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P科普 | 信念系統

關明宇心理諮詢工作室為您提供家庭教育講座、青少年考前減壓輔導、一對一心理諮詢、情緒管理、親密關係、個人身心靈成長等學習課程。所設置的內容針對性強、實用性強。公眾平台發布優質文章與您共享!

NLP,中文翻譯為神經語言程序學,它從破解成功人士的語言及思維模式入手,獨創性地將他們的思維模式進行解碼後,發現了人類思想、情緒和行為背後的規律,並將其歸結為一套可複製可模仿的程式。NLP在70年代興起於美國,NLP一經推出,就以其易學易用,效果顯著及實戰性得到心理學專家、心理學愛好者、管理者追捧。現被廣泛運用於心理治療、人際關係協調、家庭教育、現代管理等領域,且效果顯著。

4月13-4月15日《NLP幸福人生工作坊》(第二階段)年度大課!

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起源於美國的NLP就是一門非常實用的心理學,它其中一個技巧是「模仿卓越」,通過這個方法,可以把傑出人物的語言規律模仿出來,下面,我嘗試把其中的結構理出來,以「競爭這麼激烈,生意沒法做」這一限制性信念為例:一、信念:當一個人擁有一個限制性信念時,對他來說,這是一個事實。比如,有一個經營遇到困難的人,他會說:「競爭這麼激烈,生意沒法做」。如果他相信這是一個事實,就無法改變了,因為事實是無法改變的。當他相信這是無法改變,他就不會去尋求突破的方法,生意就會更加陷困境。

所以,要破除一個人的限制性信念,首先要做的是把他認為的「事實」,變成他的「世界觀」,讓當事人明白,這僅僅是他個人的一個想法。這裡要用的語言模式是,在當事人限制性信念前加上「你認為」,並把他肯定的陳述句變成問句:「你認為競爭激烈,生意就沒法做,是嗎?」

當事人聽到這句話,他的潛意識就會收到一個信息:這只是他個人的一個想法,並不是事實。這就為後面破除這一信念打下了一個基礎。二、反例:當一個人有限制性的信念時,他的思維往往只是專註於一點,看不到其他的可能性。帶領當事人去反面的例子,如果他能看到不同的可能性,那麼,限制性信念就會不攻自破了。

這裡所用的語言模式是,通過發問,讓當事人從反面找出一個可能性:「在競爭這麼激烈的市場中,有沒有一些做得很好的公司呢?」三、下切模式:

1、 事實策略模式限制性信念象桌子一樣,有桌面和桌子腳兩部分組成,桌面是限制性信念,桌子腳就是證明這一信念的證據。桌子腳越多,桌子相對就越穩固。同樣道理,限制性信念的證據越多,限制性信念就越強烈。要一下子動搖一個限制性信念,可能不太容易做到,如果動搖一條桌子腳,那就容易多了,撥掉了桌子腳,整張桌子就會倒下來。

這裡所用的語言模式是,通過發問,找出支持這一限制性信念的證據,然後一一動搖:「是什麼讓你覺得生意沒法做呢?」通過這一問話,當事人一定會向你展示很多的證據,當你找到了他桌子腳,你就可以用其他方法去破解。

2、 具體方法模式「凡事有三個以上的解決辦法」,這是NLP的前提假設之一。有困難就一定有方法,只是當事人為限制性信念所限制,沒法看到。NLP執行師的語言模式就是帶領當事人去看一些具體的方法:「在競爭這麼激烈的市場中,什麼人才能做好生意呢?」「在競爭這麼激烈的市場中,用什麼辦法才能做好生意呢?」

四、上推模式(先跟):

1、 上推能力模式: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能力,那怕是形成一個限制性信念也不例外!當一個人知道自己很有能力時,就沒有什麼東西可以限制他了。所以,在這一模式里,教練只需要把限制性信念後面所隱藏的那份能力告訴當事人就足夠了:「你能意識到這一點,證明你對市場有相當敏銳的觀察力,這對一個企業家來說,是非常關鍵的。」

2、 尋找背後的正面動機:「每一個行為的背後,都有有其正面動機」,這是NLP的前提假設之一。一個人會抱著一個限制性的信念不放,一定是這一信念會給當事人帶來好處,所以,要改變一個限制性的信念,必須要保留這一信念帶給他的好處。在這一模式里,NLP執行師需要幫助當事人找出限制性信念後面的意義和正面動機:「當你這樣想的時候,會帶給你什麼?」「當你這樣想的時候,會給你的生意帶來什麼好處?」五、平行(後帶)「凡事有三個以上的解決辦法」,當找出了當事人所要的好處後,NLP執行師就可以帶他去看得到這個好處的其他方法:「要得到這一點,還有其他方法嗎?」「還有呢?」「除了上面所說的之外,還有嗎?」「假如有的話,會是什麼呢?」「在上面所說的這些方法中,那一個是最關鍵的?」六、換框法:

1、 意義換框模式:所有的事本身是沒有意義的,所有的意義都是人加上去的。既然是人加上去的意義,則一件事情可以有其他的意義,也可以有更多的意義,可以有不好的意義,也可以有好的意義。

「競爭激烈」可以有「生意沒法做」的意義,同時也可以有「競爭激烈才可以鍛煉一個企業家的素質」的意義,當然,還有更多的意義。

2、 環境換框模式:同樣的一件東西或一個情況,在不同的環境中包含的價值會有所不同。找出有利的環境,便能改變這件東西或這個情況的價值,因而改變有關的信念。

「競爭這麼激烈,生意沒法做。」,NLP執行師可以把這一信念的推演到其他環境中,比如可以說,當你與人下棋時,你的對手實力與你相差很大,完全不是你的對手,一點競爭都沒有,你會覺得這好玩嗎?

再比如,一位朋友老抱怨他的太太很固執,夫妻關係搞得很糟。他來問我怎麼辦,我問問他:「當你太太的老闆對你太太有非份的企圖時,你是希望她固執呢還是不固執?」其實固執本身沒有好壞之分,好壞決定於在什麼環境中運用而已。他以後便再也不為太太的固執而發脾氣了。這就是環境換框模式,NLP執行師要做的是帶領當事人換個環境來看看他所持有的信念,讓他自己有所動搖。

3、 重新定義模式:同一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文字來表達,不同的文字會帶給當事人不同的感受。當限制性信念里的一些詞被近義詞代替後,整個信念就會發生動搖。

「你的意思是說,競爭激烈了,生意沒以前容易做了,是嗎?」把「生意沒法做」用「生意沒以前容易做」替代,這一信念給當事人的制約就一下子減少了很多。七、改變參照體系我們學過物理都知道,計算速度是有參照物的。限制性信念也一樣會有一個參照體系,NLP執行師協助當事人改變他信念中的參照體系,就可以改變他的限制性信念。

「競爭這麼激烈,生意沒法做」這一信念的形成,一定是當事人在跟以前在比較得出來的結果,這時NLP執行師可以帶他與未來比較,或以別的什麼比較:「未來的競爭是不是會更加激烈,那時生意怎麼做?」「當年紅軍長征時,競爭激不激烈?現在的競爭與當年比,怎麼樣?」八、價值標準模式:在一個限制性信念里,一般會有兩個以上的價值標準,教練把這兩個標準理出來,放在當事人面前,讓他選擇,他的限制性信念也會隨之動搖。

在「競爭這麼激烈,生意沒法做」這一信念里,一方面,當事人要獲得「做生意」這一價值,同時,又有「面對競爭」這一價值,所以,在這裡,可以問他:「那你是想面對競爭呢,還是放棄生意?」九、時間線模式:

1、 回到過去承擔責任一個限制性信念的產生,不是天掉下來的。限制性的信念產生也是一樣,一定有他的因緣,讓當事人看清楚今天這一結果,是他以前種下的種子的結果,讓他主動承擔起責任,一個能承擔起責任的人,就沒有什麼可以限制他了。

這裡的模式是:「假設時光可以倒流,讓你有從來一次的機會,你做些什麼改變,今天的結果會不一樣?」「你過去做了些什麼?導致今天這樣的結果?」

2、 回到過去拿資源:人是很有意思的,人之所以會行動,是因為他有成功的經驗,而有了失敗的經驗,他就會停止不動。其實,在一個人的過去經歷中,除了有失敗的經驗外,一定也有很多成功的經驗。一個人被限制性信念所束縛,是因為他的焦點全部都落在一些失敗的經驗上。執行師通過語言,帶領當事人看看他曾經成功的經驗,就會從裡面拿到能量,克服目前的困境。在這裡,執行師可以發問:「在你過往的經驗里,有沒有一次曾經在競中取勝的經歷?」

3、 現在時間界定模式:一個限制性信念,最大的危害就是對未來做成限制。所以,NLP執行師要做的一個非常關鍵的工作是,要把限制停止在目前這一刻,為未來騰出一個空間,創造無限的可能性。

這裡所用的語言模式是,在當事人限制性信念前加上「到現在為止」,然後把陳述變成問句:「你的意思是說,到現在為止,你認為競爭激烈,生意沒法做,是嗎?」

再比如說,有個女士說:「男人沒一個好東西」,要破除這一信念,用時間界定模式可以這樣給她回應:「你是說,到目前為止,你還沒遇到一個好男人,是嗎?」在目前為止沒有,就是說,在未來有可能遇到,這就給未來創造了一個可能的空間。

4、 帶到未來看後果:人類行動的目的也許有很多,但概括起來,大概都離不開下面這兩類:一是趨向快樂,二是逃避痛苦。人不行動的原因大概也只有兩類:一是快樂不夠,二是痛苦不足。

所以,執行師帶領當事人去到未來,讓他看清楚這一信念會帶給他未來的痛苦時,這一信念就會被當事人自己突破。這裡NLP執行師要問的問題是:「當你繼續這樣想,你的生意未來會變成怎麼樣?」「如果你不改變這一想法,十年之後,你的公司會變成怎能樣?」「這是你要的嗎?」

5、 帶到未來拿資源曾聽說過這樣的故事:一個中國老太太和一個美國老太太進了天堂。中國老太太垂頭喪氣地說:「唉,過了一輩子苦日子,剛攢夠了錢買了一套房子,能夠享享清福啦,可是卻來到了天堂。」美國老太太卻喜滋滋地說:「我是住了一輩子的好房子,還了一輩子的債,剛還完,這不,也來到了這裡。」

這個故事說的是兩種不同的消費觀念,當然,這裡引用這則故事,是想說明一個資源運用的道理,中國老太太用的思維模式是「做——擁有——享受」,就是說,她先通過努力工作,擁有一筆錢,然後去享受生活。而美國老太太的思維模式是:「享受——做——擁有」,她先去享受「做——擁有」然後可以過的生活。這兩種方式的優劣,我想不用說也一目了然。

一理通百理明,如果一個人能在做事時先拿到成功後的那份感覺,他的行動力就會完全不一樣。在這裡,教練可以運用語言,帶領當事人去體驗未來成功後的那份感覺,讓他把未來的資源拿到現在來使用:

「假設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你的企業可以突圍而出,你的感覺如何?」「假設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你的企業也可以做得很成功,人們會怎麼看你?」「假設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你的企業也可以做得很成功,你覺得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十、自身應用模式:中國有句俗語說「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在突破限制性信念的語言模式里,這也是非常有效的,因為在心理學裡面有這樣一個觀點: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被說服,除了他自己。在這一模式中,是NLP執行師引用當事人自己的信念來攻破他自己的信念,在這種模式里,有點中國武術裡面說的「借力打力」的味道。

NLP執行師的問話模式是:「當你繼續這樣認為的話,生意是會好做嗎?」再比如,有人指責另外一個人在公眾場合大聲喧嘩:「這人真沒禮貌!」教練可對他說:「當你這樣對他說時,你覺得你有禮貌嗎?」十一、隱喻從修辭學上講,隱喻是比喻的一種。為什麼要用隱喻呢?難言則隱,難直言而喻。隱喻是NLP技術中經常使用的技巧,其威力也是無邊的。當你直接告訴當事人一個觀點時,往往會帶來抵觸,因為他內在有一個限制性的信念,加上他的身體自動防衛系統,直接對當事人的意識說話是沒有用的!

隱喻是催眠師經常用的技巧,是一種繞過意識,直接對潛意識說話的方法。具體方法是通過另一載體,可以是一個故事、一個物體,也可以是一種現象,通過這一載體,讓當事人潛意識接受一個指令。

在這個案例里,可以對當事人說:「是的,在市場競爭這麼激烈的環境中,生意好像是沒法做。我們看內陸里的一滴水,距離大海那麼遠,好像永遠也無法到達大海。只是水始終是水,它會滲入大地,或霧化為雲,飄過天空,下降為雨,是水,它就一定會到達大海的,不是嗎?」十二、隱含前提假設前提假設,在邏輯學中就是形成判斷的前提要件。按照邏輯來說,判斷的成立,前提要件必先成立,否則是假命題,就是錯命題。

只有A,才有B,也就是說,A是B出現的必要條件,A就是B的前提假設,如果B出現了,A一定要先成立。在這一語言模式里,我們把A隱藏起來,讓當事人不知不覺接受A這一事實,這叫「隱含前提假設」

在這一案例里,我們要把當事人「競爭這麼激烈,生意沒法做」這一限制性信念打破,就讓當事人接受「競爭激烈,生意也可以做」這一事實。什麼事情發生必須以這一事實為前提的呢?那當然很多,比如:「什麼人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可以把生意做得很好呢?」「當你的生意非常成功時,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當你老的時候,你想用什麼方法把你做生意的心得分享給後人呢?」十三、挑戰挑戰就是當一個人認為他不可以做到的事,其實他是有能力做到時,NLP執行師為了當事人有所突破而經常使用的語言模式。挑戰模式就是NLP執行師給當事人提出更高的要求,然後與他協商,然後達成一個共識,這個共識往往是比當事人認為的高些,而又比NLP執行師提出的要求低些。這就是古語說的:「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

比如,有個當事人認為,在目前競爭激烈的環境里,只能做到每月100萬的銷售額時,NLP執行師可以挑戰他:「為什麼不是200萬呢?」「你做些什麼才能達到120萬呢?」「如果有可能,你做些什麼才可以把銷售做到更多呢?」


推薦閱讀:

番外·黃金甲
科普電影放映系統
得了乳腺癌就等於被判「死刑」了嗎?
【元素家族——連載55】推翻燃素理論——氧氣發現史(下)

TAG:科普 | 信念 | 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