學作品都是文化的載體,但如果從內容到形式,從人物、結構、主題、事件、地名、文字都在有意地自覺地承載表現著文化的話,那就只能將其命名為「文化作品」了。  《西遊記奧義書》五本,是我的博士論文,囊括了這些年來我的所有研究成果,是我貢獻給文學批評界和廣大讀者的一份禮物。我這些年所做的,就是把每一回的回目、詩詞、韻文中的名詞術語等,都找到了它們的出處。  《西遊記》寫了三句話:「心猿牢拴」,「意馬收韁」,「金蟬脫殼」。「心猿牢拴」,孫悟空頭上戴著「緊箍」,「緊」即「牢」,「箍」即「拴」;「意馬收韁」,白龍馬一直騎在跨下,寸步不離;「金蟬脫殼」,唐僧叫做「金蟬子」是在百回本中,照應第九十八回《猿熟馬馴方脫殼,功成行滿見真如》。唐僧一路有心求佛,佛皆是魔;無心拜佛,魔皆是佛。只要跪下磕頭,上邊坐的佛一定是魔,即是「佛魔」;等到了西天,卻沒有佛想了:  忽見一帶高樓,幾層傑閣。……三藏舉鞭遙指道:「悟空,好去處耶!」  行者道:「師父,你在那假境界、假佛像處,倒強要下拜;今日到了這真境界、真佛像處,倒還不下馬,是怎的說?」  三藏聞言,慌得翻身跳下來,已到了那樓閣門首。  可見真佛不在求,放下心地,便至佛境。  下面再說說「人事」的問題。有人說阿難、迦葉要人事,這是小說在諷刺佛教。我們只想到「人事」是錢,卻沒有想到「人事」便是人間的事務。只有把人的事務交出去了,佛的事務才能得到。其中有好多奧妙在裡頭。當然,佛門也是社會的一部分,有善就有惡,有佛就有魔,總是相對待而成立。佛魔一念,善惡不二。東土西天,十萬八千里,也只是一念之間;走十四年,是因為有的是私心雜念;孫悟空一個筋斗即到,就是去掉了私心雜念。所謂「人事」,就是人所從事的事情。他們並沒有要什麼錢,而要的是「人事」,可見是要人事盡而佛事得。人事紛紜,如何能夠清凈自心,得到佛事呢?讓他們交出「人事」,是要去掉凡人的執著,而進入佛菩薩的境界,心無其心得解脫。  還有一個原型,那就是《西遊記》演繹《性命雙修萬神圭旨》,到了這個地方,正好是第七節《乾坤交媾去礦留金》,由東方到西方,就是「乾坤交媾」;取回有字經卷,留下真金缽盂,就是「去礦留金」。本來白手取白經,是無言語文字的「無字真經」,但東土人不識其妙,只好再取有字真經,這是「礦渣」。有人問佛經如何,一位禪師答道是魔說的。那人萬分驚恐,佛經怎麼會是魔說的呢?他答道:「怎麼不是魔說的呢?如果你執著於其中的任何一種法門,都會墮入魔道。」因為佛不可有心求,道不會有為成。「無字真經」才是好的,但我們拿自己的「人事」換回來的自然只能是「礦」而留下的卻是「金」。正是如此,才會有後來唐半偈領著孫履真、豬一戒、沙致彌和小龍馬另外一行五眾,再去西天求取真解。  在第十四回《心猿歸正,六賊無蹤》中,孫悟空殺了「六賊」。我小時候總想,孫悟空你本領再大,去殺妖魔得了,為什麼要去殺人呢?及至學了佛法,原來這六個叫做:眼看喜、耳聽怒、舌嘗思、鼻嗅愛、身本憂、意見欲。他們代表的是佛家說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六識、六塵,在修行者來說,是必須先除去的。第二十七回《屍魔三戲唐三藏,聖僧恨逐美猴王》里,那個白骨精為什麼要三打呢?是因為「屍魔」有三個,或者叫做「三蟲」、「三彭」、「三姑」,其目的就在於「欲人速死」,所以必須三打:「進退天機明六甲,打殺三屍道可期。」因為殺的是唐僧的眼、耳、鼻、舌、身、意六種感覺器官和三個屍魔,所以唐僧不高興,才會把他趕走。  既然有兩個心,真心和假心,便是真假美猴王。趕走了真心,假心自然而來,所以第五十八回《二心攪亂大乾坤,一體難修真寂滅》,真心打不過假心,假心打不過真心,叫做「假做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觀音菩薩分不清,是因為有心,還有慈悲心,自然會有與之相對待的心。當如來佛給四大菩薩、八大金剛及眾羅漢講法時說道:「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競鬥而來也。」如來能識得真假,是因為他無心無佛,無人無我,無所從來,無所從去。還有首詩曰:  人有二心生災禍,天涯海角致疑猜。  欲思寶馬三公位,又憶金鑾一品台。  南征北討無休歇,東擋西除未定哉。  禪門須學無心訣,靜養嬰兒結聖胎。
推薦閱讀:

封神演義他的法力至高無上,西遊記中他法寶眾多,為何卻成了和事佬?
還一個《西遊記》的真唐僧
《西遊記》中唐僧有什麼特點?
《西遊記》里真假美猴王一章,死的究竟是不是孫悟空?
怎麼評價《大聖歸來》里的齊天大聖?

TAG:西遊記 | 西遊 | 李安 | 遊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