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歷代皇帝的年號,其中都蘊含著怎樣的玄機?
文/滄溟道人(明清史研究原創團隊)
明朝歷經十六個皇帝,一共用了十七個年號。歷史上「一個皇帝只用一個年號」的不成文規定,是從明朝開始的,並被清朝沿用下來。也因此,從明朝開始,才出現了用年號來稱呼皇帝的習慣。一個皇帝只用一個年號,當然要慎重思考,可是偏偏是明朝,在年號方面,時常出現紕漏,令人哭笑不得。
「洪武」與「建文」這兩個年號,是對應關係,倒是沒啥問題。朱元璋是開國之祖,白手起家打下偌大基業,於定鼎之初,用「洪武」二字,宣揚自己的功績,是恰如其分。而繼任者朱允炆,本身也號稱「柔仁之主」,況且有了「武功」,就應該有「文治」,休養生息,安撫百姓,那麼,用「建文」作為年號也很合理。
不過,事情到了篡位者朱棣這裡,就出了點小問題。
眾所周知,朱棣的年號是「永樂」,這個年號實際上並不是朱棣首創,而是一個「二手年號」,之前已經有人用過。那麼在朱棣之前用過「永樂」的是誰呢?——正是在《水滸傳》後半部里作為主要反派出現的方臘,這個方臘,乃是大宋朝的著名反賊啊!
朱棣自己是造反起家,用了另一個反賊的年號,真是相映成趣,明朝就有人鬧不明白了,朱棣為什麼要用一個二手年號呢?有人解釋說,一來,當時朱棣急著正位,比較倉促,所以來不及仔細推敲年號;二來,這個年號是朱棣自己定的,他自己文化水平不高,當然不會想到這是個二手年號,大臣們又不敢勸,於是鬧出一個尷尬局面。
無獨有偶,明朝的「二手年號」,還不止「永樂」一個。明武宗朱厚照所用的年號「正德」,事實上也是早就被人用過的。
「正德」二字,出自《尚書·大禹謨》中的一句「正德、利用、厚生、惟和」,顧名思義,就是要端正品德的意思。選這個年號的人,是當時的內閣首輔大學士劉健,朱厚照是出了名的「頑童天子」,劉健從四書五經中選出這麼兩個字,其實也隱含著規勸朱厚照的意思。然而這個年號剛一頒布,就在朝廷中炸開了鍋,飽讀詩書的大臣們,一下子就發現了問題所在:這個「正德」年號,是西夏小朝廷用過的!西夏不過是偏居一隅的小政權,與「正統皇朝」北宋常有糾紛,堂堂大明,怎麼能用一個小朝廷的年號呢?可是木已成舟,年號都昭告天下了,這時候再改也來不及,於是,大臣們只好接受了又一個二手年號。
按說劉健也是進士出身,怎麼會犯這種低級錯誤?沒辦法,這個倔老頭與旁人不一樣,在他心裡,只有四書五經才是正經書籍,其他什麼詩文史籍,統統不需要看!他有一句經典名言是這樣的:「後生輩才得科第,卻去學做詩。做詩何用?李、杜也只是兩個醉漢。撇下許多好人不學,卻去學醉漢!」他老人家,竟然把李白、杜甫兩位大文豪看作兩個醉漢,這種心態,當然不會研究研究歷史上年號重複的事兒。
(劉健畫像)
年號雖然沒法改了,可大臣們對這件事的始作俑者劉健卻不肯放過。於是,第二年的科舉考試時,大臣馬文升專門出了一個題目:「宰相須用讀書人」,嘲諷劉健是個不學無術之徒。劉健自知理虧,也不好意思多說什麼。
朱厚照的繼任者明世宗朱厚熜,他在取年號時,也鬧出了一點小風波。內閣為朱厚熜選定了年號「紹治」,朱厚熜一看就不樂意了。這個「紹」乃是繼承的意思,所謂「紹治」,當然是指朱厚熜應該繼承他的伯父:弘治皇帝朱祐樘。當時內閣正逼著朱厚熜改認朱祐樘為父親,現在連年號也體現出了這個意思,朱厚熜當然大為惱火。於是,他拒絕了「紹治」年號,同時擬定了新年號「嘉靖」,以表明自己絕對不想做朱佑樘的兒子。之後的嘉靖皇帝,為了認親爹,把那些逼著自己認朱祐樘當爹的大臣全打了屁股,他對大臣的抵觸心理,其實早在選年號時,就已經見出端倪了。
明英宗朱祁鎮的第二個年號「天順」,也非常奇特。因為在景泰年間,曾有一夥反賊在苗人聚居區造反,為首的反賊李珍,就自號皇帝,大封群臣,定年號為「天順」,召集兩萬人馬。這伙草台班子,很快就被官軍消滅,可沒想到,幾個月之後奪門之變發生,朱祁鎮復辟成功,定下的新年號,居然也是「天順」!大明朝與反賊共用年號的事兒,竟然又一次發生了。
明朝皇帝用了這麼多二手年號,唯有一個「萬曆」年號,是沒有重複而且「最新而確」的。說到這裡,有一個民間傳說,正與萬曆有關。說的是朱元璋當年曾經問劉伯溫,大明朝能延續多久,劉伯溫回答道:「萬子萬孫層疊層。」朱元璋聽到「萬子萬孫」四個字,大為滿意。
殊不知,明朝的最後一個皇帝崇禎朱由檢,正是萬曆皇帝的孫子,而南明小朝廷的最後一位帝王朱由榔,論輩分,也是萬曆皇帝的孫輩,大明朝的消亡,竟然真的應在「萬子萬孫」這四個字上頭了。
參考資料:萬曆野獲編、明朝小史、堯山堂外紀
推薦閱讀:
※如果當初崇禎帝沒殺袁崇煥 ,或是崇禎像宋朝的皇帝一樣暫避江南,大明會怎樣?
※明末農民起義軍為何沒有佔據江南?依據江南這個富裕的大後方同政府抗衡 就像後來太平天國做的那樣
※奇門遁甲(明朝真本注釋本)四
※朱棣何時受封為燕王?他是個什麼樣的人?
※網路小說《官居一品》作者非常推崇司馬光,稱之為古代政治智慧集大成者,司馬光真的很厲害嗎?